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酸碱基桥连配体对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MBioFs)的形貌与吸收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徐白璐 曲晓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3,共7页
近年来,以生物分子作为配体连接金属离子形成的多孔材料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MBio Fs)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配位化学与生物材料科学之间新的交叉学科。作为核酸的核心组分的核酸碱基,拥有氮、氧孤对电子,使其可以作为多齿配体。我... 近年来,以生物分子作为配体连接金属离子形成的多孔材料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MBio Fs)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配位化学与生物材料科学之间新的交叉学科。作为核酸的核心组分的核酸碱基,拥有氮、氧孤对电子,使其可以作为多齿配体。我们用溶剂热法以不同的核酸碱基合成了一系列的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由于桥连配体核酸碱基配位性质的不同,这些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微观结构。此外,它们可以周期性的吸收和释放有机物分子,因此可以用于污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生物分子框架配合物 核酸碱基 多孔材料 吸收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PO配位金属基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环氧树脂的阻燃作用
2
作者 荣光辉 何亮潮 +1 位作者 李曼平 孔庆红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EP)的阻燃性,本研究将P/N协效和催化成炭相结合,通过水杨醛与对苯二胺反应生成水杨醛基席夫碱,进一步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通过加成反应得到衍生物(SPPO),SPPO与通过Fe3+、Bi3+配位作用生成... 为了提高环氧树脂(EP)的阻燃性,本研究将P/N协效和催化成炭相结合,通过水杨醛与对苯二胺反应生成水杨醛基席夫碱,进一步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通过加成反应得到衍生物(SPPO),SPPO与通过Fe3+、Bi3+配位作用生成水杨醛基席夫碱金属配合物(SPPO-Fe和SPPO-Bi),制备EP/SPPO-Fe和EP/SPPO-Bi复合材料。结果显示,EP/6%SPPO-Fe、EP/6%SPPO-Bi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达到UL94 V-1等级;与纯EP相比,极限氧指数(LOI)分别提升至29.3%和28.4%,热分析结果显示残炭率分别增加了11.7和23.4个百分点;锥形量热仪测试结果表明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33.6%和34.8%;总热释放量(THR)降低17.3%和14.2%;TSP降低35.4%和38.9%。E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提升主要得益于P、N元素与金属离子Fe3+、Bi3+之间的协同阻燃效应;金属离子卓越的催化成炭能力提升了残炭率、降低了烟气释放;致密炭层增强物理阻隔效应,进一步阻止可燃气体的逸出、氧气的进入以及热量的释放,提高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9 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生物 阻燃性 席夫碱 金属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陈丹丹 张涛 任丽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00-604,共5页
金属及其配合物与DNA、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作用机理研究,是诊断和治疗由金属引起的疾病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近十年来金属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新动向。
关键词 金属及其配合 生物分子 作用机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高分子化的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梅群波 杜乃婴 吕满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通过8-羟基喹啉的氯甲基化,预先合成5-氯甲基-8-羟基喹啉,在催化剂无水醋酸钠的作用下,再使之与双官能团的化合物氯乙醇反应,合成具有反应活性点的8-羟基喹啉的衍生物(C lCH2CH2OCH2-Hq),然后与含有A l3+,Zn2+,L i+的金属化合物及8-羟... 通过8-羟基喹啉的氯甲基化,预先合成5-氯甲基-8-羟基喹啉,在催化剂无水醋酸钠的作用下,再使之与双官能团的化合物氯乙醇反应,合成具有反应活性点的8-羟基喹啉的衍生物(C lCH2CH2OCH2-Hq),然后与含有A l3+,Zn2+,L i+的金属化合物及8-羟基喹啉经由配位反应,合成了可溶性的具有单反应活性点的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含有A lQ3,ZnQ2,L iQ基团),这类化合物可以接枝到高聚物上,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含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HNMR、FTIR、元素分析确定了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组成;紫外吸收光谱(UV)、光致发光光谱(PL)说明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来自于A lQ3,ZnQ2,L iQ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 发光材料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对-(羧基甲氧基)苯基]卟啉金属配合物(M=Zn,Cu,Ni)的π-π配合及其二丁基锡(Ⅳ)酯衍生物的抗癌活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韩高义 杨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993-1995,共3页
