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猪环境中携带耐药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发生与传播 被引量:1
1
作者 柳敦江 王鹏 《养猪》 2013年第3期105-109,共5页
人们对猪场养殖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发生及传播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对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的传播了解较少。因此,笔者从6个猪场猪只粪便及猪舍内、外环境空气样品中分离到1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15种抗菌药进... 人们对猪场养殖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发生及传播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对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的传播了解较少。因此,笔者从6个猪场猪只粪便及猪舍内、外环境空气样品中分离到1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15种抗菌药进行耐药性调查,并对其进行REP-PCR溯源鉴定。选择同源性为100%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及传播调查。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5.4%(8/149)的菌株对甲氧西林类药物耐药即为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94%(140/149)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78.5%(117/149)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66.4%(99/149)的菌株对红霉素耐药,75.2%(112/149)的菌株对四环素耐药,对其它药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但是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此外,这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还呈现多重耐药,4~6重耐药的菌株居多,分别达到16.1%(24/149)、32.9%(49/149)、14.8%(22/149),9重耐药菌有3株。REP-PCR溯源鉴定结果相同的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tetM、meeA、ermC、ermA、aac(6')-aph(2")的类型也相同。由此可知,猪体产生的具有耐药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形成气溶胶,并且能够借助舍内、外的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环境中去,视气象条件扩散到一定的距离,不仅导致传染病的流行,而且对社区的公共卫生形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环境 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 REP—PCR溯源 耐药性及耐药基因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舍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产生及其传播的REP-PCR鉴定 被引量:17
2
作者 钟召兵 柴同杰 +3 位作者 段会勇 苗增民 姚美玲 袁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95-1401,共7页
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离心式采样器在山东泰安4个鸡场舍内空气、舍外环境上风向10、50m和下风向10、50、100、200、400m不同距离处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计算每个采样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与此同时,收集鸡的... 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离心式采样器在山东泰安4个鸡场舍内空气、舍外环境上风向10、50m和下风向10、50、100、200、400m不同距离处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计算每个采样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与此同时,收集鸡的粪便,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DNA基因外重复一致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elements PCR,REP—PCR)鉴定技术,扩增不同测量点和粪便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图谱。通过每个采样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变化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遗传相似性分析确认动物舍微生物气溶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结果显示:4个鸡场舍内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浓度远远高于舍外上风和下风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P〈0.05或P〈0.01),但是舍外下风不同距离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差异并不显著(P〉0.05)。REP-PCR结果表明,从鸡的粪便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从舍内空气中分离的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38.7%)相似性可达100%,从鸡场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55.9%)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似性可达100%。可见,它们分别是由粪便中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菌株繁殖而来。而从鸡舍上风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似性仅在60%~87%。结果显示,鸡粪便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形成气溶胶,进入气悬状态,不仅能在舍内传播,而且还能够借助舍内外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下风一定的距离。从而说明,来自动物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既能污染舍内空气,对本舍鸡群构成传染威胁,又能传播一定的距离,对周边社区环境空气造成生物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舍 黄色葡萄球菌 REP—PCR 病原菌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双重PCR检测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曼 王晶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9-33,共5页
建立牛奶乳样中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从产气荚膜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参考菌株的肉汤培养物中提取DNA,进... 建立牛奶乳样中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从产气荚膜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参考菌株的肉汤培养物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和临床样品检测。经过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均扩出了相应的目的条带。该方法将参考菌株的肉汤培养物稀释1 000倍后仍可扩出目的条带,且对大肠埃希菌等的PCR检测为阴性。对临床采集的50份乳品样本分别用细菌分离培养法和PCR方法进行检测,两种方法的符合率达90%以上,但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梭菌 Α毒素 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A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场空气及粪便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帅 孙兴滨 +2 位作者 陈默 高敏 王旭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明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鸡场的污染现状,提供其在人禽间传播的基础数据,采用FA-Ⅰ撞击式采样器采集鸡舍内空气中总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并采集同日龄鸡粪样本。分别考察空气和粪便中相应细菌浓度,分析其浓度随... 