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超短激光脉冲泵浦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的太赫兹辐射产生
1
作者 黄彬 刘翔 +1 位作者 余健雄 杜海伟 《光电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8,共9页
利用超短激光脉冲泵浦半导体表面或者半导体异质结可以产生太赫兹脉冲辐射。基于超短激光脉冲泵浦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异质结的太赫兹辐射产生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载流子密度和速度在半导体内部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超短... 利用超短激光脉冲泵浦半导体表面或者半导体异质结可以产生太赫兹脉冲辐射。基于超短激光脉冲泵浦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异质结的太赫兹辐射产生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载流子密度和速度在半导体内部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超短激光脉宽、载流子寿命以及半导体厚度等参数对太赫兹辐射的影响和物理机制。结果显示,超短激光脉宽的增加会提高太赫兹脉冲的幅值,降低太赫兹脉冲中心频率和半峰全宽;载流子寿命和半导体材料厚度的增加对太赫兹辐射的中心频率和半峰全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通过分析不同参数对产生太赫兹辐射的影响,获得了该作用过程优化宽带太赫兹脉冲产生的途径和参数。本文结果对开展相关实验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超短激光 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异质结 脉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肽-金属离子螯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夏冰 董艺帆 +3 位作者 高先晶 段晓杰 布冠好 杨趁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1-358,共8页
肽-金属离子螯合物是由肽和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形成的性质稳定的环状化合物,具备的抗菌活性使其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方面展现出应用潜力。该文介绍了肽-金属离子螯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构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不同靶标的作用机制... 肽-金属离子螯合物是由肽和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形成的性质稳定的环状化合物,具备的抗菌活性使其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方面展现出应用潜力。该文介绍了肽-金属离子螯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构与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不同靶标的作用机制,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肽-金属离子螯合物在食品防腐保鲜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具有抑菌活性的肽-金属离子螯合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螯合物 抑菌活性 结构 抑菌机制 防腐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氨基烟酸的锰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荧光传感性质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涛 梁晓彤 +4 位作者 廖思燕 刘小慧 余嘉俊 邹霖 邱燕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321,共9页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具有双节点(2,8)-c配位网络结构,其中[Mn_(2)(CO_(2))_(2)(H_(2)O)]二聚单元作为8-连接节点,5-ana-配体作为2-连接节点。分子范德瓦耳斯表面静电势(ESP)分析表明,5-ana-配体的第一反应位点在羧基氧原子附近,ESP最小值为-143.37 kcal·mol^(-1),第二和第三反应位点分别位于吡啶环和氨基氮原子附近。Mn-MOF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测试显示配合物在256 nm光激发下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02 nm。更重要的是,Mn-MOF可以通过荧光猝灭实现对Fe^(3+)的选择性识别,且猝灭效率达到98.71%,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探针分析水溶液中的F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烟酸 Mn(Ⅱ) 晶体结构 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传感器 铁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x)Pb_(x))Ru_(2)O_(7)中金属-绝缘体转变调控研究
4
作者 焦媛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烧绿石结构的Y 2 Ru_(2)O_(7)表现为反铁磁Mott绝缘体基态,而具有相同结构的Pb_(2)Ru_(2)O_(6.5)则呈现顺磁金属基态。为深入理解此差异,本研究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Y_(2-x)Pb_(x))Ru_(2)O_(7)系列多晶材料,并系统研究了Pb^(2+)掺杂浓度... 烧绿石结构的Y 2 Ru_(2)O_(7)表现为反铁磁Mott绝缘体基态,而具有相同结构的Pb_(2)Ru_(2)O_(6.5)则呈现顺磁金属基态。为深入理解此差异,本研究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Y_(2-x)Pb_(x))Ru_(2)O_(7)系列多晶材料,并系统研究了Pb^(2+)掺杂浓度x对其晶体结构和电阻率、磁化率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Y_(2-x)Pb_(x))Ru_(2)O_(7)(0≤x≤2.0)材料在x=0.5时经历了金属-绝缘体转变。通过与类似结构的烧绿石氧化物对比后发现,Pb^(2+)替代Y^(3+)不仅引入了额外的载流子,其6s^(2)存在的孤对电子还可能增强费米面附近的态密度,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是其出现金属-绝缘体转变的原因。该类4d/5d烧绿石氧化物为研究受到强烈几何挫折的关联电子奇异物性提供了关键的材料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绿石 金属-绝缘体转变 Pb^(2+)掺杂 Y_(2)Ru_(2)O_(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5-二溴对苯二羧酸配体的镧系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5
