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几个富碱斑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勇 莫宣学 +2 位作者 喻学惠 黄行凯 和文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定了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内4个富碱斑岩的年龄。结果表明:剑川地区角闪正长斑岩形成时间为(37.6±2.2)Ma,姚安地区黑云母二长斑岩具有2组锆石U-Pb年龄数据,较年轻的一组为(36.86±0.63)... 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方法测定了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内4个富碱斑岩的年龄。结果表明:剑川地区角闪正长斑岩形成时间为(37.6±2.2)Ma,姚安地区黑云母二长斑岩具有2组锆石U-Pb年龄数据,较年轻的一组为(36.86±0.63)Ma,较老的一组为(40.41±0.24)Ma,姚安黑云母角闪正长斑岩的形成时间为(31.8±2.6)Ma,大理九顶山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为(37.93±0.82)Ma。这些富碱斑岩的形成时间与整个滇西地区新生代富碱斑岩岩浆作用高峰期一致,属于青藏高原后碰撞岩浆作用的时间范围,富碱斑岩岩浆活动是对印度—欧亚大陆巨大碰撞的一种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新生代 岩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新生代构造转换及其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学猛 许志琴 张进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7-10,共4页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青藏高原延入南海,是一条分割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的构造分界线,在地貌上也是一条醒目的分界线。纵向上由4个北西向的长条状变质带组成(雪龙山、点苍山、哀牢山和Day Nui Con Voi变质带),长约1...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青藏高原延入南海,是一条分割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的构造分界线,在地貌上也是一条醒目的分界线。纵向上由4个北西向的长条状变质带组成(雪龙山、点苍山、哀牢山和Day Nui Con Voi变质带),长约1 200 km。横向上分高级变质带和低级变质带,二者之间为倾向北东的哀牢山逆冲断裂带,其中高级变质带主要由元古界高级片麻岩、混合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 构造转换 滇西北断陷盆地 东构造结 应力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岩溶发育和地下水循环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7 位作者 张春潮 付昌昌 王学锋 谢小国 王振兴 罗兵 白占学 赵崇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6-968,共13页
金沙江断裂带中段碳酸盐岩分布区水文地质结构复杂、岩溶水量丰富,是工程地质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文章在岩溶地貌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水化学和新型同位素测年与示踪的方法,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岩溶发育特征,分析了岩溶水补... 金沙江断裂带中段碳酸盐岩分布区水文地质结构复杂、岩溶水量丰富,是工程地质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文章在岩溶地貌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水化学和新型同位素测年与示踪的方法,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岩溶发育特征,分析了岩溶水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结果表明:岩溶空间分布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均受构造控制;在垂向上主要存在3个高程级别的岩溶发育分区,其中二级和三级顶部岩溶的发育时间分别为晚中新世至晚更新世和上新世至晚更新世;岩溶水补给区海拔4400~4600 m,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冰湖水,水中^(228)Ra/^(226)Ra数据显示非定曲断裂控制范围内水源难以形成跨断裂影响范围的补给;岩溶水循环速度快,岩溶大泉的^(85)Kr年龄<15 a,且基本没有年龄较大的地下水混合;径流过程中碳酸盐岩溶蚀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不充分。在工程中应充分考虑活动断裂影响下岩溶水径流通道空间分布、高水压影响和特殊天气条件带来的地质灾害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溶 岩溶发育特征 地下水循环 新型同位素 工程影响 金沙江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段应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勇 吴世敏 周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9,共13页
