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加工贸易之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9,共7页
在中国近三十年发展中,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做了进一步开发,编制出中国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包含居民部门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就2002年与2007年中国加工出口... 在中国近三十年发展中,出口(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做了进一步开发,编制出中国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然后采用包含居民部门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就2002年与2007年中国加工出口和非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2002年至2007年,出口对中国总产出、增加值和劳动投入的诱发量均显著增强,其中加工出口所诱发的绝对量大大小于非加工出口,但其诱发增长速度超过了非加工出口;从拉动机制看,出口对总产出和增加值的间接诱发系数增大,引致诱发系数却在下降;出口对劳动投入的直接诱发系数、间接诱发系数和引致诱发系数均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出口 加工出口 竞争型投入产出 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拉动作用的再评估——基于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芳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6期59-65,共7页
通过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各自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以体现"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GDP总量对最终消费的依存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对出口的依... 通过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各自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以体现"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GDP总量对最终消费的依存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对出口的依存度最低,但呈上升趋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终消费贡献度最小;最终消费和非加工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诱发系数在下降,而资本形成和加工出口的诱发系数在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驾马车” 最终需求 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工贸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3-27,共5页
文章介绍了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并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编制了2002年和2007年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 文章介绍了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并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海关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编制了2002年和2007年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加工出口的产业关联特性和加工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贸易 竞争型投入产出 优化更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贸易内涵能源的测算与分解——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伟如 张贤 查冬兰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3,共6页
笔者基于中日两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95年~2012年中日贸易内涵能源进行了测算,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对影响中日内涵能源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出口内涵能源和进口... 笔者基于中日两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95年~2012年中日贸易内涵能源进行了测算,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对影响中日内涵能源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对日本出口内涵能源和进口内涵能源整体都呈现增长的态势,但中国一直是内涵能源净出口国。分解结果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大和中间投入结构均促进了出口内涵能源的增加,其中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显著;直接能耗强度的下降和出口结构的优化抑制了出口内涵能源的增加,但不足以抵消出口规模所引起的内涵能源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贸易 内涵能源 竞争型投入产出 S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研究——基于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苑立波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5期8-14,共7页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隐含碳21.48亿吨,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8.8%;进口隐含碳16.81亿吨,相当于碳排放总量的30.4%;碳排放贸易余额4.67亿吨,为碳排放总量的8.4%。与之相比,利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结果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该效应占到出口碳排放量的20%,反映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碳 国际贸易 技术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齐舒畅 王飞 张亚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3,共5页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逐渐加强,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问题研究逐步深入。本文作者以投入产出专项调查资料和其他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供了最终使用和各生产部门中间使用的进口数据。文章介...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逐渐加强,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问题研究逐步深入。本文作者以投入产出专项调查资料和其他调查数据为基础,编制了中国200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供了最终使用和各生产部门中间使用的进口数据。文章介绍了依据非竞争投入产出表进行基本结构分析的方法,并根据所计算的中国2002年非竞争表的基本结构系数,对中国经济结构以及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竞争型 编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CO_2评估——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吴开尧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86,共5页
在有关国际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中,大多使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少有提及。文章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CO2。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的CO2排放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大... 在有关国际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中,大多使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少有提及。文章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CO2。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的CO2排放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农产品生产所排放的CO2有3.71%~4.50%是由出口所产生的,农产品消费所排放的CO2有3.29%~10.10%是由进口来满足的,尤其是中间投入的进口"节省"了大量的CO2排放;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的CO2不断减少,中国逐渐成为农产品CO2排放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CO2排放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庄宗明 卫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6,共10页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减排压力要求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中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结构分解考察10种因素对中国1995—2009年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9年我国碳排放出现大幅增长,...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减排压力要求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中国(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结构分解考察10种因素对中国1995—2009年碳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09年我国碳排放出现大幅增长,从2721.51百万吨(Mt)CO2增至6213.38Mt CO2。在国内影响因素方面,能源密集型部门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在整个研究期间对碳减排的贡献最大,而国内最终需求规模扩张对碳排放增加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贸易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张大幅增加了中国的碳排放,而出口结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口替代效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低碳经济 碳排放 竞争型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的CO_2评估——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李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3-1648,共6页
