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填图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4
1
作者 周新华 张国辉 +2 位作者 杨进辉 陈文寄 孙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3,共14页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用的结果。在岩性上它们主要以中酸性岩石为主,玄武岩等中基性岩石较少。为查明下伏岩石圈对这些岩浆作用成因的影响,对其中的 SiO2含量 < 60%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 Sr- Nd- 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两侧为界,两侧火山岩的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区别。南区有明显的 EMI特征并具 EMI- PM混合趋势,而北区则显示了原始或略亏损的特征。南北两区之间的过渡带(介于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之间)则表现了同位素组成上相应的过渡特征。这一地球化学观测与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颇为吻合。基于新生代幔源岩石化学反演的中国东部陆下地幔化学区划研究揭示了克拉通下 (subcratonic)岩石圈地幔与 EMI存在着密切关系。本研究所提供的地球化学证据说明了采用中生代中基性岩类作为类似研究途径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对华北克拉通边缘中生代火山作用成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火山岩 华北克拉通 古消减带 地质填图 岩浆作用 地质构造 -钕-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地块晚白垩世小龙河花岗岩年龄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金梁 陈永清 尚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58,共20页
为厘定腾冲地块晚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和花岗岩成矿意义,对小龙河花岗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年龄和锶-钕-铅同位素研究。小龙河花岗岩由细粒淡色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U-Pb年龄数据指示它们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67.... 为厘定腾冲地块晚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和花岗岩成矿意义,对小龙河花岗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年龄和锶-钕-铅同位素研究。小龙河花岗岩由细粒淡色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U-Pb年龄数据指示它们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67.0±1.0 Ma和68.5±1.6 Ma,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67.15±0.99 Ma和69.02±1.22 Ma,同为晚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产物。锶-钕-铅同位素与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细粒淡色二长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87)Sr/^(86)Sr)_(i)=0.757~0.763);ε_(Nd)(t)=-8.89~-8.99,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TDM2=1.59~1.60 Ga)上地壳富粘土硬砂岩部分熔融,其与小龙河锡-钨多金属矿床形成密切相关;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I型花岗岩((^(87)Sr/^(86)Sr)_(i)=0.711,ε_(Nd)(t)=-8.72~-9.16),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TDM2=1.58~1.62 Ga)下地壳富粘土硬砂岩重熔。腾冲地块晚白垩世小龙河花岗岩及其锡-钨矿化是中特提斯班公-怒江洋闭合后腾冲地块与保山地块碰撞-后碰撞阶段引发的岩浆活动与热液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地块 晚白垩世 锆石SHRIMP U-Pb定年 辉钼矿RE-OS定年 -钕-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苏莫查干地区燕山期过铝质花岗岩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东青 聂凤军 +2 位作者 江思宏 张万益 钱明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内蒙古苏莫查干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夹持于二连浩特-贺根山和索伦山-西拉木伦河深大断裂之间,其代表性岩石样品以富K、Al、Rb、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Sr、Ti、P和Eu为特点,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钕同位素研究表明,岩石全岩样品的εN... 内蒙古苏莫查干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夹持于二连浩特-贺根山和索伦山-西拉木伦河深大断裂之间,其代表性岩石样品以富K、Al、Rb、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Sr、Ti、P和Eu为特点,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钕同位素研究表明,岩石全岩样品的εNd(t)变化范围为0.77^-4.65,t2DM变化范围为869~1310Ma(多集中于1072~1310Ma),与兴蒙造山带中的微陆块花岗岩相似。铅同位素的206Pb/204Pb=18.114~19.150,平均18.658;207Pb/204Pb=15.517~15.598,平均15.556;208Pb/204Pb=38.384~39.054,平均38.614;μ=9.2~9.5,平均9.37。所有数据点均投绘在造山带与地幔Pb演化线之间。主元素、微量元素、钕和铅同位素数据表明,本区燕山期花岗岩可能是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壳幔源物质通过物理混合后,再次发生重熔、成浆和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并且与该区的萤石和贱金属成矿作用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质花岗岩 元素地球化学 钕-铅同位素 成岩作用 苏莫查干地区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