对哀牢山 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平 水塘剖面、墨江 元江剖面和其它地段的岩石应变及磁组构进行了分析 ,表明应变强度的校正磁各向异性度PJ从断裂带向西至三叠系明显降低 ,变形强度向西迅速减弱。磁化率椭球体主轴展布反映出剪切带内、外变... 对哀牢山 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平 水塘剖面、墨江 元江剖面和其它地段的岩石应变及磁组构进行了分析 ,表明应变强度的校正磁各向异性度PJ从断裂带向西至三叠系明显降低 ,变形强度向西迅速减弱。磁化率椭球体主轴展布反映出剪切带内、外变形方式的改变。剪切带内 ,以水平走滑运动为主 ;向西则以水平缩短为主。在应变分析中 ,对断裂带内的S C组构两组面理夹角、杏仁体和石榴石应变标志体进行了测量 ,结果显示 ,剪切带内的磁组构和岩石组构间关系较差。此外 ,还对这两条剖面中的三叠系进行了应变和磁组构分析 ,找出了它们与磁化率椭球体对应轴率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 应变分析 岩石 磁组构 磁化率 变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主断裂带中段构造特征与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夏金梧 朱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137,159,共8页
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由金沙江主断裂及其西界断裂、东界断裂等3条主要断裂和西支断裂、巴塘断裂以及其它一些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组成,宽约50~60 km,总体走向近南北向,控制不同构造层的边界。大致以北侧巴塘断... 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由金沙江主断裂及其西界断裂、东界断裂等3条主要断裂和西支断裂、巴塘断裂以及其它一些近南北向的次级断裂组成,宽约50~60 km,总体走向近南北向,控制不同构造层的边界。大致以北侧巴塘断裂和南侧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为界,断裂带可分为北、中、南3段。通过地质调查、地震活动性研究及断裂带物质测年分析等,认为金沙江主断裂带中段各条次级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方式以右旋水平走滑兼逆冲运动为主。据断裂活动时代、滑动速率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等综合分析,认为金沙江主断裂带的里甫-日雨断裂、曾大同断裂等具有发生6.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断裂带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断裂活动性 滑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断裂带新活动和巴塘6.5级地震震中的确定 被引量:27
6
作者 伍先国 蔡长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作者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实地考察,对金沙江断裂带的展布范围进行了划分,认为金沙江断裂带是川西规模巨大的断裂带,从地震活动、断裂地貌特征、水系扭曲、第四纪地层形变和温泉沿断裂分布等表明它是一个活动断裂带。通... 作者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实地考察,对金沙江断裂带的展布范围进行了划分,认为金沙江断裂带是川西规模巨大的断裂带,从地震活动、断裂地貌特征、水系扭曲、第四纪地层形变和温泉沿断裂分布等表明它是一个活动断裂带。通过对历史地震实地访问调查,获得了1923年巴塘6.5级地震的震害情况,并发现了这次地震在地表所产生的地裂缝,从而确定了这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探讨了地震与断裂的关系。无疑对金沙江断裂带活动性的认识、地震预报和地震烈度区划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级 断裂带 地震活动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断裂带雄巴巨型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雪 郭长宝 +4 位作者 杨志华 廖维 吴瑞安 金继军 何元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5,共9页
雄巴古滑坡位于西藏贡觉金沙江右岸、金沙江活动构造带内,该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岩体结构破碎,发育一系列大型、巨型古滑坡和斜坡变形体。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认为雄巴古滑坡堆积体方量为2.6... 雄巴古滑坡位于西藏贡觉金沙江右岸、金沙江活动构造带内,该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岩体结构破碎,发育一系列大型、巨型古滑坡和斜坡变形体。通过遥感解译和现场调查,认为雄巴古滑坡堆积体方量为2.6×10^(~8)~6.0×10^(~8) m^(~3),为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巨型古滑坡。雄巴古滑坡在平面上有滑坡滑源区和滑坡堆积区2个大的区域,其中滑坡堆积区又分为相对稳定区和前缘强变形区。滑坡体上2个深孔钻探资料揭露雄巴古滑坡主要发育2级深层蠕变滑带,其中第一级滑带埋深51 m(ZK1孔)至55 m(ZK2孔),第二级滑带埋深101 m(ZK1孔)至115 m(ZK2孔),坡体内发育的深层承压水对斜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雄巴古滑坡的形成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降雨和河流侵蚀等作用影响强烈,目前仍处于深层蠕滑中;其深层"锁固段"对滑坡的稳定性起关键控制作用,但在降雨-地下水渗流、河流侵蚀和地震等因素作用下,该古滑坡潜在失稳可能性较大,并有形成堰塞金沙江、溃坝、洪水等灾害链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古滑坡复活 金沙江断裂带 雄巴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南段新生代富碱斑岩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武精凯 赵志丹 +5 位作者 杨逸云 雷杭山 苗壮 刘栋 朱弟成 喻学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504,共20页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扬子克拉通西缘,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南段,产出了一些新生代富碱斑岩,本文选择绿春-金平一带的三类斑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研究,试图为研究区的壳幔相互作用和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关联提供新证据。