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适度增长 金融平衡运行 宏观调控成效显著──1995年四川经济、金融运行回顾
1
《西南金融》 1996年第2期3-6,共4页
经济适度增长金融平衡运行宏观调控成效显著──1995年四川经济、金融运行回顾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一)1995年四川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主要绩效及其运行轨迹1995年四川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主要绩效如表1所示... 经济适度增长金融平衡运行宏观调控成效显著──1995年四川经济、金融运行回顾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一)1995年四川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主要绩效及其运行轨迹1995年四川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主要绩效如表1所示。表1:单位:亿元1995年达到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适度增长 金融平衡 四川经济 金融运行 工业经济效益 成效显著 经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国内生产总值 金融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平衡与“金融霸权”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边桂莉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6期51-55,共5页
“金融霸权”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排斥、攻击的主要话题。在对“金融霸权”的研究过程中 ,发现许多学者把“金融霸权”的本质问题作为一个已知条件 ,继而对其加以批判 ,对“金融霸权”的本质研究论者甚少 ,这种学术现象反映出的是对“金... “金融霸权”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排斥、攻击的主要话题。在对“金融霸权”的研究过程中 ,发现许多学者把“金融霸权”的本质问题作为一个已知条件 ,继而对其加以批判 ,对“金融霸权”的本质研究论者甚少 ,这种学术现象反映出的是对“金融霸权”的盖棺定论。笔者以为 ,我们对“金融霸权”的理解和认识 ,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政治与经济固然有着一定的联系 ,但政治绝对代替不了客观经济规律。所谓“金融霸权”的出现是金融领域中的一种金融现象或金融规律。本文以生态平衡理论为逻辑起点 ,客观阐述“金融霸权”存在的必然性 ,所起作用的双重性及各国对“金融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关系 金融霸权 生态平衡 金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适应系统视角下的金融生态平衡与调节 被引量:7
3
作者 田兆武 刘毅飞 《金融发展研究》 2014年第4期62-66,共5页
本文在探讨金融生态的复杂性适应特征基础上,运用复杂性适应系统理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金融生态平衡的内涵及其调节机理。分析表明,金融生态平衡意味着单个金融组织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金融体系内部合理的结构秩序以及金融系... 本文在探讨金融生态的复杂性适应特征基础上,运用复杂性适应系统理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析金融生态平衡的内涵及其调节机理。分析表明,金融生态平衡意味着单个金融组织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金融体系内部合理的结构秩序以及金融系统与环境的协调和适应,金融生态平衡的调节应主要是以市场原则为基础和方向的金融生态自调节,其调节机制是价格机制,且适度的监管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适应系统 金融生态平衡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价格波动先行指标、金融不平衡与广义价格目标函数——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视角 被引量:8
4
作者 骆祚炎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1,共12页
金融不平衡问题促使货币政策由单一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向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目标制转变。基于金融加速器的视角,资产价格波动是引发金融不平衡的关键因素,货币政策调控需要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及其先行指标。实证分析表... 金融不平衡问题促使货币政策由单一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向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目标制转变。基于金融加速器的视角,资产价格波动是引发金融不平衡的关键因素,货币政策调控需要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及其先行指标。实证分析表明,信贷和经常账户收支等占GDP的比例,既可以作为反映资产价格波动的单项先行指标,也可以作为资产价格波动综合先行指标构造的基础。另外,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对资产价格波动也有一定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既要关注广义价格目标函数,又要关注资产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特别要关注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和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同时,货币政策以广义价格作为调控目标时要更加注重监控流动性,要避免流动性过度地流向资产市场或虚拟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价格 金融平衡 金融加速器 广义价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融生态平衡的内在调节原理 被引量:15
5
作者 徐诺金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30,48,共5页
和自然生态系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一样,金融也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经济活动,关系到一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那么,什么是金融生态平衡?金融生态平衡如何实现?金融生态失衡又如何调... 和自然生态系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一样,金融也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经济活动,关系到一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那么,什么是金融生态平衡?金融生态平衡如何实现?金融生态失衡又如何调节?这些问题是我们推进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改善金融效率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金融生态系统平衡及其内在调节机理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系统 金融生态平衡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证券市场金融生态平衡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雪梅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63-64,共2页
