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坩埚法生长5 t批量钇稳定立方氧化锆晶体
1
作者 徐家跃 蒋新 +1 位作者 陈宇轩 申慧 《应用技术学报》 2024年第4期385-389,共5页
钇稳定立方氧化锆(YSZ)晶体是重要的人工宝石材料,具有折射率高、色散强、硬度高、理化性能稳定等优点。由于YSZ熔点高达2715℃,通常采用冷坩埚法生长。单炉产量是其技术先进性的主要指标,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产率,研... 钇稳定立方氧化锆(YSZ)晶体是重要的人工宝石材料,具有折射率高、色散强、硬度高、理化性能稳定等优点。由于YSZ熔点高达2715℃,通常采用冷坩埚法生长。单炉产量是其技术先进性的主要指标,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产率,研制出超大功率冷坩埚生长炉,其功率达到160 kW,直径达到1.5 m,成功生长出单炉5 t YSZ宝石晶体,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报道的最高单炉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立方氧化 冷坩埚法 晶体生长 宝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稳定氧化锆纳米粉体烧结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任继文 彭蓓 +1 位作者 张鸿海 刘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2,共5页
实验研究了钇全稳定氧化锆(8YSZ)纳米粉体的烧结工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瓷体密度,通过测定烧结前后瓷片尺寸获得烧结线收缩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样品微观形貌,并探讨了纳米粉体烧结的致密化过程,分析了烧结工艺对致密度和晶粒大... 实验研究了钇全稳定氧化锆(8YSZ)纳米粉体的烧结工艺,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瓷体密度,通过测定烧结前后瓷片尺寸获得烧结线收缩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样品微观形貌,并探讨了纳米粉体烧结的致密化过程,分析了烧结工艺对致密度和晶粒大小的影响,得到了8YSZ纳米粉体合理的烧结工艺为:采用两步烧结,首先升温到1500℃,升温速率为3℃/min,然后降低温度到1450℃,烧结时间为4h。结果显示,采用该工艺,可以得到相对密度98%,晶粒尺寸小于3μm的性能优异的8YSZ瓷体。研究发现,粉体粒度对烧结性能影响较大,纳米粉体比普通粉体具有较低的开始烧结温度,双粒度混合粉体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烧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氧化 烧结工艺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稳定氧化锆的制备及电性能测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秀峰 李辉 +1 位作者 王莉丽 宁有拓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8-51,71,共5页
以ZrOCl2·8H2O和YN3O9·5H2O等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分别按照6 mol%、7mol%、9mol%等的掺杂量,制备出了超微钇稳定氧化锆粉体.于半干压成型后,在1 500℃下保温两小时,再涂银浆,烧电极,然后分别测定样品在400℃、450℃、500℃、... 以ZrOCl2·8H2O和YN3O9·5H2O等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分别按照6 mol%、7mol%、9mol%等的掺杂量,制备出了超微钇稳定氧化锆粉体.于半干压成型后,在1 500℃下保温两小时,再涂银浆,烧电极,然后分别测定样品在400℃、450℃、500℃、550℃、600℃下的电导率.采用XRD和S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淀法制备的钇稳定氧化锆粉体,在9mol%钇掺杂量以及1 500℃烧结温度下,表现出了立方相结构,粒径均匀,无团聚;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电导率.在600℃掺杂量为9mol%下,样品电导率为0.060 95S·cm-1,高于掺杂量为7mol%的电导率(0.055S·cm-1).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随着掺杂量的增加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法 稳定氧化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涂层的高温耐久性辨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博宇 杨加胜 +7 位作者 陶诗倩 赵华玉 钟兴华 庄寅 盛靖 倪金星 邵芳 陶顺衍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9-95,共7页
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作为热障涂层材料广泛应用于复杂高温工况,其优异的高温耐久性主要由不可相变介稳四方相(t′)所贡献。然而,目前对t′相可靠服役温度上限的界定较为模糊,主流观点仍停留在1200℃左右。基于此,采用大气等离... 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SZ)作为热障涂层材料广泛应用于复杂高温工况,其优异的高温耐久性主要由不可相变介稳四方相(t′)所贡献。然而,目前对t′相可靠服役温度上限的界定较为模糊,主流观点仍停留在1200℃左右。基于此,采用大气等离子体喷涂(APS)工艺制备YSZ陶瓷涂层,经不同时效热处理,针对涂层微结构、相组成、烧结收缩和断裂韧性等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24 h@1400℃热处理附加7年室温存放后,陶瓷层未见单斜相;300 h@1400℃和300 h@1600℃热处理涂层中单斜相体积分数分别为3.55%和35.41%,且均未碎裂。300 h@1600℃涂层烧结线性收缩率为0.4%。高温时效热处理同时伴随晶粒生长和孔隙愈合,涂层抗折强度和断裂韧性随之增加,因而认为APS YSZ涂层可在1400℃下长时间(~300 h)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部分稳定氧化(ysz) 热障涂层(TBCs) 等离子体喷涂 高温耐久性 相组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稳定二氧化锆火焰传感器的静态响应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汉卿 樊未军 +3 位作者 张荣春 石强 覃文隆 冯健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4-531,共8页
