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研究
1
作者 邓湘宁 隋鑫宇 +5 位作者 李楠 冯杰莉 陈少敏 徐昕晔 唐熠达 汪宇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I0019-I0021,共10页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数据,分析1990—2021年全球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负担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方法: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官方网站获取GBD 1990—2021年CAVD相关数据,分析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生命年(YLD)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年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21年全球CAVD患者达1332万例,导致14.2万例死亡。年龄标化患病率男性(193.2/10万)高于女性(128.9/10万)。年龄分层分析显示,65~<85岁人群占CAVD患者的64.0%,85岁及以上超高龄者占16.1%。1990—2021年,男性和女性CAVD患病率均呈总体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72%和0.57%,男性增幅更大,且均在2000—2010年增长最快,此后增速放缓,2015—2021年转为下降。死亡率分析显示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改变:65岁以下患者中男性死亡率为女性的2.4倍,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出现逆转,女性死亡率(117.3/10万)超过男性(99.1/10万)。YLD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幅度小于死亡率,且各年龄组中男性均高于女性。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85岁及以上患者中呈上升趋势,且女性升幅更为显著。结论:CAVD疾病负担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别差异,老年群体尤其是超高龄女性的疾病负担需要特别关注,建议制订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全球疾病负担 别差异 年龄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表达模式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基因调控网络构建方法研究
2
作者 齐红霞 古海博 +2 位作者 王成凤 李慧 李颜娥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6-493,共8页
目的:建立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相关基因调控网络,揭示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CAV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共表达模式的启发式基因调控网络构建方法,以阐明CAVD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采用差异表达基因方法筛选基因,... 目的:建立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相关基因调控网络,揭示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CAV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共表达模式的启发式基因调控网络构建方法,以阐明CAVD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采用差异表达基因方法筛选基因,并采用STRING软件对筛选的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获取得分最高的网络及基因;同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基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获取排名前1%的基因;取交集获得关键基因。采用生物学验证方法确定关键基因与CAVD相关。然后,用基于共表达关联的方法检测看似不相关但实际受第三个基因表达水平影响的具有潜在共表达模式的基因三联体,再通过桥基因将基因三联体拼接成基因调控网络。最后,通过富集分析和文献分析,对所建立的基因调控网络进行功能验证。结果:从18084个基因中建立了一个包含211个基因的CAVD基因调控网络。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该基因调控网络包含了许多CAVD相关基因之间的新相互作用,为未来研究筛选了有潜力的候选基因。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通过可用的生物学先验信息解决了复杂的计算问题,并可以检测潜在的共表达模式。该研究将促进对CAVD相关基因相互作用的理解,为识别潜在的基因共表达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基因调节模块 液体关联 富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奚望 李伟 +2 位作者 殷亮 申华 王志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9-314,共6页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风湿热发病率的降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CAVD以往被视为是一种与瓣膜退行性变、钙盐沉积相关的被动过程,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风湿热发病率的降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CAVD以往被视为是一种与瓣膜退行性变、钙盐沉积相关的被动过程,但最新研究发现CAVD的发生实际是一个涉及内皮损伤、脂质浸润、慢性炎症、基质重塑、细胞分化、进展性钙化及新生血管形成等复杂变化的主动过程,一些基因的变异在其发生发展中也扮演重要角色。CAVD的临床诊治措施目前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一些延缓或阻断CAVD进展干预靶点的发现以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的临床应用,都为防治CAVD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就CAVD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CAVD未来的诊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 血管内皮损伤 炎症 基质重塑 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关联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英歌 梁景岩 +3 位作者 陈露 潘阳 张雨蒙 何凯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3-406,41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相关性。方法:经心脏彩超筛选CAVD患者120例及阴性对照组患者40例,通过CT定量评分系统分4组:AVC 1、2、3和4级,并通过软件计算主动脉瓣钙化积分。检测血浆总... 目的:探讨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相关性。方法:经心脏彩超筛选CAVD患者120例及阴性对照组患者40例,通过CT定量评分系统分4组:AVC 1、2、3和4级,并通过软件计算主动脉瓣钙化积分。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 A1)及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以及PCSK9水平。结果:4组患者LDL-C、Apo B和Lp(a)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AVC2-4级患者明显高于AVC1级,而TG、HDL-C、apo A1和hs CR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C3级和AVC 4级的TC水平高于AVC1组(P<0.05)。同时,AVC2-4组血浆PCSK9水平高于AVC1组(P<0.05)。将所有人群的主动脉瓣钙化积分与TC(r=0.248,P=0.026),LDL-C(r=0.222,P=0.048),Lp(a)(r=0.276,P=0.013),Apo A1(r=0.245,P=0.012),Apo B(r=0.212,P=0.019)和PCSK9(r=0.309,P=0.005)均存在明显相关性,Apo A1,Apo B呈正相关。结论:CAVD患者PCSK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SK9与CAV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脂蛋白(a) 双源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对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骋 刘汉凝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0-832,共3页
