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层陶瓷复合材料与钢钎焊接头界面的微观组织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军红 孙康宁 +1 位作者 谭训彦 卞寿民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3,47,共4页
用自研制双层陶瓷复合材料与钢进行了大气中钎焊连接。采用声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双层陶瓷复合材料的声显微结构及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形态、特征点的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双层陶瓷复合... 用自研制双层陶瓷复合材料与钢进行了大气中钎焊连接。采用声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双层陶瓷复合材料的声显微结构及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形态、特征点的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双层陶瓷复合材料与钢钎焊连接后的多层复合结构接头的三个界面均达到较好的结合。这为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陶瓷复合材料 焊接 界面结构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g1.0Cu0.5对Ag30CuZnSn药芯钎料润湿性能及钎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浦娟 张雷 +3 位作者 吴铭方 龙伟民 钟素娟 林铁松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64,I0005,共8页
向Ag30CuZnSn药芯钎料药粉中添加SnAg1.0Cu0.5(SAC105)粉末,研究了不同SAC105含量对Ag30CuZnSn药芯钎料钎缝组织及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C105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Ag30CuZnSn药芯银钎料的润湿铺展性能,随着SAC105的添加量增加,Ag... 向Ag30CuZnSn药芯钎料药粉中添加SnAg1.0Cu0.5(SAC105)粉末,研究了不同SAC105含量对Ag30CuZnSn药芯钎料钎缝组织及钎焊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C105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Ag30CuZnSn药芯银钎料的润湿铺展性能,随着SAC105的添加量增加,Ag30CuZnSn药芯银钎料的润湿铺展面积增大.这主要是因为Sn元素的增加能显著降低钎料的熔化温度,从而增大液态金属的过热度,降低液态金属的粘度,增强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最终提高Ag30CuZnSn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润湿铺展性能. SAC105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时,钎缝组织最细,主要由交织状的银基固溶体构成,相应的钎焊接头抗剪强度最大为453 MPa,提高了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1.0Cu0.5粉末 Ag30CuZnSn药芯 润湿性能 不锈钢焊接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基合金钎焊界面区的微观组织形态及相组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秀忠 邹增大 +1 位作者 杨德新 戴家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3-325,共3页
为研究锌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区的组织、性能及其钎焊接头的结合强度,本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界面区的微观组织形态及其相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用研制的新型高强软钎料钎焊锌基合金,获得的钎焊接头... 为研究锌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区的组织、性能及其钎焊接头的结合强度,本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界面区的微观组织形态及其相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用研制的新型高强软钎料钎焊锌基合金,获得的钎焊接头界面区中局部有交互结晶产生;界面区组织构成较复杂,既有Cd、Sn、Zn固溶体,又有少量的细小的Mg2Sn、MgZn等化合物;固溶体可以提高钎焊接头的强度和塑性,少量细小的化合物可强化基体组织,有利于强度的提高;但连续层状的金属间化合物可引起钎焊接头的脆化,使其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基合金 组织形态 界面区 相组成 微观 焊接 金属间化合物 光学显微镜 X射线衍射 结合强度 扫描电镜 分析手段 研究分析 组织构成 基体组织 性能降低 固溶体 塑性 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工艺对AgCuInSn真空钎焊Cu/Ni组织性能影响研究
4
作者 齐岳峰 黄晓猛 +4 位作者 史秀梅 郭菲菲 任勇彬 于文波 耿鸿博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0,共9页
本文研究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gCuInSn钎料真空焊接Cu/Ni异质母材接头的组织性能影响。通过对钎料差热分析与组织分析,确定650、680、700℃三组焊接试验温度测试铺展性并制备接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等对接头进行组织性能... 本文研究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gCuInSn钎料真空焊接Cu/Ni异质母材接头的组织性能影响。通过对钎料差热分析与组织分析,确定650、680、700℃三组焊接试验温度测试铺展性并制备接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等对接头进行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钎料在Cu、Ni两种母材上铺展性都增强,接头冶金结合界面物相组成及比例差异较大,剪切强度在680℃出现最大值,断口形貌也不同于其它温度。对比680℃下保温时长10、20、30 min,随时长增加,组织中脆性相比重变小,接头强度提高,剪切断口也从脆性断裂向脆韧混合断裂转变现象。AgCuInSn合金钎焊Cu/Ni的合适工艺为钎焊温度680℃、保温时长30 min,剪切强度达12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InSn 焊温度 保温时长 Cu/Ni焊接 微观组织分析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航空航天的金属多孔夹层结构钎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罗云 胡胜鹏 +3 位作者 李子寒 刘亚洲 宋晓国 曹健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2-70,共9页
金属多孔夹层结构具有质轻,比强度、比刚度高,耐高温、耐腐蚀,消音、隔热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高端装备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钎焊法是实现金属多孔夹层结构芯体与面板连接的首选方法。然而夹芯与面板大面积钎焊过程中易产生... 金属多孔夹层结构具有质轻,比强度、比刚度高,耐高温、耐腐蚀,消音、隔热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高端装备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钎焊法是实现金属多孔夹层结构芯体与面板连接的首选方法。然而夹芯与面板大面积钎焊过程中易产生钎料对薄壁母材溶蚀、焊合率低、焊接变形大、界面易形成连续脆性反应产物等缺陷,因此金属多孔夹层大面积钎焊仍有较大难度,迫切需要开展金属多孔夹层钎焊基础研究。国内外学者针对连接界面微区反应产物的种类和分布调控、薄壁母材的溶解预测、薄壁夹芯的焊接热变形控制等难题,研究了钎焊界面组织调控新方法、钎焊工艺–钎角形态–接头组织–接头力学性能的整体对应关系,阐明接头的组织演化规律,优化接头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从金属多孔夹层结构钎焊接头界面微区调控、基于力学性能优化的钎焊接头微观形态设计、钎焊过程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及焊后强化方法和液态钎料对母材的溶解预测模型等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 金属多孔夹层结构 界面微区调控 薄壁母材的溶解预测 钎焊接头微观形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