以钇稳定二氧化锆(YSZ)火焰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利用马弗炉,在873~1523 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YSZ火焰传感器对温度的静态响应,获得并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校准曲线与静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YSZ火焰传感器的线性度为12.88%,24 V激励电压下... 以钇稳定二氧化锆(YSZ)火焰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利用马弗炉,在873~1523 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YSZ火焰传感器对温度的静态响应,获得并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校准曲线与静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YSZ火焰传感器的线性度为12.88%,24 V激励电压下的平均灵敏度为10.02 mV/K,迟滞与重复性指标分别为2.13%和2.22%,传感器间的互换度为1.22%。采用Boltzmann函数能够较为准确地拟合YSZ火焰传感器的静态校准曲线,误差小于±3.5%。YSZ火焰传感器的非线性特征明显,精密度与互换性良好,灵敏度较高,总体性能良好。相较于火焰检测中常用的热电偶和离子火焰传感器,YSZ火焰传感器对火焰温度的响应信号更为稳健,能够有效提高火焰检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传感器 稳定氧化(ysz) 火焰温度 校准曲线 静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钇稳定氧化锆复合电极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卢娇 任艳娇 +2 位作者 雍海波 杨杰 徐荣声 《新型工业化》 2022年第11期173-178,共6页
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以石墨烯(rGO)和钇稳定氧化锆(YSZ)为复合材料修饰裸玻碳电极(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等技术对各修饰电极的性能进行探究,再通过扫描SEM、EDS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石墨烯... 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以石墨烯(rGO)和钇稳定氧化锆(YSZ)为复合材料修饰裸玻碳电极(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等技术对各修饰电极的性能进行探究,再通过扫描SEM、EDS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石墨烯修饰电极(rGO/GCE),rGO/YSZ/GCE复合修饰材料电极的最大电流更高,表明此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将rGO/YSZ/GCE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对双氧水进行检测,检测限为1μmol/L,且线性检测范围为9.80~18.62μmol/L,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91,显示出良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稳定氧化 电化学传感器 石墨烯复合材料 氧化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掺杂改性YSZ热障涂层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鹏程 赵运才 +3 位作者 刘明 王慧鹏 马国政 王海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69-9076,共8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面对日趋复杂的工作环境,传统的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ttria 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热障涂层材料在高于1200℃的环境下服役时,易出现相变、烧结收缩严重等问题,降低了涂层的隔热性能,同时伴随有一定...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面对日趋复杂的工作环境,传统的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Yttria 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热障涂层材料在高于1200℃的环境下服役时,易出现相变、烧结收缩严重等问题,降低了涂层的隔热性能,同时伴随有一定的体积变化而加速涂层的剥落,需要研发性能更好的热障涂层以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新一代热障涂层分为以下几类:(1)掺杂稀土氧化物改性YSZ热障涂层;(2)萤石或焦绿石结构热障涂层;(3)钇铝石榴石或磁铁铅矿热障涂层;(4)钙钛矿结构热障涂层。