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窦房结细胞钙离子分布的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程彦斌 邢华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9期548-551,共4页
本实验采用磷酸盐-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观察正常及缺血家犬窦房结P细胞(Palecell)钙离子分布变化特征,研究P细胞由可逆到不可逆损伤的形态学特征。本研究首次观察到正常P细胞膜胞质面有念珠状钙沉淀物,直径20nm。... 本实验采用磷酸盐-焦锑酸盐细胞化学法,观察正常及缺血家犬窦房结P细胞(Palecell)钙离子分布变化特征,研究P细胞由可逆到不可逆损伤的形态学特征。本研究首次观察到正常P细胞膜胞质面有念珠状钙沉淀物,直径20nm。缺血5~20分钟时,P细胞膜胞质面钙沉淀变稀少,线粒体内出现钙沉淀物,直径22nm。缺血45分钟,P细胞膜胞质面钙沉淀消失,线粒体内出现多个簇状钙沉淀物,直径53nm。作者认为,P细胞膜内层结合钙离子的能力丧失,线粒体内出现钙沉淀,可作为P细胞损伤的一个形态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缺血 细胞化学 钙离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生长过程中柱头与花柱内钙离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鹏 戴丽 +5 位作者 徐兆翮 孙非 袁存权 胡瑞阳 孙宇涵 李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9-68,共10页
以去雄后人工授粉的刺槐花为试验材料,并以去雄后不授粉的花为对照,利用焦锑酸钙沉淀法分析刺槐柱头和花柱内钙离子分布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花粉在萌发前,其萌发孔聚集了大量的钙沉淀。授粉作用会很快促使柱头表面... 以去雄后人工授粉的刺槐花为试验材料,并以去雄后不授粉的花为对照,利用焦锑酸钙沉淀法分析刺槐柱头和花柱内钙离子分布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花粉在萌发前,其萌发孔聚集了大量的钙沉淀。授粉作用会很快促使柱头表面泡状分泌物和胞外基质钙含量增加。随着大量花粉萌发完成,柱头泡状分泌物内的钙含量开始下降,但是柱头胞外基质的钙含量下降不明显,这表明柱头泡状分泌物的钙离子对花粉萌发可能有促进作用。刺槐的花柱含有一个中空花柱道,中空花柱道周围有一层通道细胞,不论授粉与否,通道细胞液泡和细胞壁上都有大量钙离子,这些钙离子对花粉管的生长可能有诱导作用。刺槐花柱内的钙离子梯度现象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刺槐乃至其他豆科植物柱头和花柱内钙离子分布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柱头 花柱 钙离子分布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化学对经络腧穴与钙离子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郭义 张艳军 +16 位作者 王秀云 徐汤苹 陈进生 张春煦 元英进 胡利明 宋思敏 姚凯 胡夙慧 罗汀 裴莹 潘萍 康婧青 赵雪 陈静子 陈波 刘亚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970-975,共6页
钙离子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于生物化学对钙离子与经络腧穴关系,从经穴钙离子分布、针刺对经穴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脏腑病变时外周经穴钙离子浓度变化、络合钙离子对针刺... 钙离子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于生物化学对钙离子与经络腧穴关系,从经穴钙离子分布、针刺对经穴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脏腑病变时外周经穴钙离子浓度变化、络合钙离子对针刺效应的影响以及钙离子与神经、肥大细胞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推动经穴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经络腧穴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针刺 针型传感器 经穴钙离子分布特异性 络合 肥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滨海地区浅层地下水Ca^2+的分布和阳离子交换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向青 甘华阳 +2 位作者 何海军 张顺枝 潘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50-57,共8页
作为主要的地球化学要素,地下水钙离子具有重要的水-岩作用意义。在环海南岛滨海地区进行了地下水潮周期连续取样和化学综合测试。分析表明:受地下水交换和海水侵入的影响,测井钙离子含量高低不一,变化程度不等,呈现波动性,钙离子发生... 作为主要的地球化学要素,地下水钙离子具有重要的水-岩作用意义。在环海南岛滨海地区进行了地下水潮周期连续取样和化学综合测试。分析表明:受地下水交换和海水侵入的影响,测井钙离子含量高低不一,变化程度不等,呈现波动性,钙离子发生了一定的富集现象,具有非保守性以及活跃性;模拟提取了钙离子等的化学物种和矿物,结果显示为CaSO_4、Ca HCO_3^+、CaCO_3、CaOH^+、CaHSO_4^+5种,以游离态占绝对优势。带电粒子活度以游离态受到影响最大,含钙矿物主要有硫酸盐类和碳酸盐类共5种,海水侵入有促进前者溶解和后者饱和的效应;以游离态阳离子相对含量为基础,用统计方法分析阳离子竞争和数量的交换关系,显示Ca-Na交换为主,随海水进退而具有相向可逆性。总体上,交换的相对强度以东北部测井最大,绝对强度以西南部和西北部测井最大。可见,华南滨海地区虽然风化强烈、岩性松散,但局部环境又存在差异,受到陆区淡水和高矿化度海水的不同性质水体共同作用,阳离子行为表现不一,需要多加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浅层地下水 钙离子分布 离子组分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甘蓝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及叶肉细胞内Ca^(2+)的分布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曾爱松 宋立晓 +2 位作者 高兵 冯翠 严继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3-1058,共6页
以结球甘蓝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低温胁迫下甘蓝幼苗超微结构及叶肉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①5℃和2℃低温胁迫时甘蓝幼苗叶肉细胞质膜、液泡膜清晰,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甘蓝幼苗对5℃、2℃低温逆境有一定的... 以结球甘蓝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低温胁迫下甘蓝幼苗超微结构及叶肉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①5℃和2℃低温胁迫时甘蓝幼苗叶肉细胞质膜、液泡膜清晰,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甘蓝幼苗对5℃、2℃低温逆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低温处理的甘蓝幼苗叶肉细胞出现质膜内陷,大部分叶绿体双层膜结构破坏严重,基粒片层解体,线粒体膜结构受损,脊消失,表明甘蓝幼苗已受到冻害。②未经低温处理的甘蓝幼苗叶肉细胞中焦锑酸钙沉淀颗粒主要分布于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细胞壁中也见少量沉淀,而细胞基质中则看不到焦锑酸钙沉淀;经-2℃24 h低温处理后,细胞间隙和液泡中的Ca2+开始释放到细胞质,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的焦锑酸钙沉淀减少;经-2℃48 h低温处理后液泡内和细胞间隙中的焦锑酸钙沉淀很少或消失,而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则分布有较多的焦锑酸钙沉淀;经-2℃72 h低温处理后,细胞间隙内的焦锑酸钙沉淀极少,有的也紧贴在细胞外壁上,而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则分布有非常多的焦锑酸钙沉淀,在核基质和液泡中也见到少量的焦锑酸钙沉淀,并且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超微结构遭到了显著破坏,表明Ca2+的区域性分布变化与植物抗寒性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低温胁迫 细胞超微结构 钙离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