为明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鸡场的污染现状,提供其在人禽间传播的基础数据,采用FA-Ⅰ撞击式采样器采集鸡舍内空气中总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并采集同日龄鸡粪样本。分别考察空气和粪便中相应细菌浓度,分析其浓度随日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气和粪便中MRSA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31×10~2±4.56×10~2)CFU·m^(-3)和(3.37×10~4±4.83×10~4)CFU·m^(-3),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分别为41.99%±26.99%和22.11%±20.06%。随日龄增加,鸡舍内空气和粪便中总细菌浓度呈线性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浓度整体上随日龄增加而升高,同时受到温度和舍内颗粒物浓度变化影响。PM_(2.5)负载MRSA浓度的变化规律与空气中总MRSA相似,均值为(1.51×10~2±1.7×10~2)CFU·m^(-3),占总MRSA的38.13%±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溶胶 细颗粒物 蛋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场环境中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与散播试验
5
作者 白燕雨 刘家祺 +6 位作者 熊云梅 段晋伟 郭耀 乔婷婷 唐芳 霍乃蕊 古少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3,共4页
为了解奶牛养殖场内、外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和散播特点,以5%绵羊血琼脂平板为采样基质,应用Andersen 6级空气生物采样器采集奶牛场内、外环境空气及牛场内粪土样本,经细菌分离、纯化和16S rRNA保守序列分析鉴定金黄色葡萄球... 为了解奶牛养殖场内、外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和散播特点,以5%绵羊血琼脂平板为采样基质,应用Andersen 6级空气生物采样器采集奶牛场内、外环境空气及牛场内粪土样本,经细菌分离、纯化和16S rRNA保守序列分析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进行了菌株耐药性和ERIC-PCR亲缘性分析。结果:从奶牛场内、外环境和牛场粪土中分离鉴定出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发现,分离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其中青霉素P-G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耐药率为100%,多重耐药主要表现为2耐、3耐、4耐;对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显示,牛舍内空气中90.5%(19/21)、牛场外空气中50%(7/14)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粪土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遗传相似系数≥90%,表明粪土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形成微生物气溶胶,向养殖场周围环境散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场 环境 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散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正海 董艳 +3 位作者 田媛 姬妍茹 杨庆丽 石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03,共9页
探索工业大麻叶的抑菌组成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为以工业大麻叶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型天然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工业大麻叶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分离,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获得高活性组分,... 探索工业大麻叶的抑菌组成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为以工业大麻叶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型天然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工业大麻叶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分离,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确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获得高活性组分,GC-MS分析抑菌组成;研究作用前后菌体细胞壁完整性、细胞膜通透性、能量代谢和氧化损伤变化,探讨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工业大麻叶Fr5(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1)组分抑菌效果最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1.25μg/mL,GC-MS共鉴定出24种化合物;经Fr5处理后,细菌表面明显凹陷,胞外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升高,培养液电导率升高,核酸相对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增大,菌体三磷酸腺苷(ATP)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升后降。工业大麻叶Fr5可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内容物外泄,进而影响菌体能量代谢并造成质膜氧化损伤,最终抑制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叶 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制 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史辉 唐俊妮 +1 位作者 陈娟 王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5-190,共6页
采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基苯(polydimethylsiloxane/divinylbenzene,PDMS/DVB)、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CAR/PDMS)萃取头和50/30μm二乙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divinylbenzene/carbo... 采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基苯(polydimethylsiloxane/divinylbenzene,PDMS/DVB)、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CAR/PDMS)萃取头和50/30μm二乙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divinylbenzene/carboxen/polydimethylsiloxane,DVB/CAR/PDMS)萃取头,20、30 min和40 min 3种萃取时间,50、65℃和80℃3种萃取温度,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one soy broth,TSB)培养物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建立适宜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物的萃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化合物的萃取需要,获得更加全面的化合物信息,并且在萃取温度80℃条件下萃取30 min,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物的数量和响应强度较高。因此,萃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最适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30 min。在该萃取条件下,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TSB中产生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乙醇、1-癸醇、3-羟基-2-丁酮、丙酮、乙酸、苯甲醇、3-甲基-1-丁醇、吲哚、1-辛醇和正辛酸等。该萃取方法的建立可为细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 挥发性代谢产物 萃取条件 优化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知敏 王妹 彭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38-143,共6页