其中,采用稀土氧化物掺杂对YSZ进行改性的热障涂层由于可以有效降低热障涂层的热导率,提高其高温相稳定性、高温抗氧化性、高温抗腐蚀性能等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几种有希望代替传统YSZ涂层的稀土氧化物掺杂改性YSZ热障涂层,稀土氧化物包括CeO_(2)、Sc_(2)O_(3)、Gd_(2)O_(3)、La_(2)O_(3),对不同稀土氧化物掺杂改性YSZ热障涂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其中掺杂CeO_(2)可降低涂层的热导率,使其耐Na_(2)SO_(4)腐蚀能力增强,并提高其热稳定性;掺杂Sc_(2)O_(3)不仅降低涂层的热导率,还大大提高其相稳定性,使涂层在1500℃高温下经过长时间热处理后仍然保持单一的t'相;掺杂Gd_(2)O_(3)可有效提高其耐热腐蚀性,但过量掺杂会降低涂层的力学性能;掺杂La_(2)O_(3)可增强涂层的抗烧结能力,有效降低其热导率。本文还对影响稀土氧化物掺杂改性YSZ热障涂层性能的其他因素(如制粉方式、喷涂工艺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今后热障涂层体系的发展趋势及研发思路进行总结,为新型热障涂层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稀土氧化 热导率 氧化部分稳定的氧化(ys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S制备7YSZ热障涂层镀铝改性的抗氧化性(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许世鸣 张小锋 +3 位作者 刘敏 邓春明 邓畅光 牛少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287,共5页
热障涂层(TBC)的使用对燃气轮机的寿命和效率都有明显提升,而TBC一般是由金属粘结层和ZrO_2-7%(质量分数) Y_2O_3(7YSZ)陶瓷层组成。与飞行器推进系统的TBC相比,燃气轮机的服役环境有其特殊性。在工业燃气轮机服役过程中,TBC系统中金属... 热障涂层(TBC)的使用对燃气轮机的寿命和效率都有明显提升,而TBC一般是由金属粘结层和ZrO_2-7%(质量分数) Y_2O_3(7YSZ)陶瓷层组成。与飞行器推进系统的TBC相比,燃气轮机的服役环境有其特殊性。在工业燃气轮机服役过程中,TBC系统中金属粘结层的氧化是导致涂层过早失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TGO(热生长氧化层)的形成不可避免,但抑制TGO的生长速率可以提高TBC的使用寿命,而7YSZ是一种对氧离子扩散几乎无阻碍作用的材料。因此,在7YSZ涂层上覆盖一层氧离子扩散障碍膜是阻止TGO生成的一种可行方法。本研究中,在7YSZ涂层表面沉积一层铝膜。经热处理后,在7YSZ涂层表面通过Al和ZrO_2原位反应生成α-Al_2O_3层,该层可以作为氧离子扩散障碍层。此外,对热处理压力和铝改性的7YSZ涂层抗氧化性关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改性热障涂层 氧化稳定氧化(7ysz)涂层 氧化 热生长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陶瓷热障涂层的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旭 耿洪滨 +2 位作者 王铀 李仰 张晓东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3,共15页
近年来随着航空与航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具有耐高温、长寿命、耐腐蚀等优势的发动机叶片成为开发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的重要一环。热障涂层(TBCs)作为常用的热防护技术,一方面可为发动机叶片部分金属基底提供隔热保护,使其免受... 近年来随着航空与航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具有耐高温、长寿命、耐腐蚀等优势的发动机叶片成为开发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和涡轮发动机的重要一环。热障涂层(TBCs)作为常用的热防护技术,一方面可为发动机叶片部分金属基底提供隔热保护,使其免受高温气体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更高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使得叶片及其表面TBCs遭受严重的环境沉积物腐蚀,造成过早失效,腐蚀类型主要有热腐蚀、CMAS腐蚀、熔盐腐蚀等。腐蚀已成为限制TBCs工作温度和服役寿命的难题,抗腐蚀防护是目前TBCs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简述了以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SZ)为主的热障涂层材料的主要特性,再简述了TBCs的不同腐蚀的反应机理,重点从涂层的微观结构设计、梯度涂层的设计、涂层成分改性及掺杂改性等方面与涂层腐蚀过程之间的影响关系出发,阐述了TBCs改性方法与涂层腐蚀的特点。提出未来涂层改进与防护的几种方法,最后对TBCs的腐蚀防护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TBCs) 氧化稳定氧化陶瓷(ysz) 腐蚀失效 热生长氧化物(TGO)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坯高压成型对纳米4YSZ烧结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望治 劳令耳 +3 位作者 郭捷 田卫 刘毅 王大志 《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纳米 4YSZ粉中加入少量纳米Al2 O3 粉 ,素坯两次 40 0MPa加压成型后在 4GPa高压下再成型 ,素坯相对密度达 72 4 %,降低了烧结致密温度。超密实坯体在 110 0℃常压下烧结 2小时 ,陶瓷体致密度达 99 2 %。烧结样品的晶胞四方度atc- 1t ... 在纳米 4YSZ粉中加入少量纳米Al2 O3 粉 ,素坯两次 40 0MPa加压成型后在 4GPa高压下再成型 ,素坯相对密度达 72 4 %,降低了烧结致密温度。超密实坯体在 110 0℃常压下烧结 2小时 ,陶瓷体致密度达 99 2 %。烧结样品的晶胞四方度atc- 1t 为 1 0 12 ,晶胞体积V为 0 132nm3 。 110 0℃常压煅烧 ,烧结体晶粒大小在 40~ 70nm。烧结体研磨成粉后含有 12~ 14%的单斜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坯高压成型 纳米4ysz 烧结 微观结构 稳定氧化 功能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掺杂对ZrO_2(8mol%Y_2O_3稳定)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英才 刘毅 +1 位作者 劳令耳 袁望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4,共4页
