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永艳 杨萍 +1 位作者 党铭铭 田雁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碳点是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具有光致发光、荧光稳定、无光漂白和水溶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分析检测及光电元器件等领域。介绍了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如电化学合成法、激光烧蚀法、水热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和模板法等,... 碳点是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材料,具有光致发光、荧光稳定、无光漂白和水溶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分析检测及光电元器件等领域。介绍了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如电化学合成法、激光烧蚀法、水热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和模板法等,分析了荧光碳点在检测重金属离子过程中出现荧光淬灭的主要原因,综述了荧光碳点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碳点 制备 金属离子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邓超 张辉 +2 位作者 屠彬彬 潘孙强 陈怡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以3-巯基丙酸(3-MPA)为修饰剂合成了水溶性CdSe量子点,优化了合成条件,并以其为荧光探针建立了水样中Pb^(2+)和Hg^(2+)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n(Se)∶n(Cd^(2+))为1∶6、n(Se)∶n(Na BH4)为1∶3、n(Cd^(2+))∶n(3-MPA)为1∶6、反应... 以3-巯基丙酸(3-MPA)为修饰剂合成了水溶性CdSe量子点,优化了合成条件,并以其为荧光探针建立了水样中Pb^(2+)和Hg^(2+)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n(Se)∶n(Cd^(2+))为1∶6、n(Se)∶n(Na BH4)为1∶3、n(Cd^(2+))∶n(3-MPA)为1∶6、反应p H为11、回流温度为100℃、回流时间为60 min的优化条件下合成的量子点荧光性能较优;量子点的荧光猝灭强度与Pb^(2+)或Hg^(2+)的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10 mg/L和0.001~1 mg/L,检出限分别为0.003 mg/L和0.001 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3%和1.29%,可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b^(2+)和Hg^(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量子点 PB2+ Hg2+ 金属离子检测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CM的水果中金属离子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峰 黄显核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6-848,852,共4页
以压电石英晶体的波动方程作为理论基础,首先推导了气相条件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传感器的相位-质量关系式。然后以猕猴桃中Cu2+检测为例,分别测量出QCM传感器对应的频率偏移量及相位偏移量,应用Sauerbrey方程和新推导的相位——质量方... 以压电石英晶体的波动方程作为理论基础,首先推导了气相条件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传感器的相位-质量关系式。然后以猕猴桃中Cu2+检测为例,分别测量出QCM传感器对应的频率偏移量及相位偏移量,应用Sauerbrey方程和新推导的相位——质量方程,计算出猕猴桃中Cu2+的含量;最后,将这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了相关讨论。结果表明,基于压电QCM相位检测原理的金属离子检测也是一种有效的金属离子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传感器 频率-质量关系 相位-质量关系 金属离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的合成及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丰源 辛嘉英 +2 位作者 孙立瑞 王艳 夏春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8-227,共10页
重金属离子可通过食品、空气、饮用水进入人体,它们不可降解,可在生物体中累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繁琐耗时、成本高且便携性差,因此开发快速简便且可实现现场检测的方法意义重大。纳米金除了具有比... 重金属离子可通过食品、空气、饮用水进入人体,它们不可降解,可在生物体中累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繁琐耗时、成本高且便携性差,因此开发快速简便且可实现现场检测的方法意义重大。纳米金除了具有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一般纳米材料具有的特性之外,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质,在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几种典型纳米金的合成方法,根据纳米金的光学性质分别综述了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动态光散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表面增强荧光、金标试纸条和纳米金手性传感技术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对它们的检测原理、应用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食品、环境、饮用水及具体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合成 光学性质 金属离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肖秀婵 秦淼 +2 位作者 李强林 任亚琦 周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063-9068,共6页
