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轮金融援疆、援藏的比较启示
1
作者 布尼玛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8-70,共3页
2010年,中央先后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了新一轮金融援疆、援藏的序幕。本文通过近两年来金融援疆、援藏工作的比较,认为金融援疆工作在高层推动、抢抓机遇、配套措施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建议西藏应进一步转... 2010年,中央先后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了新一轮金融援疆、援藏的序幕。本文通过近两年来金融援疆、援藏工作的比较,认为金融援疆工作在高层推动、抢抓机遇、配套措施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建议西藏应进一步转变理念、完善机制、开拓创新、做好金融基础建设,加大金融支持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援助 优惠政策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小企业及政府援助
2
作者 D·R·莱登 朱晓林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5年第6期27-29,共3页
一、小企业现状几乎无论用哪种方法计算,在美国企业中,小企业都明显占压倒多数。例如,如果我们把小企业定义为:所有经营者与合作者的年总销售额大于5000美元,且公司雇员少于100人的企业,1978年有940万个企业可以称为小企业。当时美国企... 一、小企业现状几乎无论用哪种方法计算,在美国企业中,小企业都明显占压倒多数。例如,如果我们把小企业定义为:所有经营者与合作者的年总销售额大于5000美元,且公司雇员少于100人的企业,1978年有940万个企业可以称为小企业。当时美国企业界中,得到承认的企业共有1,470万个。如果我们从企业总数中减去530万个非全年营业的企业,那么这940万个小企业估计占美国全年营业企业总数的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金融援助 企业管理 小企业投资公司 贷款项目 雇员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稳定机制框架设计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荣 崔琳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51-153,共3页
欧洲稳定机制是永久性救助机制,其目的在于稳定欧洲金融状况、加强监察欧盟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防止债务危机的发生,为有金融困难或重组银行需要贷款的欧盟成员国提供经济援助。欧洲稳定机制在治理结构、救助程序、规模与职能以及救助方... 欧洲稳定机制是永久性救助机制,其目的在于稳定欧洲金融状况、加强监察欧盟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防止债务危机的发生,为有金融困难或重组银行需要贷款的欧盟成员国提供经济援助。欧洲稳定机制在治理结构、救助程序、规模与职能以及救助方保障等方面对原有欧洲金融稳定机制进行了扬弃和取代,有效维护了欧洲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值得我国以及亚洲国家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稳定机制 欧元区 金融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贷款人决非最后埋单人——王自力博士谈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自力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2,共3页
作为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有责任也有能力充当最后贷款人向暂时陷入流动性困难的问题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支持。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曾履行过该职能,通过紧急救助来稳定金融秩序、稳定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问题多、风险大、... 作为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有责任也有能力充当最后贷款人向暂时陷入流动性困难的问题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支持。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曾履行过该职能,通过紧急救助来稳定金融秩序、稳定金融市场。我国银行业问题多、风险大、整体资产质量差,这在理论和实务部门早已是共识。为化解日益显现的金融风险,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自亚洲金融风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曾多次对问题机构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如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关闭案,央行向其提供了36亿元的紧急贷款支持;又如1999年央行及时实施380亿元的中央专项贷款,成功化解了广东地方性金融机构危机;在解决农村基金会、城乡信用社,以及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公司危机问题时,央行动用的资金更是数额惊人。在此背景下,为了使大家对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王自力博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贷款人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援助 金融稳定 金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四)
5
作者 卢汉林 《商业研究》 CSSCI 1989年第2期23-26,22,共5页
1951~1969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输出国。但随着发展中国家轻纺工业的发展、石油危机的爆发、日元升值以及日本纺织品成本中工资含量较高等原因,大大降低了日本纺织品的竟争力。为此,政府对纺织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首先,... 1951~1969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输出国。但随着发展中国家轻纺工业的发展、石油危机的爆发、日元升值以及日本纺织品成本中工资含量较高等原因,大大降低了日本纺织品的竟争力。为此,政府对纺织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政策。首先,调整产品生产结构扩大内需对于减轻和改变纺织业不景气的状况起了一定作用。通产省编制的“纤维供求表”认为,七十年代后,纤维的人平消费量增大到13~14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物价上涨 利率 资金需求 金融援助 企业 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