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姬松茸针叶林下种植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晓青 《种子科技》 2024年第5期70-72,共3页
姬松茸是一种兼顾食用和药用的菌种,依托其独特的功效备受市场青睐。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推动下,为姬松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由于姬松茸拥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且与林下经济能够有效适配,有助于充分发挥山区天然林业资源优势,提高... 姬松茸是一种兼顾食用和药用的菌种,依托其独特的功效备受市场青睐。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推动下,为姬松茸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由于姬松茸拥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且与林下经济能够有效适配,有助于充分发挥山区天然林业资源优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据此,围绕姬松茸针叶林下种植技术,探讨贵州山区姬松茸针叶林下种植栽培技术,以合理开发利用优质无污染的山地针叶,形成以姬松茸为主的食用菌特色产业,盘活闲置的林地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针叶林 种植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山区针叶林下土壤的形成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立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3-271,共9页
本文研究了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山区针叶林下土壤的形成特征,并与我国东部地区的灰化土、暗棕壤进行对比,认为林下土壤与灰化土、暗棕壤有明显的差异,冷凉湿润的水热状况和发育的季节性冻层对于土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宜将林下土壤... 本文研究了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山区针叶林下土壤的形成特征,并与我国东部地区的灰化土、暗棕壤进行对比,认为林下土壤与灰化土、暗棕壤有明显的差异,冷凉湿润的水热状况和发育的季节性冻层对于土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宜将林下土壤定名为寒棕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寒棕壤 形成特征 季节性冻层 针叶林下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涔山寒温性针叶林下灌草层植物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冰清 郭东罡 +2 位作者 刘卫华 上官铁梁 邱富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668-18671,共4页
以管涔山寒温性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林下灌、草层优势植物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32个植物物种的496个种对间的关联中,负关联的种对数比正关联的种对数多,说明林下植物的演... 以管涔山寒温性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林下灌、草层优势植物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32个植物物种的496个种对间的关联中,负关联的种对数比正关联的种对数多,说明林下植物的演替更新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种对间的正关联或正相关是由于它们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和相互分离的生态位;而种对间负关联或负相关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的显著率比Pearson相关系数高7.26%,表明前者比后者的灵敏度更高,二者配合用于生态位分析可提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涔山 寒温性针叶林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主要针叶林下森林腐殖质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向师庆 翟保国 郝晋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54-65,共12页
本文对华北地区主要针叶林下的森林腐殖质类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地区海拔2400米以下的针叶林内,森林土壤地表腐殖质层中,不存在H层。森林腐殖质类型均属细腐腐殖质类型。根据F层的厚度和性状,可将针叶林下的细腐腐殖质类型... 本文对华北地区主要针叶林下的森林腐殖质类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地区海拔2400米以下的针叶林内,森林土壤地表腐殖质层中,不存在H层。森林腐殖质类型均属细腐腐殖质类型。根据F层的厚度和性状,可将针叶林下的细腐腐殖质类型,进一步区分为:薄F细腐腐殖质类型、厚F细腐腐殖质类型、块F半腐状细腐腐殖质类型。同时,本文对各个类型的物质滞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得出L、F、A_1层pH值和C/N值规律性的结果。 本项研究结果对华北地区开展立地调查的研完工作,制定连林、营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针叶林下 森林土壤 腐殖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针叶林下土壤淋洗液及土壤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程伯容 张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2-381,共10页
为了研究长白山针叶林下土壤淋洗液及土壤性质,我们于1987年6—9月,在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带各个标准地进行定位研究。在红松云冷杉林、岳桦云冷杉林标准地,收集了大气降水、林内降水及土壤的淋洗液,均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红松... 为了研究长白山针叶林下土壤淋洗液及土壤性质,我们于1987年6—9月,在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带各个标准地进行定位研究。在红松云冷杉林、岳桦云冷杉林标准地,收集了大气降水、林内降水及土壤的淋洗液,均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红松云冷杉林标准地,其大气降水经过林冠后都稍有酸化作用;(2)在红松云冷杉和岳桦云冷杉标准地,其O层的淋冼液酸度大,有机酸含量高,Fe和Al均从A_1层淋冼下来,并在其下的淀积层(B)淀积,O+A_1层养分淋失量(公斤/公顷/年)为:钾1.2—1.6,钙2.2—4.6,镁0.5—0.9,有机碳35.4—43.9,全氮0.6—0.7;(3)土壤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暗针叶林带土壤,具有不同程度的灰化过程,其中杜香落叶松林下土壤具有明显的灰化淀积层,在分类上可属灰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北坡 针叶林 土壤淋洗液 土壤性质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叶林下松针层和苔藓层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林伯群 王振权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系通过模拟试验探讨中国东北针叶林下松针层与苔藓层对针叶林下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42个月后覆盖苔藓层的土柱发生了土层分化,表层土壤(0—3cm)的颜色从原来黑土的黑色(7.5YR 3/2)变成了灰色(10YR 4/1),而其下部土层(3—18cm亚表层... 