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驱动器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德海 许宸语 +5 位作者 郭东杰 李艳芹 祝志逢 马选雄 周盛茂 浮绍椿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1,共9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metal Composite,IPMC)因其形变展现出高度的非线性且自身具有质量轻、机电转换能力强和对大变形耐受性高的独特性质,在医疗、电气、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综述...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metal Composite,IPMC)因其形变展现出高度的非线性且自身具有质量轻、机电转换能力强和对大变形耐受性高的独特性质,在医疗、电气、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综述了同类型的材料在驱动性能和原理上的差异,从离子在电场中的迁移、膜内静电力和水分子导致的溶胀3个角度研究了IPMC的驱动原理,汇总分析了相关理论并建立了相关计算模型,分析了离子交换膜、电极和阳离子对驱动性能的影响因素,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期望对整体驱动结果进行改善。根据应用场景,综述了IPMC作为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应用案例。最后,对面向驱动器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难题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材料 性能分析 离子迁移 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的电极界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延杰 汝杰 +4 位作者 赵东旭 王田苗 沈奇 陈花玲 朱灯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29,共6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IPM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机电转换能力且本体柔软,可以制作成多种驱动器和传感器,因而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种材料的机电性能受多种因素影...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IPM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机电转换能力且本体柔软,可以制作成多种驱动器和传感器,因而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种材料的机电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电极界面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针对IPMC材料的界面电极特性所做的研究工作,归纳了优化电极界面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一种有效提高IPMC材料电极界面的制备工艺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材料 电极界面 制备工艺 化学镀 智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理论建模研究现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博 陈花玲 朱子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101,105,共5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仿生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IPMC材料及其性能特点,综述了基于IPMC材料工作机理的理论模型以及从IPMC实际...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仿生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IPMC材料及其性能特点,综述了基于IPMC材料工作机理的理论模型以及从IPMC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的等效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其中理论模型可以直观地分析IPMC的性能,但是模型参数多且结构复杂,不易掌握;等效模型简易实用,但是精度不高,扩展性差。指出了IPMC建模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材料 理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水凝胶法制备金属-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文明 李布青 远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利用水凝胶的高吸水性和内部交联网络提供的纳米空间 ,并利用γ 射线产生的还原性粒子 (H·和e-aq)来还原被吸进P(AA/DMMC)水凝胶中的银离子以及PAM水凝胶中的银离子和二价铜离子 ,制得Ag P(AA/DMMC) ,Ag PAM和Cu2 O PAM纳米复合材... 利用水凝胶的高吸水性和内部交联网络提供的纳米空间 ,并利用γ 射线产生的还原性粒子 (H·和e-aq)来还原被吸进P(AA/DMMC)水凝胶中的银离子以及PAM水凝胶中的银离子和二价铜离子 ,制得Ag P(AA/DMMC) ,Ag PAM和Cu2 O PAM纳米复合材料 .TEM分析表明 :银原子在P(AA/DMMC)和在PAM凝胶网络内都聚集成纳米粒子 ,且粒径分布很窄 ;银粒子在凝胶中分布均匀 ;XRD分析表明 :纳米银在非离子型水凝胶PAM中的晶型为非晶 ,但在 40 0℃通氮气下处理 4h后 ,转变为立方晶型 .在离子型水凝胶聚 (AA/DMMC)中 ,银粒子的晶型受络合剂的影响 ,不加为非晶 ,反之为立方晶型 .XRD和TEM分析也表明 :复合在PAM中的Cu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辐射水凝胶法 氧化亚铜 水合电子 金属-聚合物 P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柯满竹 陈文 +2 位作者 徐庆 郑锦霞 麦立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聚合物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阴极材料在锂二次电池中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本文综述了这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征,分析了其导电机理,探讨了该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
关键词 聚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合阴极材料 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型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常龙飞 陈花玲 +2 位作者 朱子才 李博 王延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30-7134,共5页
