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侵蚀对重金属迁移的作用规律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佳 范萍萍 +1 位作者 龙文涛 邰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0-470,共11页
[目的]揭示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的迁移规律,阐明重金属在土壤侵蚀作用下的迁移机制,为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有关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迁移的文章,从土壤性质、重金属性质、环境因子3方面就土壤侵蚀对重金属... [目的]揭示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的迁移规律,阐明重金属在土壤侵蚀作用下的迁移机制,为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国内外有关土壤侵蚀作用下重金属迁移的文章,从土壤性质、重金属性质、环境因子3方面就土壤侵蚀对重金属迁移的作用规律与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1)侵蚀作用下土壤重金属主要以颗粒态形式进行横向/纵向迁移,溶解态重金属迁移占比小但活性强,侵蚀造成沉积区的泥沙特性与侵蚀区土壤存在差异,可能影响重金属富集特征的空间分布格局;(2)土壤pH、有机质和黏粒含量越高,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越强,重金属被释放迁移的能力越弱;(3)土壤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对其迁移方式有影响,一般溶解态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有效态,而相对稳定的残渣态通常以颗粒态形式迁移;(4)降雨、地形、植被等环境因子影响泥沙颗粒的迁移过程,并优先迁移细颗粒,使泥沙粒径分布随迁移路径呈一定的变化规律。[结论]侵蚀作用下重金属迁移受土壤—重金属性质及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不同地质背景与污染成因条件下土壤侵蚀对重金属迁移过程的影响;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重金属赋存形态异质性研究;喀斯特地下漏失对重金属迁移的作用机理,探究不同侵蚀条件下重金属地表流失与地下漏失的分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金属迁移 泥沙颗粒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淋溶作用下铜矿尾矿库土壤的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2
作者 孙福鑫 宋莹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4期142-148,共7页
目的:铜矿尾矿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的废弃物,且具有很高的毒性。当尾矿与降雨接触时,重金属溶解并通过水流迁移到周围土壤和水体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研究降雨淋溶作用下铜矿尾矿库土壤的重金属迁移规律。方法:采集与处理黑龙江区域铜... 目的:铜矿尾矿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的废弃物,且具有很高的毒性。当尾矿与降雨接触时,重金属溶解并通过水流迁移到周围土壤和水体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研究降雨淋溶作用下铜矿尾矿库土壤的重金属迁移规律。方法:采集与处理黑龙江区域铜矿尾矿土壤环境重金属数值,通过淋溶模拟装置进行了淋浴模拟,可以模拟自然降雨条件下尾矿中重金属的迁移过程,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使用蒸馏水和蠕动泵展开定流速淋溶,测定浸出液pH值,分析重金属迁移含量和形态变化规律。结果:由研究结果可知,Fe、Mn、Cu、As的溶出主要出现在淋溶早期,Cd的溶出主要出现在淋溶前期,在淋溶中后期会出现二次溶出释放;淋溶前后重金属的各种状态均发生了改变,其中Fe活性形态的变化最小,Mn、As淋溶后活性加强,Cu、Cd淋溶后活性减弱。结论:在淋溶作用下,各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它们的生态和健康风险。这些发现对于理解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制以及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淋溶 铜矿尾矿 金属迁移 迁移含量 形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区重金属迁移对水体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轩晓博 逄勇 +2 位作者 李一平 王仕彬 王雪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0-35,共6页
为了解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对周围地表水体的影响,以闽江支流浐溪河彭村水库为例,基于MIKE21模型平台构建二维重金属预测模型,根据重金属在水体和底泥中的转移扩散、悬浮沉积及吸附解吸原理,采用土壤淋溶及浸泡试验所获取的库区土壤重金属... 为了解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对周围地表水体的影响,以闽江支流浐溪河彭村水库为例,基于MIKE21模型平台构建二维重金属预测模型,根据重金属在水体和底泥中的转移扩散、悬浮沉积及吸附解吸原理,采用土壤淋溶及浸泡试验所获取的库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等数据,模拟不同入库流量下库区Zn、Cd、Pb等3种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小流量条件下,Zn的浓度为库区中央最小,两岸次之,靠近矿区区域最大;大流量下,库区中央大于两岸,下游大于上游。Pb的浓度为库区中央大于两岸,下游大于上游。Cd的浓度为库区中央大于两岸,下游大于上游。水库蓄水后,重金属浓度基本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区 金属迁移 MIKE 21 水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法炼锌区土地复垦的重金属迁移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文杰 周晚春 +1 位作者 敖子强 肖唐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08-5610,共3页
[目的]分析废渣及炼锌区附近污染土壤剖面的Pb、Zn、Cd的分布特征。[方法]在废弃地上和废弃地附近耕地各选择1个点进行分层采样,在每个剖面的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采集3个样品,采用客土法进行复垦,在废弃地上设计10个处理,进行废渣重金属... [目的]分析废渣及炼锌区附近污染土壤剖面的Pb、Zn、Cd的分布特征。[方法]在废弃地上和废弃地附近耕地各选择1个点进行分层采样,在每个剖面的同一深度的不同位置采集3个样品,采用客土法进行复垦,在废弃地上设计10个处理,进行废渣重金属迁移模拟试验,研究废渣中Pb、Zn、Cd迁移规律。[结果]废渣表层Pb、Zn、Cd分别为3453、5678、23 mg/kg,废渣剖面上重金属含量基本一致。冶炼区附近表层土壤Pb、Zn、Cd分别为325、523、9.6 mg/kg,污染重金属向下逐渐迁移。废渣重金属向上层土壤没有明显的迁移。Pb向下层土壤几乎没有明显迁移,Zn和Cd向下层土壤有明显的迁移,Cd的迁移性最大。[结论]隔离层能有效控制废渣重金属向下层土壤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法炼锌 金属污染 土地复垦 金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氢气碰撞反应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同时分析不锈钢食具容器的8种重金属迁移量 被引量:2
