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绝缘体复合薄膜中的纳米颗粒形态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戈扬 吴亮 +1 位作者 张流强 李鹏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6-398,共3页
本文采用多靶磁控溅射仪旋转基片的方法,利用红外灯管加热基片,制备了不同基片温度的Ag-SiO2复合薄膜(15.0at%Si)。采用TEM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基片温度,可以控... 本文采用多靶磁控溅射仪旋转基片的方法,利用红外灯管加热基片,制备了不同基片温度的Ag-SiO2复合薄膜(15.0at%Si)。采用TEM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并测定了薄膜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基片温度,可以控制Ag-SiO2复合薄膜中Ag粒子的形态;当基片温度高于300℃时,复合膜中孤立的Ag颗粒直径为10~100nm;薄膜的电阻率亦可通过基片加热在102~106μΩ·cm范围内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微结构 复合薄膜 金属-绝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对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影响及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方莉俐 张兵临 姚宁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给出了搅拌对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影响,指出:搅拌速度对薄膜中金刚石颗粒密度影响很大, 最佳速度范围内(180r/min-220r/min),金刚石颗粒分布致密;螺旋桨位置严重影响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性,搅拌位置为镀液下部时,可以获得致... 给出了搅拌对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电沉积结果的影响,指出:搅拌速度对薄膜中金刚石颗粒密度影响很大, 最佳速度范围内(180r/min-220r/min),金刚石颗粒分布致密;螺旋桨位置严重影响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性,搅拌位置为镀液下部时,可以获得致密均匀的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阴极倾斜悬挂有利于金刚石颗粒的沉积。并从固液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对结果作了简要分析。另外,采用扫描电镜(SEM)检测了薄膜中金刚石颗粒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 金刚石-金属复合薄膜 电沉积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硅-硼-氮复合薄膜的组成和结构
3
作者 于翔 于俊峰 王成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利用X射线衍射 (XRD)和X光电子能谱 (XPS)等技术对射频 -直流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 (RF -DC -PVCD)在钢基体上Si-B -N复合薄膜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通过给试样基体加一适当的直流负偏压 ,得到含有显著六方氮化硼 (h_... 利用X射线衍射 (XRD)和X光电子能谱 (XPS)等技术对射频 -直流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 (RF -DC -PVCD)在钢基体上Si-B -N复合薄膜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通过给试样基体加一适当的直流负偏压 ,得到含有显著六方氮化硼 (h_BN)、立方氮化硼 (c_BN)结晶相的S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N复合薄膜 负偏压 结构 组成 --复合薄膜 金属 表面处理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聚丙烯腈复合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功能化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然 于影 +4 位作者 左雨欣 顾志清 卢海龙 陈洪立 柯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2,共7页
针对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易腐蚀的问题,将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腈(PAN)共混,基于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EI/PAN复合纤维薄膜,抑制CO_(2)对空气阴极的侵蚀。借助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最佳成分配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针对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易腐蚀的问题,将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腈(PAN)共混,基于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EI/PAN复合纤维薄膜,抑制CO_(2)对空气阴极的侵蚀。