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的CO2.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所排放的CO2近1/4~1/3是由出口产生的,国内消费所隐含的CO2近1/5~1/4是由进口来满足的,中国净出口隐含的CO2占国内生产排放的CO2的比... 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的CO2.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所排放的CO2近1/4~1/3是由出口产生的,国内消费所隐含的CO2近1/5~1/4是由进口来满足的,中国净出口隐含的CO2占国内生产排放的CO2的比例不断上升,为国外承担了大量的CO2排放.另外,中间投入的进口为中国节省了越来越多的CO2;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有助于CO2减排,污染贸易条件略有好转,但2000年后对外贸易对CO2减排的贡献度在减小.因此,中国应适度控制出口规模,有针对性地调整贸易结构,从而减少CO2排放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CO2排放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实证分析——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小兰 喻静琼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2,共8页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加值率差异显著,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出口附加值率最高,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出口附加值率最低。高、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稳定上升,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2014年四国总体出口附加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和韩国。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显著低于美国,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是导致中国制造业整体附加值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改进贸易统计方法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竞争型投入产出 出口产业结构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循环”的测度及其新发展格局模式——基于全球投入产出(ICIO)表调整缩并的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陈昌兵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141,共19页
从经济循环的视角厘清国内国际双循环,基于供给和需求面构建双循环测度框架,由全球投入产出(ICIO)表调整缩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分解,对1995—2018年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测度,并由测度... 从经济循环的视角厘清国内国际双循环,基于供给和需求面构建双循环测度框架,由全球投入产出(ICIO)表调整缩并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分解,对1995—2018年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测度,并由测度双循环结构分析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创新模式。由测算结果可知:1995—2018年,国内循环对GDP的贡献率呈现“U”型曲线;国际循环对GDP的贡献率呈现倒“U”型曲线。研究表明:在数量上,国内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国内循环立足于技术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模式有待实现;国际循环虽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价值链,但原有的利用外资等增长方式转换为以技术创新为主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也有待实现。提出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良性的双创新模式,从而实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新模式 GDP的贡献率 国内国际双循环 竞争型投入产出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亚雄 刘宇 李继峰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间贸易系数的估算模型,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和具体步骤做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并研制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使其很难具备比较完整、准确的调查统计数据...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间贸易系数的估算模型,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和具体步骤做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并研制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使其很难具备比较完整、准确的调查统计数据基础,这决定了它的研制工作必须将调查统计数据与科学推算方法密切结合。在模型研制当中,我们结合国家统计局全国投入产出调查中反映各省间流入、流出的调查数据和运输量统计等基础数据,采用典型调查和非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利用各省表的信息,并以全国表作为总量控制,进行平衡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投入产出 贸易系数 竞争型 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方法、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亚雄 赵坤 王飞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6,共8页
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是研究国际竞争力、产业和贸易关联,甚至气候变化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应用分析工具,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尽管我国的国际和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研制和应用在国内还没有得到... 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是研究国际竞争力、产业和贸易关联,甚至气候变化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应用分析工具,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尽管我国的国际和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研制和应用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家信息中心参加研制了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亚洲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本文对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以及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研制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定义和梳理了其基本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竞争型投入产出 产业关联 贸易关联 诱发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雨涵 王蕊 王亚仑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1期188-193,共6页
基于2005—2014年WIOD投入产出数据,通过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中国与其他8个主要样本国海洋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根据调整后的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比较评价中国及样本国的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基于2005—2014年WIOD投入产出数据,通过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中国与其他8个主要样本国海洋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根据调整后的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比较评价中国及样本国的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结果表明,中国海运服务贸易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增速较快,但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中国IMS指数增速较快,先后超过法国、德国、日本,海运服务贸易发展潜力较大,但RCA指数处于较低水平,海运服务贸易不具有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中国海运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运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 增加值贸易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可爱 周申 +1 位作者 任希丽 王奎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8,160,共7页