5
作者 童俊 陈美春 《中国食品》 2013年第18期60-63,共4页
建立了应用氢气碰撞反应气-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测定不锈钢食具容器中9种重金属迁移量的新方法。利用氢气作为反应气的动态反应池(DRC)技术,达到去除质谱干扰的作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不锈钢食具容器的Pb、Cd、Ni、Cr、As、A1... 建立了应用氢气碰撞反应气-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测定不锈钢食具容器中9种重金属迁移量的新方法。利用氢气作为反应气的动态反应池(DRC)技术,达到去除质谱干扰的作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不锈钢食具容器的Pb、Cd、Ni、Cr、As、A1、Cu、Zn8种可迁移重金属。各重金属元素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2—1.0000,检出限在0043ug/L-1.43μg/L,加标回收率在85.1%-105,1%,RSD在2.8%-7.6%,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适用于不锈钢食具容器种可迁移重金属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碰撞反应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不锈钢食具容器 金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膜导体的金属迁移研究
6
作者 李自学 田耀亭 田树英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5,19,共4页
金属迁移能导致混合微电路发生灾难性失效。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水滴试验法,来测量厚膜电路的实际金属迁移率。用此方法测量时,发现Pd-Ag导体的迁移率最大,Pt-Au导体的金属迁移率最小。并且应用电化学理论... 金属迁移能导致混合微电路发生灾难性失效。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水滴试验法,来测量厚膜电路的实际金属迁移率。用此方法测量时,发现Pd-Ag导体的迁移率最大,Pt-Au导体的金属迁移率最小。并且应用电化学理论分析了Pd-Ag导体的金属迁移过程.最后根据实验及分析,提出了抑制厚膜导体金属迁移的若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迁移 厚膜导体 混合集成电路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污染土壤的重金属迁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先华 《节能与环保》 2021年第1期61-62,共2页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逐步推进,金属矿山的开采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本文结合金属矿山的土壤污染进行分析,通过栽种香根草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情况的变化特性进行研究,剖析金属矿山土壤污染的详细情况。结果表明,香根草是一...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逐步推进,金属矿山的开采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本文结合金属矿山的土壤污染进行分析,通过栽种香根草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情况的变化特性进行研究,剖析金属矿山土壤污染的详细情况。结果表明,香根草是一种良好的矿区土地污染治理的生态修复植物,为金属矿山的开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污染土壤 金属迁移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生长及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崔晓荧 秦俊豪 黎华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77-2184,共8页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淹水(CF)和干湿交替(IF)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与杂交稻(H)生长及重金属Pb、Cr、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I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及产量,增强了Pb、Cr、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能力...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淹水(CF)和干湿交替(IF)两种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与杂交稻(H)生长及重金属Pb、Cr、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IF)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及产量,增强了Pb、Cr、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能力,并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富集,提高米粒中Cr的含量。研究结果还表明,水分管理对Cr在水稻体内的迁移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于Pb和Cd。Pb、Cd在水稻体内含量呈现根>茎叶>米粒,而Cr则为米粒/茎叶>根,且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常规稻(C)米粒富集Cr的影响较杂交稻(H)大。可见,干湿交替模式虽能促进水稻生长和增产,同时却显著提高了Cd和Cr的生物有效性。因此,在采取相应水分管理模式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时应充分考虑水稻对不同重金属类型的响应差异,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当前农田环境的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 金属迁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碱金属迁移及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别南西 王焦飞 +4 位作者 吕鹏 白永辉 宋旭东 苏暐光 于广锁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41,共11页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是实现煤炭与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不仅可缓解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和储量不断减少的矛盾,还可以解决生物质单独利用能量密度低、分散性和季节性等问题。