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2-甲基)苯基甘氨酸的三价和四价金属/非金属衍生物(英文)
1
作者 Deepti Joshi Deepak Pant Madhup Chandra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用N-(2-甲基)苯基甘氨酸合成了几种(硼、铝、铁、砷和锑)及四价(硅、钛和硒)金属/非金属衍生物。合成是在苯溶液中采用了金属/非金属的异丙氧基化合物和N-(2-甲基)苯基甘氨酸按1∶1和1∶2的配比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合成的产物均为有色固... 用N-(2-甲基)苯基甘氨酸合成了几种(硼、铝、铁、砷和锑)及四价(硅、钛和硒)金属/非金属衍生物。合成是在苯溶液中采用了金属/非金属的异丙氧基化合物和N-(2-甲基)苯基甘氨酸按1∶1和1∶2的配比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合成的产物均为有色固体,以及在产物中有异丙氧基基团残留而显吸湿性。对所制成的衍生物均采用了共沸混合物分析、元素分析和光谱测定等进行了表征。用N鄄(2鄄甲基)苯基甘氨酸合成了几种(硼、铝、铁、砷和锑)及四价(硅、钛和硒)金属/非金属衍生物。合成是在苯溶液中采用了金属/非金属的异丙氧基化合物和N鄄(2鄄甲基)苯基甘氨酸按1∶1和1∶2的配比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合成的产物均为有色固体,以及在产物中有异丙氧基基团残留而显吸湿性。对所制成的衍生物均采用了共沸混合物分析、元素分析和光谱测定等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甲基)苯基甘氨酸 三价金属衍生物 四价金属衍生物 金属衍生物 合成 醇解反应 吸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金属衍生物对AP-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和热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吉祯 樊学忠 +2 位作者 郑晓东 刘小刚 张腊莹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3-45,60,共4页
研究了水杨酸铅(PbSa)、水杨酸铜(CuSa)、水杨酸铋(BiSa)、甲撑水杨酸铅(Pb2Sa2)、甲撑水杨酸铜(Cu2Sa2)和甲撑水杨酸铅铜(PbCusa2)对AP-CMDB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和1.0MPa压强下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金属衍生... 研究了水杨酸铅(PbSa)、水杨酸铜(CuSa)、水杨酸铋(BiSa)、甲撑水杨酸铅(Pb2Sa2)、甲撑水杨酸铜(Cu2Sa2)和甲撑水杨酸铅铜(PbCusa2)对AP-CMDB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和1.0MPa压强下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金属衍生物均能有效提高APCMDB推进剂低压下的燃速,并降低高压下的燃速。水杨酸金属衍生物均使推进剂中NC/NG体系分解峰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uSa和Cu2Sa2可明显降低推进剂中AP的高温分解峰温。水杨酸的含铜衍生物(CuSa、Cu2Sa2和PbCuSa2)可有效降低较宽压强范围内(1~20MPa)的压强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固体推进剂 复合改性双基推进剂 水杨酸金属衍生物 燃烧性能 热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对-氨基苯基)-2,3,7,8,12,13,17,18-八甲基卟啉及其金属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宝库 魏秀珍 +1 位作者 徐又一 徐志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945-1949,共5页
从 3 -甲基 -2 ,4-戊二酮出发 ,经多步反应合成了 3 ,3′,4,4′-四 -甲基 -2 ,2′-二吡咯基甲烷 ( TMDPM) ,改进了合成 TMDPM的脱羧反应 .研究了 TMDPM与对 -硝基苯甲醛反应合成 meso-5 ,1 5 -双 -苯基 -卟啉反应 ,发现对 -甲基苯磺酸... 从 3 -甲基 -2 ,4-戊二酮出发 ,经多步反应合成了 3 ,3′,4,4′-四 -甲基 -2 ,2′-二吡咯基甲烷 ( TMDPM) ,改进了合成 TMDPM的脱羧反应 .研究了 TMDPM与对 -硝基苯甲醛反应合成 meso-5 ,1 5 -双 -苯基 -卟啉反应 ,发现对 -甲基苯磺酸是卟啉原合成的良好催化剂 ,2 ,3 -二 -氯 -5 ,6二氰基 -1 ,4-苯醌是将卟啉原转化为卟啉的良好氧化剂 ;硝基卟啉经 Sn Cl2 还原成氨基卟啉后 ,用固 -液抽提进行氨基卟啉的纯化 ,得到了 5 ,1 5 -双 (对 -硝基苯基 ) -2 ,3 ,7,8,1 2 ,1 3 ,1 7,1 8-八甲基卟啉、 5 ,1 5 -双 (对 -氨基苯基 ) -2 ,3 ,7,8,1 2 ,1 3 ,1 7,1 8-八甲基卟啉及其金属衍生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对-氨基苯基)-2 3 7 8 12 13 17 18-八甲基卟啉 金属衍生物 合成 表征 吸光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基环戊二烯基ⅣB族金属衍生物的合成和^(1)HNMR谱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寿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4期342-347,共6页
6,6-二烷基富烯与烯丙基氯化镁发生环外双键的加成反应,形成1,1-二烷基-3-丁烯基环戊二烯基氯化镁,同苯乙炔基钠则和6-位碳上甲基或亚甲基的c:-H反应,环外双键移位得到乙烯基环戊二烯基钠。这些阴离子与ⅣB族金属氯化物反应合成了一系... 6,6-二烷基富烯与烯丙基氯化镁发生环外双键的加成反应,形成1,1-二烷基-3-丁烯基环戊二烯基氯化镁,同苯乙炔基钠则和6-位碳上甲基或亚甲基的c:-H反应,环外双键移位得到乙烯基环戊二烯基钠。这些阴离子与ⅣB族金属氯化物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烯基取代环戊二烯基金属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6-二烷基富烯 烯丙基格氏试剂 苯乙炔基钠 烯基环戊二烯基ⅣB族金属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斑蝥素金属衍生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抑制比较
