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金融理论研究方法改革的探讨
- 1
-
-
作者
顾为
-
出处
《武汉金融》
1985年第7期21-22,共2页
-
文摘
面对经济改革的滚滚洪流,人们迫切需要理论界指出它的发展趋势;面对一些不合理经济体制,人们迫切需要理论界拿出改革它们的措施、方案。但是,我们的金融理论界却远远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理论界跟在实践后面解释、论证,谈不上指导实践。一、要树立理论研究是探索未知领域观念。目前,我们的理论研究不是从活生生的社会变革出发去修改、发展现有的理论,而是站在现有理论的框架内去审视、理解并企图千方百计地“包括”
-
关键词
理论研究方法
金融理论界
经济改革
未知领域
金融理论研究
运输问题
研究成果
发展趋势
发展动态
决策论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金融改革与股份化理论讨论会观点综述
- 2
-
-
作者
顾为
-
机构
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
-
出处
《武汉金融》
1987年第2期42-43,共2页
-
文摘
《金融研究》编辑部、《经济日报》、《理论信息报》1986年11月26日在北京贵阳饭店联合召开了金融改革与股份化理论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大都是当前活跃在经济.金融理论界的中青年同志.现将与会同志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供同志们参考.王海东:经济体制改革前企业与国家的矛盾集中在利润的分配上.国家把利润全部拿走,企业只能获得工资收入.企业创利越多,国家拿得越多,形成吃大锅饭的状况.
-
关键词
股份化
《金融研究》
经济体制改革
金融理论界
王海东
资金市场
信息报
技术改造贷款
积累资金
股份经济
-
分类号
F8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论金融结构调整的目标与步骤
- 3
-
-
作者
周月秋
-
机构
中国金融学院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10-14,共5页
-
文摘
结构失衡导致总量失控,已经成为目前金融理论界的基本判断,但一个时期来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包括定量分析的成果颇丰,故本文不打算描述现实状况,也不准备在二者的关系上作过多的说明而致力于研究结构调整的目标与步骤。促成笔者作出如此选择的另一原因在于目前对目标与步骤的研究被许多人所忽视,而这种忽视恰恰又是选择的调整对策难以奏效的根本所在。
-
关键词
金融理论界
资金市场
现代商品经济
风险资金
性比重
货币供给
随机变动
信贷政策
经济调控手段
货币政策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理论信息
- 4
-
-
作者
竞存
-
出处
《武汉金融》
1987年第2期6-,共1页
-
文摘
金融理论界酝酿建立金融经济学。去年十月,中国金融学会召集金融界知名人士召开座谈会,针对钱学森同志提出的建立金融经济学的建议展开了讨论。大家就建立金融经济学的意义、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学科地位与性质等发表了各自见解。应当重新认识“以工补农”的做法。赵兴汉在《价格理论与实践》1986年第六期撰文指出:如果把“以工补农”作为长期方针,就会掩盖价格不合理的矛盾。
-
关键词
理论信息
中国金融学会
金融经济学
理论与实践
学科地位
金融理论界
微观机制
经济自由
价格补贴
行政力量
-
分类号
F8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金融企业运行机制探讨
- 5
-
-
作者
梁炳麟
-
机构
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
-
出处
《武汉金融》
1988年第4期16-19,共4页
-
文摘
当前,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如何尽快完善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为金融业行为选择的合理化,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在金融理论界有不同探讨,本文对此发表一些个人的认识. 一、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及约束条件. 企业行为就是指在企业内在动力结构驱使下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所作反映的一般程式与趋势.企业内在动力结构总是表现为企业目标,企业外部环境表现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但企业目标和约束条件都是在既定生产资料所有制下,由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方式和收益分配方式规定的.
-
关键词
企业运行机制
企业行为
金融理论界
企业经营效益
动力结构
金融企业
约束条件
外部环境
经济活动
收益分配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中国金融学会贺词
- 6
-
-
作者
许树信
-
机构
中国金融学会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52-53,共2页
-
文摘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是全国金融理论界、学术界很有影响的金融专业理论学术团体。值此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之际,我代表中国金融学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向代表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农村金融理论研究工作的同行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问候!
