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宏观控制要以重建微观基础为前提
1
作者 王广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87年第1期20-24,共5页
(一)1984年的宏观经济失控,使我们近两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走上了以严格的计划指标管理为主的传统老路。效果如何?从表面看,像是控出了“成效”:货币发行、信贷规模的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外汇储备有所上升。但这种成效却是在更大的机会成本... (一)1984年的宏观经济失控,使我们近两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走上了以严格的计划指标管理为主的传统老路。效果如何?从表面看,像是控出了“成效”:货币发行、信贷规模的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外汇储备有所上升。但这种成效却是在更大的机会成本下取得的: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经济效益下降。应当说,这两年金融政策方面的全面紧缩对于1984年急剧膨胀的社会总需求来说是起了一定抑制作用的。但同样应当说,这两年的金融改革措施决不是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这是一个矛盾。为什么?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对1984年经济“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基础 金融体制改革 银行体系 宏观经济 金融政策 外汇储备 金融体系 金融宏观控制 利率 专业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央银行实行金融宏观控制的理论依据
2
作者 姜维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2期12-15,共4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改革金融体制,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特别是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实行对金融的宏观控制。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在我国,中央银行实行对金融的宏观控制的理论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改革金融体制,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特别是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实行对金融的宏观控制。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在我国,中央银行实行对金融的宏观控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便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付诸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理论依据 我国中央银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经济规律 《资本论》第3卷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金融宏观控制 保证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3
作者 胡连生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7期9-13,共5页
一九八四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工农业生产、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经济体制改革正沿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引的方向深入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突出表现是信贷规模失控,货币投放偏多,消费基金增长过... 一九八四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工农业生产、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经济体制改革正沿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引的方向深入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突出表现是信贷规模失控,货币投放偏多,消费基金增长过猛,引起了部份物价上涨。一九八四年信贷规模扩大了28.7%,流通中现金较上年增长49.5%,市场货币供应总量较一九八三年增长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金融宏观控制 专业银行 经济体制改革 金融体系 信贷规模 货币供应 国民经济发展 信贷政策 国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中央银行职能 搞好金融宏观控制
4
作者 李颍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8期10-12,共3页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越是搞活经济,越要重视宏观调节”。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搞好金融宏观控制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经济体制改革 专业银行 银行职能 中央银行 货币发行 国民经济 金融机构 金融事业 中国人民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银行如何加强金融宏观控制
5
作者 王建强 《企业经济》 1985年第11期29-30,共2页
银行是社会资金活动的总枢纽,是控制货币发行的总闸门,是全国信贷、结算、现金的中心。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成为银行的银行。马克思和列宁曾先后指出:“银行制度就其形式与集中来说,它是资本主义最精巧最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人民银行 货币发行 信贷规模 加强 资本主义 银行职能 银行制度 马克思 专业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强化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控制
6
作者 陈正松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85年第6期8-10,共3页
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促进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强有力杠杆,它们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工作出现了历史性转折,银行... 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促进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强有力杠杆,它们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工作出现了历史性转折,银行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打破了大统一的国家银行模式,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国家银行体系,开始实行政企分设的中央银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中央银行 人民银行 专业银行 金融机构 分支机构 银行职能 中央银行制度 宏观调节 经济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改善金融宏观控制
7
作者 俞天一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2期1-6,共6页
由于1984年四季度信贷和货币发行失控,人民银行在1985年加强了宏观控制。在信贷管理上,采取了“三合一复合控制”办法,即存贷差额控制、贷款规模控制和某些贷款实行专项指标控制三管齐下。一年来,经过各级银行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绩。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中央银行 固定资产投资 专业银行 自动调节 货币供给量 信贷资金 货币必要量 业务活动 存款通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金融宏观控制,微观上要管好管活——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讨论会纪要
8
作者 王广谦 陈昭 +1 位作者 唐美霞 陈灵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5年第3期27-30,共4页