5
作者 朱欣婷 惠景 +4 位作者 刘云 范芳 晏容 雷欣睿 李晓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0-1237,共8页
比较镁(Mg)、钙(Ca)、锶(Sr)三种金属元素与斑蝥素结合后对其体外抗肝癌活性的影响。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实验细胞株,采用SRB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 比较镁(Mg)、钙(Ca)、锶(Sr)三种金属元素与斑蝥素结合后对其体外抗肝癌活性的影响。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实验细胞株,采用SRB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情况。三种金属元素结合斑蝥素(CTD)后都能抑制细胞的增殖,且成剂量依赖关系。CTD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仍强于斑蝥素酸钙(CaCTD)和斑蝥素酸锶(Sr-CTD),但明显弱于斑蝥素酸镁(Mg-CTD)。当给药浓度为0. 7μg/m L时,Mg-CTD组无细胞集落的形成,且抑制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强于CTD组。而Ca-CTD和Sr-CTD抑制细胞集落形成作用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斑蝥素金属衍生物中,Mg-CTD引起细胞凋亡最多,其细胞凋亡率为11. 1%,且强于CTD阳性对照组。此外,CTD、Mg-CTD和Ca-CTD可以引起细胞G2/M期阻滞,其阻滞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CTD、CTD、Ca-CTD;而Sr-CTD对细胞G_2/M期的阻滞能力不明显。镁、钙、锶三种元素对斑蝥素体外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很大,镁元素与斑蝥素结合后在体外能增强斑蝥素的抗肝癌活性,而钙和锶元素则降低其抗肝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金属衍生物 人肝癌SMMC-77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C_(60)-金属衍生物的光限制效应
6
作者 张铁桥 李建良 +3 位作者 高鹏 龚旗煌 郑世峻 汤卡罗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光限制效应 C60 金属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溶性金属酞菁衍生物在介孔分子筛中的封装及其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白妮 张萍 +5 位作者 郭阳红 庞文琴 宋溪明 陈红梅 李彪 常小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75-1278,共4页
采用浸渍法将钴酞菁衍生物组装进介孔分子筛 MCM-4 1中 ,通过 XRD、UV-Vis紫外漫反射光谱、热分析、 Raman光谱和 N2 吸附等方法对组装体进行了表征 ,并研究了其对硫醇氧化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与体相钴酞菁衍生物相比 。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MCM-41 金属酞菁衍生物 封装 催化活性 催化剂 浸渍法 硫醇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新型碳硼烷金属有机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春惠 叶红德 +3 位作者 吴德洪 燕红 王雪梅 陈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二茂铁-碳硼烷衍生物(FcSB1,FcSB2和FcSBCO)、芳烃钌(Ⅱ)-碳硼烷衍生物(RuBFc和RuBCOO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五种碳硼烷衍生物与BSA形成非荧光性复合物而猝灭了BSA的...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生理条件下,二茂铁-碳硼烷衍生物(FcSB1,FcSB2和FcSBCO)、芳烃钌(Ⅱ)-碳硼烷衍生物(RuBFc和RuBCOO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五种碳硼烷衍生物与BSA形成非荧光性复合物而猝灭了BSA的荧光。二茂铁-碳硼烷衍生物FcSB1,FcSB2和FcSBCO显著地影响BSA的构象,使BSA的三级结构变得更紧凑,并显著使酪氨酸残基附近微环境的极性(位于ⅠA,ⅠB和ⅡA结构域)降低,疏水性增强。而芳烃钌(Ⅱ)-碳硼烷衍生物RuBFc和RuBCOOH对BSA构象的影响小于二茂铁-碳硼烷衍生物。揭示了新型金属碳硼烷衍生物对蛋白结构和构象的影响,为含碳硼烷、二茂铁等多功能基团的新型药物的设计与筛选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硼烷金属有机衍生物 牛血清白蛋白 天然构象 微环境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不同取代基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SA/CS双极膜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日耀 陈震 +3 位作者 陈晓 郑曦 陈巧平 谢鸿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6-131,共6页