金融生态问题是我国证券业发展现状的实践要求,是解决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进而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论述了金融生态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证券市场 金融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生态系统失衡及调节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韩廷春 周佩璇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1-36,共6页
通过分析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调节机制、外在调节机制,确定了影响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调节效果和外在调节力度的各项指标,从宏观经济风险、银行风险和股票市场风险三个方面建立起度量金融生态系统平衡性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典型... 通过分析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调节机制、外在调节机制,确定了影响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调节效果和外在调节力度的各项指标,从宏观经济风险、银行风险和股票市场风险三个方面建立起度量金融生态系统平衡性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对1993—2007年间我国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调节机制和外在调节机制对金融生态系统平衡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若干结论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平衡 内在调节 外在调节 典型相关分析 GRANGER因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生态、市场调节与金融安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凌霄 徐成贤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49,共7页
从生态角度来看,我国金融生态中主体的高风险性、生态存在条件的不完善性以及生态自我调节机制的缺失等问题,都对金融安全不同程度的构成威胁,须加以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应当从改善金融生态外部环境、再造金融生态调节机制和重构... 从生态角度来看,我国金融生态中主体的高风险性、生态存在条件的不完善性以及生态自我调节机制的缺失等问题,都对金融安全不同程度的构成威胁,须加以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应当从改善金融生态外部环境、再造金融生态调节机制和重构金融生态主体等方面,以新的思路化解金融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平衡 金融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金融生态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钱晔 《现代管理科学》 2005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金融风险的产生、聚集和爆发均出现了新的变化,探讨金融生态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分析我国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出路所在。本文就金融生态的含义、金融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我国现阶段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我... 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金融风险的产生、聚集和爆发均出现了新的变化,探讨金融生态问题有助于更全面分析我国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出路所在。本文就金融生态的含义、金融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我国现阶段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我国金融生态的趋向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平衡 生态重建 金融风险 生态问题 经济转轨 金融改革 全面分析 必要条件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恐怖失衡”:美国对外“脱钩”的货币后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嘉明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25,共6页
美国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金融恐怖平衡”,这种状态不仅限定了其债权国的行动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美国的经济手脚,使双方都为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美元体系承担责任。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尝试采取多种方式降低经济对外依赖... 美国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金融恐怖平衡”,这种状态不仅限定了其债权国的行动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美国的经济手脚,使双方都为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美元体系承担责任。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尝试采取多种方式降低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其长远后果是美国对美元体系的脆弱性依赖将降低,使美国在“金融恐怖平衡”中保持更大优势,获得更高的行动灵活性,进而削减对美元的国际责任,而中国等国则被动承担更多额外的责任,令“平衡”向“失衡”发展。同时,美国超越市场机制,将美元作为其推行对外政治政策手段的可能性将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恐怖平衡 脱钩 美元体系 主权债务 金融恐怖失衡” 相互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高储蓄率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复苏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家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6,共5页
金融危机以来,在中国高储蓄率的支持下,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再杠杆化"政策成为中国成功应对危机的一个显著亮点,使中国成为第一个从全球"大危机"中走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给定中国的高储蓄结... 金融危机以来,在中国高储蓄率的支持下,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再杠杆化"政策成为中国成功应对危机的一个显著亮点,使中国成为第一个从全球"大危机"中走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给定中国的高储蓄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一基本事实,我们认为巨额储蓄不但是中国成功应对危机的有利条件,而且也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复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关键在于通过国内和国外经济与金融政策的重新布局,一方面提高储蓄资金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不断纠正国际收支失衡,从而为经济的复苏奠定稳固内外经济基本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率 金融危机 经济复苏 金融“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