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改革政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晓龙 袁帅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8,共16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城市建设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指出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经济韧性是经济体维护经济安全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在建设“韧性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城市建设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指出要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经济韧性是经济体维护经济安全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在建设“韧性城市”、维护城市经济安全等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抓手,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利于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提升经济韧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建设“韧性城市”以及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视作准自然实验,尝试将金融改革政策与城市经济韧性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改革政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讨论金融改革政策对不同规模、不同地理区位城市的政策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考虑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以及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等的叠加影响后依然成立;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内生性处理、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变更样本时间区间等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机制检验表明,金融改革政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效果主要通过增强信贷可得性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来实现;从异质性角度来看,相比于规模较大城市与南方城市,金融改革政策对规模较小城市和北方城市的政策效果更强。因此,文章建议建设更多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金融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扩大金融改革试验区辐射范围,带动试点城市及周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建立增强信贷可得性、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长效机制,借助行政手段和财政手段,充分发挥信贷可得性以及资本配置效率在金融改革政策影响城市经济韧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对规模较小城市和北方城市的政策资源倾斜,增加上述地区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数量,优化当地金融供给结构和资本市场环境,提高当地政府对经济的引导能力,从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改革政策 城市经济韧性 国家金融改革试验 双重差分模型 信贷可得性 资本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评价体系赋能科创企业融资发展研究——基于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许焱 杨晓光 +2 位作者 孔燕燕 韦青青 汤晨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60,共7页
科创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重研发、轻资产等特点,重资产抵押的传统信贷投放模式难以有效对接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合肥市作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突出金融供给侧精准发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企... 科创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重研发、轻资产等特点,重资产抵押的传统信贷投放模式难以有效对接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合肥市作为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突出金融供给侧精准发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创新研发了科创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值分”。通过归集科创企业各类信用信息,建立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评分方法,为金融机构对科创企业信用画像、有效增信提供支持,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科创企业融资。在科创企业信用评价实践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优化核心数据指标归集、科创企业评价标准,创新应用场景拓展等,并加强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企业 科创企业融资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 信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能否促进高质量就业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龙 刘雨欣 张琼月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8,共11页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就业。机制检验表...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就业。机制检验表明,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能够通过增强信贷可得性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高质量就业。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在行政等级、政商关系健康度以及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金融改革试验 高质量就业 多期双重差分法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能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龙 郝晓婧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66,共13页
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成为现实背景下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金... 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成为现实背景下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论文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并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在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推动金融集聚、优化金融竞争来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空间效应检验发现,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地理邻近和经济相似地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上结论为中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供了现实依据及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金融改革试验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双重差分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2518个农户样本 被引量:35
5
作者 林乐芬 王步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5,共10页
研究目的:揭示已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性不高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规模农户和小农户土地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具有差异性;(2)... 研究目的:揭示已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性不高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规模农户和小农户土地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具有差异性;(2)土地产权流转市场较小、土地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不随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尚未完成、信贷风险分摊机制等制度基石尚未完全确立等因素降低了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进一步推广需要提高银行对抵押土地的处置能力,简化规模农户贷款手续,同时完善信贷风险分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村金融改革试验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可获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考试验区是对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探索——兼评《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被引量:4
6
作者 徐诺金 《征信》 2017年第3期7-11,共5页
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兰考县成为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与群体提供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对于完善现代金融制度,改善县域金融服... 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兰考县成为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与群体提供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对于完善现代金融制度,改善县域金融服务以及解决社会贫困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在兰考县加快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总体方案》突出"普惠、特惠、县域"三大主题,围绕贫困县域及"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发展面临的难题,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在组织体系、市场建设、金融创新、基础设施、权益保护、政策扶持等方面多措并举。在此意义上说,兰考县的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就是对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 总体方案 公平与效率 现代金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气候风险?——基于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
7
作者 顾雪松 侯语珂 +2 位作者 邓晶 幸小云 宋肖肖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共8页
基于2007—2022年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和按公司经纬度匹配的气象站点数据,运用两阶段模型研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气候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气候导致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显著下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 基于2007—2022年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和按公司经纬度匹配的气象站点数据,运用两阶段模型研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气候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极端气候导致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显著下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TFP的下降起到遏制作用,且这一政策效果在大型、国有和东部地区的企业更显著。鉴于此,我国应因地制宜地优化试验区政策,为重污染企业抵御气候风险的负面影响提供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气候风险 重污染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如何实现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经验证据
8
作者 张超 胡宗光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2,共12页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而加强金融支持是其中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系统阐释了绿色金融与减污降碳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绿... 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而加强金融支持是其中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系统阐释了绿色金融与减污降碳之间的理论关系,并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试验区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减污降碳进程,且这一效应在资源型城市、“胡焕庸线”西北部城市以及非城市群城市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分析发现,试验区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推动技术进步两个渠道促进城市减污降碳,但微观层面的作用效果仅对污染行业产生显著影响。空间计量分析表明,试验区政策的减污降碳效应在考虑空间因素后得到明显提升,但尚未形成对周边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减污降碳 一般均衡模型 双重差分法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对城乡融合的影响
9
作者 许骞 李梦晗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9,共15页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创新尝试,但现有文献对其促进城乡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论文基于2...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创新尝试,但现有文献对其促进城乡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论文基于2008—2021年间中国地级市层面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究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上来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因此,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金融综合改革力度,对于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信贷可得性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创新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10
作者 张超 刘文轩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37,共10页
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本文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试点政策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多重中介模型厘清试点政策作用后波特假说的理论边界。研究发现:处于试验区的企业碳绩效显著... 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本文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试点政策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多重中介模型厘清试点政策作用后波特假说的理论边界。研究发现:处于试验区的企业碳绩效显著提升且成本压力与绿色创新在试点政策影响企业碳绩效的过程中发挥并行中介作用。此外,试点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对企业碳绩效不仅发挥并行中介作用,还可能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由于企业“创新补偿效应”难以抵消“制度遵循成本”,试点政策的“波特假说”依旧处于“制度遵循成本”阶段。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在高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企业以及重污染企业对于企业碳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企业高管绿色认知强的企业受试点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企业碳绩效 成本压力 绿色创新 波特假说 上市公司 链式中介 并行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对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1