碳量子点因其具有易于制备、性能稳定、荧光量子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综述了近些年来,碳量子点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并为绿色高效碳量子点的制备与绿色应用的关键技术提供新的... 碳量子点因其具有易于制备、性能稳定、荧光量子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综述了近些年来,碳量子点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并为绿色高效碳量子点的制备与绿色应用的关键技术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制备方法 金属离子检测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电极的便携式重金属离子检测仪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高鋆函 赵杰 +2 位作者 邓宇珩 袁剑英 崔国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96-1103,共8页
该文研制了一种小型化重金属离子检测仪。该仪器具有高精度、稳定、便携等优点,能够精准输出-2.5~+2.5 V范围内的激励信号,通过调节8种不同的增益,可检测pA~mA范围内的电流,满足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需求。验证了检测仪的4项硬件参数性... 该文研制了一种小型化重金属离子检测仪。该仪器具有高精度、稳定、便携等优点,能够精准输出-2.5~+2.5 V范围内的激励信号,通过调节8种不同的增益,可检测pA~mA范围内的电流,满足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需求。验证了检测仪的4项硬件参数性能,包括:激励信号输出精度、恒电位电路的稳定性、微小电流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整体伏安性能测试。电化学性能通过在铁氰化钾溶液中以不同扫描速率的循环伏安实验进行验证,得出峰值电流高度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以未经修饰的丝网印刷金电极作为传感器,采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检测Pb^(2+),得到10~1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校准曲线,检出限达0.295μg/L,且重复性良好。通过与台式电化学分析设备Gamry Reference 600+进行比较,得到近乎一致的校准曲线,r^(2)分别为0.9989和0.9991,体现了所研制仪器的可靠性。该仪器在提供强大的检测性能和可靠性的同时,实现了低成本和便携性,可用于环境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位仪 电化学 金属离子检测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 微电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金属离子检测用三维石墨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敏感膜的构筑 被引量:4
7
作者 任素云 吉鸿飞 +2 位作者 张治红 王明花 何领好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4-20,共7页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出三维石墨烯,在对其氨基功能化的基础上,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单链DNA固定在氨基化三维石墨烯(G-NH2)表面,通过与重金属离子(Ag+,Hg2+,Cu2+)配合形成双链DNA.采用TEM和SEM对三维石墨烯进行表征,同时利用AFM和XPS对G-...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出三维石墨烯,在对其氨基功能化的基础上,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单链DNA固定在氨基化三维石墨烯(G-NH2)表面,通过与重金属离子(Ag+,Hg2+,Cu2+)配合形成双链DNA.采用TEM和SEM对三维石墨烯进行表征,同时利用AFM和XPS对G-NH2固定DNA前后的表面形貌和化学元素组成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氨基化三维石墨烯表面比较平整光滑,XPS的信号峰发生变化证明了DNA已成功地固定到G-NH2上.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对DNA固定和重金属离子检测前后三维石墨烯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性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NA固定后及重金属离子检测前后,膜的界面电荷转移电阻值均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制备的三维石墨烯材料可用作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敏感膜以吸附生物分子,并可同时进行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墨烯 自组装膜 DNA 金属离子检测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的合成方法及其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杜鹏 刘洁 曹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7-42,共6页
碳点是尺寸小于10nm的新型碳基纳米发光材料,通常由C、H、O、N等元素组成,表面富含氨基、羧基等基团。与传统量子点相比,碳点原料多为生物质,价格低廉,毒性低,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上转换发光、光诱导电子转移、生物相容... 碳点是尺寸小于10nm的新型碳基纳米发光材料,通常由C、H、O、N等元素组成,表面富含氨基、羧基等基团。与传统量子点相比,碳点原料多为生物质,价格低廉,毒性低,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上转换发光、光诱导电子转移、生物相容性、水溶性等优点,在重金属离子检测、光催化、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碳点有望替代现代仪器实现对重金属离子便捷、快速的检测,但目前碳点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围绕碳点合成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碳点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优势、研究进展及选择性猝灭的机理,指出了碳点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碳点 合成方法 金属离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钙钛矿纳米晶核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郝晓敏 余海燕 +4 位作者 许方贤 陈磊 潘啸 张帅 范习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1-1150,共10页