本文系通过模拟试验探讨中国东北针叶林下松针层与苔藓层对针叶林下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42个月后覆盖苔藓层的土柱发生了土层分化,表层土壤(0—3cm)的颜色从原来黑土的黑色(7.5YR 3/2)变成了灰色(10YR 4/1),而其下部土层(3—18cm亚表层)的土壤颜色变红(2.5YR 4/6),同时原黑土的土壤团粒结构亦消失;而松针覆盖的土柱则未见土壤颜色与土壤结构的变化。通过对两土柱发生土层的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鉴定和对苔藓、松针的水浸提液的有机活性官能团的鉴定,本项实验结果证明了低等植物—苔藓层比针叶对于土壤体具有较强的螯合淋溶作用,特别是螯合淋溶Al及Fe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松针层 苔藓层 土壤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叶林下套种阔叶树效果分析与技术探讨
7
作者 银魁春 《绿色科技》 2019年第3期226-227,共2页
指出了发展造林经济,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既能提供木材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又能够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然而目前我国人工林中针叶林化现状比较明显,基于此,就针叶林下套种阔叶树的效果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针... 指出了发展造林经济,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既能提供木材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又能够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然而目前我国人工林中针叶林化现状比较明显,基于此,就针叶林下套种阔叶树的效果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针叶林阔叶树套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阔叶树 套种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
8
作者 魏晓雪 岳发号 +4 位作者 邓睿 焉志远 佟斌 杨雪冰 李德文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665,共9页
探究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寒温带针叶林间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耦合关系的差异,为该区寒温带针叶林的科学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5种针叶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鱼鳞云杉林、红皮云... 探究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寒温带针叶林间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耦合关系的差异,为该区寒温带针叶林的科学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5种针叶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鱼鳞云杉林、红皮云杉林、偃松矮曲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特征进行调查并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究5种针叶林群系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寒温带针叶林植物种类贫乏,整体乔木层树种类型单一。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在5种针叶林群系建群种中均为最高;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为5种针叶林灌木层的主要物种;小叶章(Deyeuxia purpurea)、红花鹿蹄草(Pyrola asarifolia)、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为草本层主要物种。这5种针叶林群系具有明显不同的多样性特征,在耦合关系方面产生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标相对集中分布于第2轴左侧,且与乔木层树高、胸径、各层物种数呈正相关,而与海拔、郁闭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高度呈负相关。大兴安岭地区5种典型的寒温带针叶林具有显著不同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针叶林 群系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北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赖江 叶柳欣 +3 位作者 黄颖磊 林华 蔡文龙 胡飞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25-32,共8页
为探究不同森林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建德市林业总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木本植物共有65种,是针叶林的2.95倍,林下灌木、草本植物分别有62种、1... 为探究不同森林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采用典型样地法研究建德市林业总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木本植物共有65种,是针叶林的2.95倍,林下灌木、草本植物分别有62种、17种,分别占针叶林下灌木、草本植物总种数的72.9%、56.7%。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 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表现为常绿阔叶林显著大于针叶林(P<0.05);针叶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P<0.05);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高于针叶林(P<0.05)。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土壤容重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和土壤总孔隙度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土壤全碳、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乔木层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和总氮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草本层的.