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邻氨基苯硫酚/纳米金复合膜分子印迹传感器测定2,4-二氯苯酚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进 王超英 +1 位作者 李小平 牛延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96-2302,共7页
在2,4-二氯苯酚(2,4-DCP)存在下,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邻氨基苯硫酚(oATP)并电聚合oATP/金纳米粒子,制得2,4-DCP印迹复合膜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以K3Fe(CN)6为探针,间接对2,4-DCP进行定... 在2,4-二氯苯酚(2,4-DCP)存在下,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邻氨基苯硫酚(oATP)并电聚合oATP/金纳米粒子,制得2,4-DCP印迹复合膜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以K3Fe(CN)6为探针,间接对2,4-DC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4-DCP在5.0×10-8~1.2×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K3Fe(CN)6示差脉冲伏安曲线的峰电流呈线性关系(R2=0.9964),检出限为1.5×10-8mol/L(S/N=3).该印迹传感器可在几种氯代酚干扰下选择性测定2,4-DCP.利用该传感器对环境水样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为95.2%~1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粒子复合物 聚邻氨基苯硫酚 自组装 电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中肺癌标志物CYFRA21-1 被引量:1
2
作者 史峰峰 蒋裕婷 +2 位作者 龚国傲 覃江阳 梅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1,共7页
构建基于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以检测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选用有序介孔碳CMK-3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结合,提升电子传递速率,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联合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玻碳... 构建基于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以检测肺癌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选用有序介孔碳CMK-3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结合,提升电子传递速率,实现电化学信号放大,联合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玻碳电极制得电化学免疫传感器。AuNPs与CMK-3@CMWCNTs均匀复合,并可通过Au-S键与CYFRA21-1抗体结合,为抗体提供大量的生物结合位点,提高了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而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现对血清中CYFRA21-1的检测。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显示,AuNPs颗粒嵌入CMK-3@CMWCNTs的表面和空隙中,循环伏安法(CV)曲线的变化趋势表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灵敏有效。采用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血清中CYFRA21-1进行检测,线性范围为0.5~1×10~4 ng·L^(-1),检出限(3S/N)为0.2 ng·L^(-1),血清样品中CYFRA21-1的加标回收率为91.4%~10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 纳米粒子 有序介孔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组装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
3
作者 张丝涵 喻倩 +2 位作者 王锐 杨占旭 孔宪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4,32,共7页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经过阳离子化后,在其表面通过界面可控自组装方法修饰金纳米粒子(Au NPs)制备PS-Au复合物SERS基底,通过调制组装体系中Au NPs数量控制PS微球表面金纳米粒子密度。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经过阳离子化后,在其表面通过界面可控自组装方法修饰金纳米粒子(Au NPs)制备PS-Au复合物SERS基底,通过调制组装体系中Au NPs数量控制PS微球表面金纳米粒子密度。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拉曼光谱对PS微球及PS-Au复合物的表面形貌、组成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金纳米粒子尺寸为40 nm、体积为3 mL时,组装得到的PS-Au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并展现出较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其增强因子达到105。该复合物材料作为增强基底进一步被应用于农药福美双的SERS检测,其灵敏度达到0.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可控组装 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复合物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对amyloid-β聚集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冰石 薛山 宋国丽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1-609,共9页
阐述金属复合物和纳米粒子对β-类淀粉蛋白(amyloid-β,Aβ)聚集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Aβ蛋白聚集过程始于寡聚体内核的组装,最终形成具有β-片层结构的螺旋状纤维.纳米粒子对纤维形成中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从而影响... 阐述金属复合物和纳米粒子对β-类淀粉蛋白(amyloid-β,Aβ)聚集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Aβ蛋白聚集过程始于寡聚体内核的组装,最终形成具有β-片层结构的螺旋状纤维.纳米粒子对纤维形成中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从而影响Aβ的纤维化聚集.认为揭示Aβ聚集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将有助于控制Aβ的纤维化聚集,减少其神经毒性,以此可寻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生物大分子 复合物 纳米粒子 阿尔茨海默症 β-类淀粉蛋白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 巯基用于与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 巯基用于与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巴胺分子印迹的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6
作者 邢宪荣 廉文静 刘素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结合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粒子-丝素蛋白复合物构建新型检测多巴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多巴胺为模板,正硅酸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当pH值为7.0,模板与单体的物质的量比...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结合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粒子-丝素蛋白复合物构建新型检测多巴胺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多巴胺为模板,正硅酸乙酯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合成。当pH值为7.0,模板与单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5时,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10-8~9×10-6mol/L,检测限(LOD)为1.02×10-8mol/L。重复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聚合物 聚苯胺 多壁碳纳米 金纳米粒子-丝素蛋白复合物 多巴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