借助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最佳成分配比,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等对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物理特性、CO_(2)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以铝-空气电池为例,通过电池测试系统分析了PEI/PAN复合纤维薄膜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可成功将PEI嵌入PAN纤维中,所制备的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纤维直径均一且表面光滑;当PEI/PAN复合纤维薄膜中的PEI质量分数为50%时,在100 kPa条件下其CO_(2)吸附量可达1.86 mmol/g;在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添加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相较于传统铝-空气电池,其比容量提升19.5%,放电时间延长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纤维薄膜 CO_(2)吸附 聚乙烯亚胺 聚丙烯腈 空气阴极腐蚀 金属-空气电池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氛后退火对La_(0.67)Ca_(0.33)MnO_3-Ag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绍将 刘翔 +2 位作者 彭巨擘 严磊 张鹏翔 《贵金属》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9-52,共4页
用脉冲激光溅射 (PLD)法在LaAlO3( 1 0 0 )单晶衬底上制备了掺 4 0wt%Ag的超巨磁电阻材料La0 67Ca0 33MnO3薄膜。在氧气氛中经高温处理后薄膜显示了近室温的金属 -绝缘体相变点 (TMI≈ 30 0K) ,与通常提高TMI的结果相比较 ,此工艺较... 用脉冲激光溅射 (PLD)法在LaAlO3( 1 0 0 )单晶衬底上制备了掺 4 0wt%Ag的超巨磁电阻材料La0 67Ca0 33MnO3薄膜。在氧气氛中经高温处理后薄膜显示了近室温的金属 -绝缘体相变点 (TMI≈ 30 0K) ,与通常提高TMI的结果相比较 ,此工艺较好地保持了材料相变点区间的陡度 ,且电阻温度系数 (TCR)在此区内仍达到 8%。这为制造近室温磁敏感元件、自旋电子学器件、辐射热探测器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维金属材料 超巨磁电阻材料 金属-绝缘体相变 电阻温度系数 薄膜 脉冲激光溅射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和LiF复合阴极的高对比度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2
6
作者 丛杨 陈志坚 龚旗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1053,共3页
通过氟化锂和铅共蒸,做成金属-绝缘体复合阴极,降低了阴极反射率,进而实现了高对比度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对该高对比度器件的光学反射特性和电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的金属铝/氟化锂阴极器件进行了比较。该铅-氟化锂复合阴极... 通过氟化锂和铅共蒸,做成金属-绝缘体复合阴极,降低了阴极反射率,进而实现了高对比度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对该高对比度器件的光学反射特性和电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的金属铝/氟化锂阴极器件进行了比较。该铅-氟化锂复合阴极的反射率只有18%,比相同厚度铝阴极的反射率降低了大约5倍,另外,该高对比度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与传统器件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金属-绝缘体复合薄膜 高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_2薄膜的主要制备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尹大川 许念坎 +2 位作者 刘正堂 张晶宇 郑修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2-55,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VO2薄膜过程中的部分影响因素(膜厚,最终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保温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VO2薄膜由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V2O5凝胶膜经真空热处理而成。试验结果表明,VO2薄膜的最终电学性能明显受...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VO2薄膜过程中的部分影响因素(膜厚,最终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保温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VO2薄膜由无机溶胶-凝胶法制备V2O5凝胶膜经真空热处理而成。试验结果表明,VO2薄膜的最终电学性能明显受到膜厚、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其中以热处理温度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当真空度为3Pa、升温速率为2℃/min时,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真空热处理温度340~500℃,保温时间40~240min,膜厚0.25~0.45μm),经分析得到使VO2薄膜具有最大电阻突变特性的优化工艺为:加热温度500℃,保温时间140min,膜厚0.25μm。文中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2 薄膜 凝胶法 金属-绝缘体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2/Graphene复合材料的摩擦纳米发电机 被引量:2
8
