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部六省金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鲍金红 陆文哲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6-130,共5页
文章选取1978—2011年中部地区的相关数据,使用产业结构优化率和金融相关比率,通过平稳性检验、E-G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一元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结构调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文章选取1978—2011年中部地区的相关数据,使用产业结构优化率和金融相关比率,通过平稳性检验、E-G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一元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结构调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表现为单向因果关系:金融结构调整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两者之间未能实现互动发展。建议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同时鼓励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发展,引发产业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金融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理论对我国金融结构调整优化的启示
2
作者 孟科学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5-139,共5页
R.W.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是西方金融理论中的重要流派。该理论分析了决定金融发展的因素、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引致效应以及各国金融发展中的普遍规律性趋势。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发展的实质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相... R.W.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是西方金融理论中的重要流派。该理论分析了决定金融发展的因素、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引致效应以及各国金融发展中的普遍规律性趋势。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发展的实质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相关比率是衡量金融结构演变程度最重要的数量指标;世界上存在一条主要的金融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金融结构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金融结构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对我国金融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理论 金融结构失衡 金融结构调整优化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调整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曾繁清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8,共5页
论文基于中国13家上市银行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金融结构调整对我国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结构调整 银行绩效 上市 第三方支付 金融领域 科学技术 P2P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调整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
4
作者 郑良芳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6,共3页
论文论述了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是一种相互辩证关系 ,指出金融部门在制定优先扶持政策的基础上 ,还必须对不对称、不合理的金融结构进行相适应的调整 ,才能切实实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中国 金融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杠杆 优先扶持政策 金融政策 金融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回升过程中的经济金融结构调整
5
作者 董昕 《济南金融》 2000年第8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经济回升 经济结构调整 金融结构调整 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发展、金融结构调整与企业研发创新 被引量:28
6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金融体系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系统分析不同金融体系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创新激励效应随着企业创新流程的不断深化呈上升趋势,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创... 金融体系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系统分析不同金融体系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创新激励效应随着企业创新流程的不断深化呈上升趋势,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创新激励效应呈现“倒U型”趋势,整体上来看,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创新激励效应优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但金融体系结构调整显著存在门槛效应,唯市场导向的结构调整并不代表最优金融结构。从金融生态环境角度进一步探究金融科技发展与不同金融结构创新激励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明显提升了不同金融结构的创新激励效应,在金融科技的调节作用下,银行主导型体系的创新边际贡献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化呈现上升趋势,而金融市场的边际贡献却在成果转化阶段呈现下降趋势。我国金融结构调整应根据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不能盲目追求市场化;重视金融科技创新的作用,鼓励企业根据创新价值流程匹配多元化融资,确保实现金融资本高效服务实体企业创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体系结构调整 门槛效应 企业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重心转向下的金融结构调整:内在逻辑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凌永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0,共9页
“双循环”重心从国际循环转向国内循环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下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战略性抉择,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结构调整在这种循环重心转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双循环”重心转向国内循环下... “双循环”重心从国际循环转向国内循环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下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战略性抉择,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结构调整在这种循环重心转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双循环”重心转向国内循环下的金融结构调整内在逻辑的理论分析表明:在以国内循环为重心的新发展格局中,经济运行与资金流动的特定过程决定了金融结构调整需要从以金融抑制为主导转换到以金融深化为主导上来,有助于打破金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的恶性循环。基于“双循环”重心转向下金融结构调整背后金融深化逻辑的理解,当前中国金融结构调整应重点解决好金融抑制程度较高、直接融资占比较低、金融开放与安全之间平衡等关键性问题。为此,需要从金融产业组织结构、金融主体结构、金融工具结构、金融业务结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融资结构、金融开放结构和金融监管结构等八个方面,探索“双循环”重心转向下金融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重心 金融结构调整 金融抑制 金融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家廷 冉茂盛 任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共8页
产业结构升级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文章从金融资产结构调整视角出发,在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面板协整检验、面板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产业结构升级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文章从金融资产结构调整视角出发,在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面板协整检验、面板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多种模型对1993-2011年间西部地区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金融资产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确具有互动关系,但不同类型金融资产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作用大小、方向和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产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结构调整中金融业结构调整策略
9
作者 夏爱国 黄勋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2-54,共3页
当前 ,我国金融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存在不协调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为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必须对不合理的金融结构进行调整 ,建立起科学、高效的金融业结构。
关键词 经济结构 金融结构调整 不协调性 策略 金融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发展理念、金融发展方式与金融结构的辩证关系--基于金融视角对“十三五”规划的解读
10
作者 武飞甫 张坤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78,共4页
在对"发展理念""金融发展方式"与"金融结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证了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并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发展方式由"量"性到"质"性、由"一维"到"三维"、... 在对"发展理念""金融发展方式"与"金融结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证了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并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发展方式由"量"性到"质"性、由"一维"到"三维"、由环境粗放到环境友好、由单边向多边、由非共享金融向普惠金融的转变是对"十三五"规划所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全新发展理念的深刻贯彻,而相关金融结构的调整则是对上述五大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理念 金融发展方式转变 金融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金融市场准入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其务 《华南金融研究》 2001年第4期3-6,共4页
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出现了极度的不适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8年开始的大城市战略导致了县级以下区域经济的金融服务真空,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金融结构,开启民营金融的市场准入闸门,对... 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出现了极度的不适应,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8年开始的大城市战略导致了县级以下区域经济的金融服务真空,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金融结构,开启民营金融的市场准入闸门,对与我国新世纪金融制度改革和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金融结构调整 金融制度改革 民营经济 民营金融 市场准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金融化的现代性悖论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悦蘅 周小保 《西南金融》 2016年第9期27-31,共5页
金融活动本身包含了以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为核心的现代性价值属性,但金融始终具有脱离实体经济、服务于自我增殖和膨胀的倾向,放任自由的经济金融化过程反而会造成现代性价值的最终消却。本文分析了经济金融化过程中显现出的多重现代性... 金融活动本身包含了以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为核心的现代性价值属性,但金融始终具有脱离实体经济、服务于自我增殖和膨胀的倾向,放任自由的经济金融化过程反而会造成现代性价值的最终消却。本文分析了经济金融化过程中显现出的多重现代性悖论,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化的现实困境,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金融 金融资源配置 资源错配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经济金融结构调整 金融创新 金融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运信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53,共5页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落后于经济金融环境、国有银行产权制度不完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对称和金融体系外的经济主体行为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特别是金融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金融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超储蓄”的深层解析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翟立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7-49,共3页
对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居民"超储蓄"现象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分析,在总结其特征和解释其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超储蓄"隐患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居民储蓄 “超储蓄”现象 中国 储蓄率 特征 成因 收入差距 消费品市场 社会信用制度 储蓄存款存量 金融体系结构调整 储蓄存款增量 银行业 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