目的:研究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鉴定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中相对含量较大的8种化学成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 目的:研究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鉴定江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其中相对含量较大的8种化学成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结果:GC-MS分析鉴定出29种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比较大的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γ-松油烯、百里香酚乙酸酯、α-石竹烯、3-蒈烯和香荆芥酚乙酸酯。江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可达91.3%,对成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清除率为78.5%,香荆芥酚、3-蒈烯、香荆芥酚乙酸酯和α-石竹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作用显著,其中3-蒈烯的抑制率最高,为93.9%,而对聚伞花素和百里香酚乙酸酯对成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比较明显。结论:江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成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清除作用,这可能是江香薷挥发油中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香薷 挥发油 相色谱-质谱分析 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标志物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凯丽 李延梅 +2 位作者 陈娟 唐俊妮 马欣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14-324,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以3-甲基丁醛和3-甲基丁酸为候选标志物,考察其特异性、稳定性和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7.5%氯化钠肉汤增菌培养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产生高于空白...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以3-甲基丁醛和3-甲基丁酸为候选标志物,考察其特异性、稳定性和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7.5%氯化钠肉汤增菌培养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产生高于空白的3-甲基丁醛,而产生的3-甲基丁酸则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代谢产物,该代谢产物的释放不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差异的影响,也不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的大肠杆菌O157:H7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于生鲜猪肉、生牛乳和米饭样品,挥发性代谢标志物检测法与传统培养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很高,该方法操作简单,有望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检测系统的补充方法,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检测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 挥发性代谢产物 检测标志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畜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标记物动态变化及与菌体生长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凯丽 陈娟 +2 位作者 唐俊妮 代义闯 左子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13,119,共7页
为考察不同类型的熟猪肉、牛肉、羊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标记物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三种熟肉进行本底值检测,并对人工染菌的三种熟肉进行标记物动态分析和细菌生长数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在采集的大量... 为考察不同类型的熟猪肉、牛肉、羊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标记物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三种熟肉进行本底值检测,并对人工染菌的三种熟肉进行标记物动态分析和细菌生长数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在采集的大量样本中,三种熟肉基质都检出一定强度的3-甲基丁醛和3-甲基丁酸信号,作为熟畜肉的本底值。对于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三种熟肉,3-甲基丁醛信号均在第12 h时(1~3×10~7 CFU/g)出现显著增长(p<0.05),强度增长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3-甲基丁酸信号均在第14 h时(0.7~2×10~8CFU/g)出现显著增长(p<0.05),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强度不断上升。对于三种熟肉,3-甲基丁醛(0~18 h)和3-甲基丁酸(0~24 h)的信号强度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量之间均具有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量分别达到10~7、10~8 CFU/g时开始检测到3-甲基丁醛和3-甲基丁酸的增长,之后在一定的培养周期内这两个物质稳定存在并与菌体生长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建立畜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标记物检测技术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 黄色葡萄球菌 熟肉 挥发性标记物 菌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AMDIS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延梅 陈娟 +2 位作者 龙虎 唐俊妮 王月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07-213,共7页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轮廓特征,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在7.5%NaCl肉汤培养基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及自动质谱光谱反卷积与识别系统(AMDIS),结合《中药色谱指...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的轮廓特征,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在7.5%NaCl肉汤培养基中,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及自动质谱光谱反卷积与识别系统(AMDIS),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检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研究确立了由17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目标化合物组成的质谱数据库,并在此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得到10组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符合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基于此建立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采用HS-SPME-GC/MS-AMDIS方法鉴定的物质在NIST检索时正向和反向匹配度均大于800,在AMDIS目标化合物质谱数据库中最小匹配度均大于80,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挥发性代谢产物指纹图谱可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质量监测及分析方法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 挥发性代谢产物 指纹图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联用 自动质谱光谱反卷积与识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致肺炎的模型构建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玥 周冬生 +5 位作者 杨文慧 秦佟童 吕蒙 翟丽娜 张丽丽 商正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7-454,共8页