三月二日至八日,中国金融学会金融体制研究会与江苏省金融学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丁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讨论会。与会同志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些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宏观控制 经济体制改革 江苏省 中央银行 讨论会 专业银行 中共中央 无锡市 信贷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金融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辩证统一
9
作者 刘志弘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11期13-16,共4页
新的金融体制建立后,银行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的问题。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上实行有效控制;二是在微观上进行灵活的调节... 新的金融体制建立后,银行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的问题。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它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上实行有效控制;二是在微观上进行灵活的调节。经济调节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组织管理的核心,银行是贯彻国民经济控制与搞活的关键,金融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概括了社会主义银行对经济的双重调节职能。马克思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微观搞活 有计划商品经济 国民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调节职能 调节作用 经济的 中央银行 专业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银行加强金融宏观控制必须有权有法
10
作者 贾灿宇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5期28-31,共4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金融机构随之增加,金融活动也随之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在金融体系的构成方面,出现了性质上的多层次和机构设置上的多元化;在金融业务方面,出现了同一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种类的多样化和不同金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金融机构随之增加,金融活动也随之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在金融体系的构成方面,出现了性质上的多层次和机构设置上的多元化;在金融业务方面,出现了同一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种类的多样化和不同金融机构经营的相同业务的交叉;在资金流动方面,出现了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的相互转化和国营、集体、个人资金的相互融合;在信贷资金运动方面,出现了信贷资金纵向的多头管理和横向的同业融通。……所有这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宏观控制 中央银行 专业银行 金融机构 银行分支机构 机构设置 金融业务 银行职能 信贷资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金融宏观控制 巩固发展大好形势
11
作者 彭纯华 《求实》 1985年第4期45-48,共4页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大好形势,出现的前进中的一些问题,决定采取紧缩政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控制信贷规模,控制消费基金的不合理增长,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是加强宏观控制,巩固发展大好形势,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大好形势,出现的前进中的一些问题,决定采取紧缩政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控制信贷规模,控制消费基金的不合理增长,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是加强宏观控制,巩固发展大好形势,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大决策。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坚决贯彻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巩固发展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信用杠杆 消费基金 贷款条件 金融理论 专业银行 有计划商品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金融宏观控制问题
12
作者 俞天一 《南方金融》 1985年第7期5-10,共6页
去年,全国货币发行量增加了262亿元,突破计划的百分之三百还多,货币流通量的年增长率达到49.52%,比当年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4.2%高出两倍半。而从今年一季度的实际情况看,这种货币投放过多的势头还未得到较好的控制。货币发行量... 去年,全国货币发行量增加了262亿元,突破计划的百分之三百还多,货币流通量的年增长率达到49.52%,比当年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4.2%高出两倍半。而从今年一季度的实际情况看,这种货币投放过多的势头还未得到较好的控制。货币发行量的过多增加,已经影响到物价,引起了多方面的严重关注。不久前召开的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对此提出了不少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流通量 货币发行 金融宏观控制 存款 货币供给量 银行贷款 理论问题 货币投放 中央银行 银行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金融宏观控制问题
13
作者 力之 《南方金融》 1985年第6期9-12,共4页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越是搞活经济,越要重视宏观调节”。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搞好金融宏观控制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越是搞活经济,越要重视宏观调节”。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搞好金融宏观控制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基本国策的需要,我国银行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领导地位,分设了各个专业银行以及成立了其他金融机构;扩大银行信贷范围,开办中短期设备贷款,以及对非生产性经济活动和多种经济形式发放贷款;试办灵活多样的信用方式,开办信托、租赁等我国一些传统的金融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经济体制改革 专业银行 中央银行体制 国民经济 金融机构 货币发行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业务 银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控制发挥稽核监督作用——省人民银行召开全省稽核工作会议
14
作者 吴志方 《金融与经济》 1986年第6期63-63,共1页
全省人民银行稽核工作会议,5月14至17日在南昌市召开。各地市分行稽核科、处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人民银行稽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各地开展稽核工作,特别是开展信贷检查工作的情况和经验;按照总行要求结合省内情况... 全省人民银行稽核工作会议,5月14至17日在南昌市召开。各地市分行稽核科、处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人民银行稽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各地开展稽核工作,特别是开展信贷检查工作的情况和经验;按照总行要求结合省内情况,安排了全省稽核工作任务。总行派驻江西省分行总稽核尤殿庭同志作了总结,王之政副行长到会讲了话。会议指出,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省、地市分行相继成立了稽核处、科,配备了专职稽核干部;采用了多种形式,学习和宣传了《稽核工作暂行规定》,扩大了稽核工作的影响;全力以赴地抓了财务检查和信贷检查,有的地、市分行还对部分专业银行进行了专项稽核。对于加强金融宏观控制,刹住以贷谋私歪风,维护财经纪律,健全规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稽核工作 人民银行 总稽核 工作会议 财经纪律 专项稽核 信贷 工作任务 专业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金融宏观控制必须建立和完善资金市场
15
作者 谢建华 《金融与经济》 1986年第6期15-16,18,共3页
