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科技发展与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机制讨论和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
作者 褚希伟 王婧卜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58,共9页
金融科技发展是金融领域创新探索的有力驱动,亦是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迈入全新阶段的重要组成。将2007-2022年中国264个城市作为观测样本,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与作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金融科技发展与数字全... 金融科技发展是金融领域创新探索的有力驱动,亦是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迈入全新阶段的重要组成。将2007-2022年中国264个城市作为观测样本,实证检验金融科技发展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与作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金融科技发展与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作用机制识别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可通过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拓展国际市场两条路径驱动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更高位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中部、西部、东北、参与加工贸易以及低创新创业水平地区,金融科技发展对于东部、参与一般贸易以及高创新创业水平地区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助力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发展 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 金融资源错配 国际市场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事件、金融科技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品 程茂勇 沈悦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55,共19页
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干扰经济运行,还会威胁金融稳定。本文系统推演了突发公共事件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机制,并探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突发公共事件冲击的缓解效应。随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与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 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干扰经济运行,还会威胁金融稳定。本文系统推演了突发公共事件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理论机制,并探究了金融科技发展对突发公共事件冲击的缓解效应。随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与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突发公共事件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表明,突发公共事件会造成银行投资收益率下降、业务规模缩减及存贷息差收窄,由此要求银行具备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助于减弱突发公共事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冲击。本文研究结论为通过金融科技发展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金融体系稳健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金融科技发展 银行风险承担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编制、总体态势及时空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小华 周海洋 程琳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60,共15页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方式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进而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百度搜索指数中与金融科技话题相关的文本内容,据此编制中国金...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方式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进而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百度搜索指数中与金融科技话题相关的文本内容,据此编制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和332个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同时对其总体态势和时空特征进行全面探索。研究发现:(1)得益于互联网金融的跨越式发展、现代科技的应用推广和监管层既鼓励创新又牢守底线的积极审慎态度,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显著增长,其中技术支持对金融科技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金融科技发展的地理穿透性较弱,2017年及以前呈现一定的发散趋势,地区二元结构特征明显,2018年及以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但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同样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使得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未来需要密切关注落后地区金融科技的技术红利与潜力释放问题;(3)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存在总体上的分散性和区域内的空间集聚性,重点表现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存在空间依赖性,这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传统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相似,并且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东南沿海向内陆的阶梯性变化,而“胡焕庸线”成为梯队之间的明显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发展指数 互联网金融 金融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吕承超 何加豪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7,共15页
本文在把握金融科技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测算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σ收敛和时空β收敛等方法分别对中国金融科技... 本文在把握金融科技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时空极差熵权法测算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σ收敛和时空β收敛等方法分别对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逐渐走低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绝对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省份呈自我强化态势;全国及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σ收敛特征;四大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时空β收敛存在明显差异,东北呈发散特征,西部、东部和中部的收敛速度高于全国收敛速度,随着时间推移,各区域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发展 指标体系 区域差异 分布动态 收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发展、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文捷 朱顺和 邝艳娟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7,共6页
通过建构金融科技指数与银行市场竞争指数,以中国59家商业银行2013年至2017年的年度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获致结论:金融科技发展与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就金融科技指数的子指数而言,... 通过建构金融科技指数与银行市场竞争指数,以中国59家商业银行2013年至2017年的年度数据,探究金融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获致结论:金融科技发展与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就金融科技指数的子指数而言,支付结算指数与风险管理指数对银行风险承担都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发展 市场竞争 银行风险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发展与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力需求
6
作者 周健 郭昆宇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8,共14页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经济主体,其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有效支持。基于此,采用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科技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相关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经济主体,其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有效支持。基于此,采用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科技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相关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发展对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技术进步、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为其有效传导渠道。同时,该作用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在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程度较高地区、技术市场较活跃地区及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地区四个方面。此外,还发现科技人才供给和企业家精神的正向调节作用,以及政府罚没行为的负向调节作用。鉴于此,应强化科技金融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创业水平和助力企业成长,发挥各类政策和制度的激励作用,以此实现金融助力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力需求 技术进步 广延边际 集约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型企业成长支撑视角下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黄德春 陈银国 张长征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08-112,共5页
基于科技型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分析,构建了科技型企业成长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运用复合熵权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研究表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处于良好状态,孵化器形式的天使投资、证券市场及政府支持发展趋势良好,但... 基于科技型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分析,构建了科技型企业成长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运用复合熵权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研究表明: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处于良好状态,孵化器形式的天使投资、证券市场及政府支持发展趋势良好,但面临结构失衡的问题,商业环境和金融服务机构对我国科技型企业的支撑相对不足,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及银行服务水平无法对科技型企业形成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 科技金融发展指数 复合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薛晔 蔺琦珠 高晓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9-116,共8页
运用熵权法和贝叶斯随机前沿模型,从综合产出角度对2001-2014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融投入对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三大检索科技论文发表量、专... 运用熵权法和贝叶斯随机前沿模型,从综合产出角度对2001-2014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进行了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融投入对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三大检索科技论文发表量、专利授权量和高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3个科技产出指标,有利于全面反映中国科技产出;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大体上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各地区在提高幅度上存在很大差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创业风险投资和科技资本市场等科技创新融资方式对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银行科技信贷金额对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具有显著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金融发展效率 科技创新融资方式 科技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账户开放与科技金融发展:“并驾齐驱”抑或“此消彼长”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智勇 何剑 张梦婷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9,共10页
研究基于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动态考察资本账户开放、科技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关系,并通过对资本账户开放与科技金融发展关键时点的选择,详细探究了两者相互关系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变影响。研究结... 研究基于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SVAR)动态考察资本账户开放、科技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关系,并通过对资本账户开放与科技金融发展关键时点的选择,详细探究了两者相互关系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变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资本账户开放虽然短期内能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但长期正向作用并不稳健,具有明显滞后特征。(2)当前科技金融发展不能稳健推动资本账户开放,但在经济危机时期促进效应最为显著。(3)两者不同时点的观测显示,深化资本账户开放的改革对科技金融的正向影响随滞后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弱化,而将创业板上市却能进一步推动资本账户的开放。(4)资本账户开放与科技金融发展多数时期均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推动效用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账户开放的滞后影响具有异质性,而科技金融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波动明显。因此,我国应加快资本账户“渠道式”开放改革和科技金融集聚化发展进程,在促进两者良性互动的同时,疏通支持经济长期、稳健高质量发展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账户开放 科技金融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 SV-TVP-S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基于创业活力的视角 被引量:34
10
作者 白万平 孙溶镁 +1 位作者 白鸽 苏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8,共10页
从创业活力的视角出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剖析科技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提出理论假设,通过收集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试图揭示创业活力在科技金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过程... 从创业活力的视角出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剖析科技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提出理论假设,通过收集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试图揭示创业活力在科技金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第一,科技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东、中部地区。第二,科技金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创业活力的影响路径,即科技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创业活力水平,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创业活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科技金融单门槛效应,即科技金融越发达,创业活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发展 创业活力 产业结构升级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风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11
作者 吴慧慧 陈滢 邓益杰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5,共15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讨气候变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气候风险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气候风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讨气候变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气候风险指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气候风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候风险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企业ESG表现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在倒“U”形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调节效应分析显示,环境规制、绿色金融以及公众气候关注对倒“U”形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使得倒“U”形曲线更平缓,而市场化程度对倒“U”形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使得倒“U”形曲线更陡峭。异质性结果表明,倒“U”形关系在成长期企业、资本聚集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非气候政策试点城市的企业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全要素生产率 倒“U”形关系 ESG表现 金融科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