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看针刺作用的效能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少宗 郭珊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40-54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组、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组、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效能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留针期内不同时段的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效能越高,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最佳留时间 针刺作用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睾酮致BPH动物模型的评价及针刺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许军峰 杨兆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52-253,共2页
探讨丙酸睾酮所致BPH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及针刺对BPH动物模型性激素水平的影响。采用丙酸睾酮肌注法造模 ,针刺秩边穴进行干预 ,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E2 水平。结果 ,丙酸睾酮可引起大鼠的前列腺发生增生改变 ,针刺可以改善其病理变化 ,... 探讨丙酸睾酮所致BPH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及针刺对BPH动物模型性激素水平的影响。采用丙酸睾酮肌注法造模 ,针刺秩边穴进行干预 ,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E2 水平。结果 ,丙酸睾酮可引起大鼠的前列腺发生增生改变 ,针刺可以改善其病理变化 ,降低血清T ,促进E2 的生成。说明丙酸睾酮可以使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发生紊乱 ,引起前列腺增生 ;针刺可以调节大鼠的性激素紊乱过程 ,抑制其病理变化 ,从而起到防治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睾酮 前列腺增生症 针刺作用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的效能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少宗 郭珊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2034-2035,共2页
目的:从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粗、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从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粗、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针刺作用时效规律。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不同留针期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作用越好,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最佳留时间 针刺作用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单穴 多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少宗 张秉芬 王黎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4-2005,共2页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一差别在起针后不久又逐步缩小。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时间 的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不同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少宗 李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每组轻度疼痛患者各观察45人次。均留针30分钟,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分钟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5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种差别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小时。起针后30min左右针刺止痛作用减退到极点。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无论单刺十七椎、还是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留针时间不易短于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原发性痛经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时间 频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刺十七椎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即时止痛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少宗 李艳梅 +2 位作者 翟华普 曲延 高树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55-1356,共2页
进一步比较了留针30min内,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时止痛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刺十七椎组、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 进一步比较了留针30min内,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时止痛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刺十七椎组、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进针5min后即有明显作用(P<0.05);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P<0.05),并持续到起针。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并且两组患者在留针30min内的VAS读值变化趋势相同,但留针后期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提示:恰当配穴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作用规律 即时止痛作用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期门、阳陵泉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时效规律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凌波 杜帅 陈少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264-1265,共2页
目的:比较针刺期门与期门配阳陵泉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两组穴位(期门和期门配阳陵泉)的针刺,并通过B超下监测针刺后胆囊体积的变化,描记出针刺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针刺两穴位... 目的:比较针刺期门与期门配阳陵泉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两组穴位(期门和期门配阳陵泉)的针刺,并通过B超下监测针刺后胆囊体积的变化,描记出针刺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针刺两穴位组20 min之后,胆囊均出现明显的舒缩性变化。两组间时间效应与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时,留针时间以50 min为宜,并且期门与阳陵泉穴在调节胆囊动力方面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低张力胆囊 疗法 胆囊动力学 针刺作用时效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对眼周穴区皮下肥大细胞活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石冬一 姜宇晴 +3 位作者 王哲 张威 任路 马贤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82-186,226-227,共7页