采用纳米粉料 ,在单轴成型 ,无压烧结条件下 ,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对掺不同质量百分比ZnO的ZrO2 (8mol%Y2 O3稳定 )烧结体的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ZnO掺杂对ZrO2 (8mol%Y2 O3稳定 )的离子导电性能具有优化作用。
关键词 纳米ZNO ZRO2 电性能 交流阻抗谱 Y2O3 燃料电池 稳定氧化 ysz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物熔盐体系中氧离子电极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12
作者 肖益群 李斌 +3 位作者 刘思京 姚本林 叶国安 何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2-190,共9页
为实现高温氯化物熔盐体系中氧离子(O_(2−))浓度的精准实时监测,本文制备了一种钇稳定氧化锆(YSZ)氧离子测试电极(简称YSZ电极),并对其响应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平行性进行了评估。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在不同温度、O_(2−)浓度和气体流量条... 为实现高温氯化物熔盐体系中氧离子(O_(2−))浓度的精准实时监测,本文制备了一种钇稳定氧化锆(YSZ)氧离子测试电极(简称YSZ电极),并对其响应性、稳定性、重现性和平行性进行了评估。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在不同温度、O_(2−)浓度和气体流量条件下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YSZ电极对温度和氧浓度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灵敏的响应。在O_(2−)浓度动态变化的条件下,电极能提供准确及时的响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单次和多次实验中,电极的电势测量具有优异的重现性。稳定性测试显示,在低氧和高氧条件下,电极均能长期输出稳定的电势信号,其波动范围分别为±10 mV和±4 mV。平行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电极在相同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电势与O_(2−)浓度的对数(pO_(2−))呈现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6。以上结果表明,YSZ电极具有优异的性能,能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中稳定工作,适用于熔盐体系中O_(2−)浓度的精确测量,为氧化物燃料干法后处理等高温电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氧化 氧离子浓度测量 高温熔盐体系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SZ中温燃料电池的稳态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子敬 顾晔 张晓华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5-451,共7页
依据同时考虑电化学及热平衡耦合的二维模拟软件 ,计算了薄膜钇稳氧化锆 (YSZ)中温燃料电池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稳态特性 .通过电流~电压关系参数进行自拟合实验 ,格点选取由平衡收敛性和计算效率而得 ,研究了不同连接体、气流流向设计... 依据同时考虑电化学及热平衡耦合的二维模拟软件 ,计算了薄膜钇稳氧化锆 (YSZ)中温燃料电池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稳态特性 .通过电流~电压关系参数进行自拟合实验 ,格点选取由平衡收敛性和计算效率而得 ,研究了不同连接体、气流流向设计等工作条件下的温度场 ,给出了不同工作温度下输出功率及电池效率与工作电压的关系 .对温度场的分析表明 :电池板内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以并流为最小 ,交叉流为最大 ,并流是最好的气流流向设计 .与以陶瓷材料作连接体相比 ,使用金属连接体能显著减小热应力和电池板内最高温度 ,受益最大的是交叉流 ,其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均小于陶瓷连接体的并流设计 .不同的气流流向对于输出功率及电池效率影响很小 ,对并流和金属连接体组合 ,给出了工程设计的燃料分布、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态模拟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ysz 燃料电池 电化学平衡 氧化 薄膜 热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SZ电解质薄膜制备工艺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贤界 徐华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0,共3页
