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茶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于井成 付志新 +3 位作者 沈菩秀 黄先凯 龙小川 王新庄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5,共7页
为了探讨儿茶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使用乳导管灌注法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试验选取18只7周龄的雌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LTA致炎组、LTA+地塞米松药物治疗组、LTA+儿茶... 为了探讨儿茶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使用乳导管灌注法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试验选取18只7周龄的雌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LTA致炎组、LTA+地塞米松药物治疗组、LTA+儿茶素(低、中、高浓度)治疗组。HE染色法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小鼠乳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推测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表明,LTA诱导后可见腺泡显著密集增生、细胞脱落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等,不同质量浓度的儿茶素处理后与LTA致炎组相比可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等。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儿茶素质量浓度为20 mg/kg时可有效的抑制NF-κB的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乳腺炎 黄色葡萄球菌 儿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葡菌脂磷壁酸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任莉荣 王海 +3 位作者 何晓清 宋慕国 陈学秋 徐永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369-3372,共4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LTA-sa)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浓度为200 ng/m L的LTA-sa作用于Raw264.7细胞,分别作用0、5、10、20、40、60 min及0、1、2、3 d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LTA-sa)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浓度为200 ng/m L的LTA-sa作用于Raw264.7细胞,分别作用0、5、10、20、40、60 min及0、1、2、3 d后,用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以100、200及400 ng/m L的LTA-sa及磷酸盐缓冲液作用于Raw264.7细胞,于作用后1、2、3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1α及IL-6的表达情况。结果:(1)Western blot显示,在LTA-sa的作用下,IκB-α在5、10 min时降低,而p-NFκB在10 min时表达明显增高;此外,NFATc1在LTA-sa作用后第2及第3天表达逐渐增高,上述结果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ELISA检测发现,IL-6在第2、3天表达增高,并随LTA-sa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多,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LTA-sa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及IL-6的分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磷壁酸 破骨细胞分化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不敏感菌株的分离以及噬菌体JS01吸附位点的研究
3
作者 贾静静 史锋 +1 位作者 王利平 王小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3-217,共5页
用噬菌体JS01特异性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后,出现了噬菌体不敏感菌株ATCC25923R。为了解两株细菌对噬菌体JS01敏感性差异的原因并确定JS01作用于ATCC25923的受体位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细胞表面磷壁酸的结构并测试相... 用噬菌体JS01特异性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后,出现了噬菌体不敏感菌株ATCC25923R。为了解两株细菌对噬菌体JS01敏感性差异的原因并确定JS01作用于ATCC25923的受体位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细胞表面磷壁酸的结构并测试相关试剂对JS01裂解能力的影响。ATCC25923R的菌落形态比敏感菌株ATCC25923更光滑,颜色更深。当JS01在ATCC25923菌液中作用1h后,OD600nm值由1.0降低到0.2;当作用于ATCC25923R时,OD600nm值持续上升。ATCC25923和ATCC25923R细胞表面的磷壁酸结构存在微弱差异,ATCC25923R磷壁酸结构中多一种戊糖组分。在葡萄糖、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磷壁酸3种试剂中,只有GlcNAc会导致噬菌体JS01的裂解能力下降,证实GlcNAc为噬菌体JS01裂解ATCC25923时的吸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 不敏感菌株 吸附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治疗腹泻的潜在机制研究
4
作者 魏利莎 沈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146-148,156,共4页
[目的]评估大黄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和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增殖的影响。[方法]用0.3~19.2μg/mL大黄酸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肉汤培养法菌液在600 nm处的OD值,观察并拍照平板培养法细菌的生长情况;用1~5μmol/L大黄... [目的]评估大黄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和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增殖的影响。[方法]用0.3~19.2μg/mL大黄酸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肉汤培养法菌液在600 nm处的OD值,观察并拍照平板培养法细菌的生长情况;用1~5μmol/L大黄酸处理加或未加脂多糖刺激的IPEC-J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大黄酸在低剂量(0.3μ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大黄酸在高剂量(10μmol/L)时对IPEC-J2细胞的增殖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大黄酸不能缓解脂多糖诱导的IPEC-J2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论]低剂量的大黄酸可通过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来缓解由致病菌引起的肠道炎症,但不能直接作用于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多糖 黄色葡萄球菌 IPEC-J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