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5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中空锦纶丝无缝针织织物的外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强 金子敏 +1 位作者 周洁雅 陶建伟 《现代纺织技术》 2012年第2期10-12,16,共4页
研究三角中空锦纶丝无缝针织织物的外观性能,用圆形中空锦纶丝和普通锦纶丝与其作对比,选取织物悬垂性、刚柔性、折皱回复性、抗勾丝性、抗起毛起球性和色牢度6项与织物外观性能密切相关的试验,综合测试分析上述3种锦纶丝的无缝针织织... 研究三角中空锦纶丝无缝针织织物的外观性能,用圆形中空锦纶丝和普通锦纶丝与其作对比,选取织物悬垂性、刚柔性、折皱回复性、抗勾丝性、抗起毛起球性和色牢度6项与织物外观性能密切相关的试验,综合测试分析上述3种锦纶丝的无缝针织织物的外观性能。结果表明:三角中空锦纶丝无缝针织织物具有良好的外观性能,多项外观性能与织物的组织结构、经纬方向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中空锦纶丝 无缝针织织物 外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针织织物的开发探讨
2
作者 孙文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45,共2页
本文从原料的选用、组织结构的设计及后整理工艺等方面,论述了仿针织织物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织物 设计 仿针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收集用单向导湿针织物涂层摩擦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静 广靖 陈诚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随着人口爆炸、工业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持续,工厂和居民对清洁用水需求日益增加,水雾收集器件不断涌现,而现有水雾收集器件多采用飞秒激光刻蚀等方式达到符合要求的浸润性表面,对设备要求较高。本文基于简便的室温自发胶凝作用,温和构建... 随着人口爆炸、工业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持续,工厂和居民对清洁用水需求日益增加,水雾收集器件不断涌现,而现有水雾收集器件多采用飞秒激光刻蚀等方式达到符合要求的浸润性表面,对设备要求较高。本文基于简便的室温自发胶凝作用,温和构建凝胶聚合物基质,通过引入反应组分以控制胶凝成形期间的微观形貌与表面能分布,经室温修饰形成超疏水聚合物复合材料。以针织物为基底、摩擦为手段构制Janus针织物涂层,利用其润湿不对称性实现单向导湿,进而在捕雾集水的同时减缓水蒸发以提升应用效率,达到低成本且高效的雾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收集 单向导湿 针织 涂层 摩擦制备 JAN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木染色柞绢针织物的色彩及抗紫外线性能
4
作者 邵英海 张明光 贾艳梅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29,34,共5页
为探究苏木色素对柞绢针织物的染色性能,以水为溶剂提取苏木色素,采用直接法和后媒法染色工艺,考察了不同pH和媒染剂对柞绢针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染色工艺,pH从3.0逐渐增大至8.5,可以获得黄色、橙色、粉红色至红色的... 为探究苏木色素对柞绢针织物的染色性能,以水为溶剂提取苏木色素,采用直接法和后媒法染色工艺,考察了不同pH和媒染剂对柞绢针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染色工艺,pH从3.0逐渐增大至8.5,可以获得黄色、橙色、粉红色至红色的染样;使用硫酸亚铁、硫酸铝或硫酸锌作为媒染剂时,能得到紫色和红色的染品,媒染织物的色牢度达到3~4级。染色后织物表现出优异的抗紫外线性能,其中硫酸亚铁媒染试样的紫外线防护因子(UPF值)最高达47.4,硫酸铝媒染试样为42.9,均超过纺织品抗紫外线标准(UPF值>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色素 柞绢针织 色彩 抗紫外性能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针织物的吸声性能
5
作者 杨柳 厉纯纯 王雪琴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5,共9页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类织物适用于中高频吸声,吸声系数最高可达0.86;连接百分比与织物的吸声性能呈高度负相关,在主要吸声区域宜采用大块面的线条式连接或较疏松的散点式连接;散点式连接在连接百分比低于10%、线条式连接在百分比低于15%时织物吸声表现更优;当连接百分比大于26%时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2种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差异不大;可以通过增加厚度、面密度以及减小体积密度、控制流阻率的方式优化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织物的结构及声学特征参数,进而用于具有吸声效果的墙布、屏风、装饰画等室内装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层 衬纬针织 吸声材料 吸声系数 吸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半乳糖醛酸酶在棉针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单舟航 赵春磊 +1 位作者 余圆圆 王强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1,共4页
