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束混合金属表面改性试样X射线衍射分析
1
作者 王必和 孙杏凡 唐述培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9-31,共3页
研究了离子束混合对一些金属摩擦性能的作用,发现经离子束混合处理后表面耐磨性能比未处理的提高4~15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处理后的表面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这正是耐磨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介绍对试样... 研究了离子束混合对一些金属摩擦性能的作用,发现经离子束混合处理后表面耐磨性能比未处理的提高4~15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处理后的表面化学组成及微观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这正是耐磨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介绍对试样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混合 金属表面改性 耐磨性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热化学反应法制备金属陶瓷涂层——涂层技术值得重视的新发展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建康 屠平亮 周建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文综述了用热化学反应法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特点、发展动态及广阔应用前景,报道了本文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发展这项新技术的一些关键问题。
关键词 陶瓷涂层 金属表面改性 热化学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注入纳米结构和特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1 位作者 刘安东 张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0-623,共4页
材料中纳米弥散相的形成对材料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表面容易形成这种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经过 Ti注入的钢 ,表面形成了直径为 10~ 30 nm丝状的 Fe Ti和 Fe Ti2 相 ,其长度为 15 0~ 32 0 nm ,当束... 材料中纳米弥散相的形成对材料强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离子注入技术在材料表面容易形成这种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经过 Ti注入的钢 ,表面形成了直径为 10~ 30 nm丝状的 Fe Ti和 Fe Ti2 相 ,其长度为 15 0~ 32 0 nm ,当束流密度分别为 2 5~ 5 0μA.cm-2 时 ,弥散相的密度分别为 1.2× 10 11和 6 .5× 10 10 cm-2 ,其平均直径则分别为 10和 18n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C+ Ti样品表明 ,注入后表面形成的抗腐蚀钝化层也为丝状纳米结构 ,细丝直径 2 5~ 6 0 nm,长度10 0~ 2 0 0 nm,密度约 2 .2× 10 9cm-2 .这种致密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抗磨损特性和抗腐蚀特性 .抗磨损特性提高了 8倍 .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 ,随注量的增加 ,腐蚀电流密度 Jp 明显下降 ,用 3× 10 17cm-2 注量的 Ti注入 H13钢 Jp 比未经注入之值降低到 0 .12 5 %~ 0 .0 5 0 % ;W注入聚脂膜 (PET)形成了 10~ 2 0 nm W的析出相 ,这种相的析出使 PET表面硬度增加 ,抗磨损和抗腐蚀特性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注入 H13钢 聚脂膜 抗腐蚀 抗磨损 纳米相 金属表面改性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和Ti双注入H13钢抗腐蚀钝化层的形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1 位作者 刘安东 张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用多次扫描电位法研究了金属 Ti与 C双注入抗腐蚀和抗点蚀钝化层生成的条件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腐蚀坑 ,发现注入层表面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钝化层 .这种钝化层既能抗酸性腐蚀 ,又具有优良的抗碱性点蚀特性 .测量结果表明 ,在 ... 用多次扫描电位法研究了金属 Ti与 C双注入抗腐蚀和抗点蚀钝化层生成的条件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腐蚀坑 ,发现注入层表面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钝化层 .这种钝化层既能抗酸性腐蚀 ,又具有优良的抗碱性点蚀特性 .测量结果表明 ,在 C注量不变时 ,增加 Ti注量可使抗腐蚀特性增强 ;而在 Ti注量不变时 ,增加 C注量可使抗点蚀特性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钢 抗腐蚀钝化层 C TI 双注入 抗腐蚀特性 电化学测量 离子注入 金属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注入钨的微观分析
5
作者 汪德志 陈剑宣 +2 位作者 郑振华 张海龙 黄宁康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对不同剂量N+ 离子注入钨的试样进行了XRD及XPS微观分析 ,研究注入层的元素、成分、化学态以及有关的相结构。结果表明 ,注入层除了单质W外 ,还有氧化物WO3 ,氮 氧 钨的化合物 ,如Wx(N ,O)以及氮化物δ WN ,随着氮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 ... 对不同剂量N+ 离子注入钨的试样进行了XRD及XPS微观分析 ,研究注入层的元素、成分、化学态以及有关的相结构。结果表明 ,注入层除了单质W外 ,还有氧化物WO3 ,氮 氧 钨的化合物 ,如Wx(N ,O)以及氮化物δ WN ,随着氮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 ,Wx(N ,O)减少 ,而δ WN量增加 ,污染物WO3 也相应减少。文中对有关机理作了相应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相结构 金属表面改性 氮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技术
6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专利技术 金属表面改性 复合氧化物 四氯化硅 制备方法 氧化物材料 氧化物粒子 氯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解释
7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9-189,共1页
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是指采用某种工艺手段使在零件表面获得与基体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不同的技术。材料经表面改性处理后,既能发挥基体的力学性能,又能使材料表面获得各种如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殊性能;可以掩盖基体表面的缺陷... 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改性是指采用某种工艺手段使在零件表面获得与基体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不同的技术。材料经表面改性处理后,既能发挥基体的力学性能,又能使材料表面获得各种如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殊性能;可以掩盖基体表面的缺陷,延长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表面改性对节约稀贵材料、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金属表面改性技术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喷丸强化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等表面改性技术之外,近十年来激光束、电子束、离子束等高能束表面改性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解释 表面改性技术 材料表面 表面改性处理 力学性能 基体表面 金属表面改性 改性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系列多弧源离子镀膜技术及设备
8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7年第1期27-27,共1页
该设备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电弧放电技术,在真空环境中制备各种金属膜(如铜、铝、钛等)、氮化物(TiN、TLN)和碳化物(Tic)膜、多层膜和复合膜,使金属表面改性,提高零件的耐磨、耐蚀性,改善表面的疲劳断裂性能等。该技术与设备达到国际... 该设备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电弧放电技术,在真空环境中制备各种金属膜(如铜、铝、钛等)、氮化物(TiN、TLN)和碳化物(Tic)膜、多层膜和复合膜,使金属表面改性,提高零件的耐磨、耐蚀性,改善表面的疲劳断裂性能等。该技术与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家各部委列入1993年国家级科技重点推广项目。该技术可用于在金属和非金属表面涂镀金属膜和氧化物膜,用于五金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技术与设备 金属表面改性 电弧放电 多层膜 复合膜 断裂性能 耐蚀性 氮化物 低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