-
关键词
中国金融学会
金融专业
农村金融
金融理论界
金融工作者
金融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工作
金融问题
金融机构
通货膨胀问题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第三届年会综述
- 7
-
-
作者
陈赤榴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50-55,68,共7页
-
文摘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第三届年会于1991年9月12日—16日在广东省南海县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有各省、市、自治区农业银行系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会议共收到论文131篇。与会代表对当前经济、金融理论界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关键词
金融理论界
科研单位
政策性业务
合作金融组织
农村金融
基层机构
经济发展水平
集体所有制企业
企业化管理
农村信用合作社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 8
-
-
作者
刘锡良
盛慕杰
-
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系
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
-
出处
《西南金融》
1988年第5期24-25,19,共3页
-
文摘
(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问题1.中介指标的三种观点当代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基本上已定型。至于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以什么金融变量为中介指标?金融理论界留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现金指标;
-
关键词
银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金融变量
现金发行
贷款量
金融理论界
综合信贷计划
计划利率
人民银行
可控性
-
分类号
F8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苏联信贷五原则
- 9
-
-
作者
李一芝
-
机构
中南财经大学财金系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5-57,共3页
-
文摘
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改革自开始以来,金融工作屡受批评。批评矛头所向之一,是“信贷原则名存实亡”。苏联经济学家们认为,这是贷款经济效益差,信贷未能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完善和坚持信贷原则,提高贷款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信贷作用,成为苏联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围绕信贷原则展开的各种争论,也成了苏联金融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苏联信贷原则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变化,值得中国金融理论界认真研究。
-
关键词
信贷原则
贷款数额
金融理论界
长期信贷
偿还期限
保证贷款
银行体制
热门话题
贷款物资保证
苏共中央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关于中央银行制度的浅见
- 10
-
-
作者
王史华
-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西南金融》
1981年第5期5-8,共4页
-
文摘
今年以来,金融理论界关于中央银行制_度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就中国式中央银行的模式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我国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中央银行制度,大体上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的是大银行。
-
关键词
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
银行承兑
金融理论界
人民银行
建设银行
清算中心
经济活动
国外银行
银行工作
-
分类号
F8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关于貨币流通研究中的几个間題
- 11
-
-
作者
周策群
-
机构
广西分行农村金融研究所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1982年第1期25-30,共6页
-
文摘
货币流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经济现象,也是银行工作基本功之一。近年来,金融理论界对有关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很多同志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新创见。现仅就其中几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
关键词
金融理论界
银行工作
信贷计划
货币需要量
货币量
基本生活资料
活期储蓄
中国经济年鉴
经验数据
地方银行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银行政策性贷款业务探析
- 12
-
-
作者
何洪
-
机构
人民银行南充县支行
-
出处
《西南金融》
1991年第6期7-10,共4页
-
文摘
银行政策性贷款业务与一般性贷款业务长期混淆不清,已严重阻碍了银行企业化改革进程和整个信贷资金的合理运动,并引起了经济、金融理论界和业务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就银行政策性贷款如何界定与管理,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对银行政策性贷款实行分类管理的必要性银行政策性贷款,目前理论上并无确定的概念。我理解为系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银行对一些重点产业、企业、产品、建设项目。
-
关键词
政策性贷款
银行贷款利率
企业化改革
中央银行
人民银行
二级分行
金融理论界
贴息资金
信贷制裁
建设项目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对四川货币流通状况的一些看法
- 13
-
-
作者
周有传
-
出处
《西南金融》
1983年第8期17-20,共4页
-
文摘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要在近五年内,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做到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巩固地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和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在实现这些任务中,如何弄清货币流通状况,确定正确的货币政策,调节好货币流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大事,是银行贯彻十二大精神,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的一项重要工作。