作者 罗小玲 邹品田 +4 位作者 王小燕 刘峥 孔翔飞 唐群 王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3-1150,共8页
采用溶剂热法,以2,5-二溴对苯二甲酸(H_(2)L)为配体,分别与六水合硝酸钕、六水合硝酸钆反应合成了_(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MOFs):{[Nd_(2)(L)_(3)(DMF)_(2)(H_(2)O)_(2)]·_(2)DMF}n(1)和{[Gd_(2)(L)_(3)(DMF)_(2)(H_(2)O)_(2)]... 采用溶剂热法,以2,5-二溴对苯二甲酸(H_(2)L)为配体,分别与六水合硝酸钕、六水合硝酸钆反应合成了_(2)种镧系金属有机骨架(MOFs):{[Nd_(2)(L)_(3)(DMF)_(2)(H_(2)O)_(2)]·_(2)DMF}n(1)和{[Gd_(2)(L)_(3)(DMF)_(2)(H_(2)O)_(2)]·2DMF}n(_(2))。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是以稀土离子为金属节点,与配体相互连接,形成无限延伸的三维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 2 5-二溴对苯二甲酸 金属有机骨架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绝缘体复合薄膜中的纳米颗粒形态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戈扬 吴亮 +1 位作者 张流强 李鹏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6-398,共3页
本文采用多靶磁控溅射仪旋转基片的方法,利用红外灯管加热基片,制备了不同基片温度的Ag-SiO2复合薄膜(15.0at%Si)。采用TEM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基片温度,可以控... 本文采用多靶磁控溅射仪旋转基片的方法,利用红外灯管加热基片,制备了不同基片温度的Ag-SiO2复合薄膜(15.0at%Si)。采用TEM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基片温度,可以控制Ag-SiO2复合薄膜中Ag粒子的形态;当基片温度高于300℃时,复合膜中孤立的Ag颗粒直径为10~100nm;薄膜的电阻率亦可通过基片加热在102~106μΩ·cm范围内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结构 复合薄膜 金属-绝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介质-金属阵列的折射率传感(英文)
7
作者 桑明煌 徐猛 +1 位作者 李青 周华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阵列结构折射率传感器.在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区域内,由于表面等离子效应,入射波在特定频率时可以通过一个无缝的金,在80 nm厚的金膜上可以得到近100%的透射率.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对周围液体的折射率变化也很敏... 提出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阵列结构折射率传感器.在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区域内,由于表面等离子效应,入射波在特定频率时可以通过一个无缝的金,在80 nm厚的金膜上可以得到近100%的透射率.仿真结果表明传感器对周围液体的折射率变化也很敏感,这些发现可以得出一个新的、简化的替代方法,使传感器更加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绝缘体-金属阵列结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小型化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对Al-Al_2O_3-Ti/Au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子源发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一华 薛涛 +1 位作者 张小宁 刘纯亮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8-1233,共6页
研究了退火工艺对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器件(Al-Al2O3-Ti/Au结构)的发射特性的影响。在对MIM器件Ti/Au顶电极进行退火处理后,金属离子渗入绝缘层形成掺杂,器件发射电流密度提高,有效发射面积增大,并有较高发射效率,在加速电压200 V,器... 研究了退火工艺对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器件(Al-Al2O3-Ti/Au结构)的发射特性的影响。在对MIM器件Ti/Au顶电极进行退火处理后,金属离子渗入绝缘层形成掺杂,器件发射电流密度提高,有效发射面积增大,并有较高发射效率,在加速电压200 V,器件偏置电压13.5 V时电子发射电流密度达到1056.6μA/cm2,最大发射效率为4.7%,最优退火温度为300℃。在对MIM器件的Al底电极进行退火处理后,可以减小电化学氧化的电解质掺杂,提高器件发射寿命,器件工作于非电形成状态,电子发射电流密度波动小。对Al底电极的单独退火可使器件同时具有发射大、稳定性好的优点,在提高MIM发射性能的同时,缩短了器件制备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绝缘体-金属 电子发射特性 退火 电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绝缘体-金属转变临界掺杂浓度:Co重掺杂Si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晓晚 杨影影 +4 位作者 秦圆 吴爱民 王旭东 黄昊 姚曼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2-348,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本文旨在探索确定绝缘体-金属转变临界浓度的理论计算方法.