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霉菌株对金黄壳囊孢菌的抑菌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冲伟 杨立宾 +2 位作者 邓勋 Ilan Chet 宋瑞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94,共7页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从29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金黄壳囊孢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T-33,T-14,T-09,并对3个菌株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复筛确定T-33菌株培养液的正丁醇浸提物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4%,并能...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从29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金黄壳囊孢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T-33,T-14,T-09,并对3个菌株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复筛确定T-33菌株培养液的正丁醇浸提物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4%,并能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该抑菌活性成分可显著提高金黄壳囊孢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病原菌蛋白质含量和SDH,PK,HK,LDH,MDH与辅酶Ⅰ的活力,同时导致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急剧下降。结果表明:金黄壳囊孢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严重,糖酵解途径、TCA循环、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等代谢途径均不能正常进行,产能下降。抑菌活性成分通过破坏病原菌的防护系统和代谢途径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提取物 金黄壳囊孢菌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黄壳囊孢菌的致病性分化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明秀 宋瑞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121,共7页
对来源于国内11省(区)31市(县)的46株金黄壳囊孢菌进行致病性和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黄壳囊孢菌的致病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关系而与寄主种类有一定的关系,从杨树上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强于非杨树上分离的菌株。RAPD分析表明:所... 对来源于国内11省(区)31市(县)的46株金黄壳囊孢菌进行致病性和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黄壳囊孢菌的致病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关系而与寄主种类有一定的关系,从杨树上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强于非杨树上分离的菌株。RAPD分析表明:所有来源的46个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第1类群包括北京、新疆、辽宁、陕西、吉林、青海、甘肃的全部菌株和黑龙江5个菌株、山东2个菌株、内蒙古1个菌株,第2类群包括四川的全部菌株、内蒙古7个菌株和山东1个菌株。第1类群又可分为北京类群、新疆类群、辽宁类群、甘肃青海混合类群和黑吉青陕甘混合类群5个类群,第2类群可分为内蒙古类群和四川类群2个类群。金黄壳囊孢菌遗传多样性分组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呈较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壳囊孢菌 致病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壳囊孢菌侵染过程中银中杨锌指蛋白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明秀 宋瑞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0-515,共6页
研究了银中杨接种金黄壳囊孢菌后锌指蛋白基因的表达,为林木抗病遗传育种工作奠定基础。从杨树上分离得到了一株杨树烂皮病菌(CHH001),测定其对银中杨的致病力,并采用形态学和ITS-PCR鉴定方法鉴定该菌株为金黄壳囊孢菌。采用实时定量荧... 研究了银中杨接种金黄壳囊孢菌后锌指蛋白基因的表达,为林木抗病遗传育种工作奠定基础。从杨树上分离得到了一株杨树烂皮病菌(CHH001),测定其对银中杨的致病力,并采用形态学和ITS-PCR鉴定方法鉴定该菌株为金黄壳囊孢菌。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对银中杨接种金黄壳囊孢菌后锌指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ZFP1和69-Ⅳ-2-4在接种后表达水平持续上升,ZFP1在48 h的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烫伤对照和空白对照的4.21倍和3.11倍;69-Ⅳ-2-4在48 h为烫伤对照和空白对照的9.56和7.06倍。ZFP1和69-Ⅳ-2-4在接种前期高表达,表明可能参与了植物与病原物的识别过程和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中杨 金黄壳囊孢菌 锌指蛋白基因 实时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0省金黄壳囊孢菌的菌落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英文)
4
作者 杨明秀 宋瑞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0-166,共7页
Totally 30 strains of Cytospora chrysosperma causing poplar canker,derived from ten provinces in China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clusters based on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colony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cluster was s... Totally 30 strains of Cytospora chrysosperma causing poplar canker,derived from ten provinces in China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clusters based on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colony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cluster was separated into the geographic groups of Xinjiang,Beijing-Northeast and Shandong and the second cluster was separated into the geographic groups of Inner Mongolia and Sichuan-Gansu-Shaanxi-Qinghai. In ferm of RAPD makers,the 30 strains were also separated into two clusters by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first cluster was classified into the geographic groups of Beijing,Xinjiang,Liaoning,Gansu-Qinghai and Shandong-Heilongjian-Jilin-Shaanxi. The second cluster was separated into the geographic groups of Inner Mongolia and Sichuan. The results showed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and the colony characteristics or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pathogenic fung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 RAPD 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溃疡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宝生 谷希树 +3 位作者 刘孝林 张少青 康长华 张素芬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共3页