采用3种配体合成一种壳层很薄且无法将纳米晶完全包覆的钙钛矿纳米晶核壳结构,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证明此不完全包覆的纳米晶核壳结构成功制备。相比于原始钙钛矿纳米晶,该钙钛矿量子点核壳结构具有较好的稳... 采用3种配体合成一种壳层很薄且无法将纳米晶完全包覆的钙钛矿纳米晶核壳结构,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证明此不完全包覆的纳米晶核壳结构成功制备。相比于原始钙钛矿纳米晶,该钙钛矿量子点核壳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与相关金属离子接触发生电子转移,使量子点的荧光发生猝灭,达到检测重金属离子的目的。所制备的钙钛矿纳米晶核壳结构可灵敏地检测铜离子和汞离子,理论检出限分别为0.60 nmol/L和0.64 nmol/L。该研究对开发新型量子点荧光检测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纳米晶 核壳结构 金属离子检测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铋修饰可用于同时检测铅(Ⅱ)和镉(Ⅱ)的丝网印刷传感器
10
作者 郑浩 栗大超 蒲治华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8-1173,共6页
针对工厂非法排污、油罐车泄露等场景,重金属含量往往会严重超标且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同位镀铋法,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的可用于同时检测铅离子和镉离子的传感器。配合加工的机械结构,初步进行了整机测试,验证了... 针对工厂非法排污、油罐车泄露等场景,重金属含量往往会严重超标且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同位镀铋法,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的可用于同时检测铅离子和镉离子的传感器。配合加工的机械结构,初步进行了整机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丝网印刷加工的传感器有着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经过铋修饰后,铅离子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61倍,镉离子检测灵敏度提高了3.68倍。通过所提方案可将重金属离子检测仪的体积缩小到可携带的范围,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室仪器体积庞大、不便携以及无法在线监测的缺点。为快速、便捷地检测重金属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环保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检测 丝网印刷电极 同位镀铋 便携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芴聚合物对Pb2+,Cd2+,Cr3+金属离子的检测
11
作者 张帅 黄晨 赵晓燕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8-1103,共6页
利用一种芴类共轭聚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对Pb^2+,Cd^2+和Cr^3+三种金属离子的紫外响应性与荧光淬灭性。在聚合物溶液中分别加入Pb^2+,Cd^2+和Cr^3+三种金属离子,紫外吸收峰位于298nm和308nm;荧光最大发射峰位... 利用一种芴类共轭聚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对Pb^2+,Cd^2+和Cr^3+三种金属离子的紫外响应性与荧光淬灭性。在聚合物溶液中分别加入Pb^2+,Cd^2+和Cr^3+三种金属离子,紫外吸收峰位于298nm和308nm;荧光最大发射峰位于335nm。研究发现,Pb2+对聚合物溶液的紫外响应性有影响,Cd^2+和Cr^3+对聚合物溶液的紫外响应性无明显影响;Pb^2+对聚合物溶液的荧光强度有轻微增强的作用,而加入Cd^2+和Cr^3+的聚合物溶液荧光强度骤降,发生了明显的淬灭。不同pH值范围下的光谱研究表明,pH值在5.0~6.0区间时,加入Cr^3+,聚合物溶液荧光强度明显下降;pH值在6.0~7.0区间时,加入Cd^2+,荧光强度明显下降;pH值在4.5~6.0区间时,加入Pb^2+,荧光强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芴腈 金属离子检测 紫外响应性 荧光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碳点的优化合成及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鹏 刘洁 +3 位作者 张静 马婕妤 耿艳艳 曹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0-235,共6页
以废弃的木质素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绿色、便捷地制备了木质素碳点(L-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对L-CDs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碳点具有较小的尺寸,尺寸主要分布在2... 以废弃的木质素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绿色、便捷地制备了木质素碳点(L-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对L-CDs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碳点具有较小的尺寸,尺寸主要分布在2~4 nm,平均粒径为3.2 nm,其表面有大量的羟基等含氧基团,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最大激发波长与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70 nm和469 nm。L-CDs在365 nm紫外灯的照射下发出强烈的蓝色荧光,以硫酸奎宁为参比,L-CDs的荧光量子产率为12%,与多数已报道的生物质碳点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L-CDs对水中Fe^(3+)传感灵敏,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400μmol/L,检测限为1.69μmol/L,其在实际水样的检测中仍有着较高的线性相关性。L-CDs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有较强的荧光强度,有望用于自然水样中其他有机污染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生物质碳点 优化合成 金属离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皮衍生类蜂窝状碳材料在同步检测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婷 马仕杰 +4 位作者 潘逸 管继彪 张明 朱罕 杜明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4-686,共13页