以Co重掺杂Si为研究对象,构建并计算了10个Co不同掺杂浓度模型的晶体结构、杂质形成能及其电子性质.发现在Co掺杂Si体系的带隙中形成了杂质能...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本文旨在探索确定绝缘体-金属转变临界浓度的理论计算方法.以Co重掺杂Si为研究对象,构建并计算了10个Co不同掺杂浓度模型的晶体结构、杂质形成能及其电子性质.发现在Co掺杂Si体系的带隙中形成了杂质能级,杂质能级的位置和宽度随着Co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当Co掺杂浓度较高时杂质形成能逐渐稳定,且杂质能级穿过费米能级使体系表现出金属性.综合杂质形成能的变化趋势,以及杂质能级极小值与费米能级间的距离条件,可预测出发生绝缘体-金属转变的Co掺杂浓度为2.601Wingdings 2MC@10^(20) cm^(-3),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上述两条依据应用于S重掺杂Si体系和Se重掺杂Si体系同样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掺杂 绝缘体-金属转变 临界浓度 中间带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绝缘体颗粒膜的巨霍尔效应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郝身芬 王良民 +4 位作者 张兆刚 余天 李杏清 李定国 陈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1期217-220,共4页
介绍了金属-绝缘体颗粒膜巨霍尔效应的研究背景及样品的制备与测量,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最后对研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金属-绝缘体颗粒膜 巨霍尔效应 金属体积分数 逾渗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催化剂/MAO催化1-癸烯齐聚合及其产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4
11
作者 盛亚平 黄启谷 +1 位作者 陈伟 杨万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9-764,共6页
用均相茂金属催化剂(n-Bu)Cp2ZrCl2/MAO对1-癸烯的齐聚合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齐聚温度、Al/Zr摩尔比值、助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催化剂浓度对齐聚反应的影响。采用GC-MS、GC和13CNMR对齐聚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GC-MS和GC的分析结果... 用均相茂金属催化剂(n-Bu)Cp2ZrCl2/MAO对1-癸烯的齐聚合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齐聚温度、Al/Zr摩尔比值、助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催化剂浓度对齐聚反应的影响。采用GC-MS、GC和13CNMR对齐聚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GC-MS和GC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得齐聚物是由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和五聚体组成。13CNMR分析结果表明1-癸烯齐聚时存在键接异构,主要是头-尾键接的1,2插入,也存在头-头、尾-尾键接的2,1插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催化剂 1-癸烯 齐聚合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铜-银双金属粉镀层结构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38
12
作者 高保娇 高建峰 +1 位作者 蒋红梅 张忠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6-369,共4页
The correlation of plating structure with the antioxygenation of micro Cu-Ag bimetallic powder was studied by SEM、XRD、TG and other means.It was found that copper powder plated with silver having an interspersion str... The correlation of plating structure with the antioxygenation of micro Cu-Ag bimetallic powder was studied by SEM、XRD、TG and other means.It was found that copper powder plated with silver having an interspersion structure posesses antioxygenation at normal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s surface Ag content reaches above 15.22%,the temperature of oxidation resistance varies with the surface Ag content.The greater the surface Ag content is,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of antioxygenation for bimetalic powder with the plating interspersion structure.The copper powder plated by silver with full packaging structure can not be oxidized even 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双金属 表层结构 抗氧化性 镀银铜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MOFs)多孔材料的孔结构调节途径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元敬 杨明莉 +1 位作者 武凯 鲜学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7-312,共6页