室内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Pers.)Fr.、溃疡病病原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的毒力。72 h含药平板对抑制金黄壳囊孢菌的菌丝生长毒力最强的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50 g/L嘧菌... 室内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Pers.)Fr.、溃疡病病原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的毒力。72 h含药平板对抑制金黄壳囊孢菌的菌丝生长毒力最强的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EC50值依次为0.000 6,0.020 2μg/mL;其次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EC50为0.195 8μg/mL;最弱的是树乐粉剂,EC50为319.658 0μg/mL。48 h对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的毒力最强的有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EC50依次为0.072 2,0.090 4μg/mL;其次为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依次为2.5603,19.0454μg/mL;树乐最弱,EC50为366.415 7μg/mL。同一药剂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毒力强于溃疡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壳囊孢菌 杨树溃疡病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膏菌的抑菌作用及活性成分的FT-IR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冀瑞卿 李玉 +1 位作者 孟黎鹏 宋瑞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9-101,共3页
对鹅膏菌AV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和分离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鹅膏菌AV粗提物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是68.27%,孢子处理8 d后未萌发,而对照5 d内即萌发。对粗提液进行柱层析分离得3个成分,其中分离物Ⅳ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 对鹅膏菌AV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和分离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鹅膏菌AV粗提物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是68.27%,孢子处理8 d后未萌发,而对照5 d内即萌发。对粗提液进行柱层析分离得3个成分,其中分离物Ⅳ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即生长抑制率是76.73%,孢子处理8 d后未萌发;分离物Ⅳ为鹅膏菌AV主要抑制病原菌的活性物质。通过对3个分离物进行FT-IR分析,可以看出3类物质均有酰胺的特征吸收,初步推断分离物Ⅳ为伯酰胺或仲酰胺类物质。试验证明FT-IR能够简便、快速地提供某些有机化合物主要官能团特征吸收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膏 活性 FT-IR分析 金黄壳囊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膏菌抑真菌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初探
7
作者 冀瑞卿 李玉 +1 位作者 孟黎鹏 宋瑞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126,共6页
【目的】研究鹅膏菌菌株AV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为林木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G-75葡聚糖凝胶层析法(洗脱液为pH 6.7的Na2HPO4-NaH2PO4)与G-25凝胶层析法(洗脱液为0... 【目的】研究鹅膏菌菌株AV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金黄壳囊孢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为林木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G-75葡聚糖凝胶层析法(洗脱液为pH 6.7的Na2HPO4-NaH2PO4)与G-25凝胶层析法(洗脱液为0.02mol/L乙酸铵)进行2次柱层析,分离得到鹅膏菌菌株AV的抑菌活性物质,然后对抑菌活性组分进行紫外扫描、傅立叶红外光谱及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LC/ESI-MS)分析,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活性物质的抑真菌活性。【结果】鹅膏菌抑真菌活性物质中存在的主要官能团有-OH、C=O、-CH2-C=O、-NH-、-CH-和-NH2;LC/ESI-MS分析显示,该活性成分中有2个不同的化合物,分子质量分别为5 732.39和7 187.01u;从鹅膏菌分离得到的抑菌活性物质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对病原菌孢子处理8d后未见孢子萌发,而对照在5d即内萌发为菌丝团。【结论】鹅膏菌菌株AV对金黄壳囊孢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物质为含有不饱和羰基或共轭烯烃结构的酰胺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膏 抑真活性 傅立叶红外光谱 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 金黄壳囊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烂皮病对湖北地区杨树的危害风险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芳 鲁军成 +5 位作者 夏明洋 李传仁 周志雄 夏振洲 赵元明 夏剑萍 《湖北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44-48,共5页
杨树烂皮病是湖北地区近年来危害性上升迅速的林业有害生物,其主要寄主在湖北种植广泛。其病原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侵染杨树枝干部,从而导致死亡。依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杨树烂皮病危... 杨树烂皮病是湖北地区近年来危害性上升迅速的林业有害生物,其主要寄主在湖北种植广泛。其病原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侵染杨树枝干部,从而导致死亡。依据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杨树烂皮病危险性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判。结果表明,杨树烂皮病在湖北省的危害风险值为2.01,即:杨树烂皮病在湖北地区为中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此结果将为我省应杨树烂皮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烂皮病 金黄壳囊孢菌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