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锆基金属有机笼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
1
作者 谢亚勃 张瑞丽 +1 位作者 刘桐欣 李建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5-994,共10页
为了分离CO_(2)/CH_(4)(该写法形式表示分隔号前后物质的混合),合成了2种金属有机笼(metal-organic cages, MOCs)(MOC-1-2OH和MOC-1-OH),在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中与聚酰亚胺(6FDA-DAM)共混形成透明的铸膜液,然后将其加工... 为了分离CO_(2)/CH_(4)(该写法形式表示分隔号前后物质的混合),合成了2种金属有机笼(metal-organic cages, MOCs)(MOC-1-2OH和MOC-1-OH),在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 DMSO)中与聚酰亚胺(6FDA-DAM)共混形成透明的铸膜液,然后将其加工成混合基质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X-ray powder diffractometer,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拉曼光谱、纳米压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膜致密且均一,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在气体分离性能测试的结果中,MOC-1-2OH的负载量(填料与整个膜的质量比,w(MOC-1-2OH))为2.17%时膜的分离性能最佳,其CO_(2)渗透率为966.38×10^(4) m^(2)/s,分离选择性为21;同样MOC-1-OH的负载量为2.17%(w(MOC-1-OH)=2.17%)时所制备的膜分离性能最好,CO_(2)渗透率为784.25×10^(4) m^(2)/s,分离选择性为20.15。对比可知,w(MOC-1-2OH)=2.17%时膜的分离性能优于w(MOC-1-OH)=2.17%时所制备的分离膜,且高于2008年CO_(2)/CH_(4)的Robeson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基质膜 金属有机笼(MOCs) 聚酰亚胺(6FDA-DAM) 气体分离 CO_(2)/CH_(4) 渗透率 分离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金属有机笼MOC-PA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固定相 被引量:1
2
作者 秦该照 唐明华 +1 位作者 赖亚琳 袁黎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9-66,共8页
报道了一种手性金属有机笼[Cu(L)(HO)](PA=L-苯丙氨酸,MOC-PA)作为毛细管电泳分离新型固定相的研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手性金属有机笼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空间结... 报道了一种手性金属有机笼[Cu(L)(HO)](PA=L-苯丙氨酸,MOC-PA)作为毛细管电泳分离新型固定相的研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手性金属有机笼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空间结构.利用该材料制备的毛细管色谱柱具有良好的手性识别能力,可拆分1,2-二苯基乙二醇、佐匹克隆、4-甲基二苯基甲醇和茴香偶姻等手性药物,也能拆分位置异构体硝基苯酚.通过对拆分1,2-二苯基乙二醇、佐匹克隆、4-甲基二苯基甲醇和茴香偶姻进行最佳条件的探究,得出电压、缓冲溶液浓度及p H值在毛细管电泳中对手性样品分离度的影响.采用佐匹克隆进行毛细管柱的重现性研究表明,用该材料制备的毛细管电泳色谱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见,金属有机笼是一种良好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固定相,有一定的手性拆分能力,在色谱分离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笼 手性固定相 毛细管电泳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烯/炔烃分离性能的钴金属有机笼功能化石墨烯
3
作者 王赫 王铭 +1 位作者 刘艺伟 段春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7,共7页
为实现乙烯/乙炔高效分离,以联苯胺-吡啶-2-甲醛形成的双臂二齿有机配体与钴离子配位自组装合成了四面体金属有机笼(MOCs):Co4(LBA)6(ClO4)8(Co-LBA,LBA=[1,1′-联苯]-4,4′-二胺,N4,N4′-二(2-吡啶亚甲基)).结构分析表明Co-LBA的窗口尺... 为实现乙烯/乙炔高效分离,以联苯胺-吡啶-2-甲醛形成的双臂二齿有机配体与钴离子配位自组装合成了四面体金属有机笼(MOCs):Co4(LBA)6(ClO4)8(Co-LBA,LBA=[1,1′-联苯]-4,4′-二胺,N4,N4′-二(2-吡啶亚甲基)).结构分析表明Co-LBA的窗口尺寸(0.4 nm)恰好处于乙炔动力学直径(0.334 nm)和乙烯动力学直径(0.418 nm)之间.为避免Co-LBA微孔结构对乙炔吸附动力学的限制,进一步通过浸渍法将其分散到氧化石墨烯(GO)基底上,煅烧得到稳定的多级结构Co-LBA功能化石墨烯材料(Co-LBA@rGO).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N2吸附结果表明,在Co-LBA@rGO复合材料中,Co-LBA保持笼状结构且高度分散在石墨烯层间,从而使材料同时具有微孔和介孔两种分子扩散通道.在室温条件下,Co-LBA@rGO展示出显著的选择性吸附乙炔能力,p/p0为0.5时乙炔与乙烯吸附量比达到12.5,具有潜在的烯/炔烃分离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笼 石墨烯 烯/炔烃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笼的合成及其在色谱分离和选择性吸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爱芹 孙琛瑜 +2 位作者 汤波 侯慧鹏 孙立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2-530,共9页
