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合成NbN膜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教花 张涛 +1 位作者 侯君达 邓志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3-625,共3页
利用无大颗粒的金属等离子体浸没增强沉积技术 ,在Si基体上进行动态离子束增强沉积NbN ,在低温下制成了NbN薄膜 .薄膜表面细密光滑 ,退火前其硬度 >16 .8MN·mm- 2 ,退火后硬度 >16 .0MN·mm- 2 .
关键词 氮化铝 金属等离子体 离子注入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阴极弧金属等离子体源的调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韬 王小峰 +1 位作者 王浪平 汤宝寅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7-470,共4页
对脉冲阴极弧金属等离子体源的工作参数进行了测量,研究了离子流与磁导管偏压以及磁场电流与离子流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其最佳工作参数。并应用该脉冲阴极弧金属等离子体源和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制备了TiC薄膜。对改性层的显... 对脉冲阴极弧金属等离子体源的工作参数进行了测量,研究了离子流与磁导管偏压以及磁场电流与离子流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其最佳工作参数。并应用该脉冲阴极弧金属等离子体源和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制备了TiC薄膜。对改性层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膜基结合力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合成TiC薄膜后,试样的显微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膜层与基体之间的临界载荷为36.03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 碳化钛薄膜 脉冲阴极弧金属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光效应和金属等离子体调制下的非互易微腔模式光学隔离器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云团 胡坚霞 何韩庆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9,共7页
为实现高效的光学隔离器,设计了两边镀金属薄膜带缺陷的一维磁光光子晶体系统,并用修正的特征矩阵法研究了它的传输特性.在磁光光子晶体微腔缺陷模式与金属等离子体产生耦合共振的条件下,该结构呈现单向传输的特征.隔离器的传输性能依... 为实现高效的光学隔离器,设计了两边镀金属薄膜带缺陷的一维磁光光子晶体系统,并用修正的特征矩阵法研究了它的传输特性.在磁光光子晶体微腔缺陷模式与金属等离子体产生耦合共振的条件下,该结构呈现单向传输的特征.隔离器的传输性能依赖于光的入射角度、微腔和两侧金属薄膜的厚度;在入射角为45°,微腔和金属薄膜厚度分别为449nm和150nm时光隔离器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光子晶体 磁光效应 传输矩阵法 光学隔离器 金属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等离子体浸没Ta^+和Ti^+离子注入
4
作者 张涛 侯君达 +4 位作者 张孝吉 张荟星 朱剑豪 曾照明 田修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1-183,共3页
采用由阴极真空弧等离子体源、负脉冲高压靶台和磁过滤系统组成的金属等离子体浸没注入系统 ,实现Ta+ 和Ti+ 浸没注入 ,并对离子注入层予以表征 .结果表明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钽和钛的RBS分析射程 ,低于按设定加速电压的注入能量计算... 采用由阴极真空弧等离子体源、负脉冲高压靶台和磁过滤系统组成的金属等离子体浸没注入系统 ,实现Ta+ 和Ti+ 浸没注入 ,并对离子注入层予以表征 .结果表明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钽和钛的RBS分析射程 ,低于按设定加速电压的注入能量计算的TRIM射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注入 金属等离子体浸没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等离子体Z-Pinch软X射线源上X射线能谱与X射线能量的测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永安 王大椿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0-56,共7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次利用针孔透射光栅谱仪对金属等离子体Z箍缩X射线源能谱的测量结果及数据处理方法。同时用量热计对该源的单脉冲X射线能量进行了测量并讨论了其结果。
关键词 X射线能谱 金属等离子体 软X射线 针孔透射光栅 量热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分子介导的金属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研究获进展
6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14-1914,共1页
