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垩纪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成敏 Gregory John Retallack 王成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9-1038,共10页
古土壤形成于过去环境,是揭示环境变化历史的重要材料。新近纪(23.03 M a)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年代久远、埋藏深、受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其发生学特征研究是古环境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白垩纪时期不同地点的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拟恢... 古土壤形成于过去环境,是揭示环境变化历史的重要材料。新近纪(23.03 M a)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年代久远、埋藏深、受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其发生学特征研究是古环境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白垩纪时期不同地点的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拟恢复研究区域古环境。研究表明,古土壤剖面中的A层和B层形态分别产生变化,但层次差异依然明显,且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表下层,钙积层(Bk)普遍发生并富含碳酸盐结核。可以观察到古土壤中方解石沿根孔淀积特征以及具滑擦面。钙质古土壤质地偏粗,为壤质砂土和砂质壤土。古土壤Bk层中的Ca、Mn、Sr相对富集,其余常量元素与Ba、Sc、Nb、Th、U、Cr、V、Co、N i等元素降低;δCe和δEu负异常以及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分别按照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两种分类体系进行了古土壤分类。由古土壤类型和特征可以推断白垩纪不同时期,在四川盆地梓潼—巴中地区、辽宁金岭寺—羊山盆地和松辽盆地出现过半湿润至半干旱的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钙质古土壤 土壤发生学特征 古土壤分类 古环境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剪试验的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剪切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姜程程 范文 苑伟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9-817,共9页
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在黄土滑坡的剪切带中广泛分布,影响滑坡的剪切特性.通过固结排水环剪试验,改变轴应力大小,研究不同钙质结核含量下古土壤的剪切力学特性;基于对剪切破坏面的宏观结构分析,总结并提出剪切破坏面的“一”型和“U”型两... 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在黄土滑坡的剪切带中广泛分布,影响滑坡的剪切特性.通过固结排水环剪试验,改变轴应力大小,研究不同钙质结核含量下古土壤的剪切力学特性;基于对剪切破坏面的宏观结构分析,总结并提出剪切破坏面的“一”型和“U”型两种破坏形态及平稳、过渡、波动3种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轴应力下,应力-位移曲线均为软化型,具有明显的残余强度特性,随钙质结核含量增大,应变软化特性变弱;在高轴应力下,则表现为硬化型;钙质结核颗粒能增大土的剪切强度、摩擦角,减小黏聚力;剪切带厚度与钙质结核含量正相关,与D50负相关;在大位移剪切作用下,颗粒会发生破碎,通过对剪切前后粒径分析,确定了钙质结核主要破碎区间为3~5 mm,破碎率为19.5%~55.5%;古土壤由0.01~0.05 mm颗粒破碎为0.002~0.010 mm的较小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古土壤 环剪试验 残余强度 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