但是碱金属挥发带来的设备腐蚀问题严重制约了煤与生物质...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是实现煤炭与生物质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不仅可缓解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和储量不断减少的矛盾,还可以解决生物质单独利用能量密度低、分散性和季节性等问题。但是碱金属挥发带来的设备腐蚀问题严重制约了煤与生物质单独热解和共热解技术的发展。从煤与生物质单独热解过程中碱金属迁移的影响因素、迁移路径、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等方面出发,对国内外煤与生物质单独热解、共热解过程中碱金属迁移转化的研究进行综述,解析煤与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碱金属的迁移机理。总结了热解温度、热转化气氛、升温速率、原料种类等对碱金属迁移的影响规律,碱金属的气相释放和固相转化及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煤和生物质共热解过程中碱金属挥发的原位检测方法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生物质 共热解 单独热解 金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杨山冲尾矿库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过程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淑英 熊鸿斌 +1 位作者 刘桂建 王振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2-288,共7页
为探究尾矿库重金属元素Cr、Ni、Cu、Mn、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迁移过程以及植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居民的影响,文章以铜陵市杨山冲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转运系数(translocation fac... 为探究尾矿库重金属元素Cr、Ni、Cu、Mn、Cd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迁移过程以及植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居民的影响,文章以铜陵市杨山冲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转运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TF)及美国环境保护署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Cu、Cd的平均质量比分别是铜陵市土壤背景值的1.40~1.85、2.91~4.54倍,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的1.9~2.3、4.2~7.5倍;从土壤重金属纵向迁移变化来看,从表层至底层,Mn、Ni质量比呈降低—增加—降低的特点,Cr质量比呈增加—降低—增加—降低的特点,Cu、Cd质量比从表层至底层逐渐降低;植物中Cr质量比高于一般植物范围值,地上部分16%的BCF和33%的TF值高于1;摄入该地区植物对成人和儿童的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均大于10,Cd的危害商(hazard quotient,HQ)值最大。因此,该地区土壤以Cu、Cd污染为主,植物中Cr质量比超过一般值,且食用该区域植物对人体存在严重的慢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山冲尾矿 金属迁移 土壤-植物系统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某矿产集采区土壤重金属迁移规律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2
11
作者 史帅航 白甲林 余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传统野外调查工作手段与技术优势,结合室内综合测试与系统分析,开展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内矿产资源开发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相关研究。以西南地区某矿产集采区为例,探索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随流域迁移... 为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依托传统野外调查工作手段与技术优势,结合室内综合测试与系统分析,开展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内矿产资源开发引起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相关研究。以西南地区某矿产集采区为例,探索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随流域迁移规律,分析区内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研究表明:该矿产集采区铅锌矿区、磷矿区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存在差异;源于矿产资源开采方式、洗选方式、矿区固体废弃物分布、地表径流强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区内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从上游到下游的迁移规律呈多种类型。相关结果既可作为生产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依据,亦可作为闭坑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矿产集采区 金属迁移规律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中重金属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郎定常 鲍姝 +5 位作者 邓亚红 韦杰 宋永铸 廖志立 王晓宇 王用普 《酿酒科技》 2021年第9期80-86,共7页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参考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国家标准,优化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方法,研究并确定白酒生产过程、储存期、货架期、生产用水、不锈钢软管和不锈钢酒罐加工制作等过程中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锡、镍、铬的迁移情...