作者 焦晶 张国民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2,共4页
本文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11-2022年我国1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取多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对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可以显著推动流... 本文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11-2022年我国1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取多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对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可以显著推动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平稳趋势和稳健性检验;从作用机制来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有效促进试点地区所在城市信贷配置效率,进而推动当地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政策对较低等级城市和较低数字金融发展程度城市的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最后,从深化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实施差异化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 准自然实验 信贷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碳减排效应——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城市异质性的视角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慧 佟孟华 张国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8,共15页
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是我国自下而上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地区产业低碳转型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系... 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是我国自下而上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地区产业低碳转型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系统评估了实施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的工业碳排放总量和工业碳强度,且政策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稳健性。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减排产生积极影响,但施策过程中需防范污染产业转移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试点城市中呈现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发展绿色信贷、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促进地区碳减排。本文研究为我国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碳减排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城市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煤炭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宁 孙曾昊 许艺煊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4,共8页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20年省级煤炭产业链数据,探究绿色金融对煤炭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显示:绿色金融的发展通过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和加强信息披露倒逼煤炭产业链上的企业增强其创新...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20年省级煤炭产业链数据,探究绿色金融对煤炭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研究显示:绿色金融的发展通过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和加强信息披露倒逼煤炭产业链上的企业增强其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了煤炭产业链整体韧性。比较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影响差异发现,绿色金融主要通过创新补偿效应促进了煤炭产业链下游韧性的提升,对中上游则由于成本遵循效应并没有实现预期的促进效果。鉴于此,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应融合创新激励机制,并紧密依据各产业链及节点行业的具体状况,实施差异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产业链韧性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企业绿色创新效应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宁 张志超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2,共13页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的重要举措。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的重要举措。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在区分不同动机创新行为后发现,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促进了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但对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集中在非重污染行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就影响机制而言,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应完善绿色项目评估体系、优化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绿色创新 媒体关注 企业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金融资源配置与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健 郭一达 王晓祺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8,共16页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绘制了今日中国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底色,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推动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协同推进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绘制了今日中国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底色,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推动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协同推进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绿色金融制度设计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论文根据2012—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企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企业的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效果。机制分析发现,该试点政策通过提升融资约束实现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小规模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以及位于东部的企业产生的影响更为显著。论文为寻求符合生态经济平衡理论的绿色金融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企业绿色转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改革试验 融资约束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重污染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消费发展——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合成控制法 被引量:29
16
作者 姚战琪 夏杰长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115,共15页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 绿色消费是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政策有助于绿色创新,对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冲击,以2017年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5个省份为实验组,以未设立或较晚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其他25个省份为控制组,构建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绿色消费发展;无论是在东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均有助于绿色消费发展,但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消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绿色金融政策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绿色消费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绿色消费发展,各地应积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中部和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绿色金融政策的促进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农牧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消费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产业结构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试验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DID)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立 雷中豪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4,共12页
本文选取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准自然实验双重差分(DID)法实证分析了金融试验改革促区域经济增长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实施区域金融试验改革对当地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金融试验改... 本文选取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准自然实验双重差分(DID)法实证分析了金融试验改革促区域经济增长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实施区域金融试验改革对当地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金融试验改革正向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季度时滞,总体上要经过4个季度改革正向效应效果才变得显著;第二,金融试验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倒U型特征,政策效应先期较小,中期较大,后期再次变小;第三,金融试验改革在我国发达地区主要是通过促进服务业部门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在比较发达地区主要通过促进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是通过促进工业部门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另外,政府过度干预经济降低了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了地区经济自由度和发展活力;对外贸易参与度较高地区的金融试验改革对工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促进作用不如对外贸易参与度相对较低地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改革试验 产业创新升级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生态化——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69
18
作者 斯丽娟 姚小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本文以2017年推行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其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这一结论在多... 本文以2017年推行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其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这一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城市、城市行政等级、城市地理区位和城市工业特征的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具有异质性影响。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信贷资源公平效率和配置效率是驱动区域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主要渠道。其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生态转型、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产业结构生态化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6
19
作者 林木西 肖宇博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94,共17页
基于2014—2021年城市相关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非试验区城市... 基于2014—2021年城市相关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相较于非试验区城市,试验区政策的推行可以提升试验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且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正效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试验区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和不同行政等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试验区政策通过资本产出效应和绿色要素替代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绿色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效益更大化为指引,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扩容试验区和推广相关政策,可优先选择资源型城市和低级别城市进行扩容或推广相关政策,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施行区域差异化引导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企业金融化与绿色发展的“多言寡行”——基于金融改革政策的治理效应评估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小平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9,共17页
新时代双碳背景下的企业金融化行为会对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的影响和机制问题。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在绿色发展领... 新时代双碳背景下的企业金融化行为会对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的影响和机制问题。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上越有可能采用“多言寡行”的策略行为,即在年报披露较多的绿色信息但实际绿色治理绩效较差,这类行为有着较强的“声誉管理”动机并会降低企业的真实生产率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提升企业风险并降低企业责任评分等,都会导致企业绿色发展“多言寡行”问题的出现。在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下,企业金融化对绿色发展“多言寡行”行为特征明显淡化。本文研究在更深层次上展现出企业金融化有悖绿色发展的冲击作用,并为推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 绿色信息策略性披露 绿色治理 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