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结构与企业发展韧性: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海峰 张烨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5,F0002,共13页
优化金融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相比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助于企业发展韧性的提升;金融结构市场化主要通过增强资源获取能力... 优化金融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相比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助于企业发展韧性的提升;金融结构市场化主要通过增强资源获取能力、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改善协同治理状况促进企业韧性发展;对外融资依赖程度越高、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市场型金融结构对其发展韧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当金融发展水平超过一定门槛值时,金融结构市场化的积极作用才逐渐显露。此外,数字金融在金融结构与企业韧性的关系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全面实施注册制改革,积极发展债券市场、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加强银行间竞争,以促进金融结构向市场化转型,进而提升企业发展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企业发展韧性 金融发展水平 数字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优化与“双支柱”政策有效性研究
2
作者 丁华 李茗 胡德宝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9,80,共19页
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双支柱”政策在不同金融结构下的调控效果差异仍未得到充分讨论。通过构建包含金融结构的DSGE模型,并纳入银行资本金、贷款和资产价格为金融稳定目标,研究发现:由银行主导型金融结... 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双支柱”政策在不同金融结构下的调控效果差异仍未得到充分讨论。通过构建包含金融结构的DSGE模型,并纳入银行资本金、贷款和资产价格为金融稳定目标,研究发现:由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转向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会弱化金融系统抵御系统性风险冲击的能力。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能增强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市场顺周期机制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性。此外,在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时需要权衡不同金融稳定目标之间的关系。社会福利分析表明,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下“双支柱”宏观调控具有更强的经济与金融稳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协定深度与金融结构市场化——基于全球190个经济体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侯俊军 庞卫建 +1 位作者 梁伊菲 韩业欣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9,共9页
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持续向纵深发展,深刻影响着各经济体的金融结构市场化。本文以2000—2020年190个经济体为样本,实证检验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一国金融结构市场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与深化对一国金融结构市场化存在显著... 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持续向纵深发展,深刻影响着各经济体的金融结构市场化。本文以2000—2020年190个经济体为样本,实证检验自由贸易协定深度对一国金融结构市场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与深化对一国金融结构市场化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自由贸易协定深度通过促进金融资本流动和拓展央行流动性政策空间来影响一国金融结构市场化。异质性分析显示,自由贸易协定深化对中等收入国家、低债务国和高债务国的金融结构市场化影响较大,且涉及经济一体化、资本自由流动、贸易规则的自由贸易协定深化将释放更大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金融结构市场化 条款深化 金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农就业何以促进农户融资渠道正规化——基于资源禀赋视角的金融结构观
4
作者 王家兴 米运生 黄景怡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25,共18页
农户融资渠道正规化是表征农村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优化的重要维度,其实现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从资源禀赋视角,阐述非农就业影响农户融资渠道正规化的作用机制,并建立多元有序回归模型,使用2016-2022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非农... 农户融资渠道正规化是表征农村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优化的重要维度,其实现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从资源禀赋视角,阐述非农就业影响农户融资渠道正规化的作用机制,并建立多元有序回归模型,使用2016-2022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非农就业能够显著促使农户融资渠道倾向正规化,经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非农就业通过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与可抵押固定资产价值,促使其融资渠道倾向正规化;对具有旺盛生产性投资需求的理性小农而言,非农就业的融资渠道正规化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建议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鼓励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协调发展、促进小农非农就业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融资渠道 正规化 资源禀赋 金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地理结构对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2448个县域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李海央 杨吉 许云红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54,共15页
完善农村金融供给结构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论文基于2017—2022年中国2448个县域面板数据,分析农村金融地理结构影响农业产出的作用机制与效应,旨在为数字时代如何优化农村金融地理结构提供反馈。结果表明:第一,完善... 完善农村金融供给结构体系是实现我国农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论文基于2017—2022年中国2448个县域面板数据,分析农村金融地理结构影响农业产出的作用机制与效应,旨在为数字时代如何优化农村金融地理结构提供反馈。结果表明:第一,完善的农村金融地理结构有助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影响效应存在“点的渗透”“面的覆盖”和“网络关联”评价维度异质性,以及产业基础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第二,农村金融地理结构通过影响农业要素投入和技术投入,间接推动农业产出的提升。第三,在推动提升农业产出的过程中,数字金融与农村金融地理结构间呈现“互补”式调节关系。根据以上结论,论文建议构建多层次协作网络,不能忽视农村金融地理结构的持续完善,要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并与农村金融地理结构形成协同效果,以及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战略,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供给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地理结构 农业产出 异质性 数字金融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空间结构与家庭创业:本地市场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检验
6
作者 高航 李婧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8,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地方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两个角度,考察了金融空间结构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作用机制及保障条件。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地方金融发展有效推动了家庭创业,区域金融中... 文章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地方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两个角度,考察了金融空间结构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作用机制及保障条件。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地方金融发展有效推动了家庭创业,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兼具本地市场效应和空间溢出的积极效应。第二,金融空间结构宏观上会优化营商环境,扩大企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微观上会缓解家庭创业融资压力,提高居民金融素养。第三,金融监管通过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金融科技发展从信贷业务和支付业务数字化两个方面,保障本地市场效应,并提升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空间结构 家庭创业 地方金融发展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供给地理结构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世文 刘峻峰 +1 位作者 季建文 钱燕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的视角出发探讨银行网点布局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对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和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数据,考察金融供给地理结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 从金融供给地理结构的视角出发探讨银行网点布局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对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和企业周边银行网点数量数据,考察金融供给地理结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的金融供给地理结构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集中的金融供给地理结构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距离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近距离的金融供给地理结构越集中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集中的金融供给地理结构对非沿海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明显。研究认为通过金融供给地理结构的合理布局,能够对企业高质量的对外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供给地理结构 对外直接投资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吗?——基于中小型制造企业债务融资约束视角