Tetra\{\[4\|carboxymethoxyphenyl\]\}porphyrin copper(Ⅱ), nickel(Ⅱ), zinc(Ⅱ) complex and their dibutyltin(Ⅳ) ester derivativ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the aggregation o... Tetra\{\[4\|carboxymethoxyphenyl\]\}porphyrin copper(Ⅱ), nickel(Ⅱ), zinc(Ⅱ) complex and their dibutyltin(Ⅳ) ester derivativ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of the aggregation of the metal porphyrin an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the π\|π coordination with phenothoroline have been measured by using UV\|Vis titr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decrease in the order of K \-\{CuP\}> K \-\{NiP\}> K \-\{ZnP\}. The vitro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the dibutyltin(Ⅳ) metal porphyrinate has some relation with the ability of aggregation and coordination with ligand of the metal porphy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对-(羧基甲氧基)苯基]卟啉金属配合 二丁基锡酯 体外抗癌活性 生物 π-π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模拟酶催化测定葡萄糖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发军 朱用 +1 位作者 雷灼霖 沈静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9-701,共3页
Catalytic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with β-Cyclodextrin derivant was constructed by the reaction of β CD,maleic anhydride with iron trichloride in hydrogen peroxide.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The sensitivity... Catalytic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 with β-Cyclodextrin derivant was constructed by the reaction of β CD,maleic anhydride with iron trichloride in hydrogen peroxide.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The sensitivity and reproducibility is ideal.The linear range is 30~160mg·L -1 ,the RSD is 0 404%(n=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配合 模拟酶 催化 测定 Β-环糊精衍生物 葡萄糖 葡萄糖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铂(Ⅱ)-卟啉二聚体配合物的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苏祎伟 骆开均 +3 位作者 张晨阳 郭清 刘汉林 王燕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95-2703,共9页
合成了以不同链长的烷氧基柔性链相连接的金属铂(Ⅱ)-卟啉二聚体配合物并对其热稳定性,光谱性质及电化学性质做了研究。在浓度由10-7mol·dm-3增大到10-3mol·dm-3的过程中将配体与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做... 合成了以不同链长的烷氧基柔性链相连接的金属铂(Ⅱ)-卟啉二聚体配合物并对其热稳定性,光谱性质及电化学性质做了研究。在浓度由10-7mol·dm-3增大到10-3mol·dm-3的过程中将配体与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光致发光光谱做了对比,发现配体与配合物的吸收光谱随浓度变化未出现改变,但发射光谱显现出随浓度增大而产生红移现象。当烷氧基柔性链中碳原子数大于4时,C6与C10配合物无论是高浓度下的溶液与升华固体薄膜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均比配体有明显的红移,而短链的配合物无此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化学 分子内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金属铂(Ⅱ)-卟啉二聚体配合 开放与闭合式构象 金属-金属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金属生物大分子配合物前驱体制备多孔碳球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保海 罗民 +2 位作者 杨顺 付蓉蓉 马金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0-318,共9页
以天然生物大分子鞣花酸(EA)为有机配体,Zn(CH_3COO)_2·2H_2O为锌源,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在室温下经超分子自组装形成金属生物大分子配合物(Zn EA)前驱体,再经碳化制备了分级多孔碳球.研究了不同碳化温度和酸洗处理过程对多孔碳... 以天然生物大分子鞣花酸(EA)为有机配体,Zn(CH_3COO)_2·2H_2O为锌源,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在室温下经超分子自组装形成金属生物大分子配合物(Zn EA)前驱体,再经碳化制备了分级多孔碳球.研究了不同碳化温度和酸洗处理过程对多孔碳球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电化学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惰性气氛下,1000℃下碳化制备的多孔碳材料(C-Zn EA-1000)的比表面积高达1238 m^2/g,最可几孔径分布约为4 nm;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扫描速率为5 m V/s时比电容为216 F/g.当扫描速率由5 m V/s增加到100 m V/s时,其比电容保持率为84.67%,显示了优异的倍率特性.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00周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的损失仅为3%,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生物分子配合 分子自组装 鞣花酸 分级多孔碳球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光金属-有机框架物的小分子和离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肖云清 王良波 +1 位作者 崔元靖 钱国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0,25,共4页
