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信息通信技术使用、金融交易成本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基于距离、密度与人情成本三重维度的考察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李超伟
张龙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基于2019年4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使用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关系及其金融交易成本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ICT使用会显著提高农户数字金融的参与概率和参与广度,该结论在使用IV-Probit模型、控制函数法进行...
基于2019年4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使用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关系及其金融交易成本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ICT使用会显著提高农户数字金融的参与概率和参与广度,该结论在使用IV-Probit模型、控制函数法进行内生性处理、使用TPR模型克服选择偏误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ICT使用对农户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ICT使用对以收入水平低和老年人为核心的“长尾群体”数字金融参与的概率和广度的边际影响更大,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得以体现。机制分析发现,ICT使用可通过距离、密度与人情成本三重维度的金融交易成本机制对农户的数字金融行为产生影响。该研究为理解农户的数字金融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对于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使用
数字
金融
参与
金融交易成本
数字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新认识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混业趋势与现行分业监管的思考
被引量:
1
2
作者
成春林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48,共3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风起云涌,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内生力量。该文在谈及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与现行分业经营监管这一问题时,认为有必要对金融创新重新释义,把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创新和金融监管方式的创新补充了进去,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风起云涌,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内生力量。该文在谈及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与现行分业经营监管这一问题时,认为有必要对金融创新重新释义,把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创新和金融监管方式的创新补充了进去,提出金融创新与金融交易成本、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就当前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
创新
金融
业
中国
混业经营
金融
监管
分业监管
金融交易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瑾璞: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稳定
3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77,共1页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近日在上海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巩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国家应当鼓励金融创新,丰富国内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以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焦瑾璞表示,普惠金融...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近日在上海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巩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国家应当鼓励金融创新,丰富国内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以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焦瑾璞表示,普惠金融是要让家庭和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获取包括开户、存款、支付、信贷、保险等在内的较广泛的金融服务,强调服务的均等化。技术创新能够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是促进普惠金融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
金融
金融
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交易成本
金融
服务
权益保护
金融
消费
金融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通信技术使用、金融交易成本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基于距离、密度与人情成本三重维度的考察
被引量:
12
1
作者
李超伟
张龙耀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机制和效应:基于实验经济的研究”(719730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应急管理项目子课题“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创新研究”(72141013)。
文摘
基于2019年4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使用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关系及其金融交易成本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ICT使用会显著提高农户数字金融的参与概率和参与广度,该结论在使用IV-Probit模型、控制函数法进行内生性处理、使用TPR模型克服选择偏误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ICT使用对农户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ICT使用对以收入水平低和老年人为核心的“长尾群体”数字金融参与的概率和广度的边际影响更大,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得以体现。机制分析发现,ICT使用可通过距离、密度与人情成本三重维度的金融交易成本机制对农户的数字金融行为产生影响。该研究为理解农户的数字金融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对于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信息通信技术使用
数字
金融
参与
金融交易成本
数字红利
Keywords
Use of ICT
Digital Financial Participation
Financial Transaction Costs
Digital Dividend
分类号
F832.35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新认识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混业趋势与现行分业监管的思考
被引量:
1
2
作者
成春林
机构
南京师范史学商学院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48,共3页
文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风起云涌,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内生力量。该文在谈及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与现行分业经营监管这一问题时,认为有必要对金融创新重新释义,把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创新和金融监管方式的创新补充了进去,提出金融创新与金融交易成本、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辩证关系,就当前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金融
创新
金融
业
中国
混业经营
金融
监管
分业监管
金融交易成本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F830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瑾璞: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稳定
3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77,共1页
文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近日在上海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巩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国家应当鼓励金融创新,丰富国内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以拓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焦瑾璞表示,普惠金融是要让家庭和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获取包括开户、存款、支付、信贷、保险等在内的较广泛的金融服务,强调服务的均等化。技术创新能够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是促进普惠金融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
普惠
金融
金融
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交易成本
金融
服务
权益保护
金融
消费
金融
改革
分类号
F832.35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信息通信技术使用、金融交易成本与农户数字金融参与——基于距离、密度与人情成本三重维度的考察
李超伟
张龙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重新认识金融创新——对我国金融业混业趋势与现行分业监管的思考
成春林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焦瑾璞: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稳定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