多孔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系统综述了MOFs孔结构的调节途径,包括构建分子调节、模板剂调节和反应环境调节控制。通过对有机配体的选择和修饰可调节MOFs的孔结构和孔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而... 多孔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系统综述了MOFs孔结构的调节途径,包括构建分子调节、模板剂调节和反应环境调节控制。通过对有机配体的选择和修饰可调节MOFs的孔结构和孔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而选择具有不同配位构型的金属离子也可以改变MOFs的骨架结构;模板剂通过控制骨架网络结构从而决定MOFs的孔径大小和形状;温度、溶剂等反应条件有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聚合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有机配体 结构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薛铭 李阳雪 +1 位作者 黄麟 裘式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518,共4页
在中温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分别用镉离子和锰离子与混合多羧酸和多氮配体反应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6(TDC)6(hmt)2(DMF)6(H2O)3.(H2O)](JUC-85a,JUC-85b)(M=Cd,Mn;TDC=噻吩-2,5-二羧酸;hmt=六次甲基四胺;DMF=N,N-二甲基甲酰胺).... 在中温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分别用镉离子和锰离子与混合多羧酸和多氮配体反应合成了2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6(TDC)6(hmt)2(DMF)6(H2O)3.(H2O)](JUC-85a,JUC-85b)(M=Cd,Mn;TDC=噻吩-2,5-二羧酸;hmt=六次甲基四胺;DMF=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拓扑结构分析和荧光分析对其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化合物JUC-85a和JUC-85b是同构的三维开放骨架结构,具有(3,6)连接拓扑结构loh1.同时,JUC-85a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 噻吩-2 5-二羧酸 (3 6)连接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对2-氯酚厌氧降解及微生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皓 黄爱群 +2 位作者 陈玲 傅以刚 马鲁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研究了Cu2+、Cd2+、Ni2+对2-氯酚(2-CP)厌氧降解及其微生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冲击对连续流厌氧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Cu2+>Ni2+>Cd2+;300mg/L重金属冲击使系统降解率低于30%,需驯化40d左右才能恢复,其中受N... 研究了Cu2+、Cd2+、Ni2+对2-氯酚(2-CP)厌氧降解及其微生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冲击对连续流厌氧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Cu2+>Ni2+>Cd2+;300mg/L重金属冲击使系统降解率低于30%,需驯化40d左右才能恢复,其中受Ni冲击的体系恢复较快;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2-CP间歇降解系统的抑制作用同样为Cu2+>Ni2+>Cd2+;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驯化能提高污泥对重金属的抗性,驯化后300mg/LCu2+和Ni2+对降解速率的抑制均降低了45%左右.重金属对厌氧体系的抑制作用和对厌氧污泥微生态结构的影响之间具有很大相关性,厌氧微生态结构受Cu2+冲击后影响最大,受Ni2+影响后恢复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毒性 2-氯酚 恢复性驯化 金属离子驯化 厌氧降解速率 厌氧微生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ggin结构多金属氧酸盐α-[SiW_(12)O_(40)]^(4-)的从头算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元茹 潘清江 +2 位作者 韦永德 李中华 周百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862-1864,共3页
采用从头算 Hartree-Fock方法对具有 Keggin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离子 α-[Si W12 O40 ]4-进行优化 .以基态几何为基础 ,进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 ( CIS)计算 .结果表明 ,WO6单元形成扭曲的八面体 ,而 Si O4部分仍具有准四面体结构 ;阴离子... 采用从头算 Hartree-Fock方法对具有 Keggin结构的多金属氧酸盐离子 α-[Si W12 O40 ]4-进行优化 .以基态几何为基础 ,进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 ( CIS)计算 .结果表明 ,WO6单元形成扭曲的八面体 ,而 Si O4部分仍具有准四面体结构 ;阴离子的 4个三金属簇 W3 O13 可容纳 3~ 4个负电荷 ,从微观结构上揭示了杂多阴离子拥有大量负电荷仍能稳定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结构 金属氧酸盐 α-[SiWl2O40]^4- 从头算 X射线晶体衍射 杂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金属表面溶胶-凝胶法和离子束合成TiO_2薄膜的结构、性能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敬肖 杨大智 +1 位作者 史非 蔡英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97-804,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离子束增强沉积法在医用NiTi合金表面制备TiO2薄膜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光电子能谱(XPS)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电化学腐蚀实验表明,两种方法制备...