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由于其在分离、催化、储氢以及荧光探测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简单介绍了MOFs近期的发展,着重评述了以稀土为中心的发光MOFs作为有机小分子、阳离子和阴离子荧光探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探针用发光... 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由于其在分离、催化、储氢以及荧光探测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简单介绍了MOFs近期的发展,着重评述了以稀土为中心的发光MOFs作为有机小分子、阳离子和阴离子荧光探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探针用发光MOFs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探针 分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配合物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小顺 徐晓蜜 +5 位作者 钟慧萍 龙腊生 黄荣斌 谢兆雄 郑兰荪 毛秉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49-951,共3页
用STM对含氧桥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u-2(μ-O)(dptap)_4(NO3_)_2]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STM结果表明,该分子同时存在非解离吸附和解离吸附,大部分分子在Au(111)面形成有规则的排列,少量分子发生解离吸附,并形成(3~(1/2... 用STM对含氧桥的金属-有机配合物[Cu-2(μ-O)(dptap)_4(NO3_)_2]分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STM结果表明,该分子同时存在非解离吸附和解离吸附,大部分分子在Au(111)面形成有规则的排列,少量分子发生解离吸附,并形成(3~(1/2)×"3~(1/2))R30°Cu原子吸附结构.探讨了两种吸附现象共存的起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 金属-有机配合 解离吸附 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8-羟基喹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锌配合物的制备与荧光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会丽 潘宁 +2 位作者 李奇 王晓 徐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9,共6页
报道了两种新型8-羟基喹啉衍生物N1,N4-双(5-亚甲基-8-羟基喹啉)-1,4-二胺基苯(A)和4-[4′-(5-甲胺基-8-羟基喹啉)]苄基-N-(5-亚甲基-8-羟基喹啉)苯胺(B)以及它们的金属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荧光性能.产物经红外光谱(IR)、紫外光... 报道了两种新型8-羟基喹啉衍生物N1,N4-双(5-亚甲基-8-羟基喹啉)-1,4-二胺基苯(A)和4-[4′-(5-甲胺基-8-羟基喹啉)]苄基-N-(5-亚甲基-8-羟基喹啉)苯胺(B)以及它们的金属锌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荧光性能.产物经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氢谱(1HNMR)、元素分析表征,其结构与目标物结构相吻合.荧光测定结果表明,与8-羟基喹啉比较,两种8-羟基喹啉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荧光吸收均发生了明显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衍生物 金属配合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及平均配位数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士凤 段华玲 +2 位作者 林继军 朱建颖 弓振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3-859,共7页
建立了基于化学平衡理论模型以及凝胶过滤色谱(GF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定新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和Cu2+为例,对形成的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 建立了基于化学平衡理论模型以及凝胶过滤色谱(GF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的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定新方法。以聚乙烯亚胺(PEI)和Cu2+为例,对形成的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进行测定.以0.02mol.L-1 HAc-NaAc为流动相。凝胶色谱柱分离大分子PEI—Cu配合物以及Cu的小分子配合物、游离态离子,最后用ICPMS测定不同形态金属元素的浓度:利用建立的化学平衡理论模型.计算PEI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测得25℃,pH4.1~5.3时,PEI-Cu配合物稳定常数为10^9.6 -10^10.7,平均配位数为1.0-1.3。建立的在线分离、测定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为高分子聚合物-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过滤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分子聚合-金属配合 配合稳定常数 平均配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高分子的的合成及其与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3
