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Al金属间化合物防护层的制备工艺设计
1
作者 姚书生 赵天眸 +3 位作者 李辉韬 罗丹 伍云富 朱强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合金涂层。选择较优的激光熔覆参数制作Ni60合金涂层试样,采用热喷涂技术在Ni60合金涂层表面喷涂纯Al层。将制备好的两个涂层试样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至620℃进行不同时间的高温扩散处理,制...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合金涂层。选择较优的激光熔覆参数制作Ni60合金涂层试样,采用热喷涂技术在Ni60合金涂层表面喷涂纯Al层。将制备好的两个涂层试样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至620℃进行不同时间的高温扩散处理,制备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防护层,分析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元素分布以及性能。结果表明,当激光熔覆参数为激光功率1.5 kW、扫描速率350 mm/min、送粉速率9.4 g/min时,熔覆涂层综合效果最佳。当扩散时间为5 h时,Ni-Al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优越,在此条件下进行高温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层可以转变为双层金属氧化物涂层,抗氧化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60合金 激光熔覆 热喷涂 高温扩散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序金属间化合物Ni_3Si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朱雪斌 马勤 +1 位作者 季根顺 周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24-26,共3页
综述了有序金属间化合物 Ni_3Si 材料的基本特性及其脆性改善以及制备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验指出了当前 Ni_3Si 材料研究的重点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ni3si 脆性 合金化 制备 镍硅合金 机械合金化 电弧熔炼法 燃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Ni_3Si合金的燃烧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雪斌 马勤 +1 位作者 季根顺 张建斌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29,共3页
采用燃烧合成方法制备低放热反应体系的Ni3Si和Ni3(Si0 .9,Ti0 .1)合金粉体材料 ,研究了球磨时间、预热温度、合金化元素Ti对燃烧合成的影响 .实验证明 ,机械活化、热学活化和合金化元素Ti的加入均能降低点火温度 ,加速燃烧合成反应的进... 采用燃烧合成方法制备低放热反应体系的Ni3Si和Ni3(Si0 .9,Ti0 .1)合金粉体材料 ,研究了球磨时间、预热温度、合金化元素Ti对燃烧合成的影响 .实验证明 ,机械活化、热学活化和合金化元素Ti的加入均能降低点火温度 ,加速燃烧合成反应的进行 .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 (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分析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ni3si 燃烧合成 机械活化 预热 合金化 硅化镍 合金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Ni_3Si的脆性改善现状
4
作者 杜洋 李慧 +2 位作者 梁精龙 张汉鑫 张立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共4页
金属间化合物Ni_3Si作为一种重要的L12型化合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综述了Ni_3Si的基本特性和脆性机理;阐述了目前Ni_3Si主要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过程、发展现状以及主要优缺点,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ni3si 韧化 L12型化合物 高温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Si金属间化合物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周琦 贾建刚 +2 位作者 赵红顺 刘建军 吴海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8,共7页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Fe3Si金属间化合物。选用AISI304不锈钢作对比,研究了Fe3Si在800℃和900℃空气环境中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XRD,SEM,EPMA等测试设备对Fe3Si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800℃,900℃下,Fe3Si金属间化合物都...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Fe3Si金属间化合物。选用AISI304不锈钢作对比,研究了Fe3Si在800℃和900℃空气环境中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利用XRD,SEM,EPMA等测试设备对Fe3Si金属间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800℃,900℃下,Fe3Si金属间化合物都表现出较AISI 304不锈钢更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其在800℃的氧化动力学近似表现为抛物线、线性复合规律9,00℃下则转变为单一的二次抛物线规律。800℃下,Fe3Si初始的氧化膜生长机制受Si的扩散过程控制,而后因氧化膜剥落严重而转变为Si的氧化反应控制;900℃下,Fe3Si的氧化动力学过程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Si的扩散是氧化膜生长机制的主因,辅有Fe从SiO2膜向外扩散的传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金属化合物 氧化动力学 高温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抗盐酸腐蚀性能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靓 董虹星 贺跃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58-1565,共8页
以Ni、Al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用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的粉末冶金法制备Ni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在室温20℃下pH为2和3时以及90℃下pH=2时研究Ni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在盐酸溶液中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孔结构稳定性和表面形貌变化以... 以Ni、Al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用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的粉末冶金法制备Ni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在室温20℃下pH为2和3时以及90℃下pH=2时研究Ni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在盐酸溶液中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孔结构稳定性和表面形貌变化以及Tafel曲线,并与Ni金属多孔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i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在盐酸中的质量损失率显著地低于Ni多孔材料的,且Ni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孔结构在腐蚀介质中长期稳定,并显示出优异的抗盐酸腐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3AL金属化合物 多孔材料 抗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敷Ti_5Si_3增强金属间化合物耐磨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刘元富 王华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 Ni- 5 9Ti- 2 1Si合金粉末为原料 ,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 BT9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含 Ti5Si3金属间化合物的耐磨复合材料涂层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 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 ;同... 