不含金属的碳材料通过廉价且易获得的柚子皮经KOH活化和高温热解获得,该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 055 m^2·g^(-1))和高石墨化程度的类蜂窝状结构。将多孔碳(PAC)材料修饰后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同步检测Cd^... 不含金属的碳材料通过廉价且易获得的柚子皮经KOH活化和高温热解获得,该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1 055 m^2·g^(-1))和高石墨化程度的类蜂窝状结构。将多孔碳(PAC)材料修饰后的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同步检测Cd^(2+)、Pb^(2+)和Cu^(2+)离子,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可重复性、稳定性和较低的检测限。研究认为PAC的微孔和中孔可以充当有效的离子传递通道,从而加速离子的扩散并显著提高交换效率,而高的石墨化程度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加速了电子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材料 柚子皮 类蜂窝状结构 多孔材料 金属离子检测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SWA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振兴 崔俊超 +4 位作者 温明 王文海 张清梅 张瑞 李晋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7-164,共8页
采用氮和硫元素共掺杂的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发蓝光的碳点.经过一系列的光学和微观结构表征分析,发现氮和硫元素可以通过杂原子掺杂和表面官能团的形式充分参与到碳点中,这决定了所制备的蓝光碳点拥有最高54.27%的量子产率.由于其高效荧光... 采用氮和硫元素共掺杂的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发蓝光的碳点.经过一系列的光学和微观结构表征分析,发现氮和硫元素可以通过杂原子掺杂和表面官能团的形式充分参与到碳点中,这决定了所制备的蓝光碳点拥有最高54.27%的量子产率.由于其高效荧光,该碳点可以用作传感探头检测金属离子,且对Ag^+和Fe^3+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通过Stern-Volmer方程拟合发现,随着离子浓度的变化,两种金属离子不同的淬灭机制和检测极限为在实践中有效检测和区分Ag^+和Fe^3+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氮共掺杂碳点 高量子产率 表面态 金属离子检测 淬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单个色氨酸的多肽分子的荧光特性研究:pH及金属离子的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翠芳 李磊 +6 位作者 俞宪同 常孟方 曹潇丹 潘海峰 张三军 陈缙泉 徐建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6-480,共5页
由于金属离子包括铜离子对人体的重要性,报道了一种含单个色氨酸的新型多肽分子(WDAHSS),证明利用这种分子可以通过荧光光谱测量的方法实现铜离子灵敏检测。WDAHSS的荧光由其包含的色氨酸残基的本征荧光贡献,易被铜离子猝灭。通过分析... 由于金属离子包括铜离子对人体的重要性,报道了一种含单个色氨酸的新型多肽分子(WDAHSS),证明利用这种分子可以通过荧光光谱测量的方法实现铜离子灵敏检测。WDAHSS的荧光由其包含的色氨酸残基的本征荧光贡献,易被铜离子猝灭。通过分析铜离子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与WDAHSS作用的荧光光谱并与单个色氨酸分子的光谱相比较,详细研究了铜离子猝灭WDAHSS荧光的机理。研究表明,WDAHSS结构中的组氨酸通过金属配位与铜离子作用,并联合肽键形成稳固的四方形平面结构,螯合铜离子,致使色氨酸残基发生荧光猝灭。同时详细讨论了不同pH值环境对WDAHSS荧光光谱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测量和数值拟合,推测了WDAHSS和铜离子的结合常数。为了增强WDAHSS抗pH干扰的能力,特意对其氨基端乙酰化,在生理pH值范围内稳定了其荧光发射。此外,WDAHSS也采用了一些特殊设计的结构,很好地增强了它对铜离子灵敏探测的特异选择性和生物相容性。对WDAHSS的进一步研究有望用于生物体内或细胞内荧光成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金属离子检测 色氨酸 多肽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重金属离子阵列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卫军 蔡华 +3 位作者 李毅 李蓉 王平 杨国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7-521,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寻址电位阵列传感器,用以实现同一溶液中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检测.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LAPS上制备Cu^2+、Cr^6+、Pb^2+、Fe^3+4种重金属离子的敏感薄膜,并利用微透镜阵列把单束激光转化... 研制了一种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光寻址电位阵列传感器,用以实现同一溶液中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检测.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LAPS上制备Cu^2+、Cr^6+、Pb^2+、Fe^3+4种重金属离子的敏感薄膜,并利用微透镜阵列把单束激光转化成激光点阵作为LAPS阵列的光源,从而得到4×4的重金属离子敏感LAPS阵列,实现了对这4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LAPS阵列传感器能够同时检测浓度为10^-5~10^-3mol/L的以上4种金属离子混合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检测 光寻址电位阵列传感器 微透镜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设计的液体阴极放电发射光谱金属元素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亚琴 王鸿梅 +1 位作者 储焰南 韩海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66-3370,共5页