作者 翁博丰 郭秀生 +2 位作者 于德梅 乔春苗 高战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195-2200,共6页
树枝形高分子是一类新型的高度分支的具有可控的组成的分子,其结构包括3个组成部分:核心、内部分支单元、末端分支单元。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高分子内层存在空腔,含有大量含N的官能团(伯胺、叔胺、酰胺等),其特殊的结构决定... 树枝形高分子是一类新型的高度分支的具有可控的组成的分子,其结构包括3个组成部分:核心、内部分支单元、末端分支单元。聚酰胺-胺(PAMAM)树枝形高分子内层存在空腔,含有大量含N的官能团(伯胺、叔胺、酰胺等),其特殊的结构决定了在众多领域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形高分子 聚酰胺- 金属配合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海洋 黄锦汪 +3 位作者 彭斌 罗国添 杨洋溢 计亮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0,共10页
综述了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进展。介绍了金属卟啉配合物在分子形状与大小识别、官能团识别和手性识别方面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卟琳 金属卟啉配合 分子识别 生物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Q_2衍生物中金属配体间相互作用对前线分子轨道和非线性光学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奕 苏忠民 +3 位作者 仇永清 阚玉和 陈亚光 王荣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89-1292,共4页
采用从头算 HF及密度泛函理论 (DFT) B3LYP方法对 8-羟基喹啉铍 (Be Q2 )及其取代衍生物Be(MQ) 2 ,Be(CNQ) 2 的稳定结构及结合能进行计算 .在此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前线分子轨道组成及体系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变化 .计算结果表明 ,金属 -... 采用从头算 HF及密度泛函理论 (DFT) B3LYP方法对 8-羟基喹啉铍 (Be Q2 )及其取代衍生物Be(MQ) 2 ,Be(CNQ) 2 的稳定结构及结合能进行计算 .在此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前线分子轨道组成及体系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变化 .计算结果表明 ,金属 -配体间的相互作用使非线性光学系数增大 ,且γ比β增大得多 ;CH3 和 CN的推拉电子取代均使结合能降低 ,电子离域性增强 ,非线性光学性质得以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Q2衍生物 金属配体 相互作用 分子轨道 非线性光学性质 金属有机配合 密度泛函理论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胺修饰β-环糊精与噁嗪固态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诗钊 赵焱 +1 位作者 刘育 王吉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7-409,共3页
为研究环糊精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能 ,合成了环己胺修饰 β-环糊精与嗪的固态超分子配合物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等结构参数的表征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固态超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并与嗪进行了比较 ... 为研究环糊精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能 ,合成了环己胺修饰 β-环糊精与嗪的固态超分子配合物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等结构参数的表征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固态超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并与嗪进行了比较 ,发现超分子配合物较嗪荧光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了 1 5 5 nm,荧光发射强度增强了 4.9倍 ,半峰宽变窄了 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衍生物 分子配合 激光染料 恶嗪 分子识别 环己胺 化学修饰 荧光光谱 发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取代二氧四胺大环金属超分子配合物的溶液热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循成 林华宽 +3 位作者 朱守荣 孙宏伟 杨毅 陈荣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05-1208,共4页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 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 ,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 ,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 .在 ( 2 5 .0± 0 .1 )℃ ,I=0 .1 mol/ L Na NO3条件下 ,用 p H法测定了 n(配体 )∶n(金属离子 ) =2... 利用简单步骤合成了 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大环配体 ,此类配体含有两个独立的螯合基团 ,在适当情况下能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 .在 ( 2 5 .0± 0 .1 )℃ ,I=0 .1 mol/ L Na NO3条件下 ,用 p H法测定了 n(配体 )∶n(金属离子 ) =2∶ 3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四胺 8-羟基喹啉 稳定常数 金属分子配合 大环配体 溶液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分子诱导的微孔镧系-2-羧基肉桂酸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长艳 李杨 +1 位作者 李文军 车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40-2144,共5页