电解质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关键组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燃料电池性能的优劣和成本的高低。钇稳定氧化锆(YSZ)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一直是SOFC最具竞争力的电解质材料之一,因此开发YSZ电解质工艺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电解质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关键组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燃料电池性能的优劣和成本的高低。钇稳定氧化锆(YSZ)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一直是SOFC最具竞争力的电解质材料之一,因此开发YSZ电解质工艺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论述了制备YSZ电解质薄膜的主要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解质薄膜 稳定氧化 流延成型 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对9YSZ固体电解质烧结及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刘涛 李琳 +1 位作者 于景坤 徐吉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37-1140,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Al2O3的9%(摩尔分数)钇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9YSZ).利用XRD计算了Al2O3掺杂9YSZ的晶格参数,研究了Al2O3在9YSZ中的固溶度,考察了Al2O3掺杂量对9YSZ烧结性能和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Al2O3掺杂...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Al2O3的9%(摩尔分数)钇稳定氧化锆固体电解质(9YSZ).利用XRD计算了Al2O3掺杂9YSZ的晶格参数,研究了Al2O3在9YSZ中的固溶度,考察了Al2O3掺杂量对9YSZ烧结性能和晶粒长大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Al2O3掺杂量增加到0.48%(质量分数)时,9YSZ晶格参数从0.514 08 nm降低到0.513 51 nm,继续掺杂Al2O3,则晶格参数不变,说明Al2O3在9YSZ中的固溶度为0.48%(质量分数).掺杂Al2O3能提高9YSZ的烧结性能,促使晶粒长大,使9YSZ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 掺杂量 稳定氧化 晶格参数 晶粒长大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支撑的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6
作者 肖进 陈磊 +4 位作者 袁洪春 熊超 赵宇 杜文汉 马金祥 《河南科技》 2015年第07X期120-123,共4页
通过相转换流延结合浆料涂覆的方法制备了基于YSZ(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电解质的阳极支撑的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阳极具有良好的非对称结构,包括较厚的指状大孔层和较薄的海绵状小孔层。以La0.8Sr0.2Mn O3-δ-YSZ为阴极,电解质厚... 通过相转换流延结合浆料涂覆的方法制备了基于YSZ(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电解质的阳极支撑的平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池阳极具有良好的非对称结构,包括较厚的指状大孔层和较薄的海绵状小孔层。以La0.8Sr0.2Mn O3-δ-YSZ为阴极,电解质厚度为19μm的单电池获得了良好的性能输出,在600oC,650oC和700oC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为52MW/cm2,116MW/cm2和204MW/cm2,对应的开路电压分别为1.04V,1.02V和1.0V。结果表明:相转换流延结合浆料涂覆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阳极支撑的平板状SOFC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状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氧化稳定的氧化(ys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电性能及其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亮 于方永 +4 位作者 苑莉莉 蔡位子 刘江 杨成浩 刘美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3-509,共7页
银基陶瓷复合电极可望在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含碳燃料SOFCs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s)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优选出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成分,本研究采用YSZ(钇稳定化氧化锆)电解质,先将Ag-YSZ和Ag-GDC(掺钆氧化铈)材料制备成... 银基陶瓷复合电极可望在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含碳燃料SOFCs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s)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优选出银基陶瓷复合电极的成分,本研究采用YSZ(钇稳定化氧化锆)电解质,先将Ag-YSZ和Ag-GDC(掺钆氧化铈)材料制备成对称电极,测试其在空气下的阻抗谱,由此判断其作为阴极的性能;发现在相同的Ag含量时,Ag-YSZ的阴极极化电阻普遍低于Ag-GDC;当Ag的质量分数为65%时,Ag-YSZ的极化电阻最低,而对于Ag-GDC,Ag的质量分数是70%。然后采用空气中极化电阻最低的Ag-YSZ和Ag-GDC作为电极制备了SOFC单电池,并采用加湿氢气燃料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电池的阻抗谱数据,将极化阻抗的数值减去上述阴极阻抗的数值可得到阳极阻抗值,其结果和电池的输出特性均表明,Ag-GDC作为阳极的性能优于Ag-YSZ,即在本实验条件下,Ag-YSZ更适合用作阴极,而Ag-GDC更适合用作阳极。本研究不仅提供了关于银基复合电极材料的有用数据,还提供了一种测试SOFC阳极极化电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极 稳定氧化 掺钆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电解质支撑型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浸渍法制备及电性能 被引量:14
