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针灸度量寸制的起源、混乱现状及标准化建议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永明
-
机构
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3,I0007,共6页
-
文摘
针灸的度量制起源于秦汉时期,至今与针灸相关的“寸”已经有多种含义,包括内经寸、同身寸、针具寸及刺法寸等。因历史原因,各种寸制的关系及转换比较复杂,尚无统一认识,有待厘清和标准化。最近出现的“晋前尺”承传有序,为研究秦制汉寸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根据实测、文献记载及相关统计数据,可知秦汉时期的内经寸,即为晋前尺的汉寸(1汉寸=2.31 cm),实为中国男子的标准身寸(标身寸),与身高比约为1∶75。这个比值是汉代医家的重要发现,适用于古今中外的人体度量。汉寸是针灸寸制的源头,现仍然可以代表中国及全世界男子的平均身高。唐代出现的同身寸的起因可能是因为古代度量制的变更,而能被广泛使用至今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化度量在针灸临床中的实用价值。但汉寸的失传,是针灸度量制的损失,间接地导致了欧洲男子“标身寸”英寸成为针具的度量寸。目前各国的针具寸以英寸为基准,但在转为公制时采纳了不同方式的“取整为寸”,形成了全球各自不同的针具规格,在比例和长度上都有显著差异。刺法寸本应以同身寸为深度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需以针具寸来测量。从针灸长远发展考量,建议在未来针灸教学和标准化中,恢复以晋前尺为标准的汉寸,明确标身寸与同身寸的概念和价值,制定寸制与公制并存的针灸度量系统。
-
关键词
同身寸
标身寸
针具寸
刺法寸
汉寸
晋前尺
针灸标准化
-
Keywords
proportional body Cun
standard body Cun
needle Cun
insertional Cun
Han Cun
Jinqian ruler
standardization of acupuncture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西汉人体陶俑的医学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永明
-
机构
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
-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8,I0005-I0007,共12页
-
文摘
辽中医俑1号和2号的形态特征分别符合西汉文帝与景帝陵寝出土的“裸体着衣式木臂彩绘陶俑”的侍女俑和武士俑。此类陶俑制作的风格写实、体型标准、头面部雕塑呈个体化,对古代人体测量学和体表医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实测数据表明,西汉人体俑为真人1/3缩型,代表了西汉时期标准男女成年人体。辽中医俑1、2号的还原女子身高为159 cm,男子为172.5 cm,与《内经》所述人长七尺五及近现代中国人平均身高基本一致。另外,汉俑的头身比、足身比、上下身比等数据与中国现代人也高度符合。汉俑的“同身寸”与秦汉度量寸制及《内经》的人体骨度测量数据完全一致,代表了中医针灸的“标身寸”。66个西汉“脉书”中常用的体表解剖名词大部分在汉俑体表都有雕塑表达,说明古人对人体的精准认知,以及文字和雕塑表达的一致性。体表结构专有名词在“脉书”中最常见的使用是表达疼痛的部位,这可视为中医穴位及“以痛为腧”取穴法的早期雏形。研究表明,西汉人体俑不但代表了当时的标准男女人体,也能代表现代的人体标准,同时具有广泛国际代表性,堪称中国古代人体测量的“原始标准”。因此,重建汉代经脉人体模型对传统针灸的继承、医学教育、标准化及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辽中医俑
汉陶俑
裸俑
人体俑
简帛医书
脉书
经脉人
针灸标准化
-
Keywords
Liao TCM figurines
Han pottery figurines
naked figurines
human body figurine
bamboo slips and silk medical books
meridian books
human model of meridians and channels
standardization of acupuncture
-
分类号
R224.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