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方法在承德皇家丝织品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戚军超
胡继芳
+1 位作者
贾汀
马骏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3期67-74,共8页
为了更好地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在系统学习布兰迪现代修复理论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意大利的纺织品文物保护方法和技术对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的一件黄绸花袈裟进行保护和修复。历经除尘、清洗、干燥、染色和加固等处理过程,着重介绍...
为了更好地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在系统学习布兰迪现代修复理论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意大利的纺织品文物保护方法和技术对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的一件黄绸花袈裟进行保护和修复。历经除尘、清洗、干燥、染色和加固等处理过程,着重介绍用意大利方法对白色丝绸和白色丝线进行染色。经过保护修复后袈裟上的灰尘、污渍等病害基本得到清除,损坏部分得到了加固,针线缝合法保证了修复的可再处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袈裟
清洗
染色
保护修复
针线
缝合
法
可再处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田达玛沟出土唐花卉狩猎纹锦的科学分析与保护修复
2
作者
柳方
龚钰轩
张化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2,共10页
新疆和田策勒县达玛沟出土“唐花卉狩猎纹锦”,存在破裂、残缺、皱褶等文物病害,有必要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修复。修复前,对织锦进行了现状记录和病害调查。通过形貌观察、横截面观察和红外光谱测试判断织锦由蚕丝织造而成,通过红外光谱测...
新疆和田策勒县达玛沟出土“唐花卉狩猎纹锦”,存在破裂、残缺、皱褶等文物病害,有必要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修复。修复前,对织锦进行了现状记录和病害调查。通过形貌观察、横截面观察和红外光谱测试判断织锦由蚕丝织造而成,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判断经线劣化程度明显大于纬线,通过显微观察了解织锦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纬锦,通过色值测量和色卡比对,记录织锦纬线的色值与色号,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初步分析其可能使用的染料。依据调查和检测结果制定了相应保护修复方案。针对织锦需保留正反两面原貌的修复需求,灵活运用针线法进行本体加固,并采用镶嵌支撑法营建稳定保存的小环境。保护修复后的织锦丝线稳固,整体牢固度明显提高,便于收藏、提取及展示,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次工作为今后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积累了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文物
保护修复
检测分析
针线法
斜纹纬锦
达玛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唐代米色绢袜保护修复
被引量:
3
3
作者
郑海玲
徐东良
+2 位作者
玛尔亚木.依不拉音木
周旸
赵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7,共5页
本研究以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米色绢的保存现状为依据,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修复。首先采用丝蛋白加固技术对绢袜进行加固,用以改善其应力应变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针线法对绢袜进行修复保护,选用与之厚薄一致的电力纺作...
本研究以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米色绢的保存现状为依据,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修复。首先采用丝蛋白加固技术对绢袜进行加固,用以改善其应力应变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针线法对绢袜进行修复保护,选用与之厚薄一致的电力纺作为背衬材料,运用铺针和行针对绢袜进行修复,复原了绢袜的形制,同时使绢袜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绢袜
阿斯塔纳
丝蛋白
针线法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锦缘绢地乘云绣荒帷”的修复
被引量:
2
4
作者
楼淑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3期55-60,共6页
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了四床质地各异、造型独特、纹饰华丽、做工精细的棺罩(荒帷),为全国首次发现,为研究我国西汉初期的服饰、丝织品制造技术和手工业水平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但由于荒帷长期在地下环境中受各种因素的侵蚀,...