18
作者 谢永敏 王晓强 +1 位作者 刘江 余长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6-392,共7页
管状电解质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稳定性高、电极选择范围广、易封接等优点,很适合应用于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C-SOFC)现阶段的基础研究中。为实现管状电解质支撑型SOFC的便捷制备,本研究开发了管状YSZ(钇稳定化氧化... 管状电解质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稳定性高、电极选择范围广、易封接等优点,很适合应用于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C-SOFC)现阶段的基础研究中。为实现管状电解质支撑型SOFC的便捷制备,本研究开发了管状YSZ(钇稳定化氧化锆)电解质支撑膜的浸渍法制备工艺。组装了电极材料为Ag-GDC(钆掺杂氧化铈)的电解质支撑型SOFC单电池。测试了单电池分别以加湿氢气和担载5%(w,质量分数)Fe的活性炭为燃料,环境空气为氧化剂的电性能。电池的开路电压接近理论值,且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电解质膜致密。单电池以活性碳为燃料在800°C取得了280 m 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接近其以加湿氢气为燃料的330 m W?cm^(-2)。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YSZ电解质的欧姆电阻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原因。DC-SOFC以恒电流1 A放电,运行了2.1 h,燃料利用率为36%。DC-SOFC二次装载碳燃料后的电性能几乎与初次的性能一样,表明制备的YSZ电解质支撑膜可稳定的应用于DC-SOFCs中。分析了DC-SOFC放电过程中电性能衰减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直接碳 电解质支撑 稳定氧化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混合固态源PE-MOCVD法制备YSZ薄膜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铭飞 姜银珠 +2 位作者 高建峰 王艳艳 孟广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981-1985,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MOCVD技术,以均匀混合的金属β-二酮鳌合物固态源Y(DPM)3和Zr(DPM)4作为前驱物,在N iO/SDC多孔阳极和多孔-αA l2O3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薄膜.研究了两种衬底对成膜过程和膜的结构以及微结构的影响,...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MOCVD技术,以均匀混合的金属β-二酮鳌合物固态源Y(DPM)3和Zr(DPM)4作为前驱物,在N iO/SDC多孔阳极和多孔-αA l2O3衬底上制备了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薄膜.研究了两种衬底对成膜过程和膜的结构以及微结构的影响,讨论了源区输运机制及薄膜生长动力学.XPS分析结果表明,薄膜中Y和Zr元素的摩尔比低于原始混合源中的Y和Zr元素的摩尔比,当混合源中的Y和Zr元素的摩尔比约为0.35∶1时,可以获得无定形态的8%YSZ薄膜,经高温焙烧转化为单一立方相,其晶粒大小约为100 nm,薄膜的生长速率约为7 nm/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淀积 微波等离子体 固体电解质 薄膜 氧化稳定的氧化(ys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YSZ/7075铝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新亮 胡永俊 +6 位作者 李艳辉 张欣悦 王岳亮 卢冰文 董东东 马文有 刘敏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1年第5期510-519,共10页
以7075铝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SLM技术制备了7075铝合金和YSZ/7075复合材料试样,并研究了SLM工艺参数及钇稳定氧化锆(YSZ)添加含量对7075铝合金试样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LM成形7075铝合金试样的相对密度,随着激... 以7075铝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SLM技术制备了7075铝合金和YSZ/7075复合材料试样,并研究了SLM工艺参数及钇稳定氧化锆(YSZ)添加含量对7075铝合金试样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LM成形7075铝合金试样的相对密度,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SLM成形试样沿晶界分布着网状裂纹,添加钇稳定氧化锆(YSZ)纳米粉体能明显抑制SLM成形7075铝合金的裂纹;当YSZ添加量为2%、激光功率为270 W、扫描速度为800 mm/s时,试样相对密度为96.62%,平均晶粒尺寸由20.4μm细化至4.26μm,显微硬度为120 HV,试样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分别为209MPa和196 MPa,是未添加YSZ试样的5.5倍和2倍,延伸率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7075铝合金 稳定的氧化(ysz)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