研究...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扬子克拉通西缘,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南段,产出了一些新生代富碱斑岩,本文选择绿春-金平一带的三类斑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研究,试图为研究区的壳幔相互作用和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的关联提供新证据。研究区出露的三类富碱斑岩及其锆石U-Pb年龄分别是花岗斑岩(34.36±0.39Ma)、石英二长斑岩(35.48±0.39Ma)和正长斑岩(35.36±0.43Ma)。三类岩石的锆石ε_(Hf)(t)值分别是-6.4~+2.6、-1.5~+3.6和-3.1~+1.0。三类岩石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分馏强烈、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具有弱的Eu负异常,^(87)Sr/^(86)Sr值为0.7067~0.7078,ε_(Nd)(t)为-3.8~-3.7。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都来源于加厚的铁镁质下地壳,但正长斑岩来源于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源区的富集可能是新元古代和晚古生代大洋俯冲交代导致的,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持续汇聚导致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下部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增厚,在35Ma左右三江地区应力转变引起了岩石圈地幔的拆沉,使得软流圈上涌引起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然后岩浆沿着地壳裂隙上涌和侵位,形成不同类型的富碱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新生代 滇西 扬子克拉通西缘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和小震研究金沙江断裂带现今活动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晓雪 季灵运 +1 位作者 蒋锋云 张文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2-1067,共6页
利用GPS水平速度场和现今小震活动分布资料,对金沙江断裂带活动特征开展分段分析,并对其地震危险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金沙江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北段活动性不明显,中段及南段表现出明显的右旋走滑运动,滑动速率分别为4.... 利用GPS水平速度场和现今小震活动分布资料,对金沙江断裂带活动特征开展分段分析,并对其地震危险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金沙江断裂带不同段落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北段活动性不明显,中段及南段表现出明显的右旋走滑运动,滑动速率分别为4.9 mm/a和5.5 mm/a,闭锁深度约为20 km;2)金沙江断裂带中段及南段存在应变积累,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3)从现今地壳形变资料分析,金沙江断裂带是控制川滇菱形块体运动的西北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断裂带 地壳形变 地震活动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断裂带活动与大型滑坡群的关系研究:以金沙江拿荣—绒学段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常昊 常祖峰 刘昌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5-1458,共24页
文中从活动构造和灾害地质的角度调查并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并着重分析大型滑坡与金沙江断裂带活动的关系。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宏大且长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是一条具有挤压性质的超岩石圈断裂带,上新世以来表现为... 文中从活动构造和灾害地质的角度调查并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并着重分析大型滑坡与金沙江断裂带活动的关系。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宏大且长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是一条具有挤压性质的超岩石圈断裂带,上新世以来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在曾大同、徐龙、尼中、里甫-日雨、郎中和古学沿线断层地貌清晰。地质调查和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断裂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堆积,在晚第四纪具有明显的活动迹象。研究区滑坡具有发生频率高、规模大、破坏性严重的特点。拿荣—绒学38km的沿江区段内在金沙江两岸共发育20余个特大型及大型滑坡,体积一般>1×10^(7)m^(3),有的>1×10^(8)m^(3),且几乎所有滑坡均位于活动断裂上及两侧1km范围内。这些大型滑坡群的发生与金沙江断裂带的长期活动、演化历史和复杂结构等有密切关系,它不仅使岩体结构变得支离破碎,且持续的活断层作用成为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紧密相邻的断裂间、断裂交会的锐角区、断裂右向转弯部位和主断裂与横向断裂交会区等特殊构造部位,为构造应力易于集中、有利于特大型滑坡发生的关键部位。活动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不仅表现在大地震过程中,在非地震作用的自然状态下同样能导致大型滑坡密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断裂带 晚第四纪活动 大型滑坡 特殊构造部位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震信息看红河—金沙江断裂带构造特征