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离子束增强沉积法在医用NiTi合金表面制备TiO2薄膜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光电子能谱(XPS)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电化学腐蚀实验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TiO2薄膜对金属基体均起到一种保护膜的作用,能够提高医用金属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抗腐蚀性;对薄膜表面固定肝素抗凝血分子进行研究发现,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薄膜表面能够获得较好的肝素固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离子束合成 TIO2薄膜 肝素 固定 结构 性能 药物载体 医用金属材料 生物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聚合物复合件微纳结构注射成形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熹平 宫宁宁 +1 位作者 汪彬 杨灿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823-1828,共6页
基于金属-聚合物复合件的成形理论与技术,提出了通过改善金属表面的温度、微观结构和聚合物成形时的黏度、压力等因素,利用注射工艺直接成形金属-聚合物复合件的新方法。研究了金属表面微结构形成的3种方法与形成的表面微结构的特点,构... 基于金属-聚合物复合件的成形理论与技术,提出了通过改善金属表面的温度、微观结构和聚合物成形时的黏度、压力等因素,利用注射工艺直接成形金属-聚合物复合件的新方法。研究了金属表面微结构形成的3种方法与形成的表面微结构的特点,构建了金属表面温度控制装置和系统。利用构建的温控系统和制作的模具,获得了直接注射成形的金属-聚合物复合件,并分析了不同的金属表面微结构与金属-聚合物界面结合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直接注射成形金属-聚合物复合件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聚合物 注射成形 微观结构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与3-氟邻苯二甲酸和1,10-邻菲啰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爽 查玉娥 +2 位作者 王育丰 刘一恒 李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4-1242,共9页
过渡金属离子与3-氟邻苯二甲酸(H2Fpht)、1,10-邻菲啰啉(phen)通过水热反应得到了5个配合物:[M(Fpht)(phen)(H2O)3]·H2O(M=Ni 1,Co 2),[Cu(Fpht)(phen)(H2O)]·H2O(3),[M(Fpht)(phen)(H2O)]·H2O(M=Zn 4,Cd 5)。通过X-射... 过渡金属离子与3-氟邻苯二甲酸(H2Fpht)、1,10-邻菲啰啉(phen)通过水热反应得到了5个配合物:[M(Fpht)(phen)(H2O)3]·H2O(M=Ni 1,Co 2),[Cu(Fpht)(phen)(H2O)]·H2O(3),[M(Fpht)(phen)(H2O)]·H2O(M=Zn 4,Cd 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分析、荧光分析以及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为单核分子,中心离子Ni(Ⅱ)和Co(Ⅱ)与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3个配位水分子的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配合物3为Z字形一维链状结构。中心Cu(Ⅱ)离子与2个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构型。配合物4和5具有相似的一维螺旋结构,中心Zn(Ⅱ)和Cd(Ⅱ)离子与2个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3个氧原子、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3-氟邻苯二甲酸 1 10-邻菲啰啉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H-1,2,4-三氮唑-4-乙酸配体的两个新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茂林 安彦彦 +2 位作者 尹明彩 樊耀亭 侯红卫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trza)](1)和[Ni(trza)(H2O)2](2)(Htrza=4H-1,2,4-三氮唑-4-乙酸)。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二维(2D)层状结构。在1中,Co(II)离子采用六配位方式,分别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trza... 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trza)](1)和[Ni(trza)(H2O)2](2)(Htrza=4H-1,2,4-三氮唑-4-乙酸)。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和2具有二维(2D)层状结构。在1中,Co(II)离子采用六配位方式,分别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trza)上的两个氮原子和四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每个羧基以二齿桥联方式连接两个Co原子,形成1D链,这些一维链进一步与唑环上的N原子形成2D层状结构。在2中,中心Ni(II)离子采用同样的配位模式形成八面体配位聚合物,与1不同的是:来自两个配体阴离子(trza)上的两个羧基氧原子分别被两个配位水分子所取代,且配体上的羧基氧原子采用的是单齿配位模式。化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了金属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此外,两个配位聚合物的IR光谱、热稳定性以及化合物1的磁性质也被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4H-1 2 4-三氮唑-4-乙酸 晶体结构 配位聚合物 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