-
关键词
流通状况
信贷收支
金融理论界
物价总指数
商品供应
商品零售价格
收入水平
经验数据
耐用消费品
物价总水平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1980年我省货币流通量的测算与浅析
- 14
-
-
作者
周有传
-
出处
《西南金融》
1981年第4期8-10,共3页
-
文摘
当前,市场货币流通量的测算与分析是研究货币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刊出两篇关于测算货币流通量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志踊跃撰稿,提出自己的调研成果或意见,以便把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前进。
-
关键词
货币流通量
货币问题
货币流通速度
持币量
现金管理
库存现金
金融理论界
现金交易
经验数据
转帐结算
-
分类号
F8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论信贷资金经济效益下降的成因及其改善对策
- 15
-
-
-
机构
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金融研究所
-
出处
《西南金融》
1991年第12期10-13,32,共5页
-
文摘
信贷资金经济效益问题,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我国金融工作中长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金融理论界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决策与实际工作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近年来反而还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以四川为例,1990年,全省各项贷款年末余额比上年底增加22%,而国民生产总值只增长8.6%,相差13.4个百分点,是改革以来除1986年以外差距最大的一个年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比上年延缓29天,相应多占用31亿元资金;
-
关键词
金融理论界
国营工业
市场信息
信贷结构调整
政策性业务
可比产品成本
自有流动资金
以销定贷
证券经纪人
再生产过程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关于银行体制讨论中两个问题的看法
- 16
-
-
作者
罗玉强
-
机构
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北碚区办
-
出处
《西南金融》
1981年第5期9-13,共5页
-
文摘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银行体系,是银行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在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中,已经展开了有益的讨论。现就有关的两个问题,谈谈我的肤浅看法。
-
关键词
银行体制
社会主义银行
金融理论界
资本主义银行
信贷集中
银行信贷资金
银行业务
人民银行
银行政策
银行组织
-
分类号
F83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对农业银存在贷收支“虚假平衡”的思考
- 17
-
-
作者
熊良俊
-
机构
湖北省荆城地区农业银行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8-43,共6页
-
文摘
这里所说的农业银行信贷收支“虚假平衡”,是指农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采取违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甚至违反信贷纪律、结算制度的办法,组织和调节资金营运,以求资金来源马资金运用在量上保持短期的相对均衡。这种虚假的信贷平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把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引入高风险、强波动、低效应的困境,而且给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不能不引起信贷决策部门和金融理论界的关注与重视。
-
关键词
信贷活动
资金市场
信贷收支
信贷决策
金融理论界
资金运用
资金营运
结算制度
人民银行
信用社资金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试论独立化纸币的流通规律
- 18
-
-
作者
岳志
李树生
-
出处
《财贸研究》
1987年第3期25-29,36,共6页
-
文摘
近年来,我国金融理论界就当代纸币的性质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随着这场讨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当代纸币是已经独立化了的纸币,具有独立自主地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的功能,因而是一种新型的货币。然而,这种新型的货币,其运动规律有什么新的特点,却似乎很少有人论及,而这一点又恰恰是这场讨论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因此,本文作者不避浅薄,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索。错误之处,请读者指教。
-
关键词
商品价格
货币流通速度
金融理论界
商品价值量
决定过程
现代商品经济
现金货币流通
资金周转速度
转帐结算
企业货币资金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评专业银行推行股份制的改革思路
- 19
-
-
作者
张贵涤
-
机构
浙江定海县农业银行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5-17,共3页
-
文摘
应该肯定,十年金融体制改革已取得了无可否认的成就。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受私有化和民营化思潮的影响,金融理论界也提出过一些不合国情,受私有化和民营化思潮影响的理论和设想。比较典型的就是要把专业银行改革成为国有、集体(实际也是私有)、私有多种经济成份的股份制银行。这一改革思路的提出,曾风靡一时。
-
关键词
金融理论界
多种经济成份
股票市场
思潮影响
拆股
个人股东
信贷基金
体制改革
持有股票
收益分配权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关于资金潜力问题的再思考
- 20
-
-
作者
阮永康
俊平
-
机构
工商银行湖北黄冈地区中支
-
出处
《武汉金融》
1988年第2期25-27,共3页
-
文摘
近几年来,关于资金潜力的问题,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议论得不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资金潜力的问题上,往往强调了企业资金潜力的形成以及银行作为客体如何帮助企业挖掘流动资金潜力这个问题,而对在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银行由于其自身的运行机制所导致的资金潜力的产生却较少涉及。本文拟就从银行的角度谈谈我们对潜力的认识。资金潜力的形成是由诸多因素导向的,它是一个复杂的形成过程。但是,面对着银行贷款占财政、银行用于生产建设资金总量的68.4%、流动资金贷款占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80%左右这样一个现实。
-
关键词
金融理论界
投资规模
内部经营机制
全国工业企业
投资结构
投资膨胀
主要症结
信贷紧缩
约束机制
规模效益
-
分类号
F83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