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1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佩蓉 张瑜 刁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8-858,共1页
患者,女,76岁,160 cm,58 kg,因“摔跌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ASAⅡ级。不用术前药。入室测 BP 180/95 mmHg,HR 86次/分,SpO295%。针刺麻醉取穴:风市、带脉、阿是、... 患者,女,76岁,160 cm,58 kg,因“摔跌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ASAⅡ级。不用术前药。入室测 BP 180/95 mmHg,HR 86次/分,SpO295%。针刺麻醉取穴:风市、带脉、阿是、百会,其中风市、带脉和阿是均取患侧。针刺行捻转手法,得气后风市、带脉和阿是穴连接G6805-2型电针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疏密波,刺激频率2/10 Hz ,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百会穴不连接电针仪,患者血压升高时进行捻转。针刺10 min后,患者血压降至150/80 mmHg,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右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电针诱导30 min后依次静注芬太尼50μg、咪唑安定1 mg、丙泊酚40 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10 mg后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术中七氟醚(呼吸末浓度1%~2%)吸入维持麻醉。因风市穴连接的电针导线影响手术消毒,麻醉诱导后停止风市穴电刺激,保留针刺。手术开始后电针频率调整至2/20 Hz,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电针频率,范围波动于2/20~2/30 Hz,电针刺激持续至术毕。手术历时65 min,术中BP波动在130~150/70~80 mmHg,HR 保持在70~80次/min,共输注羟乙基淀粉500 mL,乳酸林格液500 mL,失血100 mL,尿量300 mL。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BP 140/80 mmHg,HR 76次/min,5 min后清醒拔管。术后1天随访,患者感觉舒适,恢复良好,无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针药复合麻醉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麻醉 手术消毒 左股骨颈骨折 顺式阿曲库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顾陈怿 沈利荣 +4 位作者 丁依红 楼怡 吴焕淦 施征 马晓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649,共4页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针药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持续电针刺激。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开始CO2充气即刻、CO2充气后5min、胆囊切除、术毕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心排量(CO)、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加速度指数(ACI),比较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记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①3组患者气腹后CI、CO、ACI明显降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HR、MAP、SVRI均明显增加,经穴组则变化较小;②经穴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分别比全麻组节约14%、13%、25%;③经穴组患者从停药到呼之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快于非经非穴组及全麻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采用针刺经穴复合全麻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恢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血液动力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一项基于电子医疗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葛茂军 俞杭 梅祖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60-1266,共7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POUR)的影响,为肛门部手术时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肛肠科实...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针药复合麻醉对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POUR)的影响,为肛门部手术时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肛肠科实施肛门部手术的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麻醉方法、主要手术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临床修订本第3卷(ICD-9-CM3)代码。以开具留置导尿医嘱和收取导尿管费用作为发生POUR的依据。对于术中麻醉方式变更的病例,以最后采用的麻醉方式纳入研究。结果共11440例肛门部手术患者入组,年龄为39(32,51)岁,男女比例为1.94∶1。其中采用针药复合麻醉6083例(53.2%)、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3392例(29.7%)、静脉麻醉1420例(12.4%)、局部麻醉408例(3.6%)、椎管内麻醉65例(0.6%)、全身麻醉46例(0.4%)、其他麻醉方式26例(0.2%)。术后留置导尿管395例,POUR发生率为3.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76,95%CI 1.36~2.27,P<0.001)和女性(OR=1.36,95%CI 1.11~1.67,P=0.003)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针药复合麻醉相比,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静脉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使POUR风险增高(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OR=1.42,95%CI 1.13~1.78,P=0.002;静脉麻醉:OR=1.48,95%CI 1.10~1.99,P=0.009;椎管内麻醉:OR=2.75,95%CI 1.09~6.93,P=0.032)。在校正性别、年龄及疾病诊断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结果类似(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校正OR=1.33,95%CI 1.06~1.67,P=0.014;静脉麻醉:校正OR=1.43,95%CI 1.06~1.92,P=0.019;椎管内麻醉:校正OR=4.93,95%CI 1.92~12.67,P=0.001)。亚组分析显示,与后会阴神经阻滞麻醉相比,针药复合麻醉能降低女性患者41%的POUR风险(OR=0.59,95%CI 0.42~0.84,P=0.003)及年龄<60岁患者30%的POUR风险(OR=0.70,95%CI 0.54~0.90,P=0.006)。结论年龄≥60岁和女性是肛门部手术患者发生POUR的危险因素,采用针药复合麻醉有利于降低POUR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部手术 针药复合麻醉 术后尿潴留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贾怡童 陈征 罗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269-2269,2270-2273,共5页