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与土壤pH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灌木层的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在2种森林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今后在森林经营中优先保育现有常绿阔叶林,而对针叶林则实施适度疏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针叶林与阔叶林土壤温湿度敏感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喜亭 杨茗 +4 位作者 杨艳波 冯鹏 仲召亮 梁梓 武弘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了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针、阔叶林土壤碳汇稳定性差异,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针、阔叶林进行调查并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s)、温度敏感性(Q_(10))、湿度敏感性(Hs)及土壤理化... 为了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针、阔叶林土壤碳汇稳定性差异,对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针、阔叶林进行调查并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异养呼吸速率(Rs)、温度敏感性(Q_(10))、湿度敏感性(Hs)及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表明,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针叶林显著高出31.49%(P<0.05),土壤异养呼吸速率针、阔叶林间差异不显著。针叶林土壤温度敏感性(Q_(10))比阔叶林显著高出16.82%,但湿度敏感性针、阔叶林间差异不显著。与针叶林相比,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更高,且阔叶林温度敏感性更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对碳汇稳定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阔叶林 土壤有机碳 温度敏感性 湿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植被生物量的全国针叶林分立地质量评价
11
作者 吴恒 孙昌平 +1 位作者 马永康 陆驰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7-207,共11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科学的立地质量评价是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前提。长期以来,缺少对全国尺度森林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估,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要求下,严重制约了森林经营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建立全国主要针叶林分立地生...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科学的立地质量评价是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前提。长期以来,缺少对全国尺度森林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估,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要求下,严重制约了森林经营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建立全国主要针叶林分立地生产力指数模型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林业生产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全国主要针叶林分样地数量情况,划分了16个针叶树种组,采用Richard、Logistic和Korf模型拟合导线曲线,构建立地生产力指数模型,并进行落点检验,运用4期连续清查数据进行立地生产力等级动态变化分析。Richard、Logistic和Korf模型拟合导向曲线的决定系数均值均大于0.80,构建的立地生产力指数模型落点检验结果值均大于90%,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1999-2018年20 a间针叶林分Ⅰ级和Ⅱ级均值合计增长了7.15%,Ⅲ级均值合计增加了1.70%,Ⅳ级和Ⅴ级均值合计减少了8.85%,这表明中国针叶林分立地质量表现出较好的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质量 生产力指数 动态变化 针叶林 “双碳”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针叶林碳储量遥感反演及动态变化分析
12
作者 史川 胥辉 张成程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83-85,共3页
本文基于2002—2017年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云南省的数据,聚焦于滇中四市(楚雄、昆明、曲靖、玉溪)的针叶林。利用Gee平台处理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特征,通过对比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K-近邻及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模型,确定GBRT... 本文基于2002—2017年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云南省的数据,聚焦于滇中四市(楚雄、昆明、曲靖、玉溪)的针叶林。利用Gee平台处理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特征,通过对比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K-近邻及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模型,确定GBRT为最优估测模型,以此来分析滇中地区2002—2017年的针叶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楚雄和玉溪针叶林面积持续减少,昆明先减后增,曲靖则呈波动变化。但整体上,四市针叶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在2002—2017年间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地区 针叶林 碳储量 遥感反演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针叶林分地位级指数模型构建与立地质量评价
13
作者 吴恒 许先鹏 +3 位作者 孙昌平 黄贝 刘浪 马永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8,97,共12页