11
作者 吴红华 戴福贵 +1 位作者 杨津 杨克绳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1期35-43,共9页
红河—金沙江断裂带,根据地质结构的差异可分为北段羌塘向北叠瓦逆冲断裂带,中段三江—哀牢山向东叠瓦逆冲断裂带,南段河内—中建正反转走滑断裂带。北段和中段均由三组基本平行的叠瓦逆冲断层构成,显示以强烈挤压为特征,但后者相对较弱... 红河—金沙江断裂带,根据地质结构的差异可分为北段羌塘向北叠瓦逆冲断裂带,中段三江—哀牢山向东叠瓦逆冲断裂带,南段河内—中建正反转走滑断裂带。北段和中段均由三组基本平行的叠瓦逆冲断层构成,显示以强烈挤压为特征,但后者相对较弱;南段则经历了古近纪由挤压反转为拉张,形成一些断陷构造,新近纪又反转为挤压,断陷转变为坳陷,形成河内、莺歌海及中建等坳陷。该南段的主断层为正反转构造逆冲带的前锋太平断裂带,与原先人们所认为的不相同。红河—金沙江断裂带的挤压特征总体上由北往南逐渐减弱,其演化受特提斯构造活动所控制。断裂带的油气勘探成果表明,在喜马拉雅期形成的断坳结构盆地中油气显示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金沙江断裂带 构造特征 反转构造 构造演化 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糜棱状花岗岩的LA-ICP-MS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6
12
作者 戚学祥 朱路华 +2 位作者 李化启 胡兆初 李志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69,共13页
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糜棱状花岗岩位于哀牢山深变质带中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两个样品(08Q2-22和08Q2-15)锆石新生边的年龄分别为250.2±2.1Ma(MSWD=2.5)和247.2±2.3Ma(MSWD=0.15)。石英C轴组构测定(EBSD)结果... 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糜棱状花岗岩位于哀牢山深变质带中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两个样品(08Q2-22和08Q2-15)锆石新生边的年龄分别为250.2±2.1Ma(MSWD=2.5)和247.2±2.3Ma(MSWD=0.15)。石英C轴组构测定(EBSD)结果表明韧性变形变质作用形成于角闪岩相条件(500~630℃),远低于锆石结晶温度(675~864℃)和U-Pb体系的封闭温度(>800℃),对锆石内部的U-Th-Pb组成不会产生影响,结合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及U-Pb协和图的特点分析认为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247~250Ma)是对岩浆侵位时代的体现。花岗岩中白云母等过铝质矿物的出现、低钠高钾、A/CNK和A/NK都>1.0、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上地壳相似,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亲岩浆元素强烈富集,Sm和Y明显亏损的特征展示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Yb+Ta)-Rb、Nb-Y、(Y+Nb)-Rb和CaO-(TFeO+MgO)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构造带曾经历早中生代俯冲碰撞作用的历史,表明该花岗岩体形成于俯冲碰撞型构造环境。结合前人在哀牢山、点苍山深变质带中相继发现的早三叠世糜棱岩化花岗岩,以及长英质岩石韧性变形变质作用发生于中下地壳(10~15km以下)的特点,分析认为哀牢山—金沙江深变质带是早三叠世及其以前的岩石被俯冲到中下地壳发生韧性变形变质后被挤出或隆升到上地壳的,深变质变形作用形成于中生代或新生代,而非元古宙,它不是,或至少不完全是扬子地块的结晶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变质带 糜棱状花岗岩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Ⅰ号含矿岩体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戚学祥 朱路华 李志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6,共9页
白马寨I号岩体是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白马寨Cu-Ni矿区内最大的一个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从中心向边缘依次由含矿橄榄岩、矿化辉石岩和辉长岩3个相带组成环状体。从中心相到边缘相,岩石中SiO2、TiO2、Al2O3、CaO、Na2O和K2O含量逐渐增... 白马寨I号岩体是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白马寨Cu-Ni矿区内最大的一个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从中心向边缘依次由含矿橄榄岩、矿化辉石岩和辉长岩3个相带组成环状体。从中心相到边缘相,岩石中SiO2、TiO2、Al2O3、CaO、Na2O和K2O含量逐渐增加,TFe、MgO含量降低;稀土元素中w(∑REE)、w(LREE)/w(HREE)逐渐增加,δEu由负异常到正异常演变;微量元素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逐渐增加、强亲岩浆元素逐渐降低的演变特征。铂族元素配分模式为Pt-Pd型,w(Pt)/w(Pd)比值为0.32~0.68,介于富硫化物拉斑玄武岩(0.38)和原始上地幔(1.36)之间,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微量元素蛛网图和铂族元素配分模式中不同岩石配分曲线的相似性揭示3个相带不同岩石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展示基性—超基性岩形成于玄武质岩浆演化、熔离及岩浆一次性侵入、分异成岩成矿的特征。矿区内地层层序稳定,岩体与沉积岩之间的侵入接触关系及w(Zr)-w(Y)-w(Nb)图解说明白马寨岩体形成于陆内环境。岩体的低Ti含量、Th强烈正异常和含矿橄榄岩负Eu异常,以及w(Th)/w(Ta)比值、w(Th)/w(Nb)比值和w(Pd)/w(Pt)比值及Ir族元素配分曲线明显不同于峨眉山玄武岩和典型的地幔柱玄武岩,而与大陆裂谷玄武岩非常相近,说明白马寨I号岩体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地球化学 大陆裂谷 白马寨 铜镍硫化物矿床 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南段铜厂铜钼矿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胥磊落 毕献武 +4 位作者 苏文超 陈佑伟 王蝶 董少花 唐永永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96-196,共1页
