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物证据鉴真规则的构成探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马贵翔 韩康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6期66-72,共7页
实物证据鉴真规则以确保实物证据的真实性为目的,其一般构成是证据保管链的完整性规则,主要包括保管主体适格、取证程序合法、证据交接及时、运输过程严密、保管条件完备等方面的内容;其特别构成包括邮政运输、文书瑕疵、客观不能和印... 实物证据鉴真规则以确保实物证据的真实性为目的,其一般构成是证据保管链的完整性规则,主要包括保管主体适格、取证程序合法、证据交接及时、运输过程严密、保管条件完备等方面的内容;其特别构成包括邮政运输、文书瑕疵、客观不能和印证等例外情形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证据 鉴真规则 保管链 证据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物证据庭审质证规则研究--以美国鉴真规则的借鉴为视角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6-144,共9页
鉴真规则旨在解决举证一方于法庭上出示的实物证据与其在诉讼主张中所声称的实物证据之间是否具备同一性的问题。鉴真规则属于证据能力规则范畴,并通过对证据形式真实的检验,确认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实质关联性。对鉴真规则的适用,... 鉴真规则旨在解决举证一方于法庭上出示的实物证据与其在诉讼主张中所声称的实物证据之间是否具备同一性的问题。鉴真规则属于证据能力规则范畴,并通过对证据形式真实的检验,确认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实质关联性。对鉴真规则的适用,不仅具有保障证据客观性的功能,还有助于完善证据的两步认证模式。在我国现行立法中,缺乏从证据能力层面上对鉴真规则进行专门的规定,而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辨认规则来实现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致使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关联性与真实性相混同。对此,应从二者的适用场域、对象、方式及审查内容上进行区分。梳理及构建实物证据的鉴真规则,应注意把握各类实物证据的特征,对鉴真内容、鉴真方式、证明要素及适用后果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真规则 实物证据 证据能力 关联性 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正邮的证据真实性及对电子数据鉴真规则的启示
3
作者 邓和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9-182,共4页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给立法和司法实践带来了重大改变,如我国已在法律上明确了电子数据作为一个新的证据种类的法律地位,但如何认定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依然是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由第三方提供高金融密级的电子数据存储库将电子数据置于...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给立法和司法实践带来了重大改变,如我国已在法律上明确了电子数据作为一个新的证据种类的法律地位,但如何认定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依然是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由第三方提供高金融密级的电子数据存储库将电子数据置于公证备用状态,在公证处与电子数据存储库实现无缝对接后,其可以随时调取原始数据进行公证,使电子邮件类的电子数据直接被认定具有证据上的实质真实性成为可能,而且公正邮的"公证前置""中立性存储""用户实名认证"模式给电子数据的鉴真规则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数据 鉴真规则 公证前置 公证备用状态 公正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证据的鉴真——以微信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古国妍 娄琳莉 +1 位作者 贡凤 李棒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62-66,共5页
微信证据作为电子证据的一类活跃于各类诉讼中,但微信证据因为其高度隐蔽性和易篡改的特性在诉讼中往往采纳率很低。本文从微信证据的真实性困境谈起,从鉴真规则的法条梳理和鉴真的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揭示微信证据鉴真存在的问题,提出静... 微信证据作为电子证据的一类活跃于各类诉讼中,但微信证据因为其高度隐蔽性和易篡改的特性在诉讼中往往采纳率很低。本文从微信证据的真实性困境谈起,从鉴真规则的法条梳理和鉴真的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揭示微信证据鉴真存在的问题,提出静态鉴真规则与动态鉴真规则相结合的解决思路以期能够改善微信证据的真实性困境,提高其诉讼采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证据 鉴真规则 动态 静态 电子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