【目的】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科学的立地质量评价是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前提。长期以来缺少对全国尺度森林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要求下,严重制约了森林经营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建立全国主要针叶林分地... 【目的】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科学的立地质量评价是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的前提。长期以来缺少对全国尺度森林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要求下,严重制约了森林经营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建立全国主要针叶林分地位级指数模型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对林业生产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方法】根据全国主要针叶林分样地数量情况,划分了16个针叶树种组,采用Richards、Logistic和Korf模型拟合导线曲线,建立地位级指数模型,并进行落点检验和适用性检验,运用4期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地位级动态变化分析。【结果】建立的主要针叶林分地位级指数模型导向曲线决定系数均值均大于0.90,Richards模型拟合所有针叶树种决定系数均值最大,标准估计误差均值最小,分别为0.95和1.03,Richards模型具有更强的普遍适用性,但铁杉、油杉、赤松、油松、华山松、马尾松6个优势树种林分的上限渐近线参数偏离合理值,选择Logistic模型作为导向曲线;落点检验结果值均大于90%,可以在实际生产中使用,采用幼龄林评价森林立地质量会出现跳级现象,进而导致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生产实践中应尽可能对采用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进行评价;基于第6次清查至第9次清查的连续数据分析表明全国针叶林分地位级Ⅰ级和Ⅱ级合计增长了7.38%,Ⅲ级合计增长了1.82%,Ⅳ级和Ⅴ级合计减少了9.20%,比较典型的针叶林分包括冷杉林等10个针叶林分,铁杉林、油杉林、赤松林、黑松林、高山松林和其他松林则出现地位级占比波动情况。【结论】地位级指数模型具有简单、实用、通用等优点,但平均树高容易受经营措施等影响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应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导致的影响。基于基准年龄分析全国主要针叶林分平均高呈上升趋势,进而表现为森林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反映了针叶林分立地质量表现为较好的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质量 地位级 动态变化 针叶林 森林资源清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岫岩满族自治县针叶林经营改造技术模式探究
14
作者 姜万杭 王冶 《广东蚕业》 2025年第3期33-35,共3页
岫岩县针叶林面积大,松材线虫病侵染风险高,做好针叶林经营改造工作意义重大。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阐述了岫岩县针叶林资源情况和经营现状,提出了间伐改造、带状改造、皆伐改造等3种经营改造技术模式以及优化岫岩县针叶林经营改造技... 岫岩县针叶林面积大,松材线虫病侵染风险高,做好针叶林经营改造工作意义重大。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阐述了岫岩县针叶林资源情况和经营现状,提出了间伐改造、带状改造、皆伐改造等3种经营改造技术模式以及优化岫岩县针叶林经营改造技术的具体措施,以期提升岫岩县针叶林经营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经营改造 技术模式 森林抚育 岫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干扰针叶林经营模式对植被固碳影响研究
15
作者 韩丽冬 沃晓棠 刘广菊 《森林防火》 2025年第4期51-55,共5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攀升,植被固碳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调节的核心环节。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常见扰动因素,会造成退化针叶林植被覆盖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碳固定能力改变。为推动生...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大气中CO_(2)等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攀升,植被固碳成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调节的核心环节。火干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常见扰动因素,会造成退化针叶林植被覆盖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和碳固定能力改变。为推动生态恢复和提升固碳效能,目标树经营、综合抚育经营和无干扰经营模式被广泛应用,但对其固碳能力差异及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性探究。通过系统分析3种森林经营模式对火干扰退化针叶林植被固碳的影响,揭示不同经营模式作用机制。相关研究为火干扰后针叶林科学经营管理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退化针叶林 经营模式 植被固碳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针叶林植物种群及其分布特征分析
16
作者 马征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65-69,共5页
为调查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群及分布规律,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于2021—2022年对保护区针叶林植物种群进行补充调查,调查群落内各物种的亚层、株数、最大/平均胸径、多度、频度、密度、均匀度和显著度等。结果表明,该区针叶林植... 为调查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种群及分布规律,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于2021—2022年对保护区针叶林植物种群进行补充调查,调查群落内各物种的亚层、株数、最大/平均胸径、多度、频度、密度、均匀度和显著度等。结果表明,该区针叶林植物种群是由杉木、马尾松和黄山松为主要树种形成的植物群落组成,其植物种类分别达65、58和36种。针叶林植物种群总体分布均匀程度不一,其中马尾松林群落的植物种群分布较均匀。优势种在群落中的显著度表现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优势种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明显增加,种群分布层次明显。综合来看,该区针叶林植物种群分布层次分明、变化明显,杉木林、马尾松林植物群落种类丰富,黄山松林植物种类相对单一,天然植被生态系统保存较好。本研究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林 植物种群 分布特征 植物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海寨林场针叶林地表可燃物潜在火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诚 王劲 +1 位作者 韩正宝 王秋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在海寨林场针叶林内设置样地,开展外业调查,采集地表凋落物并进行室内燃烧模拟和实验室理化性质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探究海寨林场针叶林地表可燃物的特征及潜在火行为。杉木的绝对含水率为(9.40±0.65)%,热值最低为(19 ... 