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与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的金铜成矿及找矿问题 被引量:73
1
作者 张旗 殷先明 +3 位作者 殷勇 金惟俊 王元龙 赵彦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03-3122,共20页
秦岭金矿分布广,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分属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两类。该区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大多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和Yb)的特点,与金铜矿在时空分布上相关。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是世界级的金矿聚集区,与卡林型金矿... 秦岭金矿分布广,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分属于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两类。该区印支期花岗岩发育,大多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和Yb)的特点,与金铜矿在时空分布上相关。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是世界级的金矿聚集区,与卡林型金矿有关的第三纪岩浆岩(中酸性火山岩和浅成花岗岩)也具有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内华达卡林型金矿也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底部。本文讨论了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利于成矿的机理,并根据西秦岭金矿与花岗岩分布的关系,提出以夏河-宕昌-两当-凤县为界将西秦岭划分为南北两个成矿区和13个成矿聚集区:北区花岗岩发育,有利于寻找斑岩型、夕卡岩型等热液型金铜矿床;南带侵入岩少而小,有利于寻找远离岩体的金矿(包括卡林型等)。鉴于西秦岭印支期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发育,金铜尤其是金矿分布多,储量大,且大多与埃达克岩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可能是中国金矿最具潜力的地区,有利于特大型金铜矿的产出,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金矿聚集区。为此,建议加强本区花岗岩与金铜成矿关系的研究,革新找矿思路和找矿技术方法,以实现找矿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埃达克岩 喜马拉雅 印支期花岗岩 金铜成矿关系 找矿思路 问题 Carlin type GOLD deposit related copper DEPOSITS 卡林型金矿 GOLD DEPOSI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gneous rock 聚集区 金铜矿床 region 秦岭金矿 时空分布 中酸性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北缘晚古生代金铜成矿作用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36
2
作者 申萍 沈远超 +4 位作者 刘铁兵 卢洁瑾 魏锦萍 宋国学 孟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87-1100,共14页
晚古生代,新疆西北缘地处古亚洲洋中部,是我国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晚古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发生了明显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300多个金铜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开发基地之一。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 晚古生代,新疆西北缘地处古亚洲洋中部,是我国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晚古生代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发生了明显的金铜成矿作用,形成了300多个金铜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开发基地之一。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主要有4种类型,即 VMS 型、韧性剪切带型、火山热液型和斑岩型,所形成的矿床具有成群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构成了阿尔泰铜多金属成矿带、额尔齐斯金矿带、萨吾尔金铜成矿带、哈图金矿带、包古图金铜成矿带等。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与该地区晚古生代洋-陆转化过程中的俯冲、碰撞和后碰撞演化密切相关。早泥盆世,阿尔泰南缘的斋桑洋向北俯冲,形成克兰弧后盆地,伴随双峰式火山活动和热液活动,形成阿舍勒等 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泥盆世-早石炭世,斋桑洋向南俯冲,在西准地区北缘形成萨吾尔岛弧,并伴随着钙碱性火山活动和阔尔真阔腊等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与此同时,准噶尔洋向北俯冲,在西准地区东南部形成哈图弧后盆地和包古图岛弧,发生拉斑系列火山活动和哈图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以及随后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包古图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晚石炭纪—二叠纪发生弧陆碰撞及后碰撞的伸展,形成多拉纳萨依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金铜成矿作用在新疆西北缘贯穿于整个晚古生代,在晚古生代早期形成的金铜矿床可能遭受了晚期弧陆碰撞和(或)后碰撞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和改造,显示了新疆西北缘金铜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成矿作用 构造环境 新疆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中段金铜成矿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崔彬 和志军 +3 位作者 赵磊 董连慧 刘拓 屈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7,共5页