以 Ni- 5 9Ti- 2 1Si合金粉末为原料 ,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 BT9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含 Ti5Si3金属间化合物的耐磨复合材料涂层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 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 ;同时考察了复合材料涂层在室温滑动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涂层主要组织包括Ti5Si3增强相、金属间化合物 Ni Ti2 与少量β钛基固溶体及 Ti5Si3共晶 ;其组织结构均匀 ,与基体之间为完全冶金结合 ;复合材料涂层具有硬度高、抗粘着磨损能力强的特点 ,在滑动干摩擦试验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及良好的承载能力 ;其磨损质量损失随载荷增大变化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敷 Ti5si3增强金属化合物耐磨复合材料 涂层 组织 耐磨性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金属间化合物Ni_3Al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孟杰 贾成厂 王开明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9-303,309,共6页
本文综述了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金属间化合物Ni3Al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介绍了Ni3Al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Ni3Al机械合金化后粉体的成形烧结工艺及性能。展望了金属间化合物Ni3Al机械合金化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ni3AL 金属化合物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制压力对Ni_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孔结构及抗拉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董虹星 刘秋平 +1 位作者 贺跃辉 吴靓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0-714,共5页
以Ni、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Ni3Al多孔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压制压力对Ni3Al多孔金属间化合物孔结构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大,Ni3Al多孔金属间化合物的孔隙度呈线性减小的趋势;当压制压... 以Ni、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Ni3Al多孔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压制压力对Ni3Al多孔金属间化合物孔结构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大,Ni3Al多孔金属间化合物的孔隙度呈线性减小的趋势;当压制压力达到220MPa以上时,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大,Ni3Al多孔金属间化合物的最大孔径和透气度减小幅度趋缓;最大孔径是决定透气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抗拉强度与压制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为sb=600(0.06P-41.51)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制压力 ni3Al多孔金属化合物 孔结构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在Ni_3Al金属间化合物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万明 卫英慧 侯利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63,共3页
介绍了N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现状和前景。由于N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熔点、低密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性等性能,长期以来作为高温结构的候选材料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Ni3Al在室温下塑性差和高温时强度低限制了它的使用。采用合... 介绍了N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研究的现状和前景。由于N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熔点、低密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性等性能,长期以来作为高温结构的候选材料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Ni3Al在室温下塑性差和高温时强度低限制了它的使用。采用合金化的方法可使N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得到改善,着重介绍了合金元素在Ni3Al基金属间化合物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3Al基金属化合物 高温合金 塑性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Fe_3Si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瑞 谢泉 +1 位作者 万明攀 黄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11,共5页
综述了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金属间化合物Fe_3Si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介绍了球磨时间、球料比、分散剂等球磨参数对Fe_3Si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热处理工艺对Fe_3Si合金的影响,以及Fe_3Si机械合金化后粉体的成形烧结工艺及... 综述了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金属间化合物Fe_3Si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介绍了球磨时间、球料比、分散剂等球磨参数对Fe_3Si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热处理工艺对Fe_3Si合金的影响,以及Fe_3Si机械合金化后粉体的成形烧结工艺及性能。讨论了制备金属间化合物Fe_3Si机械合金化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 金属化合物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和Mo_5Si_3金属间化合物基高温结构材料及其合金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继 仲增墉 Changhai Li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4,共3页
