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货币政策关注金融稳定吗?——纳入FSCI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
作者 郭红兵 杜金岷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3,共10页
以利率、汇率、房价、股价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基础指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构建我国的FSCI指数,将其作为金融稳定的代理变量纳入一个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金... 以利率、汇率、房价、股价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基础指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构建我国的FSCI指数,将其作为金融稳定的代理变量纳入一个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金融稳定与物价稳定并不一致,但在长期二者具有一致性;我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关注了短期金融稳定,对于长期金融稳定关注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 金融稳定状况指数(fsci) 货币政策反应函数 泰勒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混频金融状况指数的经济增长预测效果与检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9,共10页
基于TVP-FAVAR模型及修订式测算中国FCI,并刻画SF-FCI和MF-FCI的经济增长预测效果与冲击效应,进一步运用混频Granger方法检验FC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合成FCI的各金融变量缺口存在较大差异,简单同频转换存在一定误差;SF-... 基于TVP-FAVAR模型及修订式测算中国FCI,并刻画SF-FCI和MF-FCI的经济增长预测效果与冲击效应,进一步运用混频Granger方法检验FC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合成FCI的各金融变量缺口存在较大差异,简单同频转换存在一定误差;SF-FCI领先经济增长大约1~2季度,MF-FCI领先经济增长大约2~4个季度,MF-FCI的经济增长效应与拟合效果更好,"典型时期"预测经济增长的先导性更强;SF-FCI和MF-FCI是经济增长的混频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不是SF-FCI的混频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MF-FCI的混频Granger原因,混频Granger检验下MF-FCI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经济增长 混频金融状况指数 时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SCI将金融稳定目标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万光彩 张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9,191-192,共8页
关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关注金融稳定",理论界和政策层一直争论不休,主要原因是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存在一定的内生性冲突,难以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参考金融稳定状况指数(FSCI)或许能成为货币政策同时兼顾物价稳定与金融稳... 关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关注金融稳定",理论界和政策层一直争论不休,主要原因是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存在一定的内生性冲突,难以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参考金融稳定状况指数(FSCI)或许能成为货币政策同时兼顾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方式。在构建FSCI后,首先检验FSCI预测通胀的能力,随后为FSCI设置上下限,并使用历史分析法检验该指数反映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能力。两项检验的结果表明,FSCI预测通胀的能力良好,同时也基本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因而货币政策参考FSCI在一定程度上即能够维护金融稳定,也能够前瞻性地保持物价稳定。在此基础上,首次通过模拟FSCI操作路径的研究发现:当金融不稳定具体表现为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泡沫时,资产价格的传导机制是否符合理论预期将影响FSCI反映金融体系稳定状况的能力,是该指数成功兼顾两项目标的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 物价稳定 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状况指数 资产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稳金融”效应——兼论“双支柱”框架协调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勇 杨源源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71,共12页
文章从结构性视角系统探究不同“双支柱”调控工具对金融周期的非线性影响,全面审视宏观金融“双支柱”调控的金融稳定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结构“双支柱”调控工具的有效性存在明显异质性,宏观审慎调控中资本类工具的金融稳定效应更为占... 文章从结构性视角系统探究不同“双支柱”调控工具对金融周期的非线性影响,全面审视宏观金融“双支柱”调控的金融稳定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结构“双支柱”调控工具的有效性存在明显异质性,宏观审慎调控中资本类工具的金融稳定效应更为占优,货币政策调控中价格型工具的金融稳定效应更为占优;“双支柱”调控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在不同金融周期具有非对称性,金融上升周期具有同向、协同的效应,金融下行周期呈现相反、对立的效应。政府应构建以“资本类宏观审慎工具为主、流动性类宏观审慎工具为辅,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辅”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在金融上升周期“双支柱”调控政策可有效配合以形成政策合力,但应避免出现政策超调;在金融下行周期“双支柱”调控政策应妥善协调,避免宏观审慎政策力度过大而削弱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 金融资产状况指数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