考察了3种新型聚半乳糖醛酸酶及其助剂复配在棉针织物酶法精练中的效果。结果表明:聚半乳糖醛酸酶S可用于棉织物精练加工,在最佳工艺处理条件下,棉针织物的毛效12.0 cm,水滴润湿时间小于1 s,果胶去除率为96.20%,精练效果达到了常规处理... 考察了3种新型聚半乳糖醛酸酶及其助剂复配在棉针织物酶法精练中的效果。结果表明:聚半乳糖醛酸酶S可用于棉织物精练加工,在最佳工艺处理条件下,棉针织物的毛效12.0 cm,水滴润湿时间小于1 s,果胶去除率为96.20%,精练效果达到了常规处理的水平,且织物强力损伤小,质量损失率低。酶精练棉织物进一步漂白后的白度和润湿性优于漂白后的碱精练织物,且前者强力相比后者损失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练 聚半乳糖醛酸酶 针织 工艺优化 润湿性 强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织物三维仿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7
作者 马婉清 柯宝珠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4,共5页
系统介绍针织物三维模拟技术及其发展历史,总结传统针织物三维仿真的线圈模型、纱线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发展。从针织物的三维仿真模拟和在3D服装设计软件中的发展两个方面,阐述针织物三维模拟技术的研究历程。分析研究者在提高针织物三维... 系统介绍针织物三维模拟技术及其发展历史,总结传统针织物三维仿真的线圈模型、纱线模型和物理模型的发展。从针织物的三维仿真模拟和在3D服装设计软件中的发展两个方面,阐述针织物三维模拟技术的研究历程。分析研究者在提高针织物三维仿真的外观效果上进行的研究和当前针织物在3D服装设计软件中的应用发展;根据当前虚拟服装的发展进程,总结三维模拟技术现有成果的优势和不足。分析认为该技术在未来会朝着仿真种类多样性和3D服装设计软件适用性两个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三维仿真 线圈模型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约束的纬编针织物动态形变模拟
8
作者 梁金星 李东盛 +3 位作者 韩开放 胡新荣 彭佳佳 李立军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5,共7页
为模拟针织物纱线间的相互作用和线圈形态变化,提出一种基于物理约束的针织物动态形变模拟方法。首先,将纱线划分为多个胶囊几何体,通过构建距离约束、罚函数约束、碰撞约束和摩擦约束以及阻尼,有效模拟了线圈嵌套结构、纱线间摩擦行为... 为模拟针织物纱线间的相互作用和线圈形态变化,提出一种基于物理约束的针织物动态形变模拟方法。首先,将纱线划分为多个胶囊几何体,通过构建距离约束、罚函数约束、碰撞约束和摩擦约束以及阻尼,有效模拟了线圈嵌套结构、纱线间摩擦行为、纱线的弹性响应以及纱线碰撞等关键物理现象;然后,基于NVIDIA PhysX的物理仿真实现过程,实现了不同针织花型的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可实现不同针织花型的形变,展示针织花型在外力作用下纱线弯曲、拉伸和扭曲的形变特征;仿真效果与真实样品具有较好一致性和逼真度,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该研究为针织物形变模拟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针织花型设计、模拟软件开发以及针织工艺优化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形变模拟 物理约束 针织花型仿真 胶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簧-质点的纬编单面针织物三维仿真
9
作者 穆秀萍 蒋高明 +1 位作者 曹叶 李炳贤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5,共9页
为提高纬编单面针织物产品开发效率,给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真实的三维仿真效果,利用弹簧-质点模型对纬编单面针织物进行仿真形变研究。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和浮线3种线圈网格模型,并将这3种线圈模型按编织的次序和位置绘制成相互串套的拓... 为提高纬编单面针织物产品开发效率,给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真实的三维仿真效果,利用弹簧-质点模型对纬编单面针织物进行仿真形变研究。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和浮线3种线圈网格模型,并将这3种线圈模型按编织的次序和位置绘制成相互串套的拓扑结构。其次采用弹簧-质点模型的研究方法,在织物中引入单个成集圈和浮线结构,并采用Velocity-Verlet数值积分法进行计算,得到不同类型质点随时间的位移变化。最后选取拓扑结构与实物差异较大的3种织物进行形变测试与仿真,并与实物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形变后的针织物仿真效果有了显著提高,验证了弹簧-质点方法在纬编针织物结构仿真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 弹簧-质点 线圈模型 三维仿真 线圈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针织物低温一浴法前处理工艺
10
作者 张京彬 张京武 +1 位作者 王翊 黄凯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3,共6页