主要研究钯电极型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Pd-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Pd-IPMC)的制备工艺。以增加Pd-IPMC的电致动位移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优化方法,针对浸泡还原镀和化学镀两个核心步骤进行了参数优化,探索了主要工艺参数对... 主要研究钯电极型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Pd-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Pd-IPMC)的制备工艺。以增加Pd-IPMC的电致动位移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优化方法,针对浸泡还原镀和化学镀两个核心步骤进行了参数优化,探索了主要工艺参数对材料电致位移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给出了工艺参数的优化值,以及这些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水平和效应曲线。由优化后工艺参数制备的Pd-IPMC性能较优化前有显著提高,且优于ERI公司商业化的IPMC。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Pd作为IPMC电极的可行性,解决了现有Pd-IPMC材料致动性能不理想的难题,对于制备低成本、大变形的IPMC材料,并促进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材料 钯电极 制备工艺 化学镀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分数阶模型的建立与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岚峰 程立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8-251,256,共5页
IPMC是一类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电活性智能材料,但响应机理复杂且具有非线性限制了其开发与应用。分数阶控制是对传统整数阶控制理论的概括和补充,分数阶控制理论使得传统经典的PID控制理论更具有可模拟性和鲁棒性。为了准确地建立IPMC... IPMC是一类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电活性智能材料,但响应机理复杂且具有非线性限制了其开发与应用。分数阶控制是对传统整数阶控制理论的概括和补充,分数阶控制理论使得传统经典的PID控制理论更具有可模拟性和鲁棒性。为了准确地建立IPMC驱动器的模型并说明分数阶控制的优越性,首先建立了描述IPMC驱动器的整数阶模型和分数阶模型,然后比较两种模型的拟合精度,确定采用拟合精度更高的分数阶模型来描述IPMC驱动性能。针对IPMC分数阶模型设计了整数阶PI控制器和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可见,分数阶控制的上升时间更快,超调量更小,通频带更宽,可应用于控制IPMC的形变,证明了应用分数阶控制方法使得被控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材料 分数阶 PI控制器 上升时间 超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姜涛 柳乐仙 连慧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2-27,共6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类电活性材料,可作为柔性致动器和传感器,因在仿生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IPMC的研究现状,包括IPMC的致动原理,基质膜材料的结构、制备及性质以及电极的制备方...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类电活性材料,可作为柔性致动器和传感器,因在仿生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概述了IPMC的研究现状,包括IPMC的致动原理,基质膜材料的结构、制备及性质以及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工艺。基于材料组成结构对IPMC基质膜进行了分类,详细讨论了膜材料的化学结构与其质子交换能力、溶胀性、吸水率、致动力、形变性等性能的关系,并分析了各类材料的特点及局限性;讨论了IPMC电极制备方法及工艺,分析了电极制备方法与其性能的关系;通过归纳总结IPMC组成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改进IPMC性能的方法,并展望了该类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材料 离子交换膜 致动器 机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柔性电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晓鹏 肖友华 +3 位作者 管奕琛 鲁晓东 宗文杰 傅深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70-4782,共13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电活性的智能软材料,由离子交换薄膜及其上下表面的柔性电极组成,其中柔性电极的优异性能对于提升IPMC的驱动和传感性能至关重要。目前专门针对IPMC传感的电极研究相对较少,而适用于IPMC驱动的电极...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电活性的智能软材料,由离子交换薄膜及其上下表面的柔性电极组成,其中柔性电极的优异性能对于提升IPMC的驱动和传感性能至关重要。目前专门针对IPMC传感的电极研究相对较少,而适用于IPMC驱动的电极一般也满足其传感的电极要求,因此本文从IPMC柔性电极的材料筛选、制备和柔性电极对驱动性能的提升策略方面综述了IPMC柔性电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首先,简单概述了IPMC智能软材料的组成及其驱动、传感机理;其次,归纳整理了IPMC电极材料的种类和各类电极材料面临的问题,如金属电极易疲劳开裂且比电容较低的问题,导电聚合物电极的电导率较低等问题;最后,重点综述了改性柔性电极在提升IPMC驱动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理想的IPMC柔性电极应兼具较高的电导率、较大的比电容和优异的稳定性特点,以期为IPMC智能软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软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材料 柔性电极 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模糊PID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小品 常龙飞 +2 位作者 李超群 卞长生 朱子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47-1052,共6页
文章针对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IPMC)的松弛效应,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实现了其PID的参数自整定功能;采用Matlab/Simulink分别对模糊PID控制系统和常规PID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文章针对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IPMC)的松弛效应,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实现了其PID的参数自整定功能;采用Matlab/Simulink分别对模糊PID控制系统和常规PID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系统响应时间为0.2 s,远小于常规PID控制系统的1.5 s,模糊PID控制系统的最大超调量比常规PID控制系统降低了74.5%,稳态误差降低了65.6%;采用STC51单片机对模糊PID控制系统和常规PID控制系统进行了IPMC末端输出位移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系统的最大超调量比常规PID控制系统降低了77%,稳态误差降低了49%。该文设计的模糊PID控制系统对IPMC末端输出位移的控制效果比常规PID控制系统有了显著改进,对IPMC材料的应用具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智能材料 电致动聚合物 离子聚合物-金属材料 松弛效应 模糊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纳米孔洞的金属-有机超分子聚合物与功能材料 被引量:7
11
