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活性炭的粒级对吸附金-硫代硫酸根络离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洪 宋文强 +2 位作者 程彦玲 张汉泉 谢蕾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期141-149,共9页
硫代硫酸盐提金法是最有望取代氰化法的无毒提金方法,但浸出液中金-硫代硫酸根络离子Au(S_(2)O_(3))_(2)^(3-)无法经济有效地回收阻碍了该方法的工业应用。为了提高活性炭对Au(S_(2)O_(3))_(2)^(3-)的负载量,本文以三种粒级的活性炭为原... 硫代硫酸盐提金法是最有望取代氰化法的无毒提金方法,但浸出液中金-硫代硫酸根络离子Au(S_(2)O_(3))_(2)^(3-)无法经济有效地回收阻碍了该方法的工业应用。为了提高活性炭对Au(S_(2)O_(3))_(2)^(3-)的负载量,本文以三种粒级的活性炭为原料,采用三聚氰胺浸渍-高温热活化法制备了改性活性炭。通过静态吸附法、孔径与比表面积分析仪、SEM-EDS和XPS等方法详细研究了三聚氰胺用量、浸渍温度、热活化温度和时间等对改性活性炭吸附Au(S_(2)O_(3))_(2)^(3-)的影响和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粒级为0.45~0.90 mm的活性炭添加3.75%的三聚氰胺,50℃下浸渍改性后,在温度为750℃下热活化60 min,制备的活性炭对Au(S_(2)O_(3))_(2)^(3-)的负载量最大,为553.35μg/g。吸附机理研究发现,粒级为0.45~0.90 mm的活性炭改性后,具有较大的微孔占比和适宜的平均孔径;季氮官能团增加了活性炭表面的正电性,含氧官能团提升了活性炭的亲水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极大提升了改性活性炭对Au(S_(2)O_(3))_(2)^(3-)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粒级 吸附 金-硫代硫酸根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2-壳聚糖气凝胶原位还原金硫代硫酸根络合离子的基础研究
2
作者 孙凯歌 陈鹏 贾菲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因环境友好、可处理复杂矿石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无氰提金技术,然而该技术尚未能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其主要技术瓶颈是浸出液中的金硫代硫酸根络合离子(Au(S2O3)23-)无法高效富集。为此,构建了三维多孔MoS2-壳... 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因环境友好、可处理复杂矿石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无氰提金技术,然而该技术尚未能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其主要技术瓶颈是浸出液中的金硫代硫酸根络合离子(Au(S2O3)23-)无法高效富集。为此,构建了三维多孔MoS2-壳聚糖气凝胶(MoS2-CSA),深入考察了MoS2-CSA回收Au(S2O3)23-的性能。结果表明,MoS2-CSA不仅具有极好的Au(S2O3)23-富集能力(高达718.3 mg/g,于107.6 mg/L Au(S2O3)23-溶液),而且可将Au(S2O3)23-原位还原为金纳米颗粒,既解决了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中Au(S2O3)23-难以高效富集的技术瓶颈,同时极大地简化了传统提金技术中金络合离子的回收工艺。此外,MoS2-CSA克服了纳米材料无法有效固液分离的难点,实现了简易的回收。机理研究表明,MoS2-CSA具有强烈的光电响应能力,在可见光激发下可产生大量光生电子,实现了金的原位还原。研究结果为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中Au(S2O3)23-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推动硫代硫酸盐提金技术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络合离子 MoS2-壳聚糖气凝胶 光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浮选-硫代硫酸钠浸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开永 刘渝燕 张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1,共3页
通过对某矿原矿矿石性质的分析,采用预浮选—硫代硫酸盐法进行浸金工艺试验研究。浮选采用一粗一精浮选流程,药剂用量为硅酸钠1800g/t,硫化钠40g/t,丁基黄药80g/t,松油24g/t。浸出采用预浸(4h)-浸出(24h)-五次洗涤流程,常温常压、矿浆浓... 通过对某矿原矿矿石性质的分析,采用预浮选—硫代硫酸盐法进行浸金工艺试验研究。浮选采用一粗一精浮选流程,药剂用量为硅酸钠1800g/t,硫化钠40g/t,丁基黄药80g/t,松油24g/t。浸出采用预浸(4h)-浸出(24h)-五次洗涤流程,常温常压、矿浆浓度33%、保护剂0.10kg/t、硫代硫酸钠10kg/t、助剂浓度0.76‰、氨水1.27%、石灰用量2kg/t,最终金浸出率达到86%以上。采用该法不仅毒性小,绿色环保,而且为金的中试回收提供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浮选-硫酸 回收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硫酸盐浸金中硫代硫酸盐稳定性研究状况 被引量:12