调控宏观经济生活是新时期我国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作为全国金融活动管理机关的中央银行,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和控制的主要途经是管理和操作社会货币信用活动。要使中央银行的这一管理和操作过程达到运用... 调控宏观经济生活是新时期我国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作为全国金融活动管理机关的中央银行,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和控制的主要途经是管理和操作社会货币信用活动。要使中央银行的这一管理和操作过程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则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货币信用活动场所——资金市场,这正是近年来要求建立和完善我国资金市场呼声日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不发达的资金市场是造成我国金融宏观控制乏力的重要原因, 我国现存的资金市场很不发达,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融资渠道单一。长期以来,我国的资金融通一直采取以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方式,无论是政府、财政还是工商企业,每当发生资金需求时,无一不是伸手向银行要钱;而资金闲置时,又无一不是以银行存款方式持有。第二,融资工具单一。与单一的融资渠道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金市场 中央银行 金融宏观控制 金融 融资工具 融资渠道 货币供给 工商企业 新时期 金融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宏观控制的反思
16
作者 曹少宁 《金融与经济》 1989年第12期26-27,共2页
十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成立了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体系。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加强,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银行分配的资金在社会总... 十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成立了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体系。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加强,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银行分配的资金在社会总资金分配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银行在支持生产,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十年金融体制改革的步子迈得不小,成绩是主要的,总体上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专业银行 人民银行 金融宏观控制 金融体制改革 国民经济 金融系统 高度重视 反思 社会总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控制 支持和促进把经济搞活——全省人民银行行长会议在南昌召开
17
作者 胡德海 《金融与经济》 1986年第4期9-12,共4页
为了传达贯彻总行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召开的全国分行行长会议精神,省人民银行于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在南昌召开了全省人民银行行长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人民银行各地市分行行长,计划、金融管理、研究室、外管局(科)及国库工作... 为了传达贯彻总行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召开的全国分行行长会议精神,省人民银行于三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在南昌召开了全省人民银行行长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人民银行各地市分行行长,计划、金融管理、研究室、外管局(科)及国库工作负责同志,各县人民银行行长(负责同志),省分行各处室负责同志及省有关部门的代表共193人。会议开幕时,钱保生副行长传达了总行会议的精神。会议期间,林振福行长就我省去年人民银行工作、今年金融形势、政策措施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作了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人民银行 政策措施 银行行长 精神文明建设 专业银行 会议精神 金融管理 金融机构 金融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继续加强金融宏观控制的一些设想
18
作者 周新生 《金融与经济》 1986年第2期12-15,共4页
1984年四季度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工业生产超高速度的问题,从而导致了货币发行过多,信贷资金和消费基金增加过猛,国家结存外汇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和国家决定采取有力措施,对宏观经济加强控制,对微观经济认真搞活,充分发挥财政... 1984年四季度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工业生产超高速度的问题,从而导致了货币发行过多,信贷资金和消费基金增加过猛,国家结存外汇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和国家决定采取有力措施,对宏观经济加强控制,对微观经济认真搞活,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物价、税务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怎样发挥金融宏观控制的作用?我提出以下一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宏观控制 信贷资金 流动资金 货币发行 历史经验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国民经济 资金需要 固定资产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央银行怎样才能实现对金融的宏观控制
19
作者 邓世敏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11期11-13,共3页
中央银行怎样才能实现金融宏观控制,这是目前金融理论界讨论最为激烈,同时也是我们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比较棘手的问题。我认为,要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得到很好发挥,实现中央银行对金融的宏观控制,特别是对信贷规模,货币流通的... 中央银行怎样才能实现金融宏观控制,这是目前金融理论界讨论最为激烈,同时也是我们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比较棘手的问题。我认为,要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得到很好发挥,实现中央银行对金融的宏观控制,特别是对信贷规模,货币流通的控制,首先必须解决法律保障、专业银行机构建制、信用调节手段和企业“自我生存”能力及其银行贷款方式等四个基本问题。一、建立健全金融法规,使金融的调整规范化过去我国实行高度统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社会生产表现为产品生产,从生产到流通完全执行单一的指令性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银行 金融宏观控制 专业银行 金融体制 银行信用 调节手段 信贷规模 货币流通 贷款方式 金融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省外汇的宏观控制与收支平衡
20
作者 赵炳申 《金融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11期7-10,共4页
外汇平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个国家的外汇收支的总体综合平衡,当然是在微观平衡的基础上形成的总体平衡。另一个是各个企业、部门或地区的外汇收支的局部平衡。前者是金融宏观意义上的平衡,是个“笼子”,后者是微观意义上的平衡... 外汇平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个国家的外汇收支的总体综合平衡,当然是在微观平衡的基础上形成的总体平衡。另一个是各个企业、部门或地区的外汇收支的局部平衡。前者是金融宏观意义上的平衡,是个“笼子”,后者是微观意义上的平衡,是“小鸟”,小鸟必须在笼子里飞。也就是说,各个企业、部门或地区的外汇收支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行事,用汇不得任意超过额度,宏观上不能失去控制。为了保证实现外汇收支指令性计划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收支 收支平衡 外汇业务 外汇资金 金融宏观控制 利用外资 出口商品 收支计划 外汇收入 外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