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硼烷对红霉素类衍生物亚胺醚的还原 被引量:4
1
作者 谭春燕 廖联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31-531,共1页
关键词 红霉素类 衍生物 重排产物 金属硼氢化物 氢化钠 还原性 四氢呋喃 胺醚 阿齐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零价铁纳米颗粒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0
2
作者 樊明德 袁鹏 +4 位作者 何宏平 陈天虎 朱建喜 刘冬 郝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42-1548,1580,共8页
零价铁纳米颗粒磁性能卓越应用潜力巨大,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采用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纳米铁制备过程中容易团聚和氧化两个关键问题:使用稳定剂可降低纳米铁团聚程度,表面包覆外壳可抑制纳米铁深度氧化... 零价铁纳米颗粒磁性能卓越应用潜力巨大,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采用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纳米铁制备过程中容易团聚和氧化两个关键问题:使用稳定剂可降低纳米铁团聚程度,表面包覆外壳可抑制纳米铁深度氧化。并详细介绍了水合肼、多元醇、碱金属硼氢化物3种常用还原剂的还原性能及其在制备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缺点。提出化学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铁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对稳定剂与包覆剂的深入研究,对于还原反应工艺流程的工业化放大以及如何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液相还原 零价铁纳米颗粒 水合肼 多元醇 金属硼氢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培沙明的合成
3
作者 芦金荣 马英 +1 位作者 莫莉蓉 杜劲松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8-331,共4页
以苯乙酸或已二酸为起始原料,与相应的胺反应,得到中间产物取代羧酸,再分别与3,4-二甲氧基苯乙胺作用,制得二酸胺,经过还原、脱甲基,得到产品多培沙明。探讨了通过胺和羧酸直接加热熔融制备酰胺的方法。
关键词 多培沙明 酰胺 金属硼氢化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和Ni掺杂LiBH_4放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4
作者 莫晓华 蒋卫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5-229,共5页
本工作旨在借助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来考察过渡金属元素Fe、Co、Ni掺杂LiBH_4的放氢性能。研究表明,Fe、Co、Ni掺杂有效提高了LiBH_4的放氢能力,这与掺杂体系B-H共价作用及Li-B/H离子作用的减弱,尤其是Fe/Co/Ni-B键的形成... 本工作旨在借助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来考察过渡金属元素Fe、Co、Ni掺杂LiBH_4的放氢性能。研究表明,Fe、Co、Ni掺杂有效提高了LiBH_4的放氢能力,这与掺杂体系B-H共价作用及Li-B/H离子作用的减弱,尤其是Fe/Co/Ni-B键的形成有关。体系Li7MB8H_32(M=Li、Fe、Co、Ni)的氢解离能与中心金属M的电负性负相关,即金属M的电负性越高,体系的氢解离能越小。与Fe、Co掺杂体系相比,具有较低金属占位能及较小氢解离能的Ni掺杂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放氢特性。本研究从模拟计算的角度证实,利用高电负性金属(相对Li)与LiBH_4复合是实现LiBH_4"失稳"的一种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金属硼氢化物 氢化锂 放氢性能 过渡金属元素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催化α,β-不饱和烯酮及饱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方法
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14,共1页
该专利涉及一种催化α,β-不饱和烯酮及饱和酮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方法。该方法以手性氧化胺与三氟甲磺酸钪形成的手性络合物为催化剂,进行α,卢一不饱和烯酮及饱和酮化合物与金属硼氢化物的不对称还原反应制取手性二级醇化合物。该... 该专利涉及一种催化α,β-不饱和烯酮及饱和酮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方法。该方法以手性氧化胺与三氟甲磺酸钪形成的手性络合物为催化剂,进行α,卢一不饱和烯酮及饱和酮化合物与金属硼氢化物的不对称还原反应制取手性二级醇化合物。该催化体系具有还原剂利用率高、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产物及催化剂回收方便、收率和对映选择性ee值高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还原反应 催化剂回收 不饱和 烯酮 金属硼氢化物 工业应用前景 三氟甲磺酸 对映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