使用低温精练剂LTB-505进行低温一浴法前处理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温度、精练剂用量、H2O2用量、Na OH用量、时间和浴比对织物白度、毛效和顶破强力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单因素变量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与传统高温碱氧法的处理结果... 使用低温精练剂LTB-505进行低温一浴法前处理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温度、精练剂用量、H2O2用量、Na OH用量、时间和浴比对织物白度、毛效和顶破强力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单因素变量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与传统高温碱氧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精练剂用量为2.0 g/L、H2O2用量为3.0 g/L、Na OH用量为3.0 g/L、温度为85℃、时间为40 min和浴比为1∶10时,白度为79.78%,30 min毛效为14.5 cm,滴水扩散时间<1 s,顶破强力保留率为85.44%,前处理效果优于传统高温碱氧法,同时还降低了生产和时间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低温一浴法 前处理 精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股线针织物的几何建模与热传递特性分析
11
作者 杨仁权 汪泽幸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69,共8页
为评估和优化多股线针织物的舒适性与功能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热阻和表面温度预测方法。参考加捻纱线纤维截面排列,建立多股线截面模型,并根据弧线控制点映射方法结合圆柱体股线轨迹方程,构建空间任意股线轨迹曲线。基于针... 为评估和优化多股线针织物的舒适性与功能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热阻和表面温度预测方法。参考加捻纱线纤维截面排列,建立多股线截面模型,并根据弧线控制点映射方法结合圆柱体股线轨迹方程,构建空间任意股线轨迹曲线。基于针织物结构观察和测试数据,建立通用线圈轨迹模型,利用建模软件生成三维多股针织物系统模型;从传热面与步时两个纬度,对织物系统有限元模拟,分析织物系统的温度分布和热传递性能。结果表明:上下面为传热面时,织物传热性能最优;侧面为传热面时,隔热性能优异;不同步时温度等值面云图示出,织物传热性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4种针织物数模拟值热阻与实测值误差约为±10%,证明模型热传递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和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股针织 股线截面模型 线圈轨迹模型 有限元模拟 热阻 热传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感锦纶纬平针织物的接触冷暖感有限元模拟
12
作者 姚琳涵 郑晓萍 +2 位作者 姚岚 魏文达 刘成霞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4,共8页
为了快速、有效、低成本地指导凉感针织物的设计,预测织物的接触冷感系数和传热系数,文章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凉感锦纶针织物的热传递过程。以9块凉感锦纶纬平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在Pierce纬平针织物线圈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取7个型值... 为了快速、有效、低成本地指导凉感针织物的设计,预测织物的接触冷感系数和传热系数,文章利用有限元仿真模拟凉感锦纶针织物的热传递过程。以9块凉感锦纶纬平针织物为研究对象,在Pierce纬平针织物线圈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取7个型值点构建NURBS中心样条曲线描绘曲线路径,构建出贴近真实形态的织物线圈模型。首先将其导入Solid works软件中建立恒温发热板—织物—热检测板装配体,再依次对模型进行修正分割和空气层装配,最后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中赋予材料属性、网格划分和提交求解。仿真结果显示,接触凉感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平均模拟误差分别为2.4%、4.8%,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模拟针织物热传递性,预测出针织物的接触凉感系数、传热系数,能用于指导凉感针织物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纶纬平针织 线圈模型 接触凉感系数 传热系数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织轴向织物理论在防弹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
13
作者 狄维鑫 姜亚明 董赵勇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共6页
文中对多轴向经编织物面内拉伸力学公式做出推导与完善,并受针织轴向织物理论与针织轴向经编织物结构启发,设计并制备一种8向UD结构防弹复合材料,纤维轴旋转角包括0°、22.5°、45.0°、67.5°、90.0°、112.5°... 文中对多轴向经编织物面内拉伸力学公式做出推导与完善,并受针织轴向织物理论与针织轴向经编织物结构启发,设计并制备一种8向UD结构防弹复合材料,纤维轴旋转角包括0°、22.5°、45.0°、67.5°、90.0°、112.5°、135.0°、157.5°共8个方向,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理论计算显示该结构可提高其模量,设计并开展防弹性能测试,对多向UD结构防弹板与传统UD结构防弹板凹陷深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多向UD结构使背凹深度下降约21%,且背凹面积更大、形状接近圆形,证实了理论计算结果。经过分析是由于多向结构使弹道侵彻过程中响应纤维数量增加,且冲击波传播方向更多、距离更远,最终实现减少背凹深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轴向织物 UD结构 面内拉伸 防弹复合材料 形变 背凹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氨针织物潜在黄变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14