金属有机笼(metal organic cages,MOCs)作为新型多孔材料的一种,具有几何形状可调、空腔结构多样、易于修饰等特点,目前在传感、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有着较多的应用,其合成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同时基于MOCs的选择性吸附和色谱分离应... 金属有机笼(metal organic cages,MOCs)作为新型多孔材料的一种,具有几何形状可调、空腔结构多样、易于修饰等特点,目前在传感、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有着较多的应用,其合成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同时基于MOCs的选择性吸附和色谱分离应用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总结了近几年MOCs的合成方法与在选择性吸附和色谱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笼 有机合成 选择性吸附 色谱分离 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基金属-有机笼光氧化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于艺彩 王海玲 +1 位作者 李丽丽 何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49-1660,共12页
将光活性蒽醌配体L^(1)和L^(2)(L^(1)=N^(2),N^(7)-双((2,2’-联吡啶)-5-基)-9,10-蒽醌-2,7-双酰胺,L^(2)=N^(2),N^(7)-双(4-((2,2’-联吡啶)-5-基)苯基)-9,10-蒽醌-2,7-双酰胺)与锌离子和亚铁离子通过配位自组装构筑得到一系列配合物1... 将光活性蒽醌配体L^(1)和L^(2)(L^(1)=N^(2),N^(7)-双((2,2’-联吡啶)-5-基)-9,10-蒽醌-2,7-双酰胺,L^(2)=N^(2),N^(7)-双(4-((2,2’-联吡啶)-5-基)苯基)-9,10-蒽醌-2,7-双酰胺)与锌离子和亚铁离子通过配位自组装构筑得到一系列配合物1-Zn、2-Zn和2-Fe,单晶X射线衍射和电喷雾质谱等表征表明这一系列配合物为“2+3”的M_(2)L_(3)型金属-有机超分子结构。将蒽醌基金属-有机笼1-Zn与2-Zn应用于甲苯光催化氧化反应中,结果表明笼状催化剂和底物分子间形成超分子主客体化合物是其能有效氧化甲苯的关键。通过对芳香醇的光氧化反应进一步探究1-Zn与2-Zn的光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产率受到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底物分子的尺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 蒽醌 光催化氧化 超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基金属-有机笼对氨基葡萄糖的识别
6
作者 李亚楠 赵亮 +1 位作者 蔡俊凯 段春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04-2011,共8页
将发光性质优异的香豆素基团作为荧光信号单元引入有机配体H_(3)L,与过渡金属离子Zn(Ⅱ)配位自组装,构建了一例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Zn-L,利用主客体氢键弱作用实现了对氨基葡萄糖的选择性识别。高分辨质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 将发光性质优异的香豆素基团作为荧光信号单元引入有机配体H_(3)L,与过渡金属离子Zn(Ⅱ)配位自组装,构建了一例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Zn-L,利用主客体氢键弱作用实现了对氨基葡萄糖的选择性识别。高分辨质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Zn-L结构可能为M_(6)L_(4)的八面体构型,12个香豆素基团均匀分布在笼状结构的顶点,空腔带有窗口,允许尺寸合适的客体分子自由进出。主客体核磁滴定显示,氨基葡萄糖通过多重氢键作用与笼状结构相结合;高分辨质谱测试表明,笼状结构与氨基葡萄糖形成了物质的量比为1∶2的主客体包合物。荧光滴定光谱拟合结果显示,络合常数为1.6×10^(8) L^(2)/mol^(2),证实主客体间具有较强的络合作用,有利于笼状结构对氨基葡萄糖的选择性识别。氨基葡萄糖分子对Zn-L荧光强度淬灭高达93%,最低检测限为0.23μmol/L,而其他9种常见生物糖类小分子只能淬灭5%~20%,Zn-L对氨基葡萄糖分子具有选择性荧光响应,且可以应用于活细胞中氨基葡萄糖的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 主客体作用 氨基葡萄糖 荧光响应 选择性识别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在限域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于立冬 程喜全 +1 位作者 杨璐 周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52-1359,1410,共9页