分别用八羧基铜酞菁、四磺酸基铜酞菁对海藻酸钠阳膜和四氨基铜酞菁对壳聚糖阴膜进行了改性,制备了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并用热分析、电子万能试验机、接触角测定仪和J-V关系等对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进行了... 分别用八羧基铜酞菁、四磺酸基铜酞菁对海藻酸钠阳膜和四氨基铜酞菁对壳聚糖阴膜进行了改性,制备了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并用热分析、电子万能试验机、接触角测定仪和J-V关系等对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均获得提高。金属酞菁衍生物在双极膜中间界面层形成高荷电区,促进了中间界面层水的解离,从而降低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双极膜的膜电压。具有不同取代基的金属酞菁衍生物对中间界面层水解离的催化能力不同,这与不同取代基的金属酞菁衍生物改性膜的亲水性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酞菁衍生物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双极膜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取代基对金属化聚苯胺衍生物膜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李宗 许一婷 +1 位作者 Jean-Yves GAL 吴辉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04-1408,共5页
通过比较聚 2 ,5 -二甲氧基苯胺 (PDMAn)、聚邻甲基苯胺 (POT)和聚间氯苯胺 (Pm Cl An)膜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沉积在这 3种聚合物上的铂微粒的表面形态与晶面取向以及异丙醇在分散 Pt微粒的聚苯胺膜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行为 ,从电子... 通过比较聚 2 ,5 -二甲氧基苯胺 (PDMAn)、聚邻甲基苯胺 (POT)和聚间氯苯胺 (Pm Cl An)膜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沉积在这 3种聚合物上的铂微粒的表面形态与晶面取向以及异丙醇在分散 Pt微粒的聚苯胺膜修饰电极上的氧化行为 ,从电子效应和立体效应探讨了聚合物电化学性质与环取代基的关系以及不同聚合物基质对 Pt沉积机理和电极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硫酸溶液中 PDMAn膜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最负、 POT次之、 Pm Cl An最正 .Pt在 PDMAn和 POT膜上的电沉积机理与在 Pm Cl An膜上的不同 ,聚合物膜上沉积的 Pt微粒呈现 (2 0 0 )晶面择优取向 ,其中 POT膜上择优取向度最大 ,PDMAn次之 ,Pm Cl An最小 .异丙醇在金属化聚合物膜电极上的氧化电位取决于聚苯胺的本质 ,在 POT膜修饰电极上异丙醇的电氧化主要发生在 POT的活性电位区 ,而在 PDMAn与 Pm Cl An膜上的电氧化则主要发生在 Pt上的氧化电位区 ,说明聚合物膜不仅作为 Pt微粒的分散介质 ,而且本身可能产生催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聚苯胺衍生物 环取代聚苯胺 金属-聚合物复全材料 异丙醇 电氧化 化学修饰电极 电极材料 导电聚合物 滴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混金属羰基簇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和分子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索全伶 张浩 +4 位作者 王一兵 冶杰慧 韩利民 翁林红 冷雪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8,共3页
The mono and di substituted derivatives of the parent cluster {μ3 H(Ph)C=C}FeCo2(CO)9 (1)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facile substitution reactions. The compound {μ3 H(Ph)C=C}FeCo2(CO)7(dppe) (2), {μ3 H(Ph)C=C}FeCo2(C... The mono and di substituted derivatives of the parent cluster {μ3 H(Ph)C=C}FeCo2(CO)9 (1)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facile substitution reactions. The compound {μ3 H(Ph)C=C}FeCo2(CO)7(dppe) (2), {μ3 H(Ph)C=C}FeCo2(CO)8(PPh3) (3) and {μ3 H(Ph)C=C}FeCo2(CO)8(AsPh3) (4)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31P NMR, MS and X ray crystallography. The new cluster 2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a=0. 8614(5)nm, b=1.6404(8)nm, c=2.6574(14)nm, β=96.3222(12)°, V=3.732(3)nm3, Z=4, S=0.886, Δρmax=0.335e·nm-3, Δρmin=-0.379e·nm-3. Final R indices : R1=0.0432, wR2=0.0695. CCDC: 164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混金属羰基簇取代衍生物 合成 分子结构 催化剂 均相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man光谱研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金属取代衍生物的二级结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银燕 王志林 +2 位作者 郁清 耿金龙 罗勤慧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3-268,共6页