作者 洪茂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9-373,共5页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纳米超分子笼和具有纳米孔洞的金属-有机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合成有机桥联配体并与金属离子自组装成各类具有纳米孔洞的超分子化合物和一维、二维或...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纳米超分子笼和具有纳米孔洞的金属-有机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合成有机桥联配体并与金属离子自组装成各类具有纳米孔洞的超分子化合物和一维、二维或三维的金属-有机聚合物,应用结构化学研究手段,研究它们的自组装规律、空间结构、电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寻找这两类化合物在生物工程与功能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纳米孔洞 功能材料 金属-有机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磺化聚酰亚胺为基材的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玉邯 王喜 +1 位作者 高连勋 金日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5,共4页
以磺化聚酰亚胺(SPI)作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的基体材料,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新型IPMC,并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金属铂和银成功涂镀到SPI基材上,镀层厚度为12μm;并对以SPI和Nafion膜为基材制备的IPMC材... 以磺化聚酰亚胺(SPI)作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的基体材料,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新型IPMC,并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金属铂和银成功涂镀到SPI基材上,镀层厚度为12μm;并对以SPI和Nafion膜为基材制备的IPMC材料的含水量、表面电阻和电制动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的Nafion为基材的IPMC材料相比,以SPI为基材的新型IPMC材料的含水量明显高于Nafion基材制备的IPMC,并且电致动性能更好,产生的尖端位移远远高于Nafion基材制备的IPMC,并且灵敏度更高。这些性能显示磺化聚酰亚胺有望替代Nafion膜作为电活性聚合物的基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酰亚胺 离子聚合物-金属材料 电活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聚合物:材料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茂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无机-有机复合聚合物特别是类分子筛聚合物、类多层钙钛矿和仿生物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成为近几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我们瞄准了这一前沿领域并合成和表征了以下四个系列具有纳米孔洞的分子笼和一维、二维或三维的新型无机聚合物... 无机-有机复合聚合物特别是类分子筛聚合物、类多层钙钛矿和仿生物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成为近几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我们瞄准了这一前沿领域并合成和表征了以下四个系列具有纳米孔洞的分子笼和一维、二维或三维的新型无机聚合物:(1)带有纳米尺寸空腔和孔状结构的新型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聚合物;(2)含有螺旋链的一维链状聚合物;(3)具有石墨形态层状结构和优异导电性能的聚合物;(4)以强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为核心、有机分子为稳定外壳的纳米线聚合物。本文总结这四个系列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聚合物 金属 纳米聚合物 材料 有机聚合物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聚合物复合CPU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常清 黄漫玲 +2 位作者 张亚军 许红 庄俭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9,25,共5页
随着计算机集成度越来越高,CPU散热问题日益突出。提出了一种新型金属与聚合物复合式CPU散热器,并基于热力学平衡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翅片材料和结构的散热器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金属-聚合物复合CPU散热器可以达到金属... 随着计算机集成度越来越高,CPU散热问题日益突出。提出了一种新型金属与聚合物复合式CPU散热器,并基于热力学平衡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翅片材料和结构的散热器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金属-聚合物复合CPU散热器可以达到金属CPU散热器相当的散热性能,当其翅片高度均为50 mm时,两者的温度差仅为0.73℃。金属-聚合物矩形微结构CPU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优于金属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聚合物 合式CPU散热器 散热性能 翅片材料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新型含有高分子金属配合物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宏途 张宏文 +4 位作者 徐亚新 张开 金旭 周鑫 王静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81-1383,M011,共4页
The homopolymer brushes of polyacrylamide(PAAM) on spherical silicon gel were synthesiz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 The silicon gel initiator was prepared by self-assemble. Utilizing these modifie... The homopolymer brushes of polyacrylamide(PAAM) on spherical silicon gel were synthesiz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 The silicon gel initiator was prepared by self-assemble. Utilizing these modified silicon gel as the substrate, a kind of novel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material with the polymer metal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The result of ESR indicates that the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material with the polymer metal complex based on silicon gel possesses well paramagne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631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聚合物金属配合物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手螺旋三维骨架材料[{Cu(sala)}_n]混合全戊基-β-环糊精用于促进气相色谱对映选择分离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生明 刘虹 +2 位作者 杨江蓉 艾萍 袁黎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的拓扑结构、持久性的孔结构以及可修饰的孔道表面等特点,在对映选择性催化和手性分离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一种单手... 