8
作者 张馨心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7,36,共9页
本文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5—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中小型制造企业债务融资约束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金融供给侧... 本文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5—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中小型制造企业债务融资约束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降低了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对缓解其“融资难”问题有一定帮助,但并未有效解决企业融资期限错配问题。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改革的红利效应主要惠及民营制造企业,并显著改善了其“融资难”问题。研究结论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改善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体经济 中小型企业 融资约束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健 王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2,共6页
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简称“科技金融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量化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赋能共同富裕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该结... 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简称“科技金融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6—2022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量化评估了科技金融政策赋能共同富裕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科技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共同富裕;科技金融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科技金融政策的经济效应,可为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理论支撑和丰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共同富裕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对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仁祥 刘孟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随着科技与金融耦合的不断深入,对其负向作用及脆弱性的研究不容忽视。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06—2020年省际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引入金融结构,检验金融结构对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影响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 随着科技与金融耦合的不断深入,对其负向作用及脆弱性的研究不容忽视。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06—2020年省际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引入金融结构,检验金融结构对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影响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各地区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呈上升趋势;(2)总体而言,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改善系统脆弱性;(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效果不同;(4)全国层面,金融结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会加剧周边地区系统脆弱性,分地区层面,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占比增加会带动相邻省份系统脆弱性改善,而中西部地区反而起到加剧作用。因此,应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完善银行中介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银行中介 金融市场 科技金融耦合系统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优化、财政分权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1,共6页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优化 共同富裕 财政分权 城乡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超 高树隆 李国成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2,I0050-I0053,共10页
持续推进城市化关系到经济升级与结构转型,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从金融结构视角,将金融结构引入二元经济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对城市化的影响与作用渠道,并运用200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持续推进城市化关系到经济升级与结构转型,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从金融结构视角,将金融结构引入二元经济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对城市化的影响与作用渠道,并运用200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金融结构偏向金融市场会抑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阻碍城市化进程。渠道分析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之间存在“收入流动性”陷阱,金融结构偏向金融市场通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可以抑制城市化进程。异质性检验表明,金融结构偏向金融市场对城市化的影响只有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才起作用。这不仅拓展了金融结构影响二元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还对我国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城市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金融结构 金融市场 城乡收入差距 人口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如何影响金融与科技耦合结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仁祥 谢文君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8,共13页
金融与科技耦合发展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支撑力。当前,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耦合提供了重要的新动能--数据要素。为探究数据要素对金融与科技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路径,以2007—2021年中国省际数据为样本,测算... 金融与科技耦合发展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支撑力。当前,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耦合提供了重要的新动能--数据要素。为探究数据要素对金融与科技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路径,以2007—2021年中国省际数据为样本,测算了金融与科技耦合协调度和数据要素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对金融与科技耦合结构的作用机制和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显著促进了金融与科技耦合协调度的提升;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据要素更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耦合结构的改善;从金融与科技相对发展水平异质性角度来看,数据要素对金融与科技耦合结构的改善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体现得更为显著。影响机制表明:数据要素能够通过研发能力升级和融资能力升级提高金融与科技耦合协调度,从而改善二者的耦合结构。研究结论为中国未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金融与科技有效结合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与科技耦合结构 数据要素 耦合协调度 研发能力 融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市场化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吗?