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退行性瓣膜病已取代风湿性瓣膜病成为主动脉瓣疾病的主要病因。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是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之一。血脂异常导致的低密度脂蛋白(LDL)... 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退行性瓣膜病已取代风湿性瓣膜病成为主动脉瓣疾病的主要病因。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是退行性主动脉瓣疾病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之一。血脂异常导致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Lp(a)]水平异常与CAVD发病高度相关,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LDL和Lp(a)可通过引起瓣膜细胞发生异常骨化,在瓣膜受损部位发生脂质沉积等一系列病理过程,最终导致主动脉瓣发生钙化,引起疾病发生。然而,临床水平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并不能够延缓CAV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血脂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A 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瓣膜间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延玲 刘晓红 +4 位作者 龚德军 袁扬 陶婧 黄盛东 韩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瓣膜间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接种和免疫磁珠法分选正常主动脉瓣和CAVD瓣膜间质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和行为学特征。通过免疫细胞化... 目的初步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瓣膜间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接种和免疫磁珠法分选正常主动脉瓣和CAVD瓣膜间质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和行为学特征。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CAVD瓣膜间质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主动脉瓣瓣膜间质细胞相比,CAVD瓣膜间质细胞呈肌纤维母细胞和成骨细胞形态,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细胞自发性收缩、聚集样生长并形成钙化结节。体外培养的CAVD瓣膜间质细胞表达肌纤维母细胞标志物α-SMA和成骨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结论 CAVD瓣膜间质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和交界融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瓣膜间质细胞 Α-平滑肌动蛋白 磷酸酶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成像技术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郭歌 祖凌云 袁慧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9期41-48,I0002,共9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 CAVD)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CAVD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最终病变进展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预后极差,经导管或外科主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 CAVD)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CAVD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最终病变进展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预后极差,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准确评估主动脉瓣的形态、功能改变和左心室重塑情况对于识别CAVD高危患者、及早治疗干预、改善患者预后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多模态成像技术在CAVD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将重点论述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在CAVD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 多模态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瓣膜内皮细胞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汉凝 孙骋 郑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21-1023,共3页
心脏瓣膜病是一类重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病因近半个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退行性瓣膜病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瓣膜内皮是瓣膜组织中直接接触血流的细胞,在瓣膜疾病的发病过程中... 心脏瓣膜病是一类重要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病因近半个世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退行性瓣膜病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瓣膜内皮是瓣膜组织中直接接触血流的细胞,在瓣膜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血流剪切力作用于瓣膜内皮细胞,使其形态、基因表达发生相应地变化,导致瓣膜内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换,成为具有增殖能力的瓣膜间质细胞,或者使瓣膜内皮细胞的旁分泌机制发生变化,影响瓣膜间质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瓣膜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血流剪切力 瓣膜内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换 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煜 李宁 +1 位作者 刘晓红 徐志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2-787,共6页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一个涉及内皮损伤、慢性炎症、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表型分化及细胞凋亡等复杂病理变化的过程。主动脉瓣主要由内部的瓣膜间质细胞及其表面覆盖的瓣膜内皮细胞构成,此两类细胞均参与了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理进...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一个涉及内皮损伤、慢性炎症、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表型分化及细胞凋亡等复杂病理变化的过程。主动脉瓣主要由内部的瓣膜间质细胞及其表面覆盖的瓣膜内皮细胞构成,此两类细胞均参与了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理进程。