金属纳米结构在与光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特定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这种基于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学(plasmonics)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光催化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 金属纳米结构在与光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特定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这种基于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光学(plasmonics)在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光催化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樊春海课题组和上海光源陈刚课题组利用DNA分子实现了对金纳米等离子体结构生长的精确调控,并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SAXS)技术揭示了DNA介导的纳米金花生长机制,建立了纳米金花结构与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的半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等离子体 DNA分子 纳米结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介导 x射线小角散射 物理研究所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内外分段阳极结构的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的放电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文正 姜希涛 +3 位作者 田甲 张文俊 徐帅 於金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1-400,共10页
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是一种通过烧蚀阴极金属材料,产生电离度高的金属离子等离子体,在Hump峰加速作用下从而定向喷射形成推力的推进器类型。文中提出了一种带有分段阳极结构的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SA-MIPT),该结构由圆锥状阴极、... 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是一种通过烧蚀阴极金属材料,产生电离度高的金属离子等离子体,在Hump峰加速作用下从而定向喷射形成推力的推进器类型。文中提出了一种带有分段阳极结构的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SA-MIPT),该结构由圆锥状阴极、圆筒状绝缘套桶以及圆环状分段阳极组成。基于该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探究了峰值电压维持时间t1以及阳极吸收电子对金属等离子体的生成及喷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t1从0.4μs增大到1.2μs时,单脉冲放电中生成的等离子体的定向传播速度、离子电流幅值以及离子电流与阴极电流的比值Gr分别提高了1.7倍、18倍、15倍。此外,研究发现采用减小阳极裸露面积或者阳极侧串联电阻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从推进器喷口喷射出去的等离子体射流的喷射性能。当内阳极宽度W从2 mm减小到0.1 mm时,放电生成的离子电流峰值以及对应的Gr值分别提高了2.41倍、2.66倍。当阳极宽度W=2mm不变,在内阳极侧串联1 MΩ电阻后,放电生成的离子电流峰值以及对应的Gr值分别提高了2.24倍、2.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等离子体射流 峰值电压维持时间 电子吸收 等离子体推进 离子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对GaN-LED光提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宏伟 刘雨鑫 +3 位作者 于丹丹 王迪 郭凯 郏成奎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60,共6页
为了提高光提取效率,分析在GaN发光二极管(LED)结构中的光波矢传播模型,并分析Ag光子晶体的表面等离激元和能带结构;同时模拟未覆盖和覆盖Ag光子晶体的GaN-LED结构的发光,通过改变Ag光子晶体直径、周期和入射光的角度,分析不同晶格方向... 为了提高光提取效率,分析在GaN发光二极管(LED)结构中的光波矢传播模型,并分析Ag光子晶体的表面等离激元和能带结构;同时模拟未覆盖和覆盖Ag光子晶体的GaN-LED结构的发光,通过改变Ag光子晶体直径、周期和入射光的角度,分析不同晶格方向的GaN-LED的光提取效率。结果表明:当Ag光子晶体的周期为800 nm、直径为70 nm时,GaN-LED的总透射率达到最大值,光提取效率提高了3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发光二极管 光子晶体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 光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辉光等离子体渗金属中的热电偶测温 被引量:5
9
作者 池成忠 高原 徐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457-458,464,共3页
分析比较了几种应用在双层辉光等离子体渗金属中的测温手段存在的问题 ,采用阴极屏蔽技术 ,研制出一套适合双层辉光等离子体渗金属工件热电偶测温的实验装置 ,并介绍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实验结果表明 ,该装置工作稳定 ,安全可靠 。
关键词 双层辉光等离子体金属 热电偶 辉光放电 温度测量 工作原理 结构 实验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螺旋电极在真空等离子体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文正 陈修阳 +1 位作者 崔伟胜 窦志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63-1867,共5页
为了研究真空脉冲放电中放电电流产生的磁场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束缚效果,设计了一种锥–螺旋状的真空放电电极结构,借助Ansoft Maxwell 3D电磁场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锥–筒状电极与锥–螺旋状电极的磁场分布,重点讨论了采用锥–螺旋状... 为了研究真空脉冲放电中放电电流产生的磁场对生成的等离子体的束缚效果,设计了一种锥–螺旋状的真空放电电极结构,借助Ansoft Maxwell 3D电磁场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锥–筒状电极与锥–螺旋状电极的磁场分布,重点讨论了采用锥–螺旋状电极放电时电极内部自磁场、阴阳电极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螺旋状阳极的内径等因素对真空放电等离子体生成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朗缪尔探针法对相应条件下的真空放电等离子体参数进行了测量分析。