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碱斑岩成因与Cu—Mo—Au矿床成矿作用——以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航 王蝶 +2 位作者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9-1693,共25页
富碱斑岩因其产出构造环境独特、岩石类型特殊,并常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笔者等在回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和岩浆源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富碱岩... 富碱斑岩因其产出构造环境独特、岩石类型特殊,并常与铜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而受到广泛关注。笔者等在回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岩浆性质和岩浆源区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探讨了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富碱岩浆成矿作用及成岩成矿机制。系统的矿床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①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内成岩成矿作用集中于43~32 Ma,成矿富碱斑岩系始新世—渐新世I型钾玄质花岗斑岩,是印—亚大陆后碰撞背景下大陆内部大型走滑和伸展等动力过程诱导的岩浆活动产物,金沙江和哀牢山—红河断裂的差异走滑运动可能控制了成矿带差异性成岩成矿事件;②成矿带北段以Cu—Mo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新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且源区有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而南段以Cu—Au或Cu(—Mo—Au)为主的成矿富碱斑岩源自具有不同程度富集地幔物质加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③带内以Cu为主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中成矿富碱斑岩的氧逸度(ΔFMQ)与矿床规模具有正相关性。除受氧逸度控制外,源区高K2O含量有利于斑岩—矽卡岩型Au矿床的形成。该研究对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乃至同类矿床研究和找矿勘查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岩石成因 Cu—Mo—Au矿床 岩浆性质 岩浆源区 金沙江—红河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北衙斑岩-矽卡岩金铜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放 王保弟 +2 位作者 贺娟 郝明 王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研究目的】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超大型矿床(已探明金151.28 t,铜22.17万t),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东段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 【研究目的】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超大型矿床(已探明金151.28 t,铜22.17万t),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东段典型的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构、深部控矿构造及深部找矿潜力还不清楚,制约了深部的找矿发现。【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1000 m以浅空间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KUA-GOCAD平台,选择“分块建模法”和“双面法”建立了万硐山矿段三维地质模型和金矿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金元素空间变化特征,模拟变差函数,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建立了规模矿体品位模型。【研究结果】结合品位模型和矿体模型,估算金矿资源量约为246 t,同时金元素品位空间分布显示沿万硐山矿段40°方向存在一条优势富集带。【结论】“双面法”相比“切片法”能快速准确地建立矿体三维模型;认为北东向(40°)金品位优势富集带为隐伏深大断裂浅部表现,金元素不仅在岩体与碳酸盐接触蚀变带中富集,也在距离岩体一定距离的隐伏断裂中富集,为未来深部找矿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金铜矿床 三维建模 矿床可视化 建模应用 金沙江—红河成矿带 矿产资源勘查工程 北衙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