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科技创新如何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金融服务效率的机制分析与空间计量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雷 宁心怡 +1 位作者 宋佳佳 张鑫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动态的长期影响。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表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机制。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明显高于非试点地区。因此,要优化金融科技业态空间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金融服务效率 空间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共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其本质就是提升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水平。在上个世纪末,我们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胜利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其本质就是提升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水平。在上个世纪末,我们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胜利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7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不足150美元的基础上,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金融 金融服务效率 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效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3
作者 张标 毕成功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3期127-134,共8页
【目的】明确安徽省金融服务乡村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保障。【方法】利用2014—2019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DEA-Tobit模型,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 【目的】明确安徽省金融服务乡村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保障。【方法】利用2014—2019年安徽省16个地市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DEA-Tobit模型,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2014—2019年安徽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效率全省平均值为0.811~0.999,呈现U形趋势,总体上处于有效状态,其中,2014—2016年综合效率呈现下降趋势、2016—2019年综合效率稳定上升;各地市的综合效率存在差异,宿州、六安、淮北、合肥、池州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955~0.963,处于高度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配置整体处于高效状态,全省平均值和各地市平均值为0.910~1.000,其中,2014年、2019年全省平均值达到最优(均为1.000),各地市中马鞍山、铜陵的平均值达到最优(均为1.000);全省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930。所选影响因素中“劳动力资源比上年增幅”(回归系数为0.017,P=0<0.01)对各地市综合效率产生极显著的正向影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回归系数为-0.424,P=0.004<0.01)对综合效率产生极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安徽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存在冗余,“劳动力资源比上年增幅”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影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服务效率 DEA-TOBIT模型 影响因素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能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龙 郝晓婧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66,共13页
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成为现实背景下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金... 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成为现实背景下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在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推动金融集聚、优化金融竞争来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空间效应检验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地理邻近和经济相似地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上结论为中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供了现实依据及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双重差分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价波动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杜书云 田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50,共9页
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房价波动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稳中有升,并呈地理聚集效应... 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房价波动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稳中有升,并呈地理聚集效应,房价正向波动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为负,临近省份房价正向波动不利于本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高。分地区研究表明:房价波动对东部、西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为负,房地产税收比重提高对东北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具有不利影响。因此,要继续以稳定房价为关键抓手,逐步降低房地产税收比重,加大实体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波动 金融服务效率 实体经济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效率:研究现状及借鉴 被引量:7
6
作者 岳意定 刘立新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0,共4页
通过对农村金融效率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农村金融效率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评估框架及方法,发现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缺陷,为此,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内涵,从经营效率与服... 通过对农村金融效率相关文献的梳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了农村金融效率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评估框架及方法,发现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缺陷,为此,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农村金融机构效率的内涵,从经营效率与服务效率二维视角全面审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探讨其效率提升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效率 金融服务效率 经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和获利效率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求 王治平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3-46,共4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行和获利效率进行了研究,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效率上要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在获利效率上不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指出中国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和获利效率不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中国 商业银行 DEA 数据包络分析 金融服务效率 DMU 决策单元 获利效率 非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致征信系统与金融统计个人信贷数据差异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明 《济南金融》 2007年第12期96-98,共3页
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以来,在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对全部个人信贷业务进行结构分析.对人民银行分支行了解辖... 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以来,在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对全部个人信贷业务进行结构分析.对人民银行分支行了解辖区个人信用状况及变化特点,判断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趋势,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信贷业务提供窗口指导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贷业务 个人征信系统 原因分析 金融统计 人民银行分支行 个人信用信息 金融服务效率 个人消费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强不息 有效扶持 共同化解灾后次生金融风险
9
作者 文维虎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9-20,共2页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巨大财产损失,潜伏着次生风险与系列后遗症。地震对金融行业产生的后遗症就属于次生风险范畴,在这一领域最易引发系列风险,这种风险最不容易被社会认识。金融机构自强不息化解风险是最基...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巨大财产损失,潜伏着次生风险与系列后遗症。地震对金融行业产生的后遗症就属于次生风险范畴,在这一领域最易引发系列风险,这种风险最不容易被社会认识。金融机构自强不息化解风险是最基础性的。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共同努力化解金融次生风险,对于确保社会安定、提升灾后重建的金融服务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自强不息 灾后重建 共同化 金融服务效率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金融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与金融结构变迁——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英杰 杨海平 林春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91,共8页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计划指明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产业调整发展方向,故探索"互联网+"对我国金融结构变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6年的面板数...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计划指明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的产业调整发展方向,故探索"互联网+"对我国金融结构变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对我国金融结构变迁的作用。得出结论如下:从全国层面来看,"互联网+"对金融结构的变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对金融结构的变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的"互联网+"对金融结构的变迁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金融结构变迁 系统矩估计 金融科技化 空间效益 金融服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支付清算市场发展与完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涛 董昀 高鹏飞 《农村金融研究》 2014年第6期40-45,共6页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轨、发展和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支付清算市场和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区域金融协调发展、金融开放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问题亦有紧密联系。建立高效、安全的支付体系,既要有利于增加有效的支付清算服务供给、提高金融...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轨、发展和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支付清算市场和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区域金融协调发展、金融开放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问题亦有紧密联系。建立高效、安全的支付体系,既要有利于增加有效的支付清算服务供给、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和增长质量改进,又要有助于管控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各界对一国货币金融体系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清算 市场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货币金融体系 金融服务效率 金融开放 历史进程 结构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现状、挑战和方向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兆星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传统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传统金融机构或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供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各种新型金融业态。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可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融+互联网”,即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 融合发展 金融服务效率 银行业 现状 信息中介服务 金融机构 互联网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