针对已有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发射光谱装置,对放电的阴极加了一个锯齿型引流结构设计,锯齿顶端位于毛细管顶部下方2mm处,在液滴刚开始长大时便触到锯齿尖端,进而破坏液滴的表面张力,使液体顺着引流槽流下,从而大大改善了因阴极毛细管顶... 针对已有的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发射光谱装置,对放电的阴极加了一个锯齿型引流结构设计,锯齿顶端位于毛细管顶部下方2mm处,在液滴刚开始长大时便触到锯齿尖端,进而破坏液滴的表面张力,使液体顺着引流槽流下,从而大大改善了因阴极毛细管顶端液滴的周期性形成和坍塌造成的放电闪烁、电流改变,甚至放电熄灭,此种设计可持续放电至少3小时。利用新的结构还测定了铅、铬、镉、锌、钒、镍、铜、银、钴九种元素的线性方程,九种元素的线性度均在0.97以上,线性较好。仪器对银、铅、铜的灵敏度最好,三种元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048,0.080和0.084mg.L-1,对镍、铬、钴、锌、镉的检测限在0.27~1.60mg.L-1之间,对钒的检测限最高为10.88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阴极 辉光放电 金属离子检测 发射光谱 原子发射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重金属检测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18
作者 李承昊 孙永强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2期125-127,共3页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在溶出伏安法检测重金属离子浓度技术的基础上,对重金属离子浓度检测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设计。该系统通过串口向数据采集站发送控制命令,实现重金属离子浓度检测系统的控制、用户信息管理,并对含有金属...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在溶出伏安法检测重金属离子浓度技术的基础上,对重金属离子浓度检测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设计。该系统通过串口向数据采集站发送控制命令,实现重金属离子浓度检测系统的控制、用户信息管理,并对含有金属离子浓度信息的电流、电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显示和备份。实践表明:软件界面设计布局合理,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数据处理准确无误,整个上位机具有很好的人机交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检测 上位机软件 人机交互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诱导发光的Zn2+/Cd2+/Cu2+荧光化学传感器
19
作者 郭启超 王嘉琪 +1 位作者 陈松阳 王巧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4,共9页
在振动诱导发光单元N,N’-二苯基二氢二苯并[a,c]吩嗪(DPAC)N-N轴两翼的苯环上分别引入金属离子配位基团,合成了荧光化学传感器DPAC-H-COOH,其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及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PAC-H-COOH... 在振动诱导发光单元N,N’-二苯基二氢二苯并[a,c]吩嗪(DPAC)N-N轴两翼的苯环上分别引入金属离子配位基团,合成了荧光化学传感器DPAC-H-COOH,其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及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PAC-H-COOH通过四配位选择性结合Zn^(2+)/Cd^(2+)/Cu^(2+)3种阳离子,并与它们均以物质的量之比1∶1的方式形成分子内复合物。由于离子半径的差异以及配体-金属电子转移的作用,传感器分子与Zn^(2+)/Cd^(2+)/Cu^(2+)结合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荧光信号,因此,该传感器分子不但可肉眼进行区分,还可以检测上述3种性质类似的阳离子,对Zn^(2+)、Cd^(2+)和Cu^(2+)的检出限分别为80.2 nmol/L、0.506μmol/L和0.263μmol/L,实现了采用单个传感器分子识别检测多种金属离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诱导发光 二氢二苯并[a c]吩嗪 荧光化学传感器 金属离子检测 配体-金属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传感技术应用于核酸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荣亮 谷德健 刘全俊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7,共9页
核酸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实现核酸的精准、灵敏检测对DNA损伤研究、基因治疗、突变分析、细菌感染、药物研发、临床诊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核酸传感检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环境、生物医学、药学、食品、... 核酸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实现核酸的精准、灵敏检测对DNA损伤研究、基因治疗、突变分析、细菌感染、药物研发、临床诊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核酸传感检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环境、生物医学、药学、食品、法医学等领域。传统的检测方法有光学、质量型压电DNA传感、电化学传感、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检测等。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交叉学科新的分析手段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引起广泛关注。作为高灵敏的单分子检测技术,纳米孔传感技术进展飞快。因其独特的物理和电学性质,对生物分子的检测有快速、无需标记和扩增等优点,已被广泛研究证明。从DNA测序、DNA甲基化检测、DNA损伤检测、DNA-蛋白相互作用、重金属离子检测、RNA、病毒检测等方面分别介绍纳米孔传感技术在核酸检测方向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 单分子检测 核酸检测 DNA测序 金属离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