以构造动力学体制、成矿机理和含矿建造等为原则,将东天山中段铜金成矿系统划分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板块碰撞体制下的大南湖—头苏泉岩浆热液金铜、早石炭世板内伸展体制下的阿齐山—雅满苏火山热液铜铁和早二叠世陆内造山体制下的康... 以构造动力学体制、成矿机理和含矿建造等为原则,将东天山中段铜金成矿系统划分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板块碰撞体制下的大南湖—头苏泉岩浆热液金铜、早石炭世板内伸展体制下的阿齐山—雅满苏火山热液铜铁和早二叠世陆内造山体制下的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铜金三个成矿系统。以成矿系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为指导,阐述了各成矿系统的地质背景、成矿系统的时空特征、控制因素、成矿系统要素、典型矿床的剖析或成矿系统内各矿床特征的对比,建立了各成矿系统模型,并总结了成矿系统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金铜成矿系统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与金铜成矿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林楠 刘书生 +3 位作者 聂飞 吴松洋 徐思维 施美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41,共14页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位于印支板块西北缘,是中南半岛重要的金铜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作用,成矿活动复杂,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金矿床。然...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位于印支板块西北缘,是中南半岛重要的金铜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作用,成矿活动复杂,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金矿床。然而,热液脉型金矿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3类金铜矿床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仍缺乏总结。本文通过对前人典型矿床研究资料的整理,并结合成矿流体来源、演化新证据,将带内热液脉型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归为造山型金矿。综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资料,总结了成矿带内3类金铜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特征,建立了与古特提斯洋俯冲-闭合及陆陆碰撞过程相关的区域金铜成矿模式,提出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俯冲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早中三叠世闭合期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晚三叠世陆陆碰撞期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勃拉邦—黎府成矿 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 金铜成矿作用 造山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金铜成矿作用时代、构造背景及物质源区 被引量:4
5
作者 任云生 郝宇杰 +4 位作者 王崇一 全传顺 李京谋 高煜 史雨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4-664,共21页
完达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陆缘,区内已发现多个金、金铜矿床(点),集中形成于早白垩世。为确定区内早白垩世金铜成矿作用的类型、时代、构造背景及物质源区,选取258高地、358高地和跃进山等代表性矿床,在矿床学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主要成... 完达山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陆缘,区内已发现多个金、金铜矿床(点),集中形成于早白垩世。为确定区内早白垩世金铜成矿作用的类型、时代、构造背景及物质源区,选取258高地、358高地和跃进山等代表性矿床,在矿床学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主要成矿岩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完达山地区发育矽卡岩型铜金矿(跃进山)、斑岩型铜矿(跃进山花岗斑岩体)、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258高地)和中温热液脉型金矿(358高地)等四种类型金铜矿床;258高地闪长玢岩、358高地闪长玢岩和跃进山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0.7±1.0Ma、108.4±0.9 Ma和101.9±1.1Ma;258高地闪长玢岩与358高地闪长玢岩锆石εHf(t)值(分别为+0.4^+10.3和+2.2^+7.1)、Hf二阶模式年龄(分别为0.51~1.15Ga和0.72~1.02Ga)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埃达克(质)岩石,形成于洋壳俯冲的构造背景;跃进山矿床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介于2.2~6.8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725~1021Ma,具有典型Ⅰ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的构造背景下;岩石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随258高地闪长玢岩、358高地闪长玢岩和跃进山花岗斑岩的年龄变新,岩浆源区可能具有幔源向壳源过渡的趋势。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演化认为,完达山地区早白垩世金铜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达山地体 金铜成矿作用 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成矿时代 构造背景 物质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金铜多金属重要成矿类型、成矿环境及找矿潜力 被引量:44
6
作者 薛春纪 赵晓波 +12 位作者 张国震 莫宣学 顾雪祥 董连慧 赵树铭 米登江 Bakhtiar Nurtaev Nikolay Pak 李志丹 王新利 俎波 亚夏尔亚力坤 冯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1-410,共30页
西天山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中国新疆西天山,东西绵延2500 km,是"亚洲金腰带"核心地带,金铜铅锌矿产优势明显,中国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重大找矿发现令人期待。通过广泛深入的文献调研... 西天山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中国新疆西天山,东西绵延2500 km,是"亚洲金腰带"核心地带,金铜铅锌矿产优势明显,中国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重大找矿发现令人期待。通过广泛深入的文献调研和较全面的地质矿产调查,论文针对重要成矿类型、成矿环境和找矿潜力的研究表明,西天山金铜铅锌成矿重要类型是造山型金矿、斑岩型金铜矿、SEDEX型和砂岩型铅锌矿等。造山型金矿形成于古生代俯冲增生和碰撞造山两类地质环境,斑岩型金铜矿形成于古生代不同时期的成熟岛弧环境,SEDEX型铅锌矿在新元古代陆缘盆地富集,砂岩型铅锌矿形成于中—新生代山前盆地。西天山金铜铅锌成矿类型和环境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新疆西天山有望实现金铜铅锌找矿持续重大突破。本文为西天山区域成矿研究和金铜铅锌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铜铅锌成矿 矿床类型 成矿环境 找矿潜力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花岗岩成因分类与花岗岩成矿作用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与张旗先生等商榷 被引量:19
