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族金石档案概论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子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93-97,共5页
白族金石档案概论陈子丹金石铭刻,也称金石,档案界称为“金石档案”,是人们根据需要在有形制的金属器物和石材上镂刻文字、图像等,用以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启迪、教育和昭示各方,并久远地传之后世。白族人民善于利用金石来记... 白族金石档案概论陈子丹金石铭刻,也称金石,档案界称为“金石档案”,是人们根据需要在有形制的金属器物和石材上镂刻文字、图像等,用以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启迪、教育和昭示各方,并久远地传之后世。白族人民善于利用金石来记录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档案 大理国 大理白族地区 火葬墓 石刻档案 梵文碑 大理文化 大理地区 墓志铭 大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汪新叶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2,共4页
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以独特的金石档案形式记录着汉代农业的发展,这种无可比拟的自然属性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工作的基石。本文以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潜在价值和数字化保护必要性的... 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以独特的金石档案形式记录着汉代农业的发展,这种无可比拟的自然属性是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工作的基石。本文以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潜在价值和数字化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遵循共享性原则,构建一个结构有序、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数据库”,切实有效地实现黄河流域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最后,依托数字虚拟展示系统对黄河流域汉画像石农耕图像金石档案数字资源进行交互性的整体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 黄河流域 农耕图像 金石档案 数字化 档案保护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金石档案的管理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伶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26,共2页
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金石档案的管理及保护为例,结合金石档案的管理及保护的现状,提出完善机构建设,按照属地原则分片加强对金石题刻的监管保护;采用清洁和树脂封护技术,减缓金石题刻的风化;完成摩崖石刻的拓扑建档,全面系统地保存档案... 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金石档案的管理及保护为例,结合金石档案的管理及保护的现状,提出完善机构建设,按照属地原则分片加强对金石题刻的监管保护;采用清洁和树脂封护技术,减缓金石题刻的风化;完成摩崖石刻的拓扑建档,全面系统地保存档案等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金石档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档案 石刻造像 档案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少数民族的金石档案
4
作者 陈子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X期75-79,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金石档案,是各个时期的政权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云南少数民族问题的以金石为载体的书史记事材料。其主要类型有碑碣、墓志、摩崖、经幢、题记、画像石刻、金文、印章八种,内容涉及人事、封诰、军功、建筑等... 云南少数民族金石档案,是各个时期的政权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云南少数民族问题的以金石为载体的书史记事材料。其主要类型有碑碣、墓志、摩崖、经幢、题记、画像石刻、金文、印章八种,内容涉及人事、封诰、军功、建筑等.是能被长久利用和欣赏的历史性材料,具有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金石档案 界定 类型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清照与金石档案
5
作者 张国钢 《档案管理》 1995年第4期44-45,共2页
李清照与金石档案张国钢李清照(公元1084一约1151年),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宋代词坛上别于诸家而独树一帜,可与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同时,李清照也是一位金石档案收藏家与学者,其收藏... 李清照与金石档案张国钢李清照(公元1084一约1151年),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宋代词坛上别于诸家而独树一帜,可与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同时,李清照也是一位金石档案收藏家与学者,其收藏的年代上自三代(夏、商、周),下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赵明诚 金石档案 金石 金石录》 四川自贡 太学生 李清照夫妇 妥善保管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档案载体及其产生与演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勇 王瀚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18,共5页
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人类迈出的每一个步伐,成为认识过去和展望未来不可缺少的依据。档案通过自身的记载,向后人揭示历史的真相,而档案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古代档案载体主要是甲骨、... 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反映人类迈出的每一个步伐,成为认识过去和展望未来不可缺少的依据。档案通过自身的记载,向后人揭示历史的真相,而档案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中国古代档案载体主要是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质。文章考察研究中国古代档案载体的产生与演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与利用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档案 金石档案 简牍档案 缣帛档案 纸质档案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
7
作者 沧海一粟 汝阳老党 +3 位作者 泊客 Nidaichuan 一束草根 Zzia050406220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2,共2页
沧海一粟:我曾问一位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用不着回答。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文件归档前称文件,归档后才称档案,归档当然是档案... 沧海一粟:我曾问一位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用不着回答。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文件归档前称文件,归档后才称档案,归档当然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了。这样简单的问题恐怕地球人都知道答案。你不是糊弄着我玩的吧!”我又问他:“历史档案,比如说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都经过‘归档’程序了吗?”他无言以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件归档 档案形成 机关档案 档案人员 历史档案 甲骨档案 金石档案 简牍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邮电部为大会发行特种邮票
8
作者 宗珏 《中国档案》 CSSCI 1996年第S1期31-31,共1页
邮电部为大会发行特种邮票本刊记者宗珏为祝贺和纪念国际档案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邮电部于1996年9月2日,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的当天发行了《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一套四枚,面值分别为20分、20分、50分和10... 邮电部为大会发行特种邮票本刊记者宗珏为祝贺和纪念国际档案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邮电部于1996年9月2日,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的当天发行了《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一套四枚,面值分别为20分、20分、50分和100分。邮票图各分别为:甲骨档案·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电部 特种邮票 档案 甲骨档案 发展历史 简牍档案 金石档案 古代档案 纸质档案 档案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