本文测定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2Zn2SOD)及其金属取代衍生物Cu2Ni2SOD的Raman光谱,对图谱进行了归属,并定量测定了两种SOD的二级结构,同时对结构与活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RAMAN光谱 二级结构 金属取代衍生物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物在甲醇电催化氧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彤 陈康成 黎汉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6,共6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多孔性、大比表面积、可设计性等优点,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阳极甲醇氧化反应(MOR)中备受关注。对MOFs及其衍生物在酸性和碱性DMFC体系中MOR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 甲醇氧化反应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脲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14
作者 董淑弘 谢国强 +3 位作者 张宝来 高明堂 吴勇杰 曾正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对10个磺酰脲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初步筛选。方法:正常小鼠灌胃给药后,剪尾取血,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AP)法测定血糖,以甲苯磺丁脲(D860)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分析它们的降血糖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及化学结... 目的:对10个磺酰脲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初步筛选。方法:正常小鼠灌胃给药后,剪尾取血,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AP)法测定血糖,以甲苯磺丁脲(D860)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分析它们的降血糖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及化学结构与降血糖作用的构效关系。结果:实验表明,ZnL2.2H2O、NdL3.2H2O、SmL3.2H2O、Zn(HL')2.2NO3、Eu(HL')3.3NO3、HL、HL'等7个化合物,均具有降低正常小鼠血糖的活性,而EuL3.2H2O、Nd(HL')3.3NO3、Sm(HL')3.3NO3降糖活性不明显。结论:HL在2h对正常小鼠的降血糖活性强于D860,提示对甲苯磺酰脲1位取代基为脂环基(环己基)时,其降血糖活性高于直链脂基(丁基),更高于杂环基团(4-安替比林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环已基-3-对甲苯磺酰脲 1-(4-安替比林)-3-对甲苯磺酰脲 磺酰脲衍生物金属配合物 降血糖作用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的Cu^(2+)光电化学传感器
15
作者 沈威 吴佳雯 +1 位作者 罗燕妮 谭学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采用硫化铋/多孔二氧化钛(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作为光电活性基底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平台,以实现对Cu^(2+)的灵敏检测。利用电流-时间法(i-t曲线)对不同光电基底材料进行光电流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 采用硫化铋/多孔二氧化钛(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作为光电活性基底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平台,以实现对Cu^(2+)的灵敏检测。利用电流-时间法(i-t曲线)对不同光电基底材料进行光电流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M-TiO_(2),Bi_(2)S_(3)/M-TiO_(2)复合物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光电流响应特性。利用Cu^(2+)与Bi_(2)S_(3)/M-TiO_(2)表面的S2-反应生成CuS,进而对光电化学体系光电流强度产生抑制作用,成功开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定量分析Cu^(2+)的浓度。该传感器在5.0×10^(-10)~1.1×10^(-7)mol/L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低至1.2×10^(-8)mol/L。此传感器以其简便的操作、低廉的成本以及卓越的灵敏度,为金属离子的高效检测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传感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 多孔二氧化钛 Bi_(2)S_(3)纳米颗粒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Na原子嵌入对富勒烯C_(32)分子的电子结构与传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新霞 陈志舜 +2 位作者 何道伟 Terence K S W 王利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和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方法对嵌入Na和Mg的富勒烯C_(32)分子Mg@C_(32)和Na@C_(32)连接面电极Au(1,1,1)所构成的分子器件进行了电子结构与传输特性的理论研究.得出了2个分子桥的电子结构、电子传...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和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方法对嵌入Na和Mg的富勒烯C_(32)分子Mg@C_(32)和Na@C_(32)连接面电极Au(1,1,1)所构成的分子器件进行了电子结构与传输特性的理论研究.得出了2个分子桥的电子结构、电子传输概率及伏安(Ⅰ-Ⅴ)特性.分析了影响电子结构与电子传输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金属Mg原子和Na原子的嵌入都大大增强了C_(32)分子的电子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2 富勒烯金属衍生物 电子结构 电子传输 伏安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倍半硅氧烷钛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7
