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橡胶叠层复合材料阻尼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尤颜 白鸿柏 路纯红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1期35-36,共2页
对金属橡胶叠层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加载试验,发现该材料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迟滞特征,迟滞回线并非椭圆。运用粘弹等效阻尼测试方法,分析材料的动态刚度与阻尼损耗因子随幅值、频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器的弹性性能和阻尼性能受幅... 对金属橡胶叠层复合材料进行动态加载试验,发现该材料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迟滞特征,迟滞回线并非椭圆。运用粘弹等效阻尼测试方法,分析材料的动态刚度与阻尼损耗因子随幅值、频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器的弹性性能和阻尼性能受幅值、频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叠层复合材料 阻尼测试 损耗因子 动态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鑫 马勤 +1 位作者 季根顺 刘龙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69,共4页
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是受自然界中贝壳结构的启发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高温结构材料。概述了几种不同体系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大多数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是以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基体,以金属作... 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是受自然界中贝壳结构的启发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高温结构材料。概述了几种不同体系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大多数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是以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基体,以金属作为夹层来改善金属间化合物的脆性问题的。此外还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这类新型叠层复合材料的许多不足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初步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脆性 仿生结构 设计 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孔凡涛 孙巍 +2 位作者 杨非 王晓鹏 陈玉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6,共10页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既可以保留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以继承金属在室温下的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Ti-Al系、Ni-Al系、Fe-Al系、Nb-Al系及其他常见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材料的研...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既可以保留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以继承金属在室温下的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Ti-Al系、Ni-Al系、Fe-Al系、Nb-Al系及其他常见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材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其常用制备方法,如热压复合法、爆炸焊接法、放电等离子烧结法等,分析了每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从内、外部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材料增韧机理。最后分析了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认为Ti-Al系叠层复合材料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如何进一步提升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的室温塑性和韧性,深入探讨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优化制备工艺,是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能否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叠层梁和金属梁的固有振动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邢誉峰 诸德超 乔元松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28-634,共7页
对根据三种梁理论得到的金属梁和复合材料叠层梁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对常用的三种梁理论在弹性碰撞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剪切 固有振型 波传播 复合材料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思婷 赵蕾 郭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1-382,共12页
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nano-laminat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NLMMCs)由金属和增强材料(陶瓷、非晶以及纳米碳材料)以层状形式交替叠加组成,是构型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典型代表。由于组分相的纳米尺度、叠层构型以及大量的异质... 纳米叠层金属基复合材料(nano-laminat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NLMMCs)由金属和增强材料(陶瓷、非晶以及纳米碳材料)以层状形式交替叠加组成,是构型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种典型代表。由于组分相的纳米尺度、叠层构型以及大量的异质界面,NLMMCs表现出优异的综合力学和功能性能,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以金属-陶瓷型、金属-非晶型和金属-纳米碳型NLMMCs为主要对象,重点综述了NLMMCs的常见制备工艺及相应的特点,并聚焦于采用微纳力学方法探究内在和外在特征尺度、叠层取向以及界面特性等对其强韧化和变形机制影响的研究新进展。最后展望了NLMMCs的发展趋势,指出了NLMMCs在特定服役条件下的力学响应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提出了需要开发适用于在多物理场下工作的微纳尺度材料表征和测试系统,以便更精准地探究NLMMCs的使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材料 纳米构型 微纳力学测试 强韧化机制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6
作者 路纯红 白鸿柏 胡仁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3-497,共5页
针对橡胶常温低频段的阻尼性能差,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的位移加载方式,对该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耗能器的动力学模型,并提... 针对橡胶常温低频段的阻尼性能差,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的位移加载方式,对该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了动态特性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耗能器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迟滞回线分解识别算法,利用试验数据辨识出了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靠且参数识别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耗能器 动态特性 建模 迟滞回线分解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试验建模与参数辨识 被引量:10
7
作者 路纯红 白鸿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共4页
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动态特性研究,建立了耗能器的非线性弹性复合阻尼模型,该模型将恢复力分解为非线性弹性力和非线性阻尼力两部分,并辨识出了模型中的参数。对比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 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动态特性研究,建立了耗能器的非线性弹性复合阻尼模型,该模型将恢复力分解为非线性弹性力和非线性阻尼力两部分,并辨识出了模型中的参数。对比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耗能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为耗能器动力设计及动力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耗能器 动态特性 非线性 建模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动力学模型及参数识别 被引量:3
8
作者 路纯红 白鸿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8,共5页