作者 耿魁伟 徐志平 李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3-119,128,共8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MoS2/Graphene复合纳米材料嵌入式电子接收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研究了不同电子接收层对TENG输出电压响应、频率响应及负载响应等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增强机制。在5 Hz的工作频率下,相比没有电子接收层的TENG,... 制备了一种基于MoS2/Graphene复合纳米材料嵌入式电子接收层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研究了不同电子接收层对TENG输出电压响应、频率响应及负载响应等参数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增强机制。在5 Hz的工作频率下,相比没有电子接收层的TENG,嵌入电子接收层的TENG的输出电压提升了3~8倍。在最佳外部负载阻抗的情况下,电子接收层为MoS2/Graphene的TENG(TENG-M/G)的最大输出功率是电子接收层为聚酰亚胺膜的TENG(TENG-PI)的23倍。通过分析转移电荷量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电子接收层的TENG输出差异性的原因。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制作了掺杂不同PI膜作栅绝缘层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IS)器件,通过分析其在1 kHz下的C-V特性曲线,探讨了造成TENG输出差异性的内部机制及MoS2/Graphene复合材料在TENG中的电荷捕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纳米发电机 二硫化钼 石墨烯 复合材料 金属-绝缘体-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瞬态光谱研究La_(0.7)Ca_(0.3)MnO_(3)薄膜的温度相关相变
9
作者 李高芳 许艳霞 +5 位作者 刘现款 马国宏 高艳卿 崔昊杨 黄志明 褚君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0-495,共6页
利用太赫兹瞬态光谱研究了La_(0.7)Ca_(0.3)MnO_(3)薄膜的热力学性质。La_(0.7)Ca_(0.3)MnO_(3)薄膜的金属-绝缘体相变温度在260 K左右,与铁磁-顺磁相变温度几乎相同。结果表明,La_(0.7)Ca_(0.3)MnO_(3)薄膜的电导率与薄膜中磁矩取向密... 利用太赫兹瞬态光谱研究了La_(0.7)Ca_(0.3)MnO_(3)薄膜的热力学性质。La_(0.7)Ca_(0.3)MnO_(3)薄膜的金属-绝缘体相变温度在260 K左右,与铁磁-顺磁相变温度几乎相同。结果表明,La_(0.7)Ca_(0.3)MnO_(3)薄膜的电导率与薄膜中磁矩取向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在40∼200 K的低温范围内,La_(0.7)Ca_(0.3)MnO_(3)薄膜的电导率可以用Drude模型拟合,在210∼290 K的高温范围内可以用Drude-Lorentz模型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绝缘体相变 铁磁-顺磁相变 太赫兹电导率 La_(0.7)Ca_(0.3)MnO_(3)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技术及应用进展(特邀) 被引量:7
10
作者 石倩倩 王江 程光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2-350,共19页
二氧化钒具有从金属相到绝缘体相发生可逆相变的特性,在68℃,分子结构从单斜结构转换成金红石结构,同时伴随着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的快速突变,使得二氧化钒被广泛应用于热光调控、光学防护、红外伪装、离子电池和化学传感等领域。本文... 二氧化钒具有从金属相到绝缘体相发生可逆相变的特性,在68℃,分子结构从单斜结构转换成金红石结构,同时伴随着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质的快速突变,使得二氧化钒被广泛应用于热光调控、光学防护、红外伪装、离子电池和化学传感等领域。本文总结了二氧化钒薄膜新颖的制备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应力、掺杂、缺陷等因素对二氧化钒相变特性的显著影响,归纳了二氧化钒的相变机理和支持相关相变机理的证据,列举了二氧化钒在不同热门领域中的应用,并对二氧化钒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 薄膜 金属-绝缘体相变 晶型结构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LH TL结构的带通滤波器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武 李国新 +1 位作者 李亭亭 黄书璘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3-895,898,共4页
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CRLH TL)原理,利用微带与共面波导组合的双层介质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带通滤波器.其等效左手电容由金属-绝缘体-金属(MIM)耦合结构提供,等效左手电感由蘑菇型零阶谐振器(MZOR)中的短路通孔实现.通过研究MZOR... 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CRLH TL)原理,利用微带与共面波导组合的双层介质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带通滤波器.其等效左手电容由金属-绝缘体-金属(MIM)耦合结构提供,等效左手电感由蘑菇型零阶谐振器(MZOR)中的短路通孔实现.通过研究MZOR中U型槽长度变化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得知,该带通滤波器具有结构紧凑,带宽较大,插入损耗较小等优点.HFSS仿真结果显示,滤波器的通带为3.4~7.2 GHz,通带内插入损耗低于-0.5 dB,回波损耗小于-11.5 dB.因此,该滤波器可应用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 蘑菇型零阶谐振器 带通滤波器 金属-绝缘体-金属(MIM) U型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