4
作者 字富庭 何素琼 +1 位作者 胡显智 张文彬 《矿冶》 CAS 2012年第3期33-38,共6页
阐述了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中保持浸金试剂稳定性的主要方法,包括标准氨性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的改进和非铜氨体系。标准氨性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的改进主要通过加入螯合剂控制溶液中铜氨络离子的浓度、控制溶解氧、改变溶液离子强度和加... 阐述了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中保持浸金试剂稳定性的主要方法,包括标准氨性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的改进和非铜氨体系。标准氨性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的改进主要通过加入螯合剂控制溶液中铜氨络离子的浓度、控制溶解氧、改变溶液离子强度和加入相关硫氧化合物等方式,非铜氨体系主要讨论了铁螯合物,同时概括了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 稳定性 铜氨络离子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中硫代硫酸盐消耗浅探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国华 薛玉兰 +1 位作者 何伯泉 李焕然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5-18,共4页
研究室温下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中影响硫代硫酸盐消耗的各种因素 ,包括浸出时间、铜浓度、p H、氧气、氮气等。铜氨络离子与氧气同时作用于硫代硫酸盐是该盐在浸金过程中大量消耗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硫酸 浸出时间 氧气 铜氨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代硫酸盐浸金及金回收过程中氨的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何建 崔毅琦 +1 位作者 蒋培军 童雄 《矿冶》 CAS 2018年第1期57-60,65,共5页
硫代硫盐法是最有希望取代氰化法的提金方法,氨及铜氨络离子在浸金以及从贵液中回收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评述了硫代硫酸盐浸金及金回收过程中氨、铜氨络离子的作用机理和影响。
关键词 硫酸 回收 铜氨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 被引量:7
7
作者 胡秋芬 郭红 +2 位作者 黄齐林 戴云 杨光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63,共3页
将多孔石墨化炭黑与5-硫代-15-冠-5的乙醚溶液混合后,蒸干溶剂乙醚。将所得的混合物填入聚四氟乙烯柱中,制得固相萃取柱。萃取柱经0.1mol·L^-1的硫代硫酸钠和pH3.5的乙酸盐缓冲溶液洗涤后,用0.1mol·L^-1的硫代硫酸钠溶... 将多孔石墨化炭黑与5-硫代-15-冠-5的乙醚溶液混合后,蒸干溶剂乙醚。将所得的混合物填入聚四氟乙烯柱中,制得固相萃取柱。萃取柱经0.1mol·L^-1的硫代硫酸钠和pH3.5的乙酸盐缓冲溶液洗涤后,用0.1mol·L^-1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反向洗脱小柱上富集的金,洗脱液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方法用于矿石和环境水样中金的实际测定,结果与电感耦舍等离子体质谱法的结果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在2.4%~3.4%之间,回收率在92.6%~97.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固相萃取 多孔石墨化炭黑 5--1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籽及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褚庆华 倪昕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研究对油菜籽及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将葡萄糖释放———酶鉴定法作为快速检测的首选方法。在试验中发现了葡萄糖释放———酶鉴定法和硫酸根离子沉淀法检测结果之间呈线性相关并建立了线性方程 。
关键词 油菜籽 油菜籽饼粕 葡萄糖苷总量 测定方法 葡萄糖释放-酶鉴定法 硫酸根离子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