关键词 含矿斑岩 铜钼矿 富碱侵入岩带 哀牢山 铜厂 金沙江 地球化学研究 分析结果 埃达克岩 碱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巧家段巨型古滑坡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被引量:19
15
作者 冯振 吴中海 +3 位作者 曹佳文 胡萌萌 哈广浩 康怀信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9-636,共8页
巧家地处小江断裂带与则木河断裂、五莲峰断裂相交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断裂与地震活动频繁,崩滑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通过遥感解译与工程地质分析,在小江断裂带巧家段东侧识别出一处巨型古滑坡。巧家古滑坡平面形态为筲箕形,堆积体长5.5... 巧家地处小江断裂带与则木河断裂、五莲峰断裂相交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断裂与地震活动频繁,崩滑流地质灾害极为发育。通过遥感解译与工程地质分析,在小江断裂带巧家段东侧识别出一处巨型古滑坡。巧家古滑坡平面形态为筲箕形,堆积体长5.5km,宽9km,平均厚度约250m,预测体积达到约10亿m^3。古滑坡后缘为典型的圈椅状地貌,两侧边界多沿基岩地层中的次级断层发育,并在地表呈阶梯式的台阶状地形。堆积体的岩性主要由二叠系阳新组灰岩组成,局部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组玄武岩,多具碎裂-松散结构。整体上看,该滑坡体风化强烈,中前部发育大型纵向冲沟,暗示形成时代较老。综合分析认为,巧家古滑坡成因极可能是由于小江断裂带强烈左旋走滑作用下,导致巧家东侧山地发生持续性的构造抬升,并在巨大地震活动触发下形成。关于小江断裂带巧家段在未来的大地震活动背景下,是否可能导致古巨型滑坡复活,或该区是否还存在发生类似巨型地震滑坡的风险等问题,显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金沙江 巨型古滑坡 地震地质灾害 工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缝合时限:晚二叠世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李龚健 王庆飞 +3 位作者 禹丽 胡兆初 马楠 黄钰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83-3900,共18页
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系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东缘一条重要古特提斯缝合带,其南段哀牢山缝合带闭合的时限及其岩浆活动响应,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制约。本文对出露于哀牢山缝合带北部老王寨矿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 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系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东缘一条重要古特提斯缝合带,其南段哀牢山缝合带闭合的时限及其岩浆活动响应,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制约。本文对出露于哀牢山缝合带北部老王寨矿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与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2件花岗斑岩(D12-1与D13-1)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7.7±1.8Ma与255.0~251.7Ma,1件石英斑岩(L12-8)为255.1±3.4Ma,表明一次晚二叠世的岩浆事件。微量元素地化结果显示清晰的Rb、U、Th、Pb正异常和Ba、Sr、Ti、Nb负异常以及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REE/HREE=7.2~18.2)与负Eu异常(0.74~0.78)特征,结合前人主量元素分析表现出的过铝质与高钾钙碱质结果,认为其主体系加厚地壳的富铝沉积岩区深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花岗斑岩εHf(t)值总体集中于0.8~3.3,也含有少量异常正值(7.2)和负值(-5.1和-2.9),解释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与地壳(沉积源区特征明显)的混合。石英斑岩εHf(t)值分布很窄,结果均为负值(-5.5^-2.3),认为其可能系下地壳先存弧岩浆岩源区部分熔融的结果。花岗斑岩锆石较石英斑岩锆石显示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显著与Ti温度计结果偏高的特征,表现出与其源区中地幔组分的涉入作用相关。总体加厚地壳背景下成生的岩浆岩涉入地幔组分,反映岩浆活动发生于哀牢山缝合带的后碰撞伸展背景。综合新近发表的俯冲型与碰撞型岩浆岩锆石U-Pb定年数据,将哀牢山缝合带闭合的时间限定在晚二叠世(~260Ma),其早于西侧昌宁-孟连洋与北段金沙江洋闭合的时限(分别为中三叠世~235Ma和早三叠世~24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缝合带 金沙江缝合带 古特提斯洋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老王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胜金沙江寨子村古滑坡的新发现及地质构造约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家明 徐则民 +2 位作者 李乾坤 张卫锋 傅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206-213,共8页
