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影鉴赏中的主体与客体
1
作者
李秀萍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52-54,共3页
拥有千百万观众,带有最广泛的群众性的电影,要具有熔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炉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审美价值来自有机的综合教育、认识、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发挥,也来自知识的、道德的、哲理的等多种层次的显示。但是未经观众鉴赏的电...
拥有千百万观众,带有最广泛的群众性的电影,要具有熔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炉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审美价值来自有机的综合教育、认识、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发挥,也来自知识的、道德的、哲理的等多种层次的显示。但是未经观众鉴赏的电影的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潜在的价值,并非现实的、社会的价值。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
观众
电影
鉴赏主体
主客体
心理定势
艺术性
思想观念
多种功能
群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鉴赏偏见
2
作者
黄鸣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5-59,共5页
偏见不同于成见,成见是对某一事物相对固定的看法,它作为先人之见而对随后的认识发生影响,可使认识变得简捷省力,但也经常导致失误。偏见也不同于意见,意见是用语言表明的观点,是对某一事物的解释、预想或评价,它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大...
偏见不同于成见,成见是对某一事物相对固定的看法,它作为先人之见而对随后的认识发生影响,可使认识变得简捷省力,但也经常导致失误。偏见也不同于意见,意见是用语言表明的观点,是对某一事物的解释、预想或评价,它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大谬不然。偏见的本质是错误的见解。所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性
鉴赏
者
鉴赏主体
艺术作品
内驱力
创作
主体
定势心理
创作者
资产者
动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圣叹的文学鉴赏观
3
作者
左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本文从读法论、想象论、主体论、时空接受的未来意识等四个方面对金圣叹的文学鉴赏观进行了考察。金氏的文学鉴赏思想尤其是他关于鉴赏主体性和时空接受的未来意识等论述,无论是在中国文学思想史还是在鉴赏理论史上,都具有独创性的价值...
本文从读法论、想象论、主体论、时空接受的未来意识等四个方面对金圣叹的文学鉴赏观进行了考察。金氏的文学鉴赏思想尤其是他关于鉴赏主体性和时空接受的未来意识等论述,无论是在中国文学思想史还是在鉴赏理论史上,都具有独创性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法
鉴赏
想象
鉴赏主体
性
自造
未来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艺术鉴赏的社会性——关于接受美学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
5
4
作者
朱立元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3期43-48,共6页
一众所周知,艺术鉴赏是一种个体性的活动。这是因为,艺术鉴赏的实质是鉴赏主体对特定的艺术作品产生独特心理效应的过程,所以鉴赏活动只能发生在一个个有独特的文化一心理结构的个体身上.有时候,鉴赏活动虽然采取社会群体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
艺术
鉴赏
艺术作品
期待视界
艺术家
接受美学
鉴赏主体
观众
艺术欣赏
社会性
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鉴赏理论溯源──孔子的鉴赏观研究
5
作者
张利群
黄小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50,共5页
中国古代鉴赏理论溯源──孔子的鉴赏观研究张利群,黄小明探溯中国鉴赏理论的源头,自然就会寻根至孔子。孔子的《论语》以三言两语的语录式阐经说理,尤其是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可谓开启鉴赏实践之先河,引导出后来的诗话、词话、曲话...
中国古代鉴赏理论溯源──孔子的鉴赏观研究张利群,黄小明探溯中国鉴赏理论的源头,自然就会寻根至孔子。孔子的《论语》以三言两语的语录式阐经说理,尤其是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可谓开启鉴赏实践之先河,引导出后来的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等文艺批评形式的出现,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鉴赏
者
理论溯源
中国古代
评价作品
“乐”
鉴赏主体
性
内容与形式
《韶》乐
乐而不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进鲁迅的世界——读《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2期63-66,共4页
日前,效民兄给我寄来了两本印刷和装帧都是十分精美的、由他主编的《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当我挑灯细读这部由国内鲁迅研究界一些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领衔撰稿,全国十七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单位的专家...