目的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BALB/c小鼠吸入感染肺炎恢复模型,并评价模型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特征。方法将MRSA以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感染小鼠,在7 d内观察小鼠状态与死... 目的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BALB/c小鼠吸入感染肺炎恢复模型,并评价模型的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特征。方法将MRSA以气溶胶肺递送途径感染小鼠,在7 d内观察小鼠状态与死亡情况。选择亚致死剂量构建小鼠肺炎恢复模型,检测感染后小鼠的血液及心、肝、脾、肺、肾组织中的细菌载量及病理变化,并对血清与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及肺组织的重要细胞群的变化趋势进行检测。结果致死剂量感染后小鼠的死亡时间集中在48 h内。亚致死剂量感染小鼠后,肺部的病变以48~72 h最为严重,其余组织器官无严重病变;多种细胞因子在12~48 h浓度升高至峰值,在96 h下降至接近感染前水平;在感染后48 h内的肺中,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炎性单核细胞、间质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而T细胞、B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比例则下降。大部分细胞群的比例在96 h恢复至接近感染前水平。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小鼠吸入MRSA感染肺炎恢复模型,并通过多种指标的检测明确0~96 h是小鼠感染后的应答关键期。该小鼠模型可用于深入开展MRSA感染的发病机理、免疫调控、治疗评价等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小鼠模型 肺部感染 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牛奶后的代谢产物研究
13
作者 朱红旭 卫青 +2 位作者 胡昊 刘静 陶自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97,共8页
为解决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隐患,作者构建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用于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并结合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分析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结果表明,金... 为解决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隐患,作者构建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用于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并结合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分析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差异性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差异性代谢物包括N-甲硫基甲酰胺、1-丁醇、乙酸、乙苯、均三甲苯、辛酸、苯甲酸、正癸酸、十二烷酸、乙醇、苯酚和丙二醇。之后对其进行基因组学分析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是以基础的生命代谢为主,明确了代谢网络中参与代谢的物质(乙醇、乙酸、1-丁醇)的代谢途径和相关基因。本研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基因组信息 黄色葡萄球菌 相色谱-质谱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A气溶胶诱导烫伤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
14
作者 刘巧玲 朱萍妹 +4 位作者 杨玉琴 刘芳 陈颖 周文江 周光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6-60,69,I0009,I0010,共8页
目的探讨烫伤条件下,建立MRSA气溶胶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4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单纯感染组和烫伤合并感染组。合并感染组小鼠皮肤烫伤后,MRSA(ST-239)气溶胶呼吸道感染,采用... 目的探讨烫伤条件下,建立MRSA气溶胶致SKH-1无毛小鼠皮肤感染合并肺炎模型的方法及其评价指标。方法 48只SKH-1无毛小鼠,随机分成PBS对照组,单纯感染组和烫伤合并感染组。合并感染组小鼠皮肤烫伤后,MRSA(ST-239)气溶胶呼吸道感染,采用体重、血常规、菌血症率、皮肤和脏器荷菌量、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指标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合并感染组小鼠第3天体重下降明显;白细胞数显著增多;菌血症率达100%;皮肤和肺荷菌量较高,分别达108CFU/g和106CFU/g;镜下观察皮肤和肺炎症病变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肤组织内CD138呈阳性表达;multi-PCR测定感染组织内nuc和mecA基因均为阳性。结论 SKH-1无毛小鼠烫伤再辅以MRSA气雾攻击的方式,可成功建立能够模拟临床上烧烫伤患者继发MRSA肺炎的动物模型,此模型对于抗MRSA药物药效评价研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 溶胶 烫伤 肺炎 SKH-1无毛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万古霉素硅溶胶缓释系统的体外抑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滨 熊雁 +1 位作者 王子明 王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制备载万古霉素硅溶胶(vancomycin-sol,VCM-SOL)涂层缓释系统,探讨其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正硅酸乙酯酸化水解法及溶胶-凝胶法制备载万古霉素(VCM)浓度为20 mg/ml的VCM-SOL涂层钛钢片作为实验组,普通钛钢片作为对照组。利用红外... 目的制备载万古霉素硅溶胶(vancomycin-sol,VCM-SOL)涂层缓释系统,探讨其体外抑菌性能。方法采用正硅酸乙酯酸化水解法及溶胶-凝胶法制备载万古霉素(VCM)浓度为20 mg/ml的VCM-SOL涂层钛钢片作为实验组,普通钛钢片作为对照组。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系统(FT-IR)来分析实验组的表面基团;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作为实验菌,通过细菌计数进行洗脱液抑菌实验,扫描电镜检测钛钢片表面细菌黏附实验,对比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外抗菌效果。结果硅溶胶对万古霉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实验组的洗脱液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实验组表面黏附的细菌较为分散,且大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分解,而对照组表面细菌结构正常,细菌集结成团,易形成生物膜。结论万古霉素以硅溶胶为载体携载到钛合金表面涂层中后,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溶胶 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香蜂草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峰 董明辉 +3 位作者 高梦园 舒方 孙冬冬 汪维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9-113,共5页
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team distillation,SD)对柠檬香蜂草提取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精油成分,制备成不同体积分数稀释液,通过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测定柠檬香蜂草精油对... 该文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steam distillation,SD)对柠檬香蜂草提取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精油成分,制备成不同体积分数稀释液,通过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测定柠檬香蜂草精油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的药物敏感性,筛选敏感菌株,最后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 50)。测得柠檬香蜂草精油中脂肪族占25.91%,芳香族占20.16%,萜类占53.93%。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弱,对四联球菌抑制作用最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抑制强度随精油浓度升高而升高,经计算,柠檬香蜂草精油对四联球菌的IC 50为457μg/mL。最终判断柠檬香蜂草精油对四联球菌有较好抑制作用,且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为β-石竹烯、香茅醇和柠檬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香蜂草精油 四联球菌 大肠杆菌 黄色葡萄球菌 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溶胶介导的表面增强拉曼用于细菌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游华建 鲁增辉 +2 位作者 石萍 张德利 陈仕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76-82,共7页