对比分析了TiAl和Mo_5Si_3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特点、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并对这两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合金化研究作了综述和展望。近来研究微量镁和镍在TiAl合金中的作用发现,微合金化可提高变形合金的热加工工艺性能和促进铸造合金组织的... 对比分析了TiAl和Mo_5Si_3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特点、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并对这两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合金化研究作了综述和展望。近来研究微量镁和镍在TiAl合金中的作用发现,微合金化可提高变形合金的热加工工艺性能和促进铸造合金组织的细化,是TiAl金属间化合物进一步合金化研究的重要方向。根据模量计算和常用合金元素在Mo_5Si_3相中溶解度的测定结果,讨论了以合金化韧化Mo_5Si_3化合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高温结构材料 合金化 TIAL MO5si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Ti_5Si_3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莎 李玉新 +1 位作者 白培康 张晓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4,共3页
介绍了金属间化合物Ti5Si3的制备技术及研究现状,并从改善其室温脆性和断裂韧度等方面简述了改善Ti5Si3性能的途径。
关键词 TI5si3 制备技术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测定Ni_3Al金属间化合物的晶界特征分布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坚 陈家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79-580,共2页
晶粒大小和晶粒取向(材料的织构)对多晶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除上述组织因素以外,晶界特征分布也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组织参数。所谓晶界特征分布是描述材料中晶界结构类型及各种结构类型晶界出现的频率[1]。人们以往对单个晶... 晶粒大小和晶粒取向(材料的织构)对多晶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除上述组织因素以外,晶界特征分布也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组织参数。所谓晶界特征分布是描述材料中晶界结构类型及各种结构类型晶界出现的频率[1]。人们以往对单个晶界的结构和特性有较多的研究,而对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散射 电子衍射 金属化合物 晶界特性 ni3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Ni_3Al基合金结构焊工研究
15
作者 骆合力 叶武俊 +2 位作者 冯涤 陈蓓京 张春福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0-34,共5页
对Ni3Al基合金结构焊接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对焊缝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ni3AL基合金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Ni_3Al的电子束焊接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智勇 《航空制造技术》 1999年第S1期34-,37,共2页
试验表明,金属间化合物Ni3Al的电子束焊缝尚不能完全消除热裂纹。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试验、研究的具体意见。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ni3Al 电子束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3A1系中高温耐磨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
17
作者 叶武俊 冯涤 +2 位作者 韩光炜 骆合力 陈蓓京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6-29,共4页
研究出一类Ni3A1系金属间化合物中高温耐磨材料及抗汽蚀材料,其耐磨性基于 相的高温硬度、复合的第二相硬粒子及高温下组织稳定性。研究出该类合金的大气熔炼工艺、焊丝水平连铸工艺及焊接工艺,为工业化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耐磨合金 ni3Al系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压烧结制备Fe_3Si基金属间化合物
18
作者 马瑞 谢泉 赵清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8,共3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直接烧结Fe、Si混合粉末,制备了Fe3Si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热压烧结时间对烧结产物微观结构、硬度及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50℃、22MPa热压烧结0.5~4h均可得到高度有序的Fe3Si块体,且随烧结时间的延长,烧结...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直接烧结Fe、Si混合粉末,制备了Fe3Si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了热压烧结时间对烧结产物微观结构、硬度及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50℃、22MPa热压烧结0.5~4h均可得到高度有序的Fe3Si块体,且随烧结时间的延长,烧结产物中Fe3Si的含量有所增加,但当烧结时间长于2h,Fe3Si的有序度有所降低。同时烧结产物的硬度和密度也有同样的变化规律,其中烧结时间2h时烧结产物具有最佳硬度和密度,分别为90.7HRC和4.62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si 金属化合物 真空热压烧结 微观结构 硬度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热压烧结制备金属间化合物Fe_3Si
19
作者 陈站 张晋敏 +3 位作者 赵清壮 朱培强 郑旭 谢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2-448,482,共8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真空热压烧结(HP)法制备金属间化合物Fe3Si。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TA)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用于分析化合物的物相、显微形貌、致密度和磁学性质。研究表明球磨55h可达到完全合金化,Si溶... 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真空热压烧结(HP)法制备金属间化合物Fe3Si。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TA)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别用于分析化合物的物相、显微形貌、致密度和磁学性质。研究表明球磨55h可达到完全合金化,Si溶入Fe中形成饱和固溶体α-Fe(Si),晶粒尺寸约7~8nm。热压烧结后,α-Fe(Si)固溶体发生有序转变生成Fe3Si。磁性能测量表明:样品的矫顽力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烧结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饱和磁化强度随烧结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Fe3si 机械合金化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Ni_3Al中超点阵位错的原位加热观察
20
作者 刘毅 谷月峰 +3 位作者 林栋梁 陈世朴 洪建明 赵晓宁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58-261,共4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弱束成像技术对金属间化合物Ni_3Al单晶中的超点阵位错进行原位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在(001)面上分解的位错,其分解宽度在室温至773K之间没有明显变化,在773K恒温30分钟后两分解位错之间出现...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弱束成像技术对金属间化合物Ni_3Al单晶中的超点阵位错进行原位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在(001)面上分解的位错,其分解宽度在室温至773K之间没有明显变化,在773K恒温30分钟后两分解位错之间出现连结点,在898K恒温20分钟后两分解位错完全束集。说明(001)面上反相畴界的能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本文讨论了这一现象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超点阵位错 原位观察 ni3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