日前,效民兄给我寄来了两本印刷和装帧都是十分精美的、由他主编的《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当我挑灯细读这部由国内鲁迅研究界一些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领衔撰稿,全国十七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单位的专家、教授、科研人员参加编撰的《大辞典》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仿佛走进了鲁迅那博大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作品赏析
精神世界
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科研人员
出版单位
鲁迅作品
鲁迅思想
鉴赏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情性所铄 陶染所凝──读何西来《文格与人格》
7
作者
谭桂林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4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鉴赏主体
二度创造
文艺理论
风格概念
文格
主体
人格
创作
主体
人物品藻
风格即人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无达诂”与现代西方文艺学
8
作者
宾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4-44,共1页
“诗无达诂”是中国诗学的传统命题,但它与现代西方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美学、读者反应批评和结构主义美学等理论却有相通之处。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固定而语意变化莫测,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与“诗无达诂”有相似之处...
“诗无达诂”是中国诗学的传统命题,但它与现代西方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美学、读者反应批评和结构主义美学等理论却有相通之处。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固定而语意变化莫测,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与“诗无达诂”有相似之处。现代符号学理论中有表象符号系统和陈述符号系统,而“诗无达诂”论认识到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及不能直接传译性,说明表象符号所呈现的意象所包含的含义是丰富的、多义的和不确定的。因此,人们对其领会、理解就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补充。接受美学着眼于接受者——即鉴赏主体的研究,而“诗无达诂”也强调解诗者——即接受者的理解才能的研究;所以,研究“诗无达诂”若能吸收西方接受美学的研究成果,不局限于创作主体,重视鉴赏主题的研究,才能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无达诂
相似之处
中国诗学
接受美学
鉴赏主体
诗歌意象
解诗
西方语言学
语意
无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化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9
作者
曾奕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在我们中国,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虽然早在30年代就有专著问世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门学科真正地得到重视和发展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事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其最重要的原...
在我们中国,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虽然早在30年代就有专著问世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门学科真正地得到重视和发展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事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因为我们贯彻执行了一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政治思想路线,人们解放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观念
心理活动
鉴赏主体
精神状态
政治思想路线
对象
主体
文艺心理学
解放思想
现实生活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鉴赏中的主体与客体
1
作者
李秀萍
出处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52-54,共3页
文摘
拥有千百万观众,带有最广泛的群众性的电影,要具有熔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炉的审美价值。而这种审美价值来自有机的综合教育、认识、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发挥,也来自知识的、道德的、哲理的等多种层次的显示。但是未经观众鉴赏的电影的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潜在的价值,并非现实的、社会的价值。因此。
关键词
审美价值
观众
电影
鉴赏主体
主客体
心理定势
艺术性
思想观念
多种功能
群众性
分类号
C658.3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鉴赏偏见
2
作者
黄鸣奋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5-59,共5页
文摘
偏见不同于成见,成见是对某一事物相对固定的看法,它作为先人之见而对随后的认识发生影响,可使认识变得简捷省力,但也经常导致失误。偏见也不同于意见,意见是用语言表明的观点,是对某一事物的解释、预想或评价,它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大谬不然。偏见的本质是错误的见解。所谓“
关键词
机性
鉴赏
者
鉴赏主体
艺术作品
内驱力
创作
主体
定势心理
创作者
资产者
动机系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圣叹的文学鉴赏观
3
作者
左健
机构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文摘
本文从读法论、想象论、主体论、时空接受的未来意识等四个方面对金圣叹的文学鉴赏观进行了考察。金氏的文学鉴赏思想尤其是他关于鉴赏主体性和时空接受的未来意识等论述,无论是在中国文学思想史还是在鉴赏理论史上,都具有独创性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读法
鉴赏
想象
鉴赏主体
性
自造
未来意识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艺术鉴赏的社会性——关于接受美学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
5
4
作者
朱立元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3期43-48,共6页
文摘
一众所周知,艺术鉴赏是一种个体性的活动。这是因为,艺术鉴赏的实质是鉴赏主体对特定的艺术作品产生独特心理效应的过程,所以鉴赏活动只能发生在一个个有独特的文化一心理结构的个体身上.有时候,鉴赏活动虽然采取社会群体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
艺术
鉴赏
艺术作品
期待视界
艺术家
接受美学
鉴赏主体
观众
艺术欣赏
社会性
电影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鉴赏理论溯源──孔子的鉴赏观研究
5
作者
张利群
黄小明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6-50,共5页
文摘
中国古代鉴赏理论溯源──孔子的鉴赏观研究张利群,黄小明探溯中国鉴赏理论的源头,自然就会寻根至孔子。孔子的《论语》以三言两语的语录式阐经说理,尤其是对文艺作品的评价,可谓开启鉴赏实践之先河,引导出后来的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等文艺批评形式的出现,并...