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的拓扑结构、持久性的孔结构以及可修饰的孔道表面等特点,在对映选择性催化和手性分离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一种单手螺旋三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sala)}n](H2sala=N-(2-hydroxybenzyl)-L-alanine)与全戊基-β-环糊精混合,制备了新型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为了考察手性MOF是否能够增强全戊基-β-环糊精的手性分离能力,分别用不同的固定相制备了3根手性柱用于对比:柱A([{Cu(sala)}n])、柱B(全戊基-β-环糊精)和柱C([{Cu(sala)}n]+全戊基-β-环糊精)。比较了柱A、柱B和柱C对相同手性化合物的拆分能力,结果表明柱C具有更好的手性选择性和更高的分辨能力,证实使用MOF[{Cu(sala)}n]能够提高全戊基-β-环糊精的对映选择分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戊基-β-环糊精 固定相 毛细管柱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金属涂层/PET复合体系的结构-力学行为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江平 Volynskii A.L.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6-410,共5页
本文叙述了在单向拉伸铝涂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体系时形成的表面微结构的特点—周期性波状起伏的形成和铝涂层的规则断裂。研究了试样横向收缩率、温度、拉伸速率和铝涂层厚度对波状起伏周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试样形变条件... 本文叙述了在单向拉伸铝涂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体系时形成的表面微结构的特点—周期性波状起伏的形成和铝涂层的规则断裂。研究了试样横向收缩率、温度、拉伸速率和铝涂层厚度对波状起伏周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试样形变条件和铝膜厚度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涂层/PET 合体系 结构-力学行为 聚合物材料 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盖板为非金属材料的超声频换能器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育兵 郑欢 +3 位作者 向冰 吴梓豪 贺西平 朱行旻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66-1570,共5页
针对振动式机械天线高频激振的需求,本文选择了杨氏模量实部较高而虚部相对较低的聚合物PPS作为换能器的前盖板材料。研究了换能器的机电等效电路,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对研制的换能器测试了其导纳特性、前后振幅、... 针对振动式机械天线高频激振的需求,本文选择了杨氏模量实部较高而虚部相对较低的聚合物PPS作为换能器的前盖板材料。研究了换能器的机电等效电路,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换能器的谐振频率。对研制的换能器测试了其导纳特性、前后振幅、电压振幅关系、工作升温情况和雾化效果。测试结果表明:谐振频率处施加在换能器上的激励电压与前端振幅呈线性关系;换能器的前后振幅比较大。相对于金属材料组件换能器,非金属材料组件换能器的输出-质量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能器 机械天线 金属材料 杨氏模量 等效电路 谐振频率 变幅杆 输出-质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修饰的MOFs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锦福 郭立升 +1 位作者 孙松 薛照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13-2617,共5页
选用锂离子液体(Li-IL)填充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中合成简单的MOF-5,形成离子导体Li-IL@MOF-5(LM)。将LM与PEO/PVDF结合,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s)。研究LM的含量在不同温度下对CPE的电化学及电池性... 选用锂离子液体(Li-IL)填充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中合成简单的MOF-5,形成离子导体Li-IL@MOF-5(LM)。将LM与PEO/PVDF结合,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s)。研究LM的含量在不同温度下对CPE的电化学及电池性能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CPE进行形貌及结构分析;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CPE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使用电池测试系统对CPE组装成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进行电池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当LM含量为40%时,该CPE在60℃时的离子电导率为3.65×10^(-4)S/cm,组装成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在0.2 C下充电比容量达到149.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锂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MOFs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冯爱玲 王彦妮 +2 位作者 徐榕 林社宝 江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061-11070,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是通过金属离子与有机桥联配体自组装形成的配位聚合物,因其易于制备、结构多样及孔道表面可修饰等特点成为新一代的晶体多孔材料。而由于MOFs机械强度低且化学稳定性差,使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构建MOFs基复合...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是通过金属离子与有机桥联配体自组装形成的配位聚合物,因其易于制备、结构多样及孔道表面可修饰等特点成为新一代的晶体多孔材料。而由于MOFs机械强度低且化学稳定性差,使其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构建MOFs基复合材料可以有效弥补这些缺陷,同时可引入新的性质和功能。与单一材料相比,MOFs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更高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介绍了近年来报道的各类MOFs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归纳了MOFs基复合材料的种类;综述了其在气体吸附、光学、催化、传感以及药物缓释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MOFs基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配位聚合物 多孔性 材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