甲状腺手术麻醉的目的不仅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还要求患者能够保持清醒状态,在可能损伤重要结构的步骤配合外科医生进行判断,避免造成周围神经损伤。因此,单一的麻醉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刺麻醉复合其他方法如安定镇痛麻醉... 甲状腺手术麻醉的目的不仅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还要求患者能够保持清醒状态,在可能损伤重要结构的步骤配合外科医生进行判断,避免造成周围神经损伤。因此,单一的麻醉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刺麻醉复合其他方法如安定镇痛麻醉、颈丛阻滞或全身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既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笔者对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及取穴规律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针药复合麻醉临床疗效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同时推动针药复合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甲状腺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对犬应激激素及阿片肽调节的作用
5
作者 何磊磊 钱鹏 +5 位作者 张世奇 蒋春弛 彭玉璐 刘紫丹 张海燕 王金花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2期2964-2967,共4页
为探讨小动物针药复合麻醉调节应激反应的机理,设计了犬腹部麻醉合适的配穴、针刺参数和麻醉药用量,在此基础上将25只犬随机均分为5组,即舒泰组、1/3舒泰复合针刺麻醉组、1/2舒泰复合针刺麻醉组、2/3舒泰复合针刺麻醉组和针刺组,对其进... 为探讨小动物针药复合麻醉调节应激反应的机理,设计了犬腹部麻醉合适的配穴、针刺参数和麻醉药用量,在此基础上将25只犬随机均分为5组,即舒泰组、1/3舒泰复合针刺麻醉组、1/2舒泰复合针刺麻醉组、2/3舒泰复合针刺麻醉组和针刺组,对其进行腹部切皮术,并在试验过程中的7个时间点采血离心取血浆做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测定各时间点应激激素—皮质醇和阿片肽(OP)的含量。结果显示,各组虽然麻醉方式不同,但均能达到麻醉的效果。其中针刺组的OP浓度在15-30 min施加针刺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在此时间点,其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而针药复合麻醉各组OP浓度在15-30 min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皮质醇浓度也在OP浓度达到高峰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舒泰组的OP浓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无明显变化,皮质醇浓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偏高。说明针刺麻醉可以使犬的OP浓度升高,降低皮质醇的分泌,有效抑制应激反应;针药复合麻醉效果良好,使皮质醇浓度较为稳定,减小了应激。表明可通过调节OP浓度影响皮质醇的产生来实现机体应激反应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应激 应激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魏林志 曲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7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探究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9例,根据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是否施用针刺麻醉分为针药复合麻醉组和单纯药物麻醉组。分别于术前未进行电刺激时... 目的:探究针药复合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激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9例,根据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是否施用针刺麻醉分为针药复合麻醉组和单纯药物麻醉组。分别于术前未进行电刺激时和术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100β蛋白(S-100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中T细胞亚群(CD3+)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比率。结果:术前未行电刺激时两组血清Cor、β-EP、NSE、S-100β、NK细胞、CD3+比率、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Cor、β-EP、NSE、S-100β、CRP、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针药复合麻醉组显著低于单纯药物麻醉组(P<0.05)。术后针药复合麻醉组NK细胞、CD3+比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药物麻醉组NK细胞、CD3+比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有效减轻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炎症应激反应,解除手术及麻醉对机体产生的免疫抑制,降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为今用,传承开拓,促进针药复合麻醉的研究与实践——访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万有教授 被引量:2
7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J0003-J0004,共2页
万有,博士学位,博士后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85年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予河南窳科大学药理教研室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获博士学位,1995原... 万有,博士学位,博士后学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85年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予河南窳科大学药理教研室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获博士学位,1995原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博士后出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学研究所 针药复合麻醉 古为今用 北京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 生理教研室 “973”计划 所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气管插管针刺复合药物麻醉下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应用规范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嘉 陈彤宇 +16 位作者 袁岚 沈卫东 池浩 宋建钢 吴瑶瑶 周文雄 陈文婷 王兰 唐炜 钱中佳 葛文 徐建俊 郭丰 王永强 王珂 马文 傅国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292-2296,共5页