寨子村古滑坡(约2.5×108m3)是金沙江沿岸发现的超大型灾难性古滑坡,该滑坡曾诱发严重的堵江事件。新发现的残留滑坡堆积体位于寨子村,属寨子村古滑坡Ⅰ号滑坡的滑坡堆积体,面积约13.5×104m2。滑坡沿江上游形成了堵江后的湖相... 寨子村古滑坡(约2.5×108m3)是金沙江沿岸发现的超大型灾难性古滑坡,该滑坡曾诱发严重的堵江事件。新发现的残留滑坡堆积体位于寨子村,属寨子村古滑坡Ⅰ号滑坡的滑坡堆积体,面积约13.5×104m2。滑坡沿江上游形成了堵江后的湖相沉积。现今,仍可见有湖相沉积层覆盖于滑坡堆积层之上,湖相沉积层与滑坡堆积层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一条古老而活动强烈的近南北向程海断裂带在金沙江段穿过整个寨子村古滑坡,程海断裂带以左旋走滑拉张运动为主,同时伴随垂直错动;该断裂带的复杂活动破坏了地质体的连续性,加速了岩石破碎程度。金沙江的底蚀作用和断裂带活动同时控制着右岸地貌的演变。寨子村古滑坡的滑坡规模、岩性特征、失稳方向及其形成机制都严格受到近场区的地质构造约束,推测认为程海断裂带活动是对寨子村古滑坡的主要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寨子村古滑坡 滑坡坝 程海断裂带 地质构造约束 边坡稳定性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红河成矿带南段斑岩铜钼矿成矿年代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胥磊落 毕献武 唐永永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25-526,共2页
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对接及随后的剪切走滑作用造就了金沙江-红河深切大断裂,金沙江-红河深切大断裂与次级断裂共同控制了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上的斑岩铜钼矿床的形成和分布(Houetal.,2007)。以往研究认为金沙江-红河成矿带自南向北分布... 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对接及随后的剪切走滑作用造就了金沙江-红河深切大断裂,金沙江-红河深切大断裂与次级断裂共同控制了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上的斑岩铜钼矿床的形成和分布(Houetal.,2007)。以往研究认为金沙江-红河成矿带自南向北分布的三个斑岩铜钼矿(铜厂、马厂箐和玉龙)是同时形成的,属同一成矿集中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床 金沙江 成矿带 地质意义 成矿年代学 成矿年龄 辉钼矿 马厂箐 走滑作用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造山带九甲—安定金矿带矿化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19
作者 孙崇波 王道永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841-842,共2页
1区域地质背景九甲—安定断裂为哀牢山造山带的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延伸,海西-印支期表现为逆冲推覆,喜山期具右行走滑的多期、多阶段活动特点。沿断裂带发育有墨江金矿、牛孔金矿和牛机金矿等多个金矿床(点)和依期金矿化蚀变... 1区域地质背景九甲—安定断裂为哀牢山造山带的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北西-南东向延伸,海西-印支期表现为逆冲推覆,喜山期具右行走滑的多期、多阶段活动特点。沿断裂带发育有墨江金矿、牛孔金矿和牛机金矿等多个金矿床(点)和依期金矿化蚀变带,构成了九甲-安定金成矿带。成矿带金矿床(点)类型较为统一、成因机理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造山带 地质特征 因素分析 金矿化 金矿床 金矿带 金成矿带 断裂带 区域地质背景 金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巧家巨型古滑坡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莉 张丽萍 +2 位作者 李萍 杨鑫 邓清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金沙江巧家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断裂带运动较为活跃且地震频发。根据金沙江巧家段卫星影像图、地质条件及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巧家古滑坡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发生时间。研究发现:巧家边坡具备滑坡要素且在坡脚前缘处的金沙江异常弯... 金沙江巧家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断裂带运动较为活跃且地震频发。根据金沙江巧家段卫星影像图、地质条件及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巧家古滑坡的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及发生时间。研究发现:巧家边坡具备滑坡要素且在坡脚前缘处的金沙江异常弯曲,推断巧家斜坡为古滑坡;巧家古滑坡坡体岩性较为松散,滑坡堆积体长约5.5 km,宽约9.0 km,平均厚度约为250 m,估算体积约为12亿m^(3),为巨型滑坡;巧家古滑坡的发生与坡体形态、岩性特征、断裂带活动及地震等有密切联系。由坡脚阶地赋存状态,推测滑坡发生于(96±10)万年之前。在地震、强降雨以及库水波动等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巧家巨型古滑坡具有复活可能性。因此,研究巧家古滑坡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对于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滑坡灾害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古滑坡 地质构造 断裂带 成因分析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