关键词
孔子
鉴赏
者
理论溯源
中国古代
评价作品
“乐”
鉴赏主体
性
内容与形式
《韶》乐
乐而不淫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进鲁迅的世界——读《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
被引量:
1
6
作者
黄健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2期63-66,共4页
文摘
日前,效民兄给我寄来了两本印刷和装帧都是十分精美的、由他主编的《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当我挑灯细读这部由国内鲁迅研究界一些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领衔撰稿,全国十七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单位的专家、教授、科研人员参加编撰的《大辞典》时,我的第一感觉是仿佛走进了鲁迅那博大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作品赏析
精神世界
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
科研人员
出版单位
鲁迅作品
鲁迅思想
鉴赏主体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情性所铄 陶染所凝──读何西来《文格与人格》
7
作者
谭桂林
机构
湖南师大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4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鉴赏主体
二度创造
文艺理论
风格概念
文格
主体
人格
创作
主体
人物品藻
风格即人
理论探讨
分类号
I044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无达诂”与现代西方文艺学
8
作者
宾之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4-44,共1页
文摘
“诗无达诂”是中国诗学的传统命题,但它与现代西方语言学、符号学、阐释学、(?)美学、读者反应批评和结构主义美学等理论却有相通之处。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固定而语意变化莫测,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与“诗无达诂”有相似之处。现代符号学理论中有表象符号系统和陈述符号系统,而“诗无达诂”论认识到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及不能直接传译性,说明表象符号所呈现的意象所包含的含义是丰富的、多义的和不确定的。因此,人们对其领会、理解就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补充。接受美学着眼于接受者——即鉴赏主体的研究,而“诗无达诂”也强调解诗者——即接受者的理解才能的研究;所以,研究“诗无达诂”若能吸收西方接受美学的研究成果,不局限于创作主体,重视鉴赏主题的研究,才能对“
关键词
诗无达诂
相似之处
中国诗学
接受美学
鉴赏主体
诗歌意象
解诗
西方语言学
语意
无穷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化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9
作者
曾奕禅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文摘
在我们中国,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虽然早在30年代就有专著问世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门学科真正地得到重视和发展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事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因为我们贯彻执行了一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政治思想路线,人们解放了思想。
关键词
转变观念
心理活动
鉴赏主体
精神状态
政治思想路线
对象
主体
文艺心理学
解放思想
现实生活
研究者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影鉴赏中的主体与客体
李秀萍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鉴赏偏见
黄鸣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金圣叹的文学鉴赏观
左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略论艺术鉴赏的社会性——关于接受美学的一点思考
朱立元
《文艺理论研究》
198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古代鉴赏理论溯源──孔子的鉴赏观研究
张利群
黄小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走进鲁迅的世界——读《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
黄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情性所铄 陶染所凝──读何西来《文格与人格》
谭桂林
《中国文学研究》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诗无达诂”与现代西方文艺学
宾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深化文艺心理学的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曾奕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