非编码RNA主要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参与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瓣膜间质细胞 瓣膜内皮细胞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春琦 孔羽 +2 位作者 伏圣高 朱正炎 杜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分析患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求导致此类人群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在18~59岁之间拟诊冠状动... 目的分析患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求导致此类人群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在18~59岁之间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141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者44例)和对照组(主动脉瓣正常者97例),对两组的基线资料及合并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观察性研究。结果与主动脉瓣正常的中青年相比,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总胆固醇浓度更高[(4.45±1.00)mmol/L vs(3.93±0.77)mmol/L,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高[(2.73±0.76)mmol/L vs(2.42±0.68)mmol/L,P=0.016]、合并冠心病比例更高(100%vs 90.7%,P=0.03)。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均存在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合并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越少,其吸烟、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占比越高。中青年患者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总胆固醇浓度是中青年发生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影响因素(P=0.007,OR=4.882,95%CI:1.553~15.347)。结论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中青年患者比同年龄段主动脉瓣正常者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更高,合并冠心病者更多,高总胆固醇可能是中青年发生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经胸超声心动图 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DNA甲基化探讨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玮 刘超 丛洪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0-413,共4页
随着我国风湿热发病率逐年下降,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CAVD)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主动脉瓣钙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总称。早期的病变机制,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类似的、经典的"损... 随着我国风湿热发病率逐年下降,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CAVD)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主动脉瓣钙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总称。早期的病变机制,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类似的、经典的"损伤应答假说",最近的研究发现,CAVD是涉及内皮损伤、脂质浸润、慢性炎症、基质重构、细胞分化、钙盐沉积及新生血管形成等复杂变化的多信号通路参与的主动过程,而并非年龄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结果。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科学技术和健康产业的发展,CAVD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对其分子学机制的研究也成为目前的热点。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可在转录前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是许多疾病共同的分子学基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疾病、糖尿病、骨性关节炎、帕金森等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在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中也发现了表观遗传修饰的证据。因此从DNA甲基化修饰探讨CAVD的发病机制为分子学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从而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有可能使药物治疗延缓或逆转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发展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甲基化 信号通路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4-5p调控MFG-E8表达参与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成骨样分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睿 杜心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研究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epidermal growth factor 8,MFG-E8)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ortic valve interstitial cells,AVICs)成骨样分化的影响,并寻找调控其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探讨其在钙化性主动脉... 目的研究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ilk fat globule-epidermal growth factor 8,MFG-E8)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ortic valve interstitial cells,AVICs)成骨样分化的影响,并寻找调控其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探讨其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因CAVD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的钙化瓣膜标本及因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的非钙化瓣膜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FG-E8在钙化瓣膜及非钙化瓣膜中的表达;分离AVICs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MFG-E8及成骨培养液(osteogenic medium,OM)干预,研究MFG-E8在AVICs成骨样分化中的作用;TargetScanHuman网站预测调控MFG-E8表达的miRNA并对其功能进行检测;real-time PCR检测miRNA在钙化及非钙化瓣膜中的表达差异。结果与非钙化瓣膜相比,钙化瓣膜中MFG-E8表达显著上调;以siRNA沉默MFG-E8显著抑制了OM诱导的AVICs成骨样分化;miR-214-5p可影响MFG-E8表达从而调控AVICs成骨样分化;相较于非钙化瓣膜,钙化瓣膜中miR-214-5p表达显著下调。结论miR-214-5p通过调控MFG-E8表达参与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成骨样分化,在CAVD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miR-214-5p MFG-E8 成骨样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