作者 李宽绪 胡德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浅白色锦氨针织物在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中部分位置容易黄变,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和美观。为了克服织物黄变,探讨首先要避免织物受到过强的光、热及避免包装材料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通过降低预定形温度,添加抗酚黄变剂、抗高温黄... 浅白色锦氨针织物在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中部分位置容易黄变,影响产品使用寿命和美观。为了克服织物黄变,探讨首先要避免织物受到过强的光、热及避免包装材料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次通过降低预定形温度,添加抗酚黄变剂、抗高温黄变剂来缓解织物潜在黄变。研究染缸内预防酚黄变的处理工艺为75℃保温20 min,抗酚黄变剂BM-2907为4.0%,柠檬酸0.8 g/L效果较好;预定形温度190℃,定形速度30 m/min,后定形温度130~140℃,抗高温黄变剂FK-16为4.0 g/L,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织物高温黄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酚黄变 高温黄变 预定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标准解读
15
作者 于翠坡 张克甲 +1 位作者 贾红娜 王娟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0,共3页
对比介绍FZ/T 70006—2022《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简称新标准)与FZ/T 70006—2004《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简称旧标准)之间的区别。从标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产品的更新变化情况,分析新旧标准在适用范围、术... 对比介绍FZ/T 70006—2022《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简称新标准)与FZ/T 70006—2004《针织物拉伸弹性回复率试验方法》(简称旧标准)之间的区别。从标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产品的更新变化情况,分析新旧标准在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测试原理、设备要求、取样要求、测试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为检测单位和生产企业正确理解以及运用该标准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拉伸弹性回复率 试验方法 标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编针织物的设计与仿真”专栏导言
16
作者 马丕波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06,共1页
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纬编针织物因其独特的结构灵活性和性能可设计性,逐渐成为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先进的设计方法与仿真技术,纬编针织物在功能性服装、医疗防护、智能可穿戴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为纺... 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纬编针织物因其独特的结构灵活性和性能可设计性,逐渐成为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先进的设计方法与仿真技术,纬编针织物在功能性服装、医疗防护、智能可穿戴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为纺织行业的创新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纬编针织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纱纬平针织物的热湿耦合仿真模拟
17
作者 邓智豪 荣政 +2 位作者 刘为炜 唐宁 武维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为探究在服装内外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时的织物热湿传递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棉纱纬平针织物热湿耦合传递的仿真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织物试样的几何结构,利用AutoCAD建模软件创建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 为探究在服装内外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时的织物热湿传递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棉纱纬平针织物热湿耦合传递的仿真模型。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织物试样的几何结构,利用AutoCAD建模软件创建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使用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包含静止空气的织物热湿耦合仿真模型,并根据人体穿着服装的实验数据设置边界载荷,运算得到仿真模型的温度、相对湿度分布云图与数据;将织物系统模型的模拟热湿阻结果与实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当纬平针织物内发生热湿耦合传递时,皮肤表面的热量主要通过线圈串套区域向外界传递,而线圈内静止空气的传热量较少;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后,水分优先被纱线吸收,再通过织物孔隙中的空气向外界扩散。