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MOC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自组装而成的具有特定空腔的化合物。MOCs的可变价金属离子、功能性配体和形状各异的空腔结构为催化不同反应提供了条件,MOCs的限域催化作用实现了对不同类型反应效率的提... 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MOC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自组装而成的具有特定空腔的化合物。MOCs的可变价金属离子、功能性配体和形状各异的空腔结构为催化不同反应提供了条件,MOCs的限域催化作用实现了对不同类型反应效率的提升。从金属离子、功能性配体以及其限域空腔三方面来详细阐述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的金属离子催化性能主要表现在光致产H、光致产O_(2)和CO_(2)还原,其功能性配体能够调节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对映选择能力,其限域空腔对光二聚体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催化效果,也能够对一般的有机反应起到明显的促进效果。最后提出了MOCs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状化合物 催化 功能化 限域空腔 超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中典型PFASs污染物的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
8
作者 代凤华 殷全铭 +1 位作者 李晓亚 于阿娟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0-1006,1013,共8页
鉴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中典型PFASs污染物的持久性、强生物积累性及其高昂的检测费用,以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二氯二茂锆为金属源,将具有pH响应的荧光染料RGH通过原位包封策略封装到具有活性氨基的锆基金属有机笼NH2-Zr-MOC中,... 鉴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中典型PFASs污染物的持久性、强生物积累性及其高昂的检测费用,以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二氯二茂锆为金属源,将具有pH响应的荧光染料RGH通过原位包封策略封装到具有活性氨基的锆基金属有机笼NH2-Zr-MOC中,制备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荧光量子产率高的双发射RGH-NH2-Zr-MOC荧光传感器,借助其与PFOA、PFOS之间的强氢键和静电作用,实现对PFOA、PFOS污染物的高灵敏检测。研究表明,该荧光传感器对PFOA和PFOS的检出限分别可达20.7 nmol/L和12.9 nmol/L(S/N=3)。进一步借助254 nm紫外灯照射和RGB数值分析法,实现对消防员灭火防护服PFASs(均按PFOS的百分含量折算)的可视化定量检测,其准确性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相当,且成本极低,为消防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火防护服 PFASs污染物 MOC金属有机笼 荧光传感器 可视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素离子触发亚铁四面体笼的自旋状态转换(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霞 韩王康 +5 位作者 张峰丽 何威 葛芳圆 王娅琴 晏晓东 顾志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63-2072,共10页
合理构筑了3个具有固态自旋交叉特性的亚铁四面体笼状化合物1~3。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化合物是由6个咪唑席夫碱配体和4个亚铁离子组装形成的边导向封顶胶囊结构。金属中心占据四面体的顶点,而配体组成了四面体的边。这些笼状化合物... 合理构筑了3个具有固态自旋交叉特性的亚铁四面体笼状化合物1~3。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化合物是由6个咪唑席夫碱配体和4个亚铁离子组装形成的边导向封顶胶囊结构。金属中心占据四面体的顶点,而配体组成了四面体的边。这些笼状化合物的内部空腔被咪唑基团环绕,而外部则被取代苯环包围。一个阴离子客体被限域在笼状化合物空腔内,并与笼状化合物主体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当在笼状化合物的乙腈溶液中加入卤素离子(Cl^-和Br^-)时,溶液的颜色和MLCT峰强度会发生明显变化,表明亚铁四面体笼状化合物的自旋状态由低自旋向髙自旋发生了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笼 自旋交叉 卤素离子 主客体 自旋状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anions on the structural regulation of Zn‑salen‑modified metal‑organic cage
10
作者 GUO Qiaojia CAI Junkai DUAN Chunyin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3-2211,共9页
By virtue of a 3∶1 complementary coordination strategy,a chiral heteroleptic metal-organic cage that con-tains divergent functional units,Pd‑R(Zn),was precisely constructed via self-assembly of monodentate variationa... By virtue of a 3∶1 complementary coordination strategy,a chiral heteroleptic metal-organic cage that con-tains divergent functional units,Pd‑R(Zn),was precisely constructed via self-assembly of monodentate variational Zn-salen ligands RZn and NADH(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mimic modified tridentate ligands with square-planar Pd ions.UV-Vis and luminescence spectra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different anions could selec-tively interact with different sites of Zn-salen modified