7
作者 华仁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3-170,共8页
针对《矿床地质》2010年第5期刊登的张旗等(2010)"花岗岩与金铜及钨锡成矿的关系"一文中关于花岗岩分类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质疑,认为该文按照花岗岩Sr和Yb的含量将花岗岩分为埃达克型、喜马拉雅型、浙闽型... 针对《矿床地质》2010年第5期刊登的张旗等(2010)"花岗岩与金铜及钨锡成矿的关系"一文中关于花岗岩分类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质疑,认为该文按照花岗岩Sr和Yb的含量将花岗岩分为埃达克型、喜马拉雅型、浙闽型和南岭型4类的方案存在3个问题:一是埃达克岩不能作为花岗岩分类学中的一种类型;二是花岗岩的Sr、Yb含量没有明确无误的分类指示作用;三是喜马拉雅、浙闽和南岭等几个地名未能包含和正确地代表所有的花岗岩。文章指出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或金铜矿床主要属于热液矿床的范畴,因此与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一般与成岩同时或晚于成岩,但不可能早于成岩。文章列举了若干例子,证实金铜(铅锌银)和钨锡即使在一个矿床中共生也屡见不鲜,而并非如张旗等(2010)所说的"金铜和钨锡是相悖的"。文章还对该文关于矿液与岩浆有各自的上升通道、金的"一次来源"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花岗岩分类 埃达克岩 Sr、Yb含量 金铜钨锡成矿 热液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应用 被引量:50
8
作者 张旗 金惟俊 +1 位作者 李承东 王元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31-3455,共25页
在"再论"中我们提出了花岗岩按照Sr-Yb分类的新标志(张旗等,2010a),本文进一步讨论该分类的应用。文中举了国内外许多实例(包括柴达木、北祁连、内蒙古、松潘-甘孜、大别、太行、华北古元古代和华南新元古代以及土耳其、俄罗... 在"再论"中我们提出了花岗岩按照Sr-Yb分类的新标志(张旗等,2010a),本文进一步讨论该分类的应用。文中举了国内外许多实例(包括柴达木、北祁连、内蒙古、松潘-甘孜、大别、太行、华北古元古代和华南新元古代以及土耳其、俄罗斯、巴西、刚果、波西米亚、意大利等),着重讨论了花岗岩Sr和Yb含量与其形成压力和深度的关系,指出本分类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在于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并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产出地区的地壳厚度有关。例如应用本方法分析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花岗岩,很难得出该带在古元古代发生过碰撞的结论,华北克拉通是否分为东西两块也需要重新认识。又如对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分析表明,华南地块内部在新元古代时地壳较薄,但是,与Rodinia大陆的裂解似乎无关。文中还对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成矿与压力有关的概念。如金铜与地壳厚度大的埃达克型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钨锡与地壳厚度薄的南岭型花岗岩有关,而不论矿床是什么类型的,只要它们与花岗岩有关,必定受矿液源区深度的控制,要么是在加厚地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要么是在地壳减薄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花岗岩无比复杂,我们用Sr和Yb两个元素对花岗岩重新进行了分类,只是一个探索性的尝试,问题肯定不少,需要广泛的实践的检验,需要深入的实验研究的检验,需要理论的探讨,需要经过一系列否定-肯定-否定的过程,才能逐渐臻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Sr-Yb分类 应用 地壳厚度 金铜成矿 钨锡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达克岩来自高压背景——一个科学的、可靠的、有预见性的科学发现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旗 焦守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75-1683,共9页
国内对埃达克岩的成因及其含义认识不同,已经争论20年了。虽然不同见解争论激烈,但是,笔者经过20年不懈的研究指出:埃达克岩的确与高压背景有关并可上升为理论了。虽然关于埃达克岩的形成和演化还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虽然埃达克岩仍存... 国内对埃达克岩的成因及其含义认识不同,已经争论20年了。虽然不同见解争论激烈,但是,笔者经过20年不懈的研究指出:埃达克岩的确与高压背景有关并可上升为理论了。虽然关于埃达克岩的形成和演化还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虽然埃达克岩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止埃达克理论的逐渐形成和完善。"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压背景"已经可以被证明是一个近似正确的理论。笔者强调指出,埃达克岩的高锶低钇特点不能用常规的地球化学方法解释,只能用残留相理论解释,说明埃达克岩与榴辉岩(是榴辉岩,不是石榴石)处于平衡。埃达克理论之所以能够称为理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本文提出埃达克理论的三个预言是:(1)埃达克岩不与南岭型花岗岩共生;(2)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原和山脉;(3)埃达克岩与金铜成矿作用有关。笔者欢迎全球科学家对上述三个预言进行检验。文中还重新提出了"中国东部高原"问题,指出国内外已经消失的高原和山脉肯定不少。但如何恢复它们、识别它们?国外没有现成的实例、方法和思路。而"中国东部高原"的提出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这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还建议根据埃达克理论部署区域性和战略性找矿工作,开展全球、全国的中酸性岩大普查,重点查明埃达克岩和南岭型花岗岩的时代和分布,划分地壳加厚和地壳减薄的区域,在埃达克岩发育区部署金铜找矿工作,在南岭型花岗岩发育区开展钨锡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埃达克理论 高压 科学的预见性 金铜成矿作用 钨锡成矿作用 中国东部高原 花岗岩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