目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借助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手段,观察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分布规律;通过检测血清及眼周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探讨针刺... 目的采用自身配对设计与完全随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借助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手段,观察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分布规律;通过检测血清及眼周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探讨针刺对大鼠眼周穴区、非穴区皮下肥大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SPF级SD大鼠30只,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针刺穴区组,针刺非穴区组,每组10只。3组大鼠穴区与非穴区位置进行自身配对。空白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针刺穴区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每8 h进行1次眼针干预,共计干预3次。末次针刺后2 h,各组大鼠麻醉状态下,经腹主动脉采集全血,并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以大鼠眼球为中心,环切眶内距离睑缘1~3 mm范围的皮肤组织,同时环切眶外区域距离睑缘4~6 mm范围的皮肤组织,两区域皮肤组织均等分两份,一份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另一份制备组织匀浆备用。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两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及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皮肤组织中的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结果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3组大鼠眶内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密集,眶外区域稀疏,眶内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眶外区;空白对照组大鼠眶内和眶外区域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成正圆或椭圆形,边界清晰;针刺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密集,且形态不规则,肥大细胞周围可见颗粒散落的脱颗粒状,而眶外区皮下肥大细胞大多数形态规则,偶见脱颗粒现象发生;针刺非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密集,大多数形态规则,偶见脱颗粒现象发生,眶外区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稀疏,呈明显的脱颗粒改变,形态不规则。各组大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IgE、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IgE,血清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空白对照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眶内、眶外皮肤组织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眶外皮肤组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针刺穴区组大鼠眶内皮肤组织中组胺、白三烯、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针刺非穴区组大鼠眶内、眶外皮肤组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鼠眼周穴区有肥大细胞聚集现象,聚集程度明显高于眶外非穴区区域;(2)针刺可以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3)穴区肥大细胞富集及针刺对肥大细胞的活化作用可能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活化 针刺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巳时申时电针对女性单纯性肥胖胰岛素的影响与其基础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少宗 宋立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36-337,共2页
目的:探索针刺调节作用的规律。方法:28例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为观察对象,电针主穴为减肥穴、梁丘。每天电针1次,每次30min,每周电针5次,连续电针4周。14例巳时内电针、14例申时内电针。分析电针前后胰岛素的变化幅度与其针前水平的... 目的:探索针刺调节作用的规律。方法:28例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为观察对象,电针主穴为减肥穴、梁丘。每天电针1次,每次30min,每周电针5次,连续电针4周。14例巳时内电针、14例申时内电针。分析电针前后胰岛素的变化幅度与其针前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电针治疗4周后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其下降的幅度与针刺之前胰岛素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相关系数r=0.771>r0.01(26)、P<0.01)。结论:再次从数量关系角度证实了针刺的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疗法 胰岛素 针刺作用规律 机能状态 直线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学科不同结构层次的变化看针灸学的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少宗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0,共2页
经络学说作为传统针灸学的核心内容没有任何实质性发展。经络学说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识并没有获得任何质的深化。但传统针灸学内经验一类的从属性内容获得了极大丰富。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作为针灸学核心创新的标志,其发... 经络学说作为传统针灸学的核心内容没有任何实质性发展。经络学说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识并没有获得任何质的深化。但传统针灸学内经验一类的从属性内容获得了极大丰富。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作为针灸学核心创新的标志,其发展和完善依然任重道远。针灸学必须要有可靠的技术和科学的指导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灸学 现代灸学 针刺作用规律 科学理论 学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分析方法在针灸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国宁 周丹 +2 位作者 杨惠敏 刘阳阳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84-187,共4页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针灸基础研究的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数据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等特征,经典的医学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解析这些数据中所隐藏的信息,而非线性分析法打破了以往仅以时间为...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针灸基础研究的发展已经驶入了快车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数据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非线性等特征,经典的医学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解析这些数据中所隐藏的信息,而非线性分析法打破了以往仅以时间为单一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模式,揭开了多变量、多维度宏观立体分析的新局面。该文简要介绍了非线性特征,详尽地整理并总结了非线性分析方法在针灸基础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期对其应用概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分析 经穴特异性 手法 针刺作用机理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针灸学科建设及对针灸教学的贡献
12
作者 刘凡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4-57,共4页
一、基本内容祖国医学由于受到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束缚,长期处于经验医学阶段。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针灸、经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实验研究,已促使其由经验医学阶段上升到实验医学阶段。因此,原有的传统针灸学已不能适应21世纪。为了针... 一、基本内容祖国医学由于受到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束缚,长期处于经验医学阶段。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针灸、经络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实验研究,已促使其由经验医学阶段上升到实验医学阶段。因此,原有的传统针灸学已不能适应21世纪。为了针灸现代化,为了培养新型的高级针灸人才,《实验针灸学》是必经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教学 灸学科 灸专业 灸研究 针刺作用 经验医学 中医传统理论 现代灸学 经络实质 灸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畜经穴研究获突破
13
作者 《中国动物保健》 2001年第10期10-10,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对家畜体表经穴从电学特性方面历经10年研究,目前取得重大突破。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反映卵泡发育且具有调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腧穴,为传统经络学说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家畜 经穴研究 卵泡发育 受胎率 穴位显色方法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