本文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将贸易中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分解为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单位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的能耗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结果显示,1998-2009年... 本文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中美双边贸易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将贸易中结构性因素的能耗效应分解为贸易结构变动的能耗效应、单位产出能耗实物量变动的能耗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的能耗效应。结果显示,1998-2009年中美17个细分行业双边贸易是净输出能源的,而贸易中结构性因素变动总体上是朝着节约能源的方向发展的,尤其是2007年我国推行出口节能政策以来,双边贸易结构朝着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能源消费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双边贸易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贸易的能源流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萌 乔晗 赵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53-256,共4页
通过编制我国18个省市的非竞争型混合能源投入产出表和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省际贸易引发的内含能源流动。研究发现:我国的省际贸易结构不尽合理,主要的高耗能产品流出省并非都具有能源比较优势,而有些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省却是内含... 通过编制我国18个省市的非竞争型混合能源投入产出表和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省际贸易引发的内含能源流动。研究发现:我国的省际贸易结构不尽合理,主要的高耗能产品流出省并非都具有能源比较优势,而有些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省却是内含能源净流入省。我们提出:各省市应更考虑从省际分工和贸易的角度促进节能减排,按能源的比较优势进行省际分工,同时,国家应重视省际生态补偿机制,对按能源比较优势不仅为本省,也为它省生产高耗能产品的省份进行生态补贴以推动基于能源比较优势的省际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贸易 竞争型混合能源投入产出 贸易含能量 能源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增加值口径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测算及国际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亚斌 肖慕艺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21,共9页
在贸易增加值统计口径下,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国内增加值率进行测算,并据此对1997-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测度和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攀升的态... 在贸易增加值统计口径下,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我国服务贸易行业国内增加值率进行测算,并据此对1997-2011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测度和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攀升的态势,但目前仅居于世界中游水平;出口技术复杂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行业差异性,与加工制造业相比,服务贸易行业整体上拥有较高的国内增加值率,但水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等部门国内增加值率较低,其真实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增加值 竞争型投入产出 服务贸易 出口技术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跨地区投资 被引量:3
18
作者 阳扬 陈丽娴 许容清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93,共15页
基于企业内部视角,构建省份配对数据实证探究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跨地区投资,主要通过降低地区间交易成本和提高地区间服务要素联系的路径实... 基于企业内部视角,构建省份配对数据实证探究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跨地区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显著促进了企业跨地区投资,主要通过降低地区间交易成本和提高地区间服务要素联系的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企业跨地区投资业务类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均显著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制造业和服务子公司;从要素密集型视角看,只有区域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有效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从投入行业视角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和非生产性服务业均显著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从地理位置视角看,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提高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母公司在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子公司,还显著促进了南部地区母公司在北部地区投资子公司。上述结论拓展和丰富了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并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 企业跨地区投资 区域间竞争型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应用"课题组 许宪春 +4 位作者 彭志龙 刘起运 佟仁城 张润君 潘文卿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8,共6页
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是本文关注的主要议题。本文在原始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只分离出进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及同时分离出进口及加工贸易的非竞争... 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是本文关注的主要议题。本文在原始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只分离出进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及同时分离出进口及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了测算三大需求因素对GDP形成与增长的三类投入产出表模型,并通过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如果采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其投入产出模型,仍不能较准确地测算消费、投资与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贡献;分离出进口产品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给出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由于未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出口贡献存在高估现象;而采用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的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国内产品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实际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GDP增长 出口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部门重要性测算:基于假设抽取法的实证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素心 王春雷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共3页
为克服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存在的缺陷,文章通过编制2002年及2007年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假设抽取法从GDP角度对我国各产业部门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农业是基础;第二产业,特别是能源及高新技术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影... 为克服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存在的缺陷,文章通过编制2002年及2007年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采用假设抽取法从GDP角度对我国各产业部门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结果显示:农业是基础;第二产业,特别是能源及高新技术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对GDP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但科学研究和教育部门的重要性却在稳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部门 假设抽取法 竞争型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