在海寨林场针叶林内设置样地,开展外业调查,采集地表凋落物并进行室内燃烧模拟和实验室理化性质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探究海寨林场针叶林地表可燃物的特征及潜在火行为。杉木的绝对含水率为(9.40±0.65)%,热值最低为(19 878.9±48.63) kJ/kg,并且杉木的火强度和蔓延速度最小,分别为(259.64±19.73) kW/m和(0.33±0.14) m/min,所以杉木的燃烧性最差;云南松纯林可燃物载量为(0.27±0.12)kg/m2,热值为(21390.88±73.39)kJ/kg,火强度较低,为(307.26±15.83) kW/m,实际烧损率仅为(55.32±15.02)%,云南松的热值最大,容易引燃,但载量太低,无法维持正常燃烧;华山松纯林的热值低于云南松,且火强度和烧损率低于云南松-华山松混交林;云南松-华山松混交林的蔓延速度和火强度为(0.82±0.31) m/min和(564.14±13.53) kW/m,远高于其他3种,潜在火灾风险等级最高。由上述潜在火行为可知,海寨林场4种针叶林引发火灾的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云南松-华山松混交林、华山松纯林、云南松纯林和杉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可燃物 火强度 火行为 针叶林 海寨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针叶林碳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富成 酒名扬 +1 位作者 韩立钦 陈晓虹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52,共10页
基于北方针叶林典型站点——呼中定位观测站2014~2018年不同时间尺度碳通量观测数据,探究了该生态系统长时间序列碳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 基于北方针叶林典型站点——呼中定位观测站2014~2018年不同时间尺度碳通量观测数据,探究了该生态系统长时间序列碳通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的综合作用影响,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在2.64~17.63 g(C)m^(-2) a^(-1)之间波动;从季节上看,在生长季(6~8月)GPP值大于RE,北方针叶林以净碳吸收为主,在非生长季,NEE与RE相等,北方针叶林为弱碳源;逐日尺度上,NEE呈倒“U”形变化特征,RE和GPP则呈“U”形特征。日尺度NEE主要受净辐射、相对湿度、气温、土壤温度等因素影响,这些环境因素构建的回归方程可以解释45.19%的NEE日变化;月尺度上NEE主要受净辐射、相对湿度、气温3个因素影响,回归方程可以解释78.42%的NEE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气候变化 北方针叶林 净碳交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生态系统典型针叶林地表火蔓延速度影响因子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运林 罗华 +2 位作者 罗爱霞 孙甜甜 丁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5,共9页
【目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农林交错,火源复杂,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等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该区域典型针叶床层平地无风条件下的林火蔓延速度,对于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森林防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喀斯特生态系统内... 【目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农林交错,火源复杂,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等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该区域典型针叶床层平地无风条件下的林火蔓延速度,对于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森林防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喀斯特生态系统内3种典型针叶林下地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平地无风条件下,构造与野外结构相似的针叶床层,以床层含水率、厚度和载量因子的不同梯度组合为变量,进行了188次点烧实验。【结果】(1)相同条件下,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床层的林火蔓延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马尾松针叶床层(P<0.001)。(2)可燃物床层含水率对针叶床层蔓延速度有显著的阻滞作用,床层厚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床层载量对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床层的蔓延速度有促进作用。(3)马尾松、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床层林火蔓延速度的加式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3、0.029和0.020 m/min,乘式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4、0.023、0.018 m/min,两种预测模型能解释75%以上的林火蔓延速度变化情况。(4)加式模型的外推误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108 m/min和42.50%,乘式模型外推效果优于加式模型,误差均值分别为0.086 m/min和28.20%。【结论】研究揭示喀斯特生态系统典型针叶林可燃物床层特征对林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情况,3种针叶床层平地无风条件下蔓延速度较大,具有蔓延成灾的可能。综合预测精度和外推效果,建议选择乘式模型建立林火蔓延速度预测模型,为该生态系统内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针叶林 地表火 蔓延速度 预测模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龙雪山暖温性针叶林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调查
20
作者 陈光富 吴霞 +1 位作者 范中玉 喻屏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9,共9页
为厘清玉龙雪山暖温性针叶林大型真菌资源的物种组成,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玉龙雪山南麓针叶林内的大型真菌与伴生木本植物进行调查与采集。结果表明,有真菌资源22科39属79种,其中毒菌19种,药用菌7种,食用菌46种,还有7种野生菌的资源利用情... 为厘清玉龙雪山暖温性针叶林大型真菌资源的物种组成,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玉龙雪山南麓针叶林内的大型真菌与伴生木本植物进行调查与采集。结果表明,有真菌资源22科39属79种,其中毒菌19种,药用菌7种,食用菌46种,还有7种野生菌的资源利用情况不明;红菇科、牛肝菌科和鹅膏菌科为优势科,鹅膏属、牛肝菌属、红菇属和乳菇属为优势属;生态类型包括粪生真菌、木腐真菌、土壤腐生菌、外生菌根菌和真菌共生菌等5类,以外生菌根菌的种数最多;伴生木本植物有14科17属41种。暖温性针叶林内菌类资源与植物种类组成较为丰富,优势类群明显,极具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玉龙雪山 暖温性针叶林 资源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