由水热法合成了2个微孔镧系超分子配合物[Ln(CCA)(OH)(phen)(H2O)]n·n(phen)·nH2O(Ln=Yb,1;Er,2;H2CCA=2-羧基肉桂酸;phen=1,10-菲啰啉),并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2个配合物都是由... 由水热法合成了2个微孔镧系超分子配合物[Ln(CCA)(OH)(phen)(H2O)]n·n(phen)·nH2O(Ln=Yb,1;Er,2;H2CCA=2-羧基肉桂酸;phen=1,10-菲啰啉),并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2个配合物都是由配体2-羧基肉桂酸连接而形成的一维双链结构,该链状结构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扩展为具有微孔结构的超分子。1,10-菲啰啉在微孔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模板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羧基肉桂酸 镧系金属配合 微孔结构 模板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核环金属化钯-偶氮配合物在青霉素代谢产物识别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军 季玉祥 +1 位作者 李惠君 吕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显色反应,考察以四核环金属化钯-偶氮配合物(MOP)为探针分子,定性跟踪识别青霉素在不同条件下的代谢产物。方法:探针分子MOP浓度为2.0×10-5mol/L,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与初始浓度为4.0×10-4mol/...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显色反应,考察以四核环金属化钯-偶氮配合物(MOP)为探针分子,定性跟踪识别青霉素在不同条件下的代谢产物。方法:探针分子MOP浓度为2.0×10-5mol/L,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与初始浓度为4.0×10-4mol/L样品溶液在不同代谢条件下室温反应30min后进行检测。结果:探针分子能够实现对青霉素不同代谢条件下代谢产物的选择性识别,并给出识别机理。结论:本方法探针分子容易制备,样品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可以实现青霉素降解产物的定性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核环金属化钯-偶氮配合 光学分子探针 青霉素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整合了三联吡啶钌和卟啉锌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全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慧滢 朱浩林 +1 位作者 廖培钦 陈小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共7页
利用源源不断的太阳能,将CO_(2)和水转化为增值化学品,是缓解温室效应与能源危机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由于催化体系中的不同功能性部分难以实现氧化与还原反应的耦合,使用水作为还原剂实现光催化CO_(2)还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金... 利用源源不断的太阳能,将CO_(2)和水转化为增值化学品,是缓解温室效应与能源危机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由于催化体系中的不同功能性部分难以实现氧化与还原反应的耦合,使用水作为还原剂实现光催化CO_(2)还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多样化的活性位点和结构可调性,是CO_(2)光催化还原全反应的良好备选材料。本文中,我们首先整合了具有光活性的锌(Ⅱ)卟啉基元与联吡啶钌(Ⅱ)基元,构建了一种MOF光催化剂,记作PCN-224(Zn)-Bpy(Ru)。为了进行比较,还合成了两种仅具有锌(Ⅱ)卟啉或联吡啶钌(Ⅱ)基元的同构MOF,分别记作PCN-224(Zn)-Bpy和PCN-224-Bpy(Ru)。由测试结果可知,PCN-224(Zn)-Bpy(Ru)在乙腈和水混合溶液中表现出对CO_(2)还原可观的光催化活性(CO产率为7.6μmol·g^(-1)·h^(-1)),无需额外添加助催化剂、光敏剂或牺牲剂。通过质谱仪观测到^(13)CO(m/z=29)、^(13)C^(18)O(m/z=31)、^(16)O^(18)O(m/z=34)和^(18)O_(2)(m/z=36)信号,表明CO_(2)和H_(2)O分别作为CO和O_(2)的碳源和氧源,这进一步证实了光催化CO_(2)还原与H_(2)O氧化的耦合。然而,在相同条件下对PCN-224-Bpy(Ru)与PCN-224(Zn)-Bpy的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CO产率分别仅为1.5与0μmol·g^(-1)·h^(-1)。机理研究表明,PCN-224(Zn)-Bpy(Ru)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电位比CO_(2)/CO的氧化还原电位更负,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电位比H_(2)O/O_(2)的氧化还原电位更正,在热力学上满足了光催化CO_(2)还原全反应的要求。相比之下,不含联吡啶钌(Ⅱ)基元的PCN-224(Zn)-Bpy的HOMO电位更负于H_(2)O/O_(2)的氧化还原电位,这表明联吡啶钌(Ⅱ)基元在热力学上是光催化CO_(2)还原全反应所必需的。此外,光致发光光谱中,荧光几乎被PCN-224(Zn)-Bpy(Ru)猝灭,且平均光致发光寿命比PCN-224(Zn)-Bpy和PCN-224-Bpy(Ru)更长,这表明PCN-224中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较低。与PCN-224(Zn)-Bpy和PCN-224-Bpy(Ru)相比,PCN-224的光电流更高,这一现象也支持了中后者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较低这一结论。总而言之,在光催化CO_(2)还原过程中,锌卟啉(Ⅱ)配体既作为光敏单元,又作为CO_(2)还原活性位点,而联吡啶钌(Ⅱ)基元与锌(Ⅱ)卟啉基元的结合可以优化光催化剂的能带结构,进而促进光催化CO_(2)还原与H_(2)O氧化的耦合,从而实现了高效光催化CO_(2)还原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锌(Ⅱ)卟啉衍生物 联吡啶(Ⅱ)钌配合 光生电荷 光催化CO_(2)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