作者 李丽 赵欣 +2 位作者 侯鲲 高焕萍 高子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56,共4页
在无水无氧条件下,通过笼型三羟基取代的不完全(异丁基)倍半硅氧烷与三氯单茂钛(CpTiCl3)、四氮二甲基钛(Ti(Me2N)4)反应制得含有倍半硅氧烷钛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核磁和红外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两种倍半硅氧烷钛金属衍生物分别... 在无水无氧条件下,通过笼型三羟基取代的不完全(异丁基)倍半硅氧烷与三氯单茂钛(CpTiCl3)、四氮二甲基钛(Ti(Me2N)4)反应制得含有倍半硅氧烷钛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核磁和红外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两种倍半硅氧烷钛金属衍生物分别为在缺角处引入一个钛原子和一个茂环封角以及引入一个钛原子和一个氮二甲基基团封角的衍生物.实验从分子水平上为研究钛负载型非均相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其催化反应活性提供了均相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型倍半硅氧烷 倍半硅氧烷钛金属衍生物 均相催化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材料的超快动力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闫永丽 董志伟 +1 位作者 刘康俊 钱士雄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8-128,共1页
酞菁是一种优良的有机功能材料。我们合成了两种新型金属酞菁衍生物,中心取代原子分别为钴(Co)和锌(Zn),外周取代基为苯甲酸。Co和Zn是金属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类。
关键词 金属酞菁衍生物 有机功能材料 动力学特性 苯甲酸 取代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recognition of metal ions of three new ferrocenyl derivatives containing pyridyl moiety
19
作者 田洪菊 唐瑞仁 +1 位作者 李石凤 罗一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379-3384,共6页
Three new ferrocene (Fc) based receptors with pyridyl moiety, named methyl-6- ferrocenoylacetyl-2-pyridine carboxylate (FcLl), 1,1'-(2,6-bispyridyl)bis-3-ferrocenyl-l,3-propanedione (FcL2), ferrocenecarboxald... Three new ferrocene (Fc) based receptors with pyridyl moiety, named methyl-6- ferrocenoylacetyl-2-pyridine carboxylate (FcLl), 1,1'-(2,6-bispyridyl)bis-3-ferrocenyl-l,3-propanedione (FcL2), ferrocenecarboxaldehyde-2,6-dipicolinoyhydrazone (FcL3) were synthesized, and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UV-Vis spectra, 1H and 13C NMR.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ion sensing properties of FcL1, FcL2 and FcL3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y in ethanol solution with 0.1 mol/L LiC104 as the supporting electrolyte. The E~ values of the receptors increase with the scanning rate increasing at high scanning rate, and Ipa/Ipo approaches unity, indicating that the redox reaction is basically reversible. Their recognition performances to different metal cations such as Cd(II), Co(II), Cu(II), Hg(II), Mn(II), Ni(II), Zn(II) show that the FcL1 is responsive to Cu(II) with the maximum electrochemical shift of the FcL1 for Cu(II)of about 72.0 mV, whereas the FcL2 is responsive to Cu(II) and Mn(II) with shift of 102 mV and 109 mV, respectively, and the FcL3 is responsive to Hg(II) and Mn(II) with the shift of 53.0 mV and 54.0 mV, respectively. 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receptors may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 and molecular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RECEPTOR CHARACTERIZATION electrochemical reco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