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放电时电流流过螺旋状电极所产生的轴向磁场,可以有效约束部分向四周扩散的等离子体,增大了到达探针位置的等离子体密度;合理优化螺旋状放电阳极,可以增大电极内部的磁场强度,在电极轴向获得更高密度的金属等离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螺旋状电极 金属等离子体 探针法 脉冲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硅非平衡磁控溅射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钼的XPS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立芳 于伟东 孙跃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0-193,202,共5页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及射频激励产生金属等离子体 ,在单晶基体Si上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钼。选择不同的靶基距 ,即不同的Mo沉积速率 ,研究了沉积速率对Si中Mo注入层的影响 ,用X光电子能谱 (XPS)对注入层中Mo的深度分布和化学态进行了分析...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及射频激励产生金属等离子体 ,在单晶基体Si上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钼。选择不同的靶基距 ,即不同的Mo沉积速率 ,研究了沉积速率对Si中Mo注入层的影响 ,用X光电子能谱 (XPS)对注入层中Mo的深度分布和化学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注入过程由两部分组成 ,即反冲注入 (包括级联碰撞引起注入原子的位移 )和金属的纯注入。随靶基距增大 ,沉积速率减小 ,样品表面沉积层厚度减小 ,注入层增厚。靶基距为 30 0mm时 ,纯注入层厚度与理论计算值接近。XPS多道分析判断有MoS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等离子体离子注入 单晶硅 X射线光电子能谱 非平衡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的等离子体生成和传播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甲 刘文正 +1 位作者 张文俊 姜希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179,共13页
综述了不同阳极结构脉冲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的放电特性、等离子体生成及传播特性。首先,讨论了一种带有绝缘套筒的裸阳极推进器结构。对比分析了无、有绝缘套筒的裸阳极推进器的等离子体生成及传播特性的区别。结果表明,绝缘套筒阻... 综述了不同阳极结构脉冲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的放电特性、等离子体生成及传播特性。首先,讨论了一种带有绝缘套筒的裸阳极推进器结构。对比分析了无、有绝缘套筒的裸阳极推进器的等离子体生成及传播特性的区别。结果表明,绝缘套筒阻碍了阴极近旁带电粒子的径向运动,提高了沿绝缘套筒轴向喷射出去的等离子体的喷射性能。此外,发现采用裸阳极推进器结构放电过程中会有大量带电粒子进入阳极。其次,讨论了一种绝缘阳极推进器结构。结果表明,采用绝缘阳极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沿绝缘套筒轴向喷射出去的等离子体密度。但是,与裸阳极推进器结构相比,等离子体的生成量减少。再次,讨论了一种微孔绝缘阳极推进器结构。结果表明,与裸阳极推进器结构相比,采用微孔绝缘阳极推进器结构生成的等离子体的密度峰值和传播速度峰值分别提高了12.6倍、3.9倍。最后,分别讨论了一种螺旋阳极推进器结构和一种多阳极推进器结构。结果表明,这两种推进器结构分别利用放电过程中形成的自磁场及电场有效提高了等离子体羽流的定向喷射性能。本研究可以为金属等离子体喷射性能的提高以及脉冲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的设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金属离子等离子体推进器 等离子体羽流 绝缘阳极 微孔绝缘阳极 螺旋阳极 多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基体上铜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层的成分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伟东 夏立芳 +2 位作者 马欣新 孙跃 孙明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55-159,共5页
研究了银基体上铜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 (CuPBII)层成分深度分布与试验工艺参数的关系。选择影响注入离子能量的脉冲偏压和注入剂量的不平衡磁控靶放电电流和靶基距作为试验参数 ,用X射线光电子谱 (XPS)进行注入层成分深度分析。结果表明 ... 研究了银基体上铜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 (CuPBII)层成分深度分布与试验工艺参数的关系。选择影响注入离子能量的脉冲偏压和注入剂量的不平衡磁控靶放电电流和靶基距作为试验参数 ,用X射线光电子谱 (XPS)进行注入层成分深度分析。结果表明 ,对较高的脉冲偏压 (80kV)、中等的磁控靶电流 (75mA)和近的靶基距 (2 0 0mm) ,容易形成厚的银铜过渡层 (7.6μm) ,且铜离子注入、铜原子的反冲注入与铜的沉积很好地匹配。与气体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不同 ,铜的沉积速率成为影响银铜过渡层的又一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离子注入 成分深度分布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对聚酰亚胺表面的改性研究
14
作者 廖斌 吴先映 +1 位作者 梁宏 张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7-620,共4页