14
作者 刘超 焦睿麟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基于2006—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城乡协调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金融结构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面板模型探究金融结构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结构市场化有助于促进城乡协... 基于2006—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城乡协调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金融结构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运用面板模型探究金融结构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结构市场化有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其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提高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渠道实现。(2)金融科技会显著提高金融结构市场化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增强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传导效果。(3)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可以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多方面协调发展。(4)金融结构市场化对城乡协调发展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论从金融结构市场化视角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为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城乡协调发展 资本市场配置效率 金融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与环境污染
15
作者 尹应凯 姚欣彬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2,共10页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利用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利用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能够减少地区环境污染。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资源错配、推动技术进步和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污染减排。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程度较高、环境规制较强和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污染减排效果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能够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绩效的双赢。本研究为优化金融结构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 结构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风险视角下金融结构调整与企业稳杠杆——基于影响机制和企业异质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微 杨贺 徐璋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如何把握好“稳增长”与“稳杠杆”的动态平衡,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积极稳妥去杠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与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 如何把握好“稳增长”与“稳杠杆”的动态平衡,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积极稳妥去杠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与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延长企业债务期限,有效改善企业的短债长用问题。这种负向影响会因企业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所属行业分布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并伴随企业创新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强。进而指出,应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措施,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企业杠杆率 稳杠杆 金融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科技创新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榆芳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9,共11页
以黄河流域各省区2003—2023年数据为样本,借助实证模型深入探讨黄河流域金融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间接融资比重上升会对整个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间接融资比重上升主要通... 以黄河流域各省区2003—2023年数据为样本,借助实证模型深入探讨黄河流域金融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间接融资比重上升会对整个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间接融资比重上升主要通过抑制科技创新对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施加影响;随着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间接融资比重增加的负向影响会逐渐减弱。此外,金融结构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鉴于此,黄河流域应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便从经济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方面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科技创新 黄河流域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检验——基于河南省的实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晓飞 吉晶晶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4,共6页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临界值为2.3311,在临界值左侧,金融结构会产生正...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河南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临界值为2.3311,在临界值左侧,金融结构会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而越过临界值后,金融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转为负向;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两者关系具有调节效应,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进,临界点将左移,且曲线变得更陡;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仍满足“倒U”型非线性关系,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正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高级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进与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华一 张志兵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进为研究脉络,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不同时期,总结了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演进为研究脉络,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三个不同时期,总结了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绩。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分析了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提出了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需求,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建设层次多样、覆盖广泛的乡村金融供给体系等政策建议,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提供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政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黄徐亮 徐海东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8,共12页
以科技金融体制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根据生产力理论和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了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匹配2009-2021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 以科技金融体制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根据生产力理论和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了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匹配2009-2021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实证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显著促进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可以概括为技术进步效应、技术效率提升效应和规模效率提升效应,即科技金融政策通过降低要素搜寻成本、优化投入产出效率、强化协同合作以及促进知识溢出,最终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政策的城市生产力发展效应存在明显的营商环境、资源错配和发展能级差异。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点,不断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服务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政策 新质生产力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