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了四床质地各异、造型独特、纹饰华丽、做工精细的棺罩(荒帷),为全国首次发现,为研究我国西汉初期的服饰、丝织品制造技术和手工业水平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但由于荒帷长期在地下环境中受各种因素的侵蚀,已破损老化严重、碰触易碎,为此必需进行修复。本工作通过对其中一件荒帷的外观目测观察,显微镜对纤维结构的检测以及病害分析后,决定以针线法分别对锦面、锦缘进行修复,然后拼合成形。由于文物平摊面积比较大,因此采用分区修复的方式逐块进行修复。修复后的荒帷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馆展出,为广大观众提供了难得一见的精美展品。此方法可为国内类似出土丝织品(丝、绢、锦)文物的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家桥一号汉墓
荒帷
微生物加固
针线法
修复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方法在承德皇家丝织品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戚军超
胡继芳
贾汀
马骏骁
机构
河南博物院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
承德市文物局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年第3期67-74,共8页
文摘
为了更好地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在系统学习布兰迪现代修复理论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意大利的纺织品文物保护方法和技术对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的一件黄绸花袈裟进行保护和修复。历经除尘、清洗、干燥、染色和加固等处理过程,着重介绍用意大利方法对白色丝绸和白色丝线进行染色。经过保护修复后袈裟上的灰尘、污渍等病害基本得到清除,损坏部分得到了加固,针线缝合法保证了修复的可再处理性。
关键词
袈裟
清洗
染色
保护修复
针线
缝合
法
可再处理性
Keywords
Kasaya
Cleaning
Dyeing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Traditional methods
Reversibility
分类号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田达玛沟出土唐花卉狩猎纹锦的科学分析与保护修复
2
作者
柳方
龚钰轩
张化杰
机构
北京服装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
和田地区博物馆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2,共10页
基金
北京服装学院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NHFZ20210162)资助。
文摘
新疆和田策勒县达玛沟出土“唐花卉狩猎纹锦”,存在破裂、残缺、皱褶等文物病害,有必要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修复。修复前,对织锦进行了现状记录和病害调查。通过形貌观察、横截面观察和红外光谱测试判断织锦由蚕丝织造而成,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判断经线劣化程度明显大于纬线,通过显微观察了解织锦的组织结构为斜纹纬锦,通过色值测量和色卡比对,记录织锦纬线的色值与色号,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初步分析其可能使用的染料。依据调查和检测结果制定了相应保护修复方案。针对织锦需保留正反两面原貌的修复需求,灵活运用针线法进行本体加固,并采用镶嵌支撑法营建稳定保存的小环境。保护修复后的织锦丝线稳固,整体牢固度明显提高,便于收藏、提取及展示,达到了预期效果。此次工作为今后同类文物的保护修复积累了参考经验。
关键词
纺织品文物
保护修复
检测分析
针线法
斜纹纬锦
达玛沟
Keywords
Textile relics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Needle and thread method
Weft brocade in twill weave
Damago
分类号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264.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唐代米色绢袜保护修复
被引量:
3
3
作者
郑海玲
徐东良
玛尔亚木.依不拉音木
周旸
赵丰
机构
中国丝绸博物馆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
吐鲁番学研究院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7,共5页
基金
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2015001)
文摘
本研究以新疆阿斯塔纳出土的唐代米色绢的保存现状为依据,选择合适的保护方法对其进行保护修复。首先采用丝蛋白加固技术对绢袜进行加固,用以改善其应力应变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针线法对绢袜进行修复保护,选用与之厚薄一致的电力纺作为背衬材料,运用铺针和行针对绢袜进行修复,复原了绢袜的形制,同时使绢袜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关键词
唐代绢袜
阿斯塔纳
丝蛋白
针线法
保护
Keywords
Tang Dynasty silk socks
Astana
Fibroin
Needle and thread method
Conservation
分类号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锦缘绢地乘云绣荒帷”的修复
被引量:
2
4
作者
楼淑琦
机构
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3期55-60,共6页
文摘
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了四床质地各异、造型独特、纹饰华丽、做工精细的棺罩(荒帷),为全国首次发现,为研究我国西汉初期的服饰、丝织品制造技术和手工业水平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但由于荒帷长期在地下环境中受各种因素的侵蚀,已破损老化严重、碰触易碎,为此必需进行修复。本工作通过对其中一件荒帷的外观目测观察,显微镜对纤维结构的检测以及病害分析后,决定以针线法分别对锦面、锦缘进行修复,然后拼合成形。由于文物平摊面积比较大,因此采用分区修复的方式逐块进行修复。修复后的荒帷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馆展出,为广大观众提供了难得一见的精美展品。此方法可为国内类似出土丝织品(丝、绢、锦)文物的修复提供借鉴。
关键词
谢家桥一号汉墓
荒帷
微生物加固
针线法
修复
保护
Keywords
Xiejiaqiao No. 1 tomb
Coffin cover
Microbial reinforcement
Sewing restoration
Conservation
分类号
K875.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方法在承德皇家丝织品文物中的应用
戚军超
胡继芳
贾汀
马骏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和田达玛沟出土唐花卉狩猎纹锦的科学分析与保护修复
柳方
龚钰轩
张化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唐代米色绢袜保护修复
郑海玲
徐东良
玛尔亚木.依不拉音木
周旸
赵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锦缘绢地乘云绣荒帷”的修复
楼淑琦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