聚酰亚胺膜(PI)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性薄膜,缺点是与金属膜层结合力很差,表面处理是一种提高PI膜和金属膜层结合力的非常有效方法.本文结合MEVVA(金属真空蒸汽离子源)离子注入技术和磁过滤沉积技术对PI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经4.5×1015 ... 聚酰亚胺膜(PI)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性薄膜,缺点是与金属膜层结合力很差,表面处理是一种提高PI膜和金属膜层结合力的非常有效方法.本文结合MEVVA(金属真空蒸汽离子源)离子注入技术和磁过滤沉积技术对PI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经4.5×1015 cm-2注量的Ni离子注入后,PI膜层表面形貌变化很小,经FTIR分析表面的苯环,酰亚胺环等特征吸收峰强度未有变化,即未造成表面的键断裂等损伤.经4.5×1015 cm-2 Ni注入(10kV)+10nm Ni沉积+4.5×1015 cm-2 Ni注入(12kV)+100nm Ni沉积处理后的膜表面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表面不再平整的过渡层,这过渡层和聚酰亚胺膜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混合钉扎状态,即过渡层和聚酰亚胺表面膜层发生化学作用,这点从膜层剥离后PI膜的特征吸收的消失可以得到直接验证.还利用SRIM和TRIDYN理论模拟计算了10kV的3种不同注量的Ni离子注入PI膜层的射程以及浓度随着深度的变化曲线,比较直接的显示了Ni离子富堆积深度为17.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表面处理 金属等离子体 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SiO_(2)纳米棒等离子体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铅含量的降低策略
15
作者 傅年庆 李培育 刘艳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7,共8页
Pb基卤化物钙钛矿的环境毒性是阻碍钙钛矿光伏技术产业应用的重要因素。通过降低钙钛矿吸光层厚度来减少Pb的用量(即物理降铅)是降低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环境毒性的重要方法,但吸光层厚度的降低将显著削... Pb基卤化物钙钛矿的环境毒性是阻碍钙钛矿光伏技术产业应用的重要因素。通过降低钙钛矿吸光层厚度来减少Pb的用量(即物理降铅)是降低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环境毒性的重要方法,但吸光层厚度的降低将显著削弱电池的光捕获能力。通过调节Au@Ag@SiO_(2)纳米棒等离子体粒子的共振吸收波长与钙钛矿吸收光谱进行匹配,并将其引入TiO_(2)介孔层,利用金属等离子体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产生的陷光效应实现了薄吸光层PSCs对长波长可见光的强化利用。当吸光层厚度从常规720 nm大幅降低到260 nm时,薄吸光层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仅下降14.1%(效率从19.1%下降到16.4%),但电池的Pb用量减少了63.9%。研究表明,利用金属等离子体粒子的LSPR效应可大幅减少PSCs的铅含量并同时保持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物理降铅 金属等离子体 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 薄吸光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G-MIG复合焊接5A90等离子体光谱分析与温度计算
16
作者 国莉 段爱琴 于有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08,共3页
5A90铝锂合金在航空航天中的重要应用使得对其焊接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在YAG-MIG复合焊接5A90的条件下,使用光谱仪对焊接过程中金属蒸气/等离子体进行监测,获得了其特征光谱分布,并由谱线相对强度法计算获得了金属蒸气/等离子... 5A90铝锂合金在航空航天中的重要应用使得对其焊接性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在YAG-MIG复合焊接5A90的条件下,使用光谱仪对焊接过程中金属蒸气/等离子体进行监测,获得了其特征光谱分布,并由谱线相对强度法计算获得了金属蒸气/等离子体的温度,并对焊接工艺参数对金属蒸气/等离子体温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焊接的特征光谱在350~850nm范围内以大量的高强度的氩离子谱线为主,伴有少量镁、锂离子.得到了一组工艺参数下复合焊接5A90过程中等离子体的平均温度为6554K,比同等工艺参数水平下YAC焊的增加了将近1200K,而与电弧焊的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MIG复合焊接 金属蒸气/等离子体 光谱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氧及金属离子注入铝合金表面改性层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汤宝寅 张更伟 +4 位作者 王小峰 王浪平 李焕然 王松雁 彭湃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7-291,共5页
在不同温度下对6061铝合金分别进行了氮、氧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处理,氮与氢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处理,以及在氮气氛中的钛或铝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处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注入改性层的相组成、高温下氧离子... 在不同温度下对6061铝合金分别进行了氮、氧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处理,氮与氢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处理,以及在氮气氛中的钛或铝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处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注入改性层的相组成、高温下氧离子注入层的成分及注入离子浓度的深度分布;同时测定了注入改性层的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经300℃下氧离子注入处理后铝合金表面形成了较厚的硬质Al2O3层,从而使铝合金表面的耐磨寿命显著延长;经氮/氢混合注入以及氮气氛中金属离子注入和沉积处理后的铝合金表面的抗磨性能显著改善;同单一氮离子注入相比,氮/氢混合注入能更有效地改善铝合金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 金属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和沉积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杂质粒子诱导薄膜的损伤机理研究
