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社区型金融机构为载体构建中国普惠制金融框架:从微观到宏观 被引量:19
1
作者 陆磊 王颖 《农村金融研究》 2010年第5期11-17,共7页
在一般意义上,普惠制金融与农村金融和小额贷款构成了捆绑性概念。更为一般的定义是,普惠制金融涉及一切被金融市场挤出的融资需求。本文按照这一定义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普惠制金融是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合作金融形... 在一般意义上,普惠制金融与农村金融和小额贷款构成了捆绑性概念。更为一般的定义是,普惠制金融涉及一切被金融市场挤出的融资需求。本文按照这一定义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普惠制金融是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合作金融形式;第二,合作的边界决定了普惠制金融操作的社区性质;第三,由于正规银行体系的操作逻辑遵从内部评级和历史信用记录对借款人进行"定价",其结果必然构成挤出效应——相当一部分弱势主体实际上通过金融体系完成了向强势融资主体的资金提供;第四,被挤出的弱势融资主体不仅仅存在于农村金融领域,大量中等收入以下的城市居民和小企业亦事实上需要普惠制金融加以覆盖;第五,在中国,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构建必须且只能立足于金融增量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框架 普惠制 社区型 金融机构 中国 宏观 微观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金融框架改革争论述评
2
作者 潘英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81,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国际金融框架的内在缺陷有着重大联系。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对国际金融框架改革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讨论。由于各方立场的差异,争论颇为激烈,其焦点在于汇率制度的选择、国际资本流动管理... 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国际金融框架的内在缺陷有着重大联系。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对国际金融框架改革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讨论。由于各方立场的差异,争论颇为激烈,其焦点在于汇率制度的选择、国际资本流动管理、国际金融标准的实施与IMF的改革。这场争论必将影响未来50年国际金融框架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框架 改革 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标准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融监管 国际资本流动 区域货币一体化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亟需构建完善碳金融框架体系
3
作者 本刊特约评论员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共1页
近期,APEC会议期间,中美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碳排放国终于达成温室气体减排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中国将力争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30年左右开始减少,这意味着中国已将国家发展战略和气候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确立更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而... 近期,APEC会议期间,中美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碳排放国终于达成温室气体减排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中国将力争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30年左右开始减少,这意味着中国已将国家发展战略和气候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确立更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而这也势必给碳减排市场带来非常大的机遇,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系 碳排放 金融框架 中国 温室气体排放量 APEC会议 温室气体减排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监管框架的国际范本与中国选择——一个解构主义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鲁篱 田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85,共14页
站在历时性维度对金融监管框架进行解构主义分析,可知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金融监管框架概念中预设的"监管-风险"二元对立结构并非泾渭分明、稳固不变的,监管不当可能诱发新风险,故监管并非金融监管框架中的永恒... 站在历时性维度对金融监管框架进行解构主义分析,可知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金融监管框架概念中预设的"监管-风险"二元对立结构并非泾渭分明、稳固不变的,监管不当可能诱发新风险,故监管并非金融监管框架中的永恒中心。以国际主流监管框架为基本素材,对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改革方案进行解构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统一监管、分业监管、双峰监管、超级央行等关键词重新剖析后,可知废除分业监管、成立单独机构统一监管、超级央行及双峰监管皆非我国当前最优选择。以一行一委两会的新设计为雏形,未来我国监管框架改革重点在于:以风险和目标为导向;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强调功能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合理配置央地监管权责;细化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协调监管权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框架 解构 宏观审慎监管 功能监管 分业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金融现代化:内涵、架构与路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定祥 李龙雨 胡小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34,共17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中国特色的金融现代化架构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永续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系统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中国特色的金融现代化架构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永续良性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系统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式金融现代化的理论内涵、特征异同、体系架构、功能结构以及建设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式金融现代化是在金融科技、教育和人才支撑下的金融功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调控、金融监管等全方位的现代化;它既有一般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现代化的特征和规律,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而体现“中国特色”,为此需要培养持续经营、资源配置、政策传导、资产定价、资本流动、发展创新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强大能力,以高效服务实体经济与全体人民。中国式金融现代化框架立体展呈了金融强国的底层基础和建设目标,为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明晰了中国式金融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金融现代化 金融现代化框架 金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则监管、规则监管与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 被引量:8
6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52,共10页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qu...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则监管 规则监管 金融监管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稳定统计框架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华 李豪明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6,共3页
本文对金融稳定统计的框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金融稳定统计是中央银行实施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重要基础工作。该文对国际货币基金的金融稳健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对我国金融稳定统计定义和框架以及金融稳定统计与相关金融统计的... 本文对金融稳定统计的框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金融稳定统计是中央银行实施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重要基础工作。该文对国际货币基金的金融稳健指标体系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对我国金融稳定统计定义和框架以及金融稳定统计与相关金融统计的关系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稳定统计框架 金融稳健指标体系 会计财务报表 非现场监管统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金融监管理念下的金融监管框架构建
8