运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方法,实现两种大肠埃希菌和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间的高效检测与鉴别。最终为临床上细菌的鉴别与分类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利用微波法制备了适合细菌SERS检测的纳... 运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方法,实现两种大肠埃希菌和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间的高效检测与鉴别。最终为临床上细菌的鉴别与分类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利用微波法制备了适合细菌SERS检测的纳米银溶胶,并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ns,MRSA)为检测样本,优化了银溶胶与菌液的体积比、作用时间,得到最佳测试条件为银溶胶与菌液(麦氏浊度为0.5)体积比为1?2,作用时间为1 h,将其用于两种大肠埃希菌JM109、DH5α和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MRSA的SERS检测,并对相应特征峰进行归属。分别选择了30例大肠埃希菌JM109、DH5α和3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MRSA作为样本训练集,6例大肠埃希菌JM109、DH5α和6例ATCC25923、MRSA为测试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联合线性判别法(LDA)模型,JM109、DH5α训练集分类正确率为93.33%,ATCC25923、MRSA训练集分类正确率为76.67%,盲测集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1.67%、75%。结果表明,制备的银纳米溶胶作为增强介质测得的不同细菌的SERS图谱使用该判别模型时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而对于同种细菌的普通菌和耐药菌的鉴别效果相对较差。本研究为临床上细菌的快速准确鉴别与分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微波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耐甲氧西林黄色葡萄球菌(MRSA) 细菌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常见病原菌消毒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文雅 聂福旭 +3 位作者 曹伟军 丁亚辉 张彤 于子涵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10-14,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常见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环境气载和动物体表优势病原菌的杀灭效果,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规范提供参考。研究以优势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指示菌,通过悬液定性和定量试验探讨常见消... 试验旨在探讨常见消毒剂对规模化奶牛场环境气载和动物体表优势病原菌的杀灭效果,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技术规范提供参考。研究以优势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指示菌,通过悬液定性和定量试验探讨常见消毒剂(安灭杀、辉胜-30、过硫酸氢钾、聚维酮碘)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1∶100倍稀释的安灭杀消毒液作用1、20及5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1∶200倍稀释的辉胜-30消毒液作用10、20及15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1∶200倍稀释的过硫酸氢钾消毒液作用3、5、5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1∶400倍稀释的聚维酮碘消毒液作用15、20、20 min能够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安灭杀消毒液敏感,产气荚膜梭菌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较敏感,4种消毒剂宜交替使用可避免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奶牛场 常见病原菌 消毒效果 黄色葡萄球菌 荚膜梭菌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非编码小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勇祥 孟霞 +2 位作者 孟宪臣 聂佳佳 朱国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08-912,共5页
细菌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s,sRNAs)是一类长度在40~500个核苷酸,通常位于细菌染色体基因间区转录但不编码蛋白的一类RNA分子.1967年,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第一个sRNA-6SRNA,然而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才阐明其生物学功能.sRNA... 细菌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s,sRNAs)是一类长度在40~500个核苷酸,通常位于细菌染色体基因间区转录但不编码蛋白的一类RNA分子.1967年,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出第一个sRNA-6SRNA,然而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才阐明其生物学功能.sRNAs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目前原核生物中以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中发现的sRNA数量最多,在霍乱弧菌、沙眼衣原体、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产气荚膜梭菌中也均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染色体 小RNA 非编码 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荚膜梭菌 大肠杆菌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木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奇龙 杨守晖 +2 位作者 张艳平 刘超祥 陈凤美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3期60-62,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乳源木莲叶中的挥发油,经过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共分离出16个峰,通过与软件中的质谱标准谱图库比较确定出其中14种化合物,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乳源木莲叶中的挥发油,经过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共分离出16个峰,通过与软件中的质谱标准谱图库比较确定出其中14种化合物,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反-橙花叔醇(38.831%)、二环基丙二腈(13.892%)、δ-杜松烯(7.814%)、香叶醇(6.367%)。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lamarblue法测定乳源木莲的挥发油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的抑制作用很强,浓度为100μg/mL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成分 乳源木莲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相色谱-质谱 黄色葡萄球菌 水蒸蒸馏法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