18
作者 张秋慧 冯国英 +1 位作者 李娜 韩敬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2,共4页
薄膜内的杂质粒子极易诱导薄膜损伤,研究了金属粒子诱导HfO2薄膜损伤的特征,并基于金属粒子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金属粒子对激光的强烈吸收将引起薄膜的熔化、气化以及电离,从而引起薄膜的剥离和脱落,形成圆状坑点;金属粒子对激光... 薄膜内的杂质粒子极易诱导薄膜损伤,研究了金属粒子诱导HfO2薄膜损伤的特征,并基于金属粒子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金属粒子对激光的强烈吸收将引起薄膜的熔化、气化以及电离,从而引起薄膜的剥离和脱落,形成圆状坑点;金属粒子对激光的吸收、热扩散以及热膨胀效应与其尺寸等密切相关;从温升规律分析,在相同激光能量辐照下,粒子大小引起的温升不同,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点坑状破坏点,且存在一个温升效应最强的粒径,最易引起薄膜的损伤;从金属粒子激光等离子体的辐射效应分析,金属粒子的辐射谱主要集中在紫外部分,辐射光子能量比入射激光光子能量强,具有更强的电离能力,从而加剧了薄膜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损伤 金属粒子 热力学效应 金属粒子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Co_(3)O_(4)-ZnO催化剂上CO_(2)-丙三醇羰基化合成丙三醇碳酸酯
19
作者 李亚晋 刘会敏 +2 位作者 马兰 刘佳雄 贺德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86,共3页
CO_(2)与丙三醇羰基化合成丙三醇碳酸酯是一项前景广阔的CO_(2)利用途径。尽管该反应可以通过热驱动的催化途径实现,但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xAu/20Co_(3)O_(4)-ZnO系列催化剂,并引入太阳光辐射能量来实现光热协同... CO_(2)与丙三醇羰基化合成丙三醇碳酸酯是一项前景广阔的CO_(2)利用途径。尽管该反应可以通过热驱动的催化途径实现,但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xAu/20Co_(3)O_(4)-ZnO系列催化剂,并引入太阳光辐射能量来实现光热协同催化反应,以突破热力学限制。由p型半导体Co_(3)O_(4)和n型半导体ZnO复合而成的Co_(3)O_(4)-ZnO氧化物具有异质结构,而负载于Co_(3)O_(4)-ZnO表面的Au纳米粒子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我们研究了xAu/20Co_(3)O_(4)-ZnO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以及Au添加对xAu/20Co_(3)O_(4)-ZnO催化剂光热协同催化性能的影响。此外,我们还研究了Au掺杂对xAu/20Co_(3)O_(4)-ZnO的体相和表面性质(晶相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元素结合能、表面酸碱性、还原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Au/20Co_(3)O_(4)-ZnO的异质结构有助于吸收可见光并提高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负载于Co_(3)O_(4)-ZnO表面的Au纳米颗粒约为50 nm,Au的加入改变了Zn和Co的电子密度,增强了Co物种的还原性,并增加了Co_(3)O_(4)-ZnO表面的氧空位。此外,Au纳米粒子的LSPR进一步提高了Au/20Co_(3)O_(4)-ZnO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并改善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提高了光热协同催化性能。在优化的条件下(150℃、5 MPa、6 h、25 W可见光照射),2%Au/20Co_(3)O_(4)-ZnO表现出良好的光热协同催化性能,丙三醇碳酸酯的产率为6.5%。这项工作有望为合理设计更好的CO_(2)-丙三醇羰基化制丙三醇碳酸酯光热催化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利用 丙三醇羰基化 丙三醇碳酸酯 等离子体金属 光热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基紫外探测器的制作与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晓天 刘博阳 +7 位作者 马艳 赵佰军 张源涛 杨天鹏 杨洪军 李万程 刘大力 杜国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利用新型的等离子体辅助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P-MOCVD)系统在蓝宝石、硅等衬底上生长出具有单一c轴取向、高阻的ZnO薄膜,利用添加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进行氮掺杂获得高阻ZnO薄膜。利用ZnO的宽禁带与高光电导特性,结合MSM(金属-半导体-... 利用新型的等离子体辅助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P-MOCVD)系统在蓝宝石、硅等衬底上生长出具有单一c轴取向、高阻的ZnO薄膜,利用添加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进行氮掺杂获得高阻ZnO薄膜。利用ZnO的宽禁带与高光电导特性,结合MSM(金属-半导体-金属)结构器件响应度高、速度快、随偏压变化小、工艺简单、易于单片集成等优点,制作了ZnO基紫外探测器,器件规格为80 μm×100μm,电极为叉指式电极。测试中采用500 W的氙灯做测试光源,探测器的Ⅰ-Ⅴ特性曲线显示;正向偏压下探测器的暗电流及光照电流与外加偏压呈线性增长。不同波长下的响应曲线显示:探测器对紫外波段有响应,响应峰值在375nm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辅助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 氧化锌薄膜 紫外探测器 半导体材料 禁带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