在热湿耦合传递达到动态平衡后,织物系统的模拟热阻相对误差为2.3%,模拟湿阻的相对误差为4.2%。研究表明将有限元仿真模拟技术应用于纺织品的物理性能研究中具备可行性,为探究针织物在日常穿着状态下的热湿耦合传递现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纱纬平针织 三维几何模型 热湿耦合传递 有限元仿真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纬编电热针织物设计和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昊 陶丽珍 周锁林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1,共11页
为了探究金属长丝作为电加热元件在纬编电热针织物中的应用,通过赛络菲尔纺工艺开发了棉/铜镁合金和棉/不锈钢复合导电纱,并与碳纤维进行比较,采用罗纹空气层加衬纬组织制作了电加热元件并联的3种电热织物,并对导电纱和纬编织物电热性... 为了探究金属长丝作为电加热元件在纬编电热针织物中的应用,通过赛络菲尔纺工艺开发了棉/铜镁合金和棉/不锈钢复合导电纱,并与碳纤维进行比较,采用罗纹空气层加衬纬组织制作了电加热元件并联的3种电热织物,并对导电纱和纬编织物电热性能进行实测及数据拟合。结果显示:复合导电纱达到导电纱A类产品要求;在12 V电压时,棉/铜镁合金导电纱表面温度最高可达40.9℃;金属复合导电纱电热织物升温和时间、电压有关,电热织物的表面平衡温度与输入功率呈线性关系,温度达45℃以上时,电热织物电阻变化率低于2%,热稳定性好;相同条件下,棉/铜镁合金织物升温速度最快,输入功率最大,在4 V电压下最高温度达49.8℃;采用赛络菲尔复合导电纱开发罗纹空气层加衬纬的纬编电加热织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 金属长丝 赛络菲尔纺 复合导电纱 罗纹空气层 电热性能 数据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练剂在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伟勇 唐启昌 +1 位作者 刘昊 杨绍基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4,共4页
探讨速练剂KR-9组合在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加工中的应用,针对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加工进行相关产品的性能检测试验,研究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加工配套助剂的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结果表明,在棉针织物冷轧堆加工中使用速练剂KR-9组合后... 探讨速练剂KR-9组合在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加工中的应用,针对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加工进行相关产品的性能检测试验,研究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加工配套助剂的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结果表明,在棉针织物冷轧堆加工中使用速练剂KR-9组合后直接水洗,其白度达到78.8%,瞬时毛效值为5.20cm,保证了前处理半成品的匀透效果,为提高成品的一次成功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练剂KR-9 针织 冷轧堆前处理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
20
作者 胡旭东 汤炜 +4 位作者 曾志发 汝欣 彭来湖 李建强 王博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9,共10页
为解决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自动分类时现有方法计算量偏大的问题,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方法。采集纬编针织物组织双面的图像,以准确判断其结构类型。在特征提取步骤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 为解决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自动分类时现有方法计算量偏大的问题,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方法。采集纬编针织物组织双面的图像,以准确判断其结构类型。在特征提取步骤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修正各个层次特征在通道域和空间域的权重。构建的双分支网络架构能并行提取织物双面的特征信息。在分类阶段,采用了串行策略来融合高维特征向量,以确定纬编针织物组织所属类别。使用准确率、宏精确率、宏召回率以及宏F_(1)评估模型的性能,并统计了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衡量模型的资源消耗。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纬编针织物特殊的结构特点,双分支网络架构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改进后的模型增强了不同组织间的特征区分度,在受到角度旋转、尺度改变、光照条件变化等干扰下,本文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可达99.51%,且保持了较小的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 组织结构分类 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识别 双分支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