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的位移加载方式,对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动态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耗能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技巧辨识出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对比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靠且参... 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的位移加载方式,对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动态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建立了耗能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技巧辨识出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对比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靠且参数识别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耗能器 动力学模型 傅立叶级数展开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的阻尼测试 被引量:2
9
作者 路纯红 白鸿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2-155,共4页
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的位移加载方式,对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动态试验研究。基于耗能相等原则及正交函数的性质,提出一种精度高、便于工程应用的粘弹等效阻尼测试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实测耗能器恢复力数据方便地计算出损... 采用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的位移加载方式,对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进行动态试验研究。基于耗能相等原则及正交函数的性质,提出一种精度高、便于工程应用的粘弹等效阻尼测试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实测耗能器恢复力数据方便地计算出损耗因子。依据这一方法对耗能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金属橡胶/橡胶复合叠层耗能器具有很好的阻尼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金属橡胶/橡胶复合耗能器 动态试验 耗能相等 损耗因子 阻尼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加工技术在某新型微叠层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亚江 魏守征 U.A.Puchkov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51-55,共5页
目前航空航天领域采用的微叠层复合材料主要集中在Fe、Ni、Ti和Al的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上。这类金属的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熔点高、密度低、热导率好及抗高温性能好等优点,可被用作航空飞行器或航空发动机的高温结构材料。但是这类金属间... 目前航空航天领域采用的微叠层复合材料主要集中在Fe、Ni、Ti和Al的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上。这类金属的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熔点高、密度低、热导率好及抗高温性能好等优点,可被用作航空飞行器或航空发动机的高温结构材料。但是这类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其本征脆性,导致其室温下的断裂韧性很差,因而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特种加工技术制备出具备微叠层结构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是理想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AL TI 特种加工技术 金属间化合物 金属互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碟簧叠层复合结构阻尼特性及其非对称迟滞模型参数识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乙万 程湖 +2 位作者 白鸿柏 訾宝 汤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70-276,314,共8页
针对碟簧(disc springs,DS)、橡胶–碟簧等结构的阻尼性能差以及抗高温等恶劣环境能力弱,采用正弦力激励法对添加弹性阻尼金属橡胶(entangled metallic wire material,EMWM)后的叠层复合结构进行试验研究。以耗能量、损耗因子和动态平... 针对碟簧(disc springs,DS)、橡胶–碟簧等结构的阻尼性能差以及抗高温等恶劣环境能力弱,采用正弦力激励法对添加弹性阻尼金属橡胶(entangled metallic wire material,EMWM)后的叠层复合结构进行试验研究。以耗能量、损耗因子和动态平均刚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激励条件和不同金属橡胶密度对金属橡胶/碟簧叠层复合结构阻尼性能的影响。基于迹法等效阻尼模型,考虑弹性恢复力和阻尼力随变形幅值、频率的变化规律,用参数分解识别法建立该复合结构在一定载荷下的非对称迟滞模型。结果表明,预测的滞回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高,参数识别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橡胶(EMWM) 碟簧(DS) 复合结构 动态阻尼 非对称迟滞模型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朝刚 徐杰 +1 位作者 单德彬 郭斌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8-818,共11页
向金属中加入纤维、颗粒、晶须等增强体是提高金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材料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保证其在高温、辐照等极端条件下的使用,研究人员设计了由纳米级交替层组... 向金属中加入纤维、颗粒、晶须等增强体是提高金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材料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保证其在高温、辐照等极端条件下的使用,研究人员设计了由纳米级交替层组成的材料体系——纳米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极高的界面密度,可以有效地阻碍位错移动从而强化材料,同时促进了辐照缺陷的吸收,有效减轻金属的辐照损伤,在快堆、聚变堆等先进核反应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纳米多层金属复合材料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制备技术、结构表征和综合性能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Cu/Nb纳米多层复合材料为例,综述了其制备技术、变形行为及热稳定性、抗辐照性、导电性等综合性能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纳米多层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金属复合材料 沉积复合技术 累积轧技术 Cu/Nb纳米多复合材料 变形行为 抗辐照损伤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结构材料的制备技术与组织性能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彦波 马凤梅 +1 位作者 肖文龙 马朝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111,共14页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 Ti-Al金属间化合物相与韧性Ti交替的叠层结构材料既可以保留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拥有高的室温韧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Ti增韧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两种制备方法,即箔箔冶金法和气相沉积法的物理冶金学过程和致密化工艺,介绍各种技术条件下叠层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阐述。最后,对该种复合材料的未来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通过工艺调整来制备出具有更加合适的叠层结构和优异性能的材料,依旧是近几年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 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装配自动制孔刀具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臣升 王巍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6期43-46,共4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构成的性能差异的叠层构件在飞机机翼和尾舵中应用广泛,叠层构件装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铆接或螺接孔。在这些航空产品装配制孔中,最佳的工艺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叠层构件上同时加工出所需要的铆接或螺...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构成的性能差异的叠层构件在飞机机翼和尾舵中应用广泛,叠层构件装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铆接或螺接孔。在这些航空产品装配制孔中,最佳的工艺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叠层构件上同时加工出所需要的铆接或螺接孔,这是确保叠层材料构件产品连接强度、刚度和安全性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结构特点和2种材料性能的巨大差异,制孔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刀具磨损剧烈。特别是随着飞机自动制孔技术的发展,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要求在装配过程中采用一道工序同时高效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钛合金以及铝合金等完全不同性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孔 飞机装配 碳纤维复合材料 刀具材料 金属材料 间结构 产品装配 材料性能 钻削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