metal-organic cages to achieve the structural regulation of cage compound,by using the differentiated host-guest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of counter ions with metal-organic hosts.Compared to other anions,the presence of chloride ions caused the most significant fluorescence emission enhancement of Pd‑R(Zn),meanwhile,the UV-Vis absorption band attributed to the salen aromatic backbone showed an absorption decrease,and the metal-to-ligand induced peak displayed a blue shift effect.Circular dichro-ism and ^(1)H NMR spectra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hloride anions is beneficial to keeping a more rigid scaff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cage Zn-salen host-guest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IONS structural reg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_5H_5)Fe]_2C_(60)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相 高忆慈 +2 位作者 苏中兴 王尧宇 史启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174-1176,共3页
The first binuclear iron fullerene derivative of(η 2 C 60 )[Fe(CO) 2(C 5H 5)] 2 , which was yellow brown and sensitive to air and moistur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trans [Fe(CO) 2(C 5H 5)] 2 with C 60 in benz... The first binuclear iron fullerene derivative of(η 2 C 60 )[Fe(CO) 2(C 5H 5)] 2 , which was yellow brown and sensitive to air and moistur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trans [Fe(CO) 2(C 5H 5)] 2 with C 60 in benzene under an atmosphere of dried nitrogen using conventional Schlenk techniques and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using elementary analysis and IR, 1H NMR, 13 C NMR and XPS spectra. The infrared spectrum of the title compound indicates the disappearance of ν CO at 1 760 cm -1 for bridge carbonyl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only terminal CO lying at a higher wave number than that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 which reveals the electron deficient behavior of C 60 . And the important 1H, 13 C NMR chemical shift and XPS of trans [Fe(CO) 2(C 5H 5)] 2 , C 60 and its novel complex along with their relative assignments are brief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铁配合物 金属有机配合物 碳60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I-TOF对MOC-16及其主客体作用
12
作者 王家骏 鲁玉麟 +1 位作者 潘梅 苏成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2,共8页
近年来,金属-有机超分子笼在超分子化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主客体化学中,金属-有机超分子笼因其特定空腔可以包裹各种客体分子,并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金属-有机超分子笼的结构复杂,性质... 近年来,金属-有机超分子笼在超分子化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主客体化学中,金属-有机超分子笼因其特定空腔可以包裹各种客体分子,并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金属-有机超分子笼的结构复杂,性质较为不稳定,笼子本身和它的主客体作用很难用质谱技术表征。为了解决金属-有机超分子笼及其主客体作用在质谱测试和分析中的难点,本文利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选择Ru-Pd金属-有机超分子笼(MOC-16)为主体,加入客体芘进行主客体作用的分析,并对测试的条件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可以有效地实现对MOC-16及其主客体作用的分析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 Ru-Pd金属-有机超分子(MOC-16) 主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