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参考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国家标准,优化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方法,研究并确定白酒生产过程、储存期、货架期、生产用水、不锈钢软管和不锈钢酒罐加工制作等过程中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锡、镍、铬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在酒中都有检出,但含量都较低,均未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各指标所规定的最高限量,其主要来源于加浆用水、与酒接触的储存容器和包装容器、不锈钢软管的不正确使用及不锈钢酒罐的焊接处。本研究对白酒企业科学、规范、合理选用不锈钢制品、陶坛、玻璃瓶和陶瓷瓶,加强生产降度用水的处理,正确使用不锈钢软管,提高不锈钢酒罐加工制作工艺水平,从而降低重金属迁移的风险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金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检测玩具涂层中重金属迁移量的耐用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印美娟 周文昕 《电子质量》 2021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检测玩具涂层中铅(Pb)的迁移含量,该文对该分析方法的耐用性进行分析,考察了不同源的标准溶液、静置时间、检测波长、模拟液的pH值、是否采用离心分离操作、震荡器转速和检测时间间隔,共计七...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检测玩具涂层中铅(Pb)的迁移含量,该文对该分析方法的耐用性进行分析,考察了不同源的标准溶液、静置时间、检测波长、模拟液的pH值、是否采用离心分离操作、震荡器转速和检测时间间隔,共计七个微小因素对最终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标准溶液的源和是否采用离心分离操作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检测时间间隔、模拟液的pH值和检测波长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很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静置时间、震荡器转速对检测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测试过程中此因素需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依据耐用性分析结果,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因素须在标准操作程序(SOP)中进行详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具涂层 金属迁移 耐用性 微小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无机材料及制品中13种重金属迁移量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伟 马俊辉 +4 位作者 张晓飞 徐文 周良春 李双琦 吴纯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1期5743-5748,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食品接触用无机材料及制品中13种重金属迁移量(铝、砷、钡、镉、钻、铬、铜、锰、镍、铅、锑、硒与锌)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法。方法采用...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食品接触用无机材料及制品中13种重金属迁移量(铝、砷、钡、镉、钻、铬、铜、锰、镍、铅、锑、硒与锌)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法。方法采用4%(V:V)醋酸溶液,在特定迁移实验条件下,避光浸泡试样,优化仪器参数和实验条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浸泡液中13种元素迁移量。结果该方法检出限为0.001~0.010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8%~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0.96%~3.8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度高,为食品接触用无机材料及制品中多种痕量有害元素迁移量进行合理产品风险评估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无机材料及制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迁移实验 金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搪瓷制品中11种重金属迁移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伟 马俊辉 +3 位作者 张晓飞 徐文 周良春 李双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24期6430-6436,共7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AES)同时检测食品接触用搪瓷制品中11种重金属(铝、砷、钡、镉、钴、铬、锰、镍、铅、锑、锌)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4%(V:V)乙...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ICP-AES)同时检测食品接触用搪瓷制品中11种重金属(铝、砷、钡、镉、钴、铬、锰、镍、铅、锑、锌)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4%(V:V)乙酸溶液,在特定迁移试验条件下,避光浸泡试样,优化仪器参数和实验条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浸泡液中11元素迁移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001~0.010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2%~105.5%,相对标准偏差为0.91%~3.6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为食品接触用搪瓷制品中多种痕量有害元素迁移量进行合理产品风险评估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手段。针对国标GB 480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搪瓷制品》中理化指标与迁移试验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搪瓷制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杯边要求 特定迁移试验 金属迁移 重复使用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制餐具中重金属迁移安全风险及使用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悦 马军 +1 位作者 宁娜静 赵建 《现代食品》 2021年第5期169-171,共3页