"浅睡眠、无气管插管和保留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新模式"是作者团队在既往针刺麻醉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新模式。与气管插管的传统麻醉方式比较,具有麻醉药用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等特... "浅睡眠、无气管插管和保留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新模式"是作者团队在既往针刺麻醉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新模式。与气管插管的传统麻醉方式比较,具有麻醉药用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等特点,可作为现代麻醉的有益补充,给传统针刺麻醉手术的实际应用带来新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将针药复合麻醉新模式下的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利于在全国进行推广,作者团队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和经验,依托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子项目——针药复合麻醉模式创新与应用,形成"无气管插管针药复合药物麻醉下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应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心脏瓣膜置换术 无气管插管手术 临床应用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麻醉在动物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栗亮亮 刁小倩 +3 位作者 闫梦丽 周书蝶 董海聚 刘芳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0,共4页
针刺麻醉作为一种独立或辅助的麻醉方式,通常与药物麻醉相结合形成针药复合麻醉,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具备经济、安全、对生理干扰小和术后恢复快等多项优点,在动物外科手术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已被证实,相关机制... 针刺麻醉作为一种独立或辅助的麻醉方式,通常与药物麻醉相结合形成针药复合麻醉,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具备经济、安全、对生理干扰小和术后恢复快等多项优点,在动物外科手术的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已被证实,相关机制研究也取得显著进展,但更详细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分析了针刺麻醉的机制、作用方法,以及针刺麻醉和针药复合麻醉近年来在动物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不足,并讨论了“术前诱导、术中麻醉、术后镇痛”的新麻醉模式,期望将其有效应用于动物诊疗中,从而提升动物的整体福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针药复合麻醉 动物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60%基础MAP水平时的肝保护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乐乐 方剑乔 +4 位作者 邵晓梅 董振华 莫雅娣 连林立 喻晓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167-2171,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肝脏的影响,并为临床行针药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单纯全麻组)(6只)、单纯药...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肝脏的影响,并为临床行针药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单纯全麻组)(6只)、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6只)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实验组)(6只)。后两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6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并维持60min,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干预处理,刺激强度(4±1)mA,频率2/100Hz,穴位选用犬双侧"合谷(LI 4)"、"曲池(LI 11)"、"足三里(ST 36)"、"三阴交(SP 6)",电刺激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60min后停止。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相应时间点肝组织表面血流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肝组织中GSH活性、T-SOD活力以及MDA含量的变化,并采用TUNEL法检测术后72h肝组织细胞凋亡数。结果:在行控制性降压至目标低血压(T3)时,对照组肝血流显著低于基础水平(P<0.05),而实验组肝血流未明显降低,在目标低血压维持10min(T4)时,两控压组肝血流显著低于各自基础水平(P<0.05),在维持20min至维持60min阶段(T5~T7),两控压组肝血流显著低于单纯全麻组水平和各自基础水平(P<0.05),且对照组肝血流维持水平更低,在血压回升阶段,实验组肝血流上升明显,在血压回升10min(T8)时,实验组肝血流已基本恢复,而对照组肝血流仍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水平,在血压回升60min和回升结束(T11~T12),实验组肝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与单纯全麻组相比,控制性降压术后两控压组GSH活性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升高趋势更明显。实验组SOD/MDA比值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实验组肝组织细胞凋亡数(3.2±1.09)明显低于同水平对照组(5.47±1.02)(P<0.05),但与空白组(3.49±1.4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改善肝组织血流的低灌注状态,增强肝脏的抗自由基能力,抑制肝细胞凋亡,起到肝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针药复合麻醉 控制性降压 自由基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顾陈怿 沈利荣 +4 位作者 丁依红 楼怡 吴焕淦 施征 马晓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镇痛 病人控制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针麻效果述评 被引量:9
12
作者 顾陈怿 胡军 蔡云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09-310,共2页
针麻最大的缺陷就是镇痛不全 ,为提高针麻效果 ,人们从多方面着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针药复合麻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对穴位、刺激参数等的正确选择 ,也与麻醉的效果密切相关。今后应多方面进行临床探索 ,最大限度地发挥... 针麻最大的缺陷就是镇痛不全 ,为提高针麻效果 ,人们从多方面着手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针药复合麻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对穴位、刺激参数等的正确选择 ,也与麻醉的效果密切相关。今后应多方面进行临床探索 ,最大限度地发挥针麻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麻醉效果 麻醉手术 针药复合麻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