作者 聂燕峰 李仲飞 《华南金融研究》 200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监管理念主要指监管的指导理论、监管思想、监管目标、监管方式以及监管职能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金融监管理念各不相同。从本质上说,金融监管要处理好安全与效率、监管当局风险控制能力与金融市场完全性程度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水平和投... 监管理念主要指监管的指导理论、监管思想、监管目标、监管方式以及监管职能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金融监管理念各不相同。从本质上说,金融监管要处理好安全与效率、监管当局风险控制能力与金融市场完全性程度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水平和投资者利益保护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水平三个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构造一个更具有广泛意义的金融监管框架对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具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理念 金融监管框架 风险控制能力 金融市场 信息披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金融与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 被引量:7
9
作者 姜新旺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6-158,共3页
《改革》2007年第7期发表了杨栋、时永顺的文章《农户贷款供需偏好:来自天津正规金融的证据》。针对该文观点,《改革》编辑部收到浙江师范大学的争鸣文章,现予编发。
关键词 农户贷款 金融需求 内生金融 政策性金融机构 正规金融 《改革》 信贷需求 金融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吴燕生 +1 位作者 戴朝忠 张景智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21,31,共5页
互联网金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高速发展,但与其发展速度相背离的是,互联网金融不仅存在监管不全面等问题,还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模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影响货币... 互联网金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而高速发展,但与其发展速度相背离的是,互联网金融不仅存在监管不全面等问题,还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模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影响货币供求和社会信用,削弱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使得货币政策效应的随机性和内生性增加,进而削弱政策实施的可控性和准确性。为此,本文就消除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良影响,提高货币政策前瞻性和有效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货币政策传导 信贷资产证券化 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 IS-L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市场理论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风险测度与防范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玉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有效市场假说只能抓住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的某方面的特征,而分形市场利率可以反映出不同时间标度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不同波动的行为信息,这样可以更为全面地描述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行为特征,所以文章基于分形市场理论重构了大宗商品价... 有效市场假说只能抓住农产品期货市场波动的某方面的特征,而分形市场利率可以反映出不同时间标度下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不同波动的行为信息,这样可以更为全面地描述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行为特征,所以文章基于分形市场理论重构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测度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利用小麦与大豆的数据展开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证实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分形的特征参数能够较好的识别农产品期货市场收益序列中的行为信息与非线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市场理论 大宗商品期货市场 R/S金融风险测度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12
作者 刘锦虹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9-160,共2页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存款资源外流、基层贷款困难,解决三农问题急需金融支持。农信社作为支农资金的供应主体,应规避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本文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的思想入手,分析农信社资金需求状况、资金短缺的原...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存款资源外流、基层贷款困难,解决三农问题急需金融支持。农信社作为支农资金的供应主体,应规避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本文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的思想入手,分析农信社资金需求状况、资金短缺的原因、并提出了农信社增加支农资金投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思想 农村金融体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financial risk assess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巧云 朱宏平 樊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425-1436,共12页
Engineering facilities subjected to natural hazards(such as winds and earthquakes) will result in risk when any designed system(i.e.capacity) will not be able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d(i.e.demand).Risk might be... Engineering facilities subjected to natural hazards(such as winds and earthquakes) will result in risk when any designed system(i.e.capacity) will not be able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d(i.e.demand).Risk might be expressed either as a likelihood of damage or potential financial loss.Engineers tend to make use of the former(i.e.damage).Nevertheless,other non-technical stakeholders cannot ge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damage.However,if financial risk is expressed on the basis of probable monetary loss,it will be easily understood by all.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methodologies which communicate the system capacity and demand to financial risk,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 was applied in a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ontext to do hazard analysis,structural analysis,damage analysis and loss analysis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RC) frame structure.And the financial implications of risk were expressed by expected annual loss(EAL).The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proposed is applicable to any engineering facilities and any natural hazards.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s from the IDA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overall financial risk exposure to earthquake hazard for a given constructed facility.The computational IDA-EAL method will enable engineers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long-term financial implic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cost.Consequently,it will help stakeholders make deci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BEE) 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IDA) seismic risk analysis expected annual loss (EAL) seismic financial ri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