研究银制餐具中重金属迁移量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考察银制餐具中重金属迁移安全风险及使用安全性。银制餐具中As、Pb、Cd的迁移量未检出,Ag迁移量为0.451 3 mg·kg^(-1),远低于GB 4806.9—2016中的限量指标。以银溶液(0.45 mg·L^... 研究银制餐具中重金属迁移量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考察银制餐具中重金属迁移安全风险及使用安全性。银制餐具中As、Pb、Cd的迁移量未检出,Ag迁移量为0.451 3 mg·kg^(-1),远低于GB 4806.9—2016中的限量指标。以银溶液(0.45 mg·L^(-1))和银制餐具浸泡液分别对小鼠进行经口灌胃试验,小鼠未出现急性毒性中毒反应,使用银质餐具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质餐具 金属迁移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影响着色剂中重金属迁移测试结果的实验条件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黎霞 《中国标准化》 2021年第13期185-187,219,共4页
应用于食品接触塑料材料中的着色剂,本文针对其八大重金属迁移实验中部分漂浮的脂溶性样品浸泡不充分的情况进行系列试验,发现在实验温度和时长既定的条件下,改变实验的容器和振荡频率可以优化迁移效果:"敞开"式容器比"... 应用于食品接触塑料材料中的着色剂,本文针对其八大重金属迁移实验中部分漂浮的脂溶性样品浸泡不充分的情况进行系列试验,发现在实验温度和时长既定的条件下,改变实验的容器和振荡频率可以优化迁移效果:"敞开"式容器比"包裹"式容器效果更佳,样品容器的体积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振荡频率不一定是越高越好。在日常测试中,可以通过容器的选择和频率的调整来优化迁移效果,从而使测试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样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着色剂 金属迁移 漂浮样品 容器 振荡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烧对304不锈钢锅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俊铭 黄子东 +3 位作者 郑锐生 黄汝涛 洪泽浩 魏亮新 《中国标准化》 2019年第1期167-170,共4页
本文通过干烧实验,研究干烧时间、火力、燃气、烹饪介质以及干烧次数等因素对304不锈钢锅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自来水为烹饪介质,在煤气加热条件下,304不镑钢锅具的重金属迁移量受干烧时间,火力和干烧次数的影响较小,但在复... 本文通过干烧实验,研究干烧时间、火力、燃气、烹饪介质以及干烧次数等因素对304不锈钢锅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自来水为烹饪介质,在煤气加热条件下,304不镑钢锅具的重金属迁移量受干烧时间,火力和干烧次数的影响较小,但在复杂的菜汤介廣中干烧后,重金属铬和镍迁移量有着明显的增加。利用天然气加热干烧304不锈钢锅易致其重金属铬和樣的迁移量剧增,甚至出现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烧 304不锈钢锅 金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重金属迁移检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维亚 张茜琳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4期119-122,共4页
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在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金属析出的问题,长期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玻璃制品易造成重金属积累。依据国家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相关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 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严重,在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金属析出的问题,长期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玻璃制品易造成重金属积累。依据国家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相关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ICP-OES)检测市场销售的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质量,测定铅(Pb)和镉(Cd)的迁移量。结果表明,部分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有重金属析出,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重金属的迁移量逐渐下降,带有釉彩或涂料的玻璃制品是玻璃制品中的高风险产品。本研究对科学、规范、合理选用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为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 玻璃制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金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两用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及其水浸提迁移规律的研究
20
作者 王诗凝 《福建轻纺》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陈皮、山楂、菊花、金银花4种药食两用植物中铬、铅、砷、镉、汞5种元素含量,模拟药食两用中药材日常浸泡环境,研究不同的浸提条件对重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首先采用微波消解及浸提法... 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陈皮、山楂、菊花、金银花4种药食两用植物中铬、铅、砷、镉、汞5种元素含量,模拟药食两用中药材日常浸泡环境,研究不同的浸提条件对重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首先采用微波消解及浸提法对4种中药材进行前处理,而后利用ICP-MS对消解液和浸提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所检测的5种元素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83.1%~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6%~4.99%,该方法适用于药食两用中药材的重金属元素检测;4种药材中5种元素检测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r、Pb、As、Cd、Hg,在100℃恒温浸提条件下浸提20 min时重金属浸出浓度达到峰值,浸泡温度的提升和浸泡时间的延长会促进中药材浸提液中重金属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两用药材 金属迁移 ICP-MS微波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