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天津滨海新区金融综合经营模式探讨
- 1
-
-
作者
刘忠燕
-
机构
天津财经大学
-
出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4-116,共3页
-
基金
天津市"十一五"社科研究规划项目(TJJJ06-063)
-
文摘
在借鉴国际金融综合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天津滨海新区金融综合经营宜采用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且为规避金融风险,纯粹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权不宜由实业集团公司控制的观点与操作路径。
-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金融综合经营
纯粹金融控股公司
-
分类号
F832.7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关于我国金融综合经营的思考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韩雪
韩庆玲
-
机构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
-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7-58,共2页
-
文摘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业自由化背景下,国内也陆续出台了金融综合经营相关的法规政策,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成为必然选择。在充分认识我国金融综合经营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逐步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是我国金融稳步推进综合经营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简述国内外金融综合经营发展历程的基础之上,分析国内金融业综合经营现状,并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我国金融综合经营所存在的金融创新和风险问题,并提出规避金融综合经营风险和发展金融综合经营的建议。
-
关键词
金融综合经营
发展历程
现状
风险
金融监管
-
分类号
F832.2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全球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李连芬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
出处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5期77-82,共6页
-
文摘
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已经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全球金融业综合经营主要包括两种模式,即全能银行模式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我国必须准确把握全球金融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要性。金融业综合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会导致增加监管难度甚至导致监管真空、金融业务之间利益冲突等负面影响。为保障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有效实施,需要在选择合适的综合经营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等措施。
-
关键词
演金融业综合经营
全能银行模式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金融监管
-
Keywords
financial mixed operation
universal banking model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model
financial supervision
-
分类号
F830.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金融业综合经营理论研究概述:一个初步的研究框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姜爱林
陈海秋
-
机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北京分公司
-
出处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89,共7页
-
文摘
本文在广泛搜集近年来有关资料基础上,对金融业综合经营(或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优势与弊端、模式选择、基本思路与战略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初步勾画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
-
关键词
金融业综合经营
研究
概述
-
Keywords
finacial industr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tudy
sketch
-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金融业综合经营:涵义与必要性、优势与弊端研究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姜爱林
陈海秋
-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北京分公司
-
出处
《济南金融》
2006年第5期12-15,19,共5页
-
文摘
本文对金融业综合经营(或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涵义与特征、必要性与可行性、优势与弊端等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初步勾画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理论研究的若干发展态势。
-
关键词
金融业综合经营
涵义
必要性
优势
弊端
-
分类号
F830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管理与法律支持探讨
- 6
-
-
作者
周宇骏
-
机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
-
出处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72,共2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我国与金融业综合经营相适应的综合管理的必然性,并相应提出综合管理的规制方式及相关立法建议,试图从制度与法律层面为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提供支持。
-
关键词
金融业综合经营
综合管理
法律支持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我国金融业统合监管体制的实现路径分析
被引量:10
- 7
-
-
作者
杨东
陆徐元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日本一桥大学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79,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统合立法研究"(26109530)
-
文摘
在综合经营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主要经营模式的今天,为了克服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的监管缺位和多重监管等弊端,以及更好地降低系统性风险,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适应金融业综合发展的统合监管体制。短期方案(1-3年)维持现有的基本监管框架,新成立法定的牵头监管机构——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统一协调监管职能。中长期方案(3-10年)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并入国家金融委员会,使之成为实质上的统合监管机构。同时设立金融服务和市场特别法庭,促使国家金融监管委员会认真依法监管,提高金融监管甚至整个金融业的法制水平。
-
关键词
金融综合经营
统合监管体制
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监管委员会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我国金融监管法立法目的条款的问题及完善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贺小丽
-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3-188,共6页
-
文摘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法的立法目的条款普遍存在原则性与概括性过强、行业建设色彩浓重、目标单一且理念滞后等问题,尤其不利于防控金融综合经营下的金融风险及其传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主要发达经济体都进行了反思性的金融监管改革,美国在机构监管基础上适度加强了功能监管,英国将综合监管彻底变革为新的双峰监管,OECD明确建议由强调合规性监管转向注重风险控制性监管,而且部分监管改革成果被明确规定在相关法律中。相比较而言,虽然我国已经在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金融体制下探索开展综合监管和功能监管,但仍然未能建立以风险为核心的多重监管目标体系,也未能全面涵盖所有不可或缺的金融监管目标。因此,可以借鉴国外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各个金融市场的风险及其特点,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的立法目的条款。
-
关键词
金融监管法
立法目的条款
金融风险
金融综合经营
-
分类号
D922.28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被引量:6
- 9
-
-
作者
杨娉
-
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
出处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共5页
-
文摘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已经不能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要求。例如,分业监管的制度性缺陷造成金融市场被人为分割,监管套利和降低监管标准的现象越来越多,对跨市场、跨行业产品的监管存在漏洞,金融市场重复建设和金融监管难以协调等。鉴于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金融宏观调控需要高效的金融市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重要,因此,改革并完善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解决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市场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业综合经营
监管套利
-
分类号
F832.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保险姓保”:理论溯源与价值回归
被引量:8
- 10
-
-
作者
岑敏华
罗向明
张伟
-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
-
出处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0,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失独老人的养老保障模式与政策扶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BSH1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农村环境保护视角的农业保险绿色补贴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YJA630062)
+1 种基金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网络众筹与科技保险协同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6A07070507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自由申请项目<广东双转移的环境风险循环扩散效应与环境污染保险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A030313661)的资助
-
文摘
近年来,国内部分保险公司偏离了保险经营发展的方向,动用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频繁举牌上市公司,使得"保险的主要功能究竟是投资还是保障"这一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从保险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来看,经济补偿功能始终是保险最基本的功能,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最能真正体现保险的价值,所以说"保险姓保"是保险的本质。实现"保险姓保",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逐步完善现代保险业的法律制度;提高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逐步扩大保险保障的覆盖面;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明确风险保障的目标,遵循保险资金运用稳健审慎原则,引导保险资金成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
关键词
保险市场
资本市场
“保险姓保”
金融综合经营
金融风险
-
分类号
F842
[经济管理—保险]
-
-
题名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运作模式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38
- 11
-
-
作者
郑超
-
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出处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5,共6页
-
文摘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投贷联动是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做优做强。本文分析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的可行性及运作模式,指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投贷联动业务机制,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现有的信贷评价体系、定价方法及服务模式不适用于投贷联动业务,风险控制措施也有待完善。为推动投贷联动业务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可采用与第三方投资机构紧密合作和通过子公司进行投资两种运作模式,优化业务联动机制,整合业务流程,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并且摆脱传统的信贷风险控制文化束缚,优化投贷联动风险